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工作范文>>述职报告>>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标签:时间:

调研是调查研究的简称,指通过各种调查方式系统客观的收集信息并研究分析,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予以预测,为投资或发展方向的决策做准备。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把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实施劳务经济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向有序化、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轨道迈进,促进了农民就业和增收,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人口数量多、劳动力素质偏低、人力资源闲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转移的速度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于4月18日——4月19日先后到我县乡,以走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其家庭经济、务工情况、务工收入、思想观念以及接受培训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从中掌握了当前我县劳务输出工作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对策。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

  在上级部门及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组织领导,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自20xx年到20xx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2.84万人次,创收达78393万元,人均劳务收入2387.1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2969.4元。20xx年计划转移7.32万人次,实现劳务创收3亿元,其中向疆外转移2万人次,创收1.4亿元。从今年1——4月的整体情况看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体稳定,金融危机对转移工作尚未带来明显影响。截止4月底,共转移农村劳动力23500人次,约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27%,实现劳务创收9517.5万元,务工人均收入达4050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357.8元。其中向疆内、外有组织转移8050人次,创收达5635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吸纳我县农民工共4663人。收集用工信息150余条,同比增长66.7%。目前,劳务输出在促进农民中作用日益明显、比例逐年增加,已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主要特点

  随着劳动力转移数量的不断增加,劳务经济创收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我县立足自身实际,广开就业门路,积极转移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转移规模较大,并呈不断增长势头。20xx年转移劳动力1.74万人次,20xx年转移劳动力4.02万人次,20xx年转移劳动力5.6万人次,20xx年转移劳动力7.02万人次,20xx年转移7.2万人次,20xx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7.26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xx年底,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均创收达200元以上,从劳务收入的占人均纯收比例来看,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30%。

  (二)转移地域向外扩张,稳定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从加强领导、搞好培训、增加投入、强化管理、抓农民维权等方面入手,我县不断开辟外出务工就业渠道,先后将务工人员转移到天津、河北、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江苏等9个省市企业务工,并建立劳务输出基地。目前,常年稳定输出劳务工1.5万多人,主要在服装、制鞋、纺织、家具等企业务工。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结构不断优化。目前,我县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在年龄结构、文化素质、性别比例逐年优化。务工者年龄在18—45岁居多,初中文化程度居多,女性比例逐年上升。

  (四)季节性转移的较多。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决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季节性较强的特点。85%的劳动力不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大部分农忙务农,农闲务工、经商等,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客观原因分析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面临着许多困难。

  (一)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市场竞争力差。据调查,全县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严重不合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2%,初中文化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8%。大多数农民素质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及专业技能,这是影响他们向二、三产业顺利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从目前已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情况来看,也存在专业技术水平低、综合素质较差等问题。而且这些农民工从事的工种大多是一些科技含量不高、体力型、劳动密集型的岗位。工资待遇低,自身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他农民转移的积极性。因此,提高劳动力素质,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十分必要。

  (二)农民工社会保险接续问题得不到保障。目前我县到内地务工人员在内地企业主要参加了工伤保险。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厂方协商务工人员必须参加各种社会保险,但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较好落实的是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其它几项保险由于在接续等方面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在落实过程中,难度较大、问题较为突出。

  (三)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稳定。从调查数据看,农村劳动力大多数是小范围、近距离、季节性的转移,转移的区域大多集中在区内。但由于我县工业化程度低,吸纳劳动力能力不高,转移到县内的,占到全县劳动力转移总数的30%,这充分说明这种转移离我们要实现的农村劳动力转得出、留得住,最终达到创业致富还有很大差距。

  (四)劳务供求信息渠道不通畅。基层劳务工作机构作用发挥不明显,劳务信息传达不及时,致使经常出现“有企业无工人”的问题,同时,还有政策解释宣传不到位,影响了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五)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用工单位违约现象较多、劳务收入有所减少。一是在双方盖章签订好合同、车票订好的情况下,厂方终止合同,并且内地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原因,厂方违约现象较多,招工比例不稳定、变化不断,致使开展疆外转移工作难度较大。二是劳务合作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外销订单减少,加班减少或取消加班,务工人员薪酬随之降低。据对部分务工人员调查,今年1——4月月薪平均下降10%左右。

  (六)组织化程度不高,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难、输出难、稳住更难。农村劳动力转移仍表现为低技能多、高技能少,自发的多、有序的少,就业多、创业少,短期的多、长期的少。

  (七)后勤保障不力,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部分厂家无法垫付赴厂人员路费,数额较大,务工人员家庭条件不允许又无力支付,只能从县财政上预支。

  四、今后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相关对策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任务,是在扩大农民转移的同时,提高农民就业的层次。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有大量的劳动力沉积在农村,农民增收还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有效地解决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把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一是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意义,重视农民外出务工工作,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程。进一步研究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政策、工作目标及优惠政策,统筹安排,加大投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逐步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帮助农民拓宽思路,消除顾虑,使外出务工,增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二是强化对金融危机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乡两级要明确职责,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定期召开会议,沟通工作情况,研究应对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二)努力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不断增强就业能力。文化素质不高是影响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和层次的重要因素,也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关键。因此,把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目标量化考核,尤其要加强男性劳动力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1—2门熟练技术,切实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完善农民工保险接续制度,维护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根据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需求,除工伤保险和简易医疗保险外,其它几项保险还需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从而解决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问题,使农民工在流动就业中的社会保障权益不受损害。

  (四)发展县域经济,拓展就地安置渠道,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的转移。农民转向非农产业仅靠外出务工单一渠道,转移数量十分有限,农民工就地就近吸纳转移既能降低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和就业风险,又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大城市吸纳能力下降时,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同时还可以避免农民进城后所面临的激烈竞争。充分发挥生态工业园区的优势,并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把懂管理、有技术的农民,安置一批就近就地转移。所以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使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五)做好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搜集和反馈,确保劳务输出渠道畅通、合理有序,增强劳务输出的组织性和有效性。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输出劳动力的摸底调查,建档立册,实现网络化管理。

  (六)加大农民工维权力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较难维护,因此成立一个农民工维权机构,在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工作站成立农民工维权机构,加强部门间分工协作,建立农民工维权网络体系是当务之急。

  (七)加强组织化程度。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用工需求信息中不乏外资、待遇丰厚企业发来的各类招工信息,其中有缝纫、纺织、电焊、各类操作工,但招工的首要条件是具备熟练操作技术。虽条件诱人,也倾心组织,但由于技能薄弱,无法接到抛过来的“绣球”。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定向培训形式,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技术水平。

  (八)鉴于赴厂人员路费问题,设立专项基金,为劳务输出工作提供经费保证。将财政扶贫培训项目与劳务输出相结合,从扶贫款中划出一部分,直接用于补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岗前培训和劳动力输出工作,使劳务输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列入年初财政预算中。

  (九)建立企业用工监测报告制度。驻内地劳务输出工作站工作人员要深入企业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企业生产经营和劳动用工状况,第一时间反映相关信息。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建立企业用工监测的长效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对裁员企业提前采取措施。

  (十)严格限制企业裁员。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对于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10人或一次性裁员占职工总数10%以上的,我办要求企业将裁员方案及时上报本地政府批准后执行,确保企业和务工人员队伍稳定。

  (十一)加强对农民工的信息引导和就业服务。一是要把做好农民工返乡统计和促进二次就业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安排专人负责农民工返乡回流情况的调查统计工作,加强动态监控和统计分析,建立农民工返乡回流基础台账。二是要加强与劳务输入地区的联系和衔接,充分发挥驻内地劳务输出工作站的作用,掌握劳务输入地区的用工数量、行业工种、工资待遇等信息情况,发挥劳务品牌优势,促进有意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同时根据本地区、本县域内用工需求,合理引导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总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目标不放松,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把劳务经济这个产业做强做大,为建设和谐富裕“新疏附”做出更大的努力。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经过调研,现就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体制机制报告如下。

  一、现状:成效比较明显

  全区劳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村第一经济”目标,突出技能

  培训、转移就业和服务管理三大重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农民就业能力得到提高。我区始终把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作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环节来抓,,依托各类培训资源,全区对15080名农民进行了引导性培训,比上年增加50%;

  对6765名农民实施了职业技能中期和短期培训,将1939名新增劳动力纳入中等职业教育。自实施“阳光工程”以来,全区共对2.6万农民工实施了技能培训,占已转移总数的22%,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1.36万人,占培训人数的52%。

  (二)劳务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区实现劳动力转移11.92万人,比上年增加2.8%,劳务总收入5.6亿元,比上年增加7.7%,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4698元,比上年增加216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9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8%,劳务收入已成为我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基地建设取得成效。由区劳务办牵头,先后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到市外考察劳务市场,走访用工单位,洽谈劳务协作,多层次、多渠道、多工种开展劳务合作,建立了上海、深圳(中山)、浙江、陕西、新疆、厦门等劳务输出基地,吸纳了籍农民工5.8万余人。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较快。全区农民工返乡创业2620人,其中:从事生猪养殖1230人,个体经营1052人,从事蔬菜、中药材、茶叶、水产等种养殖338人。

  二、问题:成为影响因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管理体制分散、综合效能难以体现。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管理体制和培训经费分散,转移工作农业局、劳动局和社会保障局都在管,而农业、劳动、扶贫、教育等部门都有培训资金,都出台了管理办法,而培训的对象都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这种条块分割、经费分散、多头管理在客观上影响了培训质量和有序转移综合效能的提高。

  (二)培训资源难以满足农民工培训的需要。一是培训学校小而弱,目前除职教中心能够承担中职长期培训外,其他学校仅能承担中、短期培训。二是培训学校专业设置、调整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求。由于在农民求学盲目性和学校条件差的影响下,竞争激烈、就业困难的计算机专业成为农民工技能培训学校和农民工选择专业的首选,而市场需求大且容易就业的专业却因办学设备和农民择业意识的影响而不能形成规模。三是市场需求技术水平高的专业,区内难以开展技能培训。四是培训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培训的需求。除了已培训的2.6万名农民外,还有12.9万名需要转移的富余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5%,而每年还有4000多新增劳动力不断涌现。

  (三)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盲目外出务工队伍较庞大。由于受地处边远山区、居住分散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用工信息收集渠道少,发布信息难以延伸到农村及村民,致使部分农民想外出又因缺少信息而举棋难定,即使外出务工也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转移渠道单一,组织有序劳务输出面临较大困难。目前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主要依靠培训机构和劳动力市场,有序输出比重较小,没有形成市场主体,中介培育力度不大,难以形成市场品牌效应。尽管每年有关部门都要联合举办1-2次企业用工招聘会,但成功率并不很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民工对有序劳务输出的用工单位缺乏了解和信任,他们仍选择“亲带戚、邻带里、师带徒、父带子”等自发转移方式。二是输出后的工资收入与农民自身的期望值存在差距,收入较低的工作不愿做,工资高的工种自身技能又达不到岗位要求,造成了部分农民不愿意远离家乡而外出务工的局面。

  (五)服务管理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一是在对外出农民工的服务管理方式上,还不能满足外出务工农民的需要。全区外出务工农民人数多,分布较广,服务管理难度大,农民工在外的医疗、子女入学等诸多问题没有形成系统的解决办法。二是维权工作步履艰难。一些用人单位不依法与农民工鉴定劳动合同,拖欠农民工工资,不缴社保费,不支付或不足额支付农民工加班工资的现象仍较突出。三是返乡创业上还不能满足农民工创业的要求。全区除发展生猪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外,在其他领域创业缺乏具体的扶持措施,还没有形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

  (六)经济发展滞后,就地转移劳动力较难。尽管近几年我区经济发展提速,步伐加快,但比市内主城区及市外经济发达的地方,仍然差距甚大;

  目前当地无大、中型企业带动,富余劳动力就地务工较难。

  (七)土地流转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是农业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劳动力不能从土地上有效解脱出来。二是部分农民想将土地

  流转出去后外出务工,但无流转接受对象。三是部分农民想把土地流转出去又存在害怕收不回来的担忧,不愿流转。四是部分农民两头兼顾,农闲外出务工,农忙回家种地,往返奔波于家庭和务工之间,形成了务工连续性差,岗位不稳定,流动性大,务工收入不高的特点。

  三、对策:理体制建机制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改革培训方式,培育市场主体,开辟劳务基地,打造劳务名牌,拓展服务内容,创新工作方式,促进城乡统筹。

  (一)理顺管理体制,统筹城乡就业。为了更好地体现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效能。根据市编委渝编()31号文件精神和市劳务办职能已划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实际情况,尽快将现由区农业局负责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移交给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利于上下工作衔接,提高办事效率。具体工作由就业局承担。以便建立劳动力资源调查、信息收集发布、组织培训、技能鉴定、基地建设、转移输出、社会保障、执法监督、争议仲裁一条龙的服务管理体系。

  (二)摸清情况,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机制。以区就业局为龙头,乡(镇)社会保障服务所(农业服务中心)为中心,村(居)委为基础,建立纵向到村、横向到培训机构、用人单位的劳动力资源调查体系,准确掌握全区劳动力总量、已培训和转移的人员数量、本人愿意转移而没有转移的人员及这些人员的技能情况、培训状况,每年调查1-2次,逐步推行“一户一卡、一村一档”的档案体制,实现由目前的无序静态管理向科学动态管理转变。

  (三)以突出提高技能为主,建立农民工培训机制。一是培训管理上,由劳动局统筹协调。长期培训(毕业时发两证: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由教委负责;

  中期培训由教委、劳动局共同负责,以劳动局为主;

  短期培训由劳动局负责。二是在培训方式上,坚持市场运作,强化订单培训,实行农民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培训。三是在培训内容上,除长期培训的以外,少讲理论课,多上实践课,中短期培训的至少应做到“半耕半读”;

  同时要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纳入培训内容。四是在培训质量上,要以市场用工需求设置培训科目,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以成功输出和稳定就业为考评培训机构的主要内容。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培训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政府投入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

  (四)建立收集渠道广泛、发布迅速的企业用工信息服务机制。加强信息沟通是确保富余劳动力有序输出的重要因素之一,区就业局除与市劳动力市场信息联网外,还应在劳务输出基地和劳务输出人员较为集中地方的人员中聘请信息员,广泛收集和反馈各种劳务用工信息。各村(居)明确1—2名信息联络员,形成市、区、乡(镇)、村、社五级劳务信息网络体系,为“订单培训”提供信息支撑,为富余劳动力有序输出提供信息保障。

  (五)拓展劳务基地,培育劳务中介,建立多渠道劳务输出机制。一是在巩固现有劳务基地的基础上,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型企业联络对接,开发建立技能型成规模的劳务定向输出基地,拓展基地规模。二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立劳务公司,外来用工单位招收农民工,由劳务公司统一规范劳动合同,实施全程跟踪服务。三是培育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能人的带动作用。四是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为农民的转移搭建好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从自由型向组织型,分散型向规模型,季节型向常年型,流动型向稳定型转变。

  (六)加大宣传力度,开展联合执法,建立农民工维权机制。一是加大对《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宣传力度,提高劳资双方学法守法的意识;

  二是企业要实事求是的建立劳动用工台帐;

  三是建立联合执法检查制度,由公安、劳动、司法、工会、工商联等部门组成联合维权组,每年开展1—2次联合执法检查;

  四是继续实行劳动合同签证制度,以确保劳动合同的合法性;

  五是劳动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执法。

  (七)制定鼓励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引导性培训,建立扩大就地转移规模的激励机制。一是通过引导性培训,转变输出观念,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步伐,逐步引导农民工就地转移当产业工人。二是通过创业培训,增强农民工的创业意识,引导农民工自主创业。三是通过围绕农村土地资源招商引资,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自愿将土地流转出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四是通过政策鼓励和宽松的环境吸引,引导一批有实力、懂技术、善管理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并实行奖励,实现由“走出去”到“引回来”的转变。

  (八)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建立考评奖惩机制。一是区政府向已成规模的劳务基地派驻办事处,负责招商引资、企业用工信息收集反馈、农民工的维权及相关协调工作。二是增加投入,首先是整合教育、农业、扶贫、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培训资金,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

  其次是负责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主管部门加大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多争取培训指标的力度;

  再次是区级财政应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专项用于农民工技能培训。三是对培训质量高、转移输出稳定就业;

  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一次性转移50人以上的单位或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四是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对各乡镇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实现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协调发展。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既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还是实现城镇化战略目标的必经之路。各级各部门应紧紧围绕“打造劳务品牌,创新服务机制,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部门服务、农民受益”的原则,加强领导增添措施,推动劳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目前,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加快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因此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使我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关系到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

  xx县地处渝东南,总面积5173平方公里,人口总数84.48万人,其中农村居民户籍人口总数61.36万人,占总人口的72.6%,其中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有38.87万人,占总人口的46%。

  耕地面积171万亩,人均耕地面积2.02公顷。xx县属于农村劳动力资源大县,经济发展水平落后。20xx年地方财政收入16.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47元。

  二、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截止20xx年6月,我县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08人,其中男性2514人,女性2694人;

  20岁以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47人,21-30岁转移就业2161人,31-45岁转移就业915人,45岁以上转移就业585人;

  文化层次分布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其中拥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2383人,拥有高中或中职文化程度有2257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568人;

  我县农村转移就业主要分布在工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从事第二产业的有2891人,第一产业有1258人,第三产业有1059人;

  转移就业地域分布趋向市外、县外市内,其中向市外转移就业3949人,向市内转移1279人。

  (二)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特征。

  1.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呈持续上升趋势。20xx年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248000人;

  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264520人;

  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268049人;

  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269846人。

  图1:2009—20xx年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单位:人

  2.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地域分布由以市外为主逐步转为以市内为主。20xx年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中有172572人转移到市外,占总转移人数的70%;

  20xx年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中有180305转移到市外,占总转移人数的68%;

  20xx年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中有136945转移到市外,占总转移人数的51%;

  20xx年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中有107109转移到市外,占总转移人数的40%,至20xx年6月,我县农村劳动力有110195人转移至市内就业,有106537人转移至市外就业,市内就业人数首超市外就业人数。

  图2:2009—20xx年xx县市外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单位:万人)及比重(%)

  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西部经济的崛起加上xxx大力回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转移到市外的农村劳动力比率年年下降。

  3.工业是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第一选择。工业是我县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的主要选择,其次是建筑业和服务业。20xx年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产业178801人,占转移总数的72%;

  20xx年为186479人,占转移总数的70%;

  20xx年为179017人,占转移总数的66%;

  20xx年为179983人,占转移总数的67%。

  4.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目前,我县农村转移出去的绝大多数劳动力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每年除了在外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务农务工兼具。一般而言,家庭劳动力较多,从事劳务收入又较高的,在外工作时间就长,反之则短。农忙季节主要在9、10月份,一方面回家安排孩子读书事宜,一方面务农。

  5.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县农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然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为主,主要是沿海地区工作机会多,工资高,经济效益好。近年来市上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并且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各区县也陆续建立起很多返乡创业园区。小部分农民工因为回家照顾家里方便、当地工资呈上升趋势,选择回家创业或者是就近就业,农民工形成了就近就业、返乡创业、多渠道就业的格局。

  (三)当前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

  1.我县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就业竞争能力较弱。我县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年龄集中在31-45岁之间。20xx年在外出务工的26.98万人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有76204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比重为2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9.36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比重为72%,同时,外出务工人员中,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和教育的不足18%,大多只能靠体力劳动务工,致使务工收入低下,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对技能要求高、劳动报酬高的行业或企业望而止步,同时我县缺乏技能的劳动力又供大于求,随时有下岗的危险。

  2.我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不宽松,影响就业稳定性。部分企业还存在歧视性用工行为,一般只选择招用40岁以下的人员,导致我县年轻的劳动力供不应求,而40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群体多被排除在用工范围之外。再加之农民工在户籍、社会保障、住房、子女上学以及养老等方面农民工无法得到与城镇居民平等的权利和待遇,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农民工缺乏长期安心在某一城镇就业的信心,就业稳定性差。

  3.输出模式单一,我县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率低。我县外出务工从90年代开始至现今,85%以上的务工人员都是一种自发的,依赖亲带亲、戚带戚的外出模式,表现出某个村寨甚至某个乡镇的劳动力外出后都集中分布在一个地点或一个行业甚至一个企业务工。工作经费紧张,农村劳动力组织转移推进较难,结果是组织松散,随意性大。这样的信息不对等,造成农民工寻求的工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大部分农民工依然是靠血缘、地缘、人缘“三缘”关系的自谋输出,加上很多农民工缺乏技能,有的盲目外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增加了务工成本。

  三、推进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措施

  (一)拓展转移新途径,以旅游产业带动县内转移。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旅游业,形成“一主四辅”特色景区:伏羲洞全线开放,酉州古城开街迎客,二酉山旅游文化创意园区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龙潭古镇,龚滩、酉水河、阿蓬江景区,龚滩古镇入选首批“中国最美小镇”,酉水河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xx”旅游宣传口号叫响全国,成功获批“xx国家地质公园”,获得“中国十佳城市慢游地”殊荣。16个驻外营销集团共签约旅行社1302家,组织旅游团队1080批次,重点景区门票收入增长78%。全年共接待游客4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5%和79.9%。由此形成了旅游商贸集镇,依托旅游业,增加了我县农村xx余劳动力就业途径,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

  (二)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

  1.注重信息服务。通过建立就业信息发布平台,确保寻求就业者了解情况,及时了解政策和市场信息,有针对性的实现转移就业。

  2.注重人才服务。要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导向,采取宣传引导、政策优惠、税收减免等措施,吸引有技术、有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回本县创业就业,兼顾本县的产业发展同时提高本地区的有效转移就业率。

  (三)进一步加强转移培训,实现就近就业。

  依托人力资源培训中心、职业中学、成人夜校,就业培训,岗前培训等各个部门和学校,采取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转移培训机制,着重培养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就业观念、法律法规等方面。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解决农民工就业技能不强,缺乏竞争力的实际问题,切实保障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四)优化返乡创业就业环境。

  我县本身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刚刚起步,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规模都不及经济发达地区,当也要借助市上大力回引政策,优化我们的就业创业环境,实现农村xx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以及返乡创业。为此县政府创建了市级“返乡创业园区”—小坝全民创业园区,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引导创业人员走规模发展、聚集发展和集约发展之路,以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成本,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此外,板溪工业园区、龙江工业园区、麻旺物流园区都为返乡创业就业提高了很多机会和政策优惠,有利于农民工就近就业。20xx年各个园区实现吸纳就业人数11117人。同时建立孵化基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放低微企扶持门槛,为返乡创业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工作范文的资讯,请访问:述职报告
    下载文档

    看过《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母亲,这是多么平凡的字眼啊;母亲,却又是多么的不平凡啊。我们每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开始,第一个见到的人便是我们的母亲,是母亲怀胎十月把我们带领到这丰富多彩的世界。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写下了关于母爱的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注意: 1、适用特殊防卫的前提条件是 a.暴力犯罪(如采用

    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是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实习报告是实习教学的重要考核方式,也是学生整理实习成果、教师检验实习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下面爱学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木工程生产实习的

    在秋天成长秋意渐浓,九月的烟台已略感微凉,起床也变得有些挣扎,幸好有工作让我清醒,有梦想让我坚定,于是打起精神,迎接新的一天。初到烟台,伙食待遇便让我由衷赞叹,食堂阿姨的厨艺比学校大厨的不知好

    证券交易协议书12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协议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签订协议可解决或预防不必要的纠纷。那么协议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证券交易协议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怎么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ěnme,常用来询问情状、性质、方式、原因、疑问、行动等,一般当做疑问用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长城的导游词怎么写精选四篇,欢迎品鉴!

    2023寒假实践报告范文500字(26篇)2023寒假实践报告范文500字篇1放寒假的第三天,也就是2023年1月19日,我从学校回到了家——河南省南乐县的一个农村。回家的

    春雨二年级作文300字1春天来了,春雨也一场一场的下,春雨滋润着大地,万物复苏,人们的心情也格外舒畅。刚下过春雨,各种植物都冒出了新芽,农民伯伯播下的种子也发了芽。春雨洒到了城市,高楼大厦和街道下面是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方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作失职万能检讨书合集,供大家参考。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出现了过错后,我们常常被要求写检讨书,以对出现的问题和过错进行检讨,请注意检讨书里面要交代清楚行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