在解放前,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很低,人命贱如草芥是那时的普遍现象。解放前,一个母亲总要生十胎八胎,能够成活下来的却只有二三人。旧社会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儿奔生,娘奔死”,“人生人,吓死人”之说。短短的几个字就表达出了母亲所经历的痛苦与危险。
那时在我们农村生孩子的条件极为简陋。妇女生孩子时要坐谷草,垫炉灰渣,由村里的中老年妇女来接生。顺产的,接生婆就用篾片或旧剪刀、破碗片割断脐带,由于不消毒,很容易引发产褥感染,同时新生儿得破伤风的积率也非常高。如果遇到难产的情况,接生婆有经验的话,还有可能化险为夷,否则产妇婴儿只能保一个,更严重的时候母新和孩子都保不住,全家人的希望瞬间成为泡影,剩下的只有痛苦和无耐。
有些母亲在顺利的产下孩子后,往往因为外在疾病的侵害,使幼小的孩子过早的夭折,小到几个月的婴儿,大到7岁或10岁的儿童。这样的孩子在死后都被放进竹篮或畚箕内,送到乱葬岗或河滩里,用铁锹挖坑掩埋了事。
那时的社会,天花、霍乱这些传染病每年都有流行,有句话说得好:“生了孩子只一半,出了天花才算数”,“麻里不去,痘里去,人人难逃”。有些人在得了天花后,脸上留下了难看的疤痕。在国民党政府只重内战,不管百姓死活,缺医少药的时代里,能够活下来的人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
大多数的老百姓都是穷苦人家,都看不起病,当家里有人生了病时,小病就会用一些土法子x己x疗,或者就挺一挺,但是能扛过去的病都是小病,大多数的病人却是从小病扛成了大病,等到去药房抓药时,人已经病入膏肓了,没有x疗的希望了。
在解放前,医药事业基础也非常薄弱。我们那化学原料药、西药制剂和医疗器械省内都不能生产,中成药也只靠几家简陋的手工作坊生产,制的丸药也仅限于大蜜丸、水蜜丸。有效的x疗药物都是很缺少的。
在1949后,新中国成立了,改变医疗卫生状况已经成了政府的首要工作,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全国各地建设了大量的制药厂,彻底解决了药物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加大力度对医疗卫生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从业人员的医疗水平和服务素质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达到了给病人看病的能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立了执业医师、注册护士和乡村医生制度。特别是在农村从过去以赤脚医生为主,只培训几个月就可上岗,发展到现在具有中专、大专学历的人员成为乡村医生的生力军,尽管总体上技术水平还较低,但与建国初期相比有了长足进步,他们为改善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而为了改善孕妇生产的成活率,党中央和国务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在城乡与交通不方便的城镇,建立了大量的基层医院,省市级大医院的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医师和护士,轮流到基层医院去进行帮扶工作。同时,在工作中提高基层医生的业务水平。通过种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妇幼卫生主要指标来看,全省住院分娩率已上升为83.49%。
在党和政府的积极关心与帮助下,我省在传染病防x工作上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从1993年以来,我省已连续16年未发生由脊灰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白喉也多年来未报告病例,以前几乎人人难以幸免的麻疹现已呈散发状态,百日咳等传染病也得到有效控制。而我省x从7月1日正式启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后,儿童计划免疫由以往的“五苗七病”扩大到现在的“十一苗十二病”。可预防的疾病在原有的脊灰、结核、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肝等疾病的基础上,增加了流脑、乙脑、甲肝、风疹、腮腺炎等主要传染性疾病。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建设得到了显著发展,医疗卫生水平也在飞速发展,在党的领导下,在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下,我国在医疗领域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如人工胰岛素合成、断指再生手术等,在当时都属于国际创新技术。随着我国科技力量越来越强大,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加入到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站在科技最前沿,为改善人类健康、探索生命奥妙做出了卓越贡献。
医药教育领域快速发展,使学科体系得以完善,人才结构与建国初期相比也有质的飞跃,从以往培养中专、专科以及少量本科人才为主发展到能够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曾经的“东亚病夫”早已不在,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是健康、积极、乐观的中国人,而中国共产党也在20xx年迎来它90周年的华诞,让我们在这里祝福祖国更加美好,医疗卫生世业更加繁荣昌盛。
庆祝建党周年征文《医院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人民健康是衡量民x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健康领域改革发展成绩显著,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人均预期寿命76.7岁
20xx年,中国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妇幼健康相关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妇幼健康成功因素报告》将中国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并将中国经验向世界推广。在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是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升。1981年为67.9岁,20xx年为71.4岁,20xx年为76.7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下降,分别从1990年的32.9‰和88.9/10万,下降为20xx年的6.8‰和19.6/10万。20xx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卫生统计2018》,其中根据20xx年的数据,中国婴儿出生时的健康预期寿命首次超越美国,中国为68.7岁,高于美国的68.5岁,而全球婴儿出生时健康预期寿命为63.3岁。
从医护人员数量来看,截至20xx年底,我国执业(助x)医师339万人,注册护士超过380万人,每千人口护士数提高到2.74,医护比提高到1∶1.1,扭转了医护比倒置的局面。从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来看,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为17.0万个;1990年为20.9万个;20xx年为32.5万个;20xx年达98.7万个。其中民营医院得到迅速发展,20xx年,全国共有公立医院12297个,诊疗29.5亿人次,占医院诊疗总数的85.8%;民营医院18759个,诊疗4.9亿人次,占医院诊疗总数的14.2%。到20xx年末,在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5.7%,民营医院床位占24.3%。
三项基本医保制度参保人数超过13亿
医改,一道世界性难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的挑战远远超过发达国家。20xx年,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认为,中国在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方面迅速迈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更加均衡,改革成就令世人瞩目。4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支出比重逐步上升。1978年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例为3%,1988年为3.2%,1998年为4.3%,20xx年为4.5%,20xx年为6.2%。x20xx年以来,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持续下降,20xx年为60.0%,20xx年降至28.8%。此外,截止20xx年6月,全国已有581万因病致贫返贫户实现脱贫,进度与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整体脱贫进度基本同步。同时,针对我国仍有40%左右的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从20xx年5月起全面实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
20xx年,我国建成使用全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信息平均报告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短到4小时。目前,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覆盖近7.1万家医疗机构,系统用户超过16万。建成国家、省、市、x四级疾控机构实验室检测网络,中国疾控中心流感、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脑等实验室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参比实验室。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72小时内检测300余种病原体的能力。1998年,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xx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xx年开始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xx年,我国织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三项基本医保制度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率稳固在95%以上。
医疗质量全球排名第48位
20xx年,全球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的结果显示,x1990年至20xx年25年间,我国是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指数排名从第110位提高到第60位,进步幅度位居全球第三位。20xx年,《柳叶刀》再次发布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我国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从20xx年的全球第60位提高到20xx年的第48位,再次取得重大进步。
目前,我国已产生了一批达到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优势医疗技术,推动了重大疾病诊疗能力的提升。如20xx年我国完成器官移植手术超过1.6万例,占20xx年世界器官移植总量12.3%,位居世界第二位。移植受者生存率等质量指标也位居世界前列。20xx年是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30年。如今,我国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妊娠率约40%,活婴分娩率达30%—35%,全国有近300家医院可以开展辅助生殖技术,每年试管婴儿数量逾20万例次。我国已成为世界辅助生殖技术x疗第一大国,辅助生殖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在某些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来x埃塞俄比亚的谭德塞,日前在北京接受媒体专访时,他“对中国卫生健康服务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感到惊叹。”“对中国医改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效,改革的魄力与速度令人印象深刻”。谭德塞总干事称,“对于与中国建立新的全球卫生战略伙伴关系以及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谋发展福祉,世卫组织充满期待。”
庆祝建党周年征文《医院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当中国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越走越近,全民健康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道新课题。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一个人的健康,关系一个家庭的命运;13亿人的健康,决定一个国家和民x的前途。“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夯实基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的新蓝图,凝聚着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x想。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
公共卫生树立典范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
“与50年前出生的那一代人相比,今天出生的中国人预期可以多活30多年。而且,中国只用了富裕国家一半的时间就取得这样的成绩。”今年7月,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财政部、国家卫计委、人社部“三方五家”发布的医改研究报告如此描述。
在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是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只有35岁,可谓“人生七十古来稀”。20xx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比20xx年提高1.51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居民健康水平总体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健康基础。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xx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20xx年的基础上再提高1岁。中国用较少的投入获得了较高的健康绩效,创造了巨大的“健康红利”,赢来广泛的国际赞誉。
公共卫生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我国坚持预防为主,不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有效控制健康危险因素,消除了一大批重大疾病危害,有力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20xx年5月,我国提前一年宣布消灭致盲性沙眼,这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上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卫生条件落后,沙眼在我国流行,高发区患病率达90%,民间有“十人九沙”的说法。经过几代人奋斗,我国沙眼防x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并通过连续监测评估,即活动性沙眼患病率低于5%、沙眼性倒睫低于0.1%,彻底甩掉了“沙眼致盲大国”的帽子。
为了预防传染性疾病,我国将14种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可预防15种传染病。目前已消除由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控制了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等疾病,为人类降低传染病危害作出巨大贡献。我国曾是世界上乙肝高流行区国家,通过为所有婴儿接种乙肝疫苗,使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从近10%降至1%以下。世界卫生组织称,中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这一成功的乙肝控制策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
妇幼健康决定一个民x的未来。20xx年,我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6.5%,产后访视率94.5%。全国所有x(市、区)普遍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农村计划怀孕夫妇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和咨询指导等孕前优生服务,降低了出生缺陷的发生。
“中国已经从‘东亚病夫’变成‘东方巨人’,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健康资本国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健康中国的核心要义是以人民为中心,本质上就是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实现人口健康全覆盖。其基本目标是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健康问题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适当的卫生策略,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其长远目标是构建全民健康社会和全民健身社会。
医改成就举世瞩目
基本医保覆盖95%以上人口
医改是一道世界性难题。看病难、看病贵,既是民生之重,也是民心之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周密部署下,我国迎难而上,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积极探索医改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
对百姓来说,健康中国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串数字,而是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实惠。x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民。目前,我国基本医保覆盖95%以上人口,编织起全球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世界卫生组织称赞“中国的医改成就举世瞩目”。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xx年,我国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到20xx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和慈善救助有效衔接。青海省从20xx年12月起全面实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大病制度无病种限制,人均筹资标准50元,实行省级统筹,所需资金从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或结余基金中支出。大病患者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报销支付后,个人x付部分达到起付线5000元的纳入大病医疗保险,按80%再次报销,民政救助对象实际报销比例达90%以上,五保户、特困户、重度残疾人患者费用全额报销。截至目前,累计为16.3万名大病患者支付大病医保费用8亿元,有效降低了大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破除公立医院以药养医机制。xxxxxx斩断利益链条,切实降低药品虚高价格。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行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利用挤掉药品虚高价格腾出的空间,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实现“腾笼换鸟”。与药品降价同步,多次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构建合x比价关系,体现技术含量,突出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实行全员年薪制,让医院、医生与医改的目标一致,通过改善服务、提高水平、控制费用,变灰色收入为阳光报酬。
健康扶贫精准发力
三级医院对口帮扶1111家x医院
“扎西德勒!我们是北京的医生,今天来看看您。”今年7月初,北京胸科医院院长许绍发走进四川xxxxxx一户农家,看望一位肺结核病人。在“重走长征路,共铸中国心”大型公益行动中,全国各大医院数千名专家来到红军长征路线上的20个贫困x,开展义诊巡诊、爱心捐赠、健康讲座、救助救x等活动。
迈向全面小康,贫困是绕不过去的障碍,疾病是挡住路程的顽石。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统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42.2%,患大病和患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疾病负担重。贫困地区的卫生与健康状况,成为健康中国建设最突出的短板。
今年6月,国家卫计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健康工程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我国将采取更精准的超常规举措,调集最优势的医疗卫生行业资源,补短板、兜底线,找准病根,拔掉穷根,斩断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链。
变“漫灌”为“滴灌”。从今年起,我国推出一系列“精准扶贫”新政策。新农合覆盖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并实行政策倾斜,个人缴费部分按规定由财政给予补贴。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需要x疗的大病和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类救x,能一次性x愈的,组织专家集中力量实施x疗。选择疾病负担较重、社会影响较大、疗效确切的大病进行集中救x,制订诊疗方案,明确临床路径,控制x疗费用,减轻贫困大病患者费用负担。实行x域内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x负医疗费用。
变“输血”为“造血”。今年,我国组织856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x1111家x医院,采取“组团式”帮扶方式,向被帮扶医院派驻1名院长或副院长及医务人员进行蹲点帮扶,重点加强近3年x外转出率前10位病种的相关科室建设,使被帮扶医院20xx年能达到二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同时,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到20xx年使贫困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2名医师、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掌握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更加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发展方式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奋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只有人人健康,才有全民健康;只有人人幸福,才有全民幸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必将为13亿人民带来更大福祉。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