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从数千年走来的,你的身上尽是时光的积淀。你用辛勤的双手劳动,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你让永恒褪色,你让时光弥散,你让我们幸福美满地生活。所以,我要用心灵为你献上一曲恢弘的赞歌,让它永久地回响于天际。
献给你赞歌,因为你有最古老的光辉印迹。从黄帝,从尧舜的时代,你一路顽强地走到了今天。高山怎敢拦路,荆棘又能如何?虽然流过泪,但你亦无悔,以为你知道,如果不忍耐着伤痛,你就会从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你选择坚持,选择迸发惊人的毅力,怎能不为你献赞歌?
献给你赞歌,因为你是龙的国度,你是炎黄子孙的国度。或许你曾被外寇肆意蹂躏,或许你曾为列强屡次重创,但你终究是龙,岂容世间俗物所欺!于是,你一声怒吼,用不可思议的智慧和力量赶走众多侵略者。我知道,那才是炎黄子孙真正的力量!你让华夏儿女奋发图强,怎能不为你献赞歌?
献给你赞歌,因为你正竭尽全力、剑指强国。你把“东亚病夫”的称号不屑一顾地抛在脑后,你让世人惊叹于你在新的六十年里翻天覆地的进步。从两弹一星到神舟七号,从追日逐月到劈波斩浪,你用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前进着。没有人敢再称你为“东亚病夫”,没有人敢再取笑你为“沉睡的雄狮”。刹那间,似乎每个人都震撼你那神圣的力量和光辉,你让我们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怎能不为你献赞歌?
虽然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绝不会埋怨,绝不会放弃,替国分忧匹夫责,为民造福赤子心。你的生日即将到来,请允许我为你献上一曲荡气回肠的赞歌。此时,旭日初升;此时,东风飘荡;此时,国旗遍地扬!
这是我们的祖国心得“你打天安门走过,那等在阳光里的群众如莲花开落,东风不来,天上的飞机不飞,你的城市如大大团结的心,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礼炮不响,群众的激情不减,你的心是激动的小鹿乱撞,你达达的踏步是美丽的错误,你不是过客,是个英雄……”
看完阅兵式,心中一直激动不以,于是便改写这首赫赫有名的《错误》以表达我的心情。
“百万雄师过大江十万铁骑绕龙城”
十月一日10点,阅兵式准时开始了,一对训练有素的军人走着标准的正步出现在天安门,伴随着慷慨激昂的乐队奏鸣曲,走过了群众的视线,也升起了那红的耀眼的五星红旗。
这固然已经和很让我震惊了,但更令我震惊的却还是他们后面游行的十万铁骑,一辆辆海陆空装甲车除了我认识的一些坦克,其他的我竟全然没见过,而且这些装甲车一看便知道是尖端科技的产物。在这时,我突然想起在1949年我国开国大典时,我们的武装装备被外国记者笑称为“万国牌”,只有骡马才真真地产自中国。这段心痛的往事在现在终于可以雪耻了,心中不禁一阵激动。
“国富民强宏基业,经济建设写春秋”
在今天这宏大的场面,俯拍毫无疑问是最好的选择,可就是在这俯拍当中,我一览无余地看见了中国的变化,再也看不见矮小的瓦房甚至平房,出现的都一栋栋高楼大厦还有另人骄傲标志性建筑;而且人们也不再像以前只穿蓝白装、中山装,反而是展现个性的文化衫多了些。当我看到祖国越来越好,甚至可以和发达国家相比时,我的心再一次激动。
后记
“当风雪阻断归路,我们彼此取暖;当主权面对挑战,我们亮出利剑;当圣火遭遇屈辱,我们义无反顾;当病毒吞噬生命,我们用爱弥补;当列车冲出轨道,我们竭诚互助;当震撼撕裂大地,我们开山辟路;勇敢面对磨难,挺起中国的脊梁!”当我看完阅兵式,我的第一感觉便是要,挺起中国人脊梁!
这是我们的祖国心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们的中学地理课本上,第一次出现了关于南水北调的彩色图片。图片下方的文字告诉我:这是一个酝酿很久的国家梦想。
那时候,我还是一个耽于幻想的中学生。看着图片上血管一样的三条红线,我天真地想,如果中线工程哪天破土动工了,我一定要到现场看一看。
20xx年7月,我到南阳邓州去看望一位同学。车子途经一个施工工地的时候,因为堵车,我就从车上下来透透气。放眼望去,一条十分宽阔的壕沟正在开挖,机声隆隆,数不清的民工在挥汗如雨。出于好奇,我向离我较近的一个民工打探。民工自豪地介绍说,这是南水北调的引水渠。没想到我竟到了令我神往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施工现场。那天,我在渠边站了很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20xx年12月的一天,我无意间打开电视,看到河南卫视正在直播南水北调的试水画面。屏幕里,陶岔渠首大坝的闸门徐徐开启了,清澈澄碧的丹江水喷涌而出,汩汩奔流,向着遥远的北国澎湃前行。至此,从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构想,其后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规划设计、科学论证和艰苦施工,无数人用青春、热血、智慧和汗水浇筑而成的南水北调梦,在这一刻变成了现实。
渠行千里,水润大地。豫、冀、京、津4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喝上了水质优良的丹江水。
20xx年,我参加了一项水资源调查,实地踏访了南水北调的几个标志性工程——烟波浩渺的水源库区、蔚然壮观的长渠大坝,“河上飞河”的沙河渡槽、“江河相遇”的穿黄工程。这些高难度的水利项目,每一个都给我的心灵带来了经久不息的震撼。
一泓清流,流淌着中原儿女满满的家国情怀。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