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
突出“四个常抓”,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是常抓班子建设。先后召开4次会议听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严格落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制,结合岗位分工,深入村社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二是常抓制度落实。制定完善《xx乡党委议事规则》等制度,使班子议事决策和干部教育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的指导意见》,牢固树立一切工作由支部引领的鲜明导向。三是常抓督导检查。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进行监督,做到项目、资金合理使用。开展扶贫领域专项督查30余次,项目督查11次,对乡村两级和合作社开展财务督查5次,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5份。四是常抓惩戒整治。全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行“三必谈”制度,同时对工作纪律等进行日常督查。建立《xx乡党政领导班子通报制度》,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下发督办函,要求限期整改,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方面
加强组织领导,发挥主导“牵引力”。按照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要求,严格落实党委领导班子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组织召开专题会议2次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中央、省州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有关精神和部署要求,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央和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和落实自觉。强化监管机制,扫除路阻“离心力”。制定完善《xx乡意识形态十项运行工作机制》等工作机制,确定新闻发言人1名,网络舆情评论员1名,监管员8名。实行日常8小时,重要时期24小时值班制度,对舆情实时关注,确保网信安全。聚焦榜样引领,凝聚文明“向心力”。激励先进、树立典型,认真组织开展了各类选树评优活动。评选民族团结之家15户,五星级文明户543户,五星级文明标兵户10户,评选全州优秀脱贫光荣户4家,“比学赶超”新风尚在全乡蔚然成风。维护稳定工作方面
打造“3+2”(三个持续、两个狠抓)工作模式,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持续保持严打态势,严格履行常态化分析研判会议制度。持续注重排查走访。坚持矛盾纠纷月排查,和“领导包村、干部包社、村‘两委’包片”走访排查机制,充分发挥群防群治“七支队伍”作用,开展“大走访大排查”活动,深入排查化解草场纠纷、社会治安、涉法涉诉、邻里矛盾、寺院维稳等方面的信访突出问题。持续实行综合整治。坚持推进乡村两级综治中心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分5个大网格,46个子网格的网格监管体系,全面梳理牧户基础信息,实现“一户一档”,形成信息全面、功能完善的网格化服务网络。狠抓治安乱点整治。结合《五大攻坚战方案》,制定了《xx乡集中打击整治农牧区赌博违法行为和违法犯罪方案》,加大辖区“黄赌毒”等违法行为及社会乱象整治力度,有效净化社会风气。狠抓行业乱象整治。制定印发《xx9号公路及山水林田湖各施工标段治安乱点乱象整治方案》,加大线索摸排,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组织民警村警力量深入乡村、寺院、学校、放牧点等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推进法治建设方面
落实党委中心组学法、机关干部日常学法等制度,开展法治讲座5次,乡党委中心组专题学法2次,组织乡机关干部学法7次,普法考试2次,考试合格率为95%以上。乡科级干部每年平均完成学法笔记四篇以上,其他公职人员两篇以上。充分发挥联点领导、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寺院教职人员的“政策播种机”作用,通过开展“两讲三促”干部下乡活动、“3.15”“4.15”法治宣传日等活动,引导广大牧民群众深入学习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法制宣传进寺院”活动,通过召开寺院僧侣大会、座谈会,举办爱国主义法律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当前形势政策、中央惠农政策以及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引导广大僧侣进一步增强爱国热情,不断提升守法用法的能力。不断强化政府依法行政能力,组织开展政府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编制修订工作,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显著提升。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聘请法律顾问2人,村级法律援助工作室实现全覆盖。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