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过我,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确实,读书赚不来车和房,但世界上不赚钱却让人痴迷的事有很多,玩鸟、养花、下棋、钓鱼、爬山、打球、唱歌、骑行……这些非但不赚钱,可能还要花钱。但如果没有这些,生活是否会少了点什么呢?
现在是一个阅读的好时代,但紧张忙碌的生活,手不释卷悠然品读似乎是不可多得的奢侈。大家为了考试、升级、求职,往往会选择“技能型”教科书,很多人渐渐丧失了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和欲望,但人的精神、见识、情怀常常来自这些作品。常言说“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一般解释为:读书就能娶到漂亮妻子。其实,这句话还可以解读为:读了书以后整个人的气质都会有书卷气。书卷气不是书呆子气,它是一种为人处世的修养。
读一本好书就是走进一个智者的人生,跟着他活一次。如果这样的经验在一生中有几十次、几百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睿智而有见解,懂得生活的人。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对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多种滋味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虽然书中描写的是古代,但处处能使人联想到当下。比如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就是一本恬静、智慧的书,对于那些生活在焦躁中的人,抽空读读,可能会卸掉负荷,活得轻松一些。
一日,我们数人在一起闲谝,谝到了伟人。伟人爱读书,伟人善读书。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根据病历记录,他9月8日还让人给他读书听,读的最后一本书是宋代笔记《容斋随笔》。
伟人是我们读书学习的榜样。不知道别人读书时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我个人的阅读经验而言,越是读书就越是感觉到自己的知识贫乏。想一想,这可能是长期以来无形中驱使我坚持阅读的动力之一。支撑我不断阅读的另一个动力,除过愉悦身心之外,则是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当然也是为了通过阅读,增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再忙也要读书,读书的日子,都是好日子。”这是一位作家朋友说的话。这话我赞同,有书读就是美,人活着求意趣。
那日,有书法家朋友来我家,饭后要留墨于我,铺纸挥笔时问我内容该是什么。我说:“你看吧。”他略加思索留下“书香致远,其味必久”八个字。
就这内容,我大呼叫好。
书香征文警察窗外,寂寞的夜晚静悄悄。在卸下生活的担子后,轻轻抹去心底的浮澡。我抽出枕下那本尚有余香的文集,在一行行铅字里浅品读他人的悲喜人生,静谥的夜晚也就显得不再漫长。
我出身寒门,天资亦非聪颖,本来与书无缘。可不识斗字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就在村子里的玩伴们还在上树掏鸟蛋、下渠抓小鱼的时候,我却背起了蓝布书包被送到了村头那所学校,开始了读书生活。刚入校门,学校土墙上那几个白石灰刷的字就跃入我眼帘——“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改变人生”。当然,对于一个六岁的农村土孩子来说,压根儿不知道什么是命运与人生,但明白读书是农村人的唯一出路。
身在穷乡僻壤,我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显得有些枯燥无味,书包里面装的也不过是语文数学两本书、几个本子、几根铅笔而已,偶尔能得到一本小人书,还是父母从城里的伯父家带回来的淘汰品,不是缺了书名,就是少了页数,但还是能令我激动雀跃。当父母在田间劳作了一天之后,一家人躺在温暖的土炕上,我枕着父亲那宽厚的胸膛,在昏暗的灯光下读着课本上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讲着“神笔马良”“王二小”的故事,甜甜地进入梦乡。这种温馨,至今回味无穷。
中学时代,我远离父母,一个人在离家三十里地的中学读书,虽谈不上头悬梁、锥刺骨,可也还算得上爱学习,初一年级未,在全年级考了个第十名,很幸运的是前十二名的学生每人奖励一本《中国历代名人录》的精装书,我如获至宝。这本书已经被我翻烂了,也就是从那本书里认识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名人,知道了黄帝是人文始祖,不是电视剧里的“皇阿玛”,知道了老子与父亲无关,也知道了诗仙、书圣,当时的心情不亚于农村孩子去吃肯德基一样的兴奋。
中考时没能考上重点,只上了个二流的高中,我带着强烈的愧疚感,开始了苦读生涯。但最终还是未能禁起书的诱惑,同宿舍一位好友的父亲是六十年代的高中生,家里收藏了几大箱子书,我就象那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拿也不是,看也不是,感觉到天赐良缘,于是每到周未便把自己关在宿舍里,一头扎进了书堆里,捧着巴金的三部曲,脑子里还想的是四大名著,就连吃饭都是同宿舍的兄弟给打回来的,虽未在书中找到颜如玉,也未淘得黄金屋,可初尝了文学的独特韵味之后,使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读书人,什么叫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再后来,在半军事化管理的警察学校里,我除了上好专业课,准备在工作后大展身手之余,大部分时间就在图书馆流连,每捧起一本新书或是老书都象见到了一个老朋友那样,有种饥不择食之感。同时,节衣缩食三个月之后,我终于在宁大的地摊上淘回了一套精装的《三言两拍》,在朔方书店里分批次购回了岳麓书社出版的精装《四大名著》,于是生本有了自己的“藏书”,后来历经毕业、工作、成家、搬家,那几本书也经不起我的折腾,有些发黄,可对于身无长物的我来说还是至宝,保存至今。
工作后,我成了一名刑警,与我在学校学的专业不对口,一切都得从头再来。我一门心思苦学刑侦业务,在摸爬滚打了一年后,终于胜任了本职工作。于是业余时间,我又成了县城图书馆里的常客,先是把古大侠、金大师的小说读了个篇,在琴、棋、书、剑、诗、酒、花的世界里着实过足了侠客的瘾。接着转战到了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红与黑》是必读的,爱斯美达腊、卡西莫多和于连也是要认识的。后来,我又转战古典文坛,李白的浪漫是要学的,杜甫的现实还是要正视的,温庭筠的儿女情长还是要懂的,东坡先生的豪迈还是要有的……在一段时间里,我以每周两本书的速度在古今中外、小说诗词的世界里“狂奔”,自诩为“书虫”,并大言不惭地在个人爱好里填了个“读书”,还偶尔做起了文学梦,以弥补生活中的空白世界,倒也还算过得充实。尤其是人生的底谷时期,又是书本使我重拾自信与信念,挥去了生活中的阴霾。
到今天,我才渐渐认同知识的确能改变命运、改变人生的道理。的确,是书本将我从大山角下那座古老的小村庄带出来,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
是书香伴着我一路成长,走过了三十余年的人生之路,将我带进了一个健康、阳光的世界。
书香征文警察“读书人是幸福人”。在看到游子吟老师送给我神往已久的“毛边书”时,脑子里就蹦出了这句话。犹记得,一友人说:“坐拥书城,我是天下最幸福的人。”看着她如痴如醉,我也憧憬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读书人是幸福人。缘此,无论怎样的艰难险阻、贫困潦倒,都不能阻挡“读书人”痴狂的读书步伐。为读书,有人废寝忘食;
为读书,有人误将谩头蘸墨,吃得津津有味而浑然不觉;
为读书,有人‘凿壁借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
相比他们的求知若渴,我无法以“读书人”自居。虽打小老师就要我们倒背如流“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彼时,却不求甚解,只是照本宣科,摇头晃脑,应付那“数字教育”。
而今,我读书,仅仅出自于那种纯纯的喜欢,喜欢到卑微,卑微到尘埃里却满心欢喜的开出花来。于是,不可自拔的读书、买书、藏书,尤其是拿到自己钟情已久的书,那欣喜若狂的疯癫不是常人所能理解,那感觉,笔触细腻传神也无法一一诠释完整。就像儿时看到卖冰糖葫芦的,口袋里没半毛钱,只能垂涎欲滴的跟着卖糖人,看他扛着那根插满晶莹闪亮的糖葫芦棒子一声声吆喝:“卖糖葫芦嘞,糖葫芦买哇?”。
直到卖糖人身边围满大人小孩,我被逼到人墙外,人群散了,糖葫芦所生寥寥无几,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去。
垂头丧气的回到家,突然看到那红艳艳亮晶晶的冰糖葫芦摆在桌上,发现新大陆般得蹦过去,一把抓起来,难以置信的小心翼翼的扯下塑料膜,伸长舌头一舔,“真甜啊”!
不知道是时光改变了食物,还是食物改变了时光?以至于多年后我再也没找到儿时的糖葫芦味道。那沾满爱与记忆的糖葫芦滋味,却在我拿到传说中“毛边书”时复苏,欣喜地拿着封面看个不停,以至于叶老师催促“宝宝还在家等你”,还不舍离去。
那个时候,感慨万千——读书人真真是极好的。如果你还想问我为什么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的话,那就请看谢老先生那篇《读书人是幸福人》: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人人都有,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哪一份欣悦,哪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意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世界,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