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岗位分工不明确,秘书化现象较普遍。由于大学生“村官”系村级组织特设岗位,经组织选聘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助理,具体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等没有相应的规定,造成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都没有明确岗位分工,大多从事村部卫生、搞工作服务、做会议记录、报送材料等琐碎的工作,工作秘书化现象比较普遍,真正以村“两委”成员身份主抓的工作非常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的成长。
二是所学专业不对口,自身特长难发挥。部分大学生“村官”反映,所学专业与从事的农村工作不对口,在实际工作中基本派不上用场,个人在学生时代炼就的特长能力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了学非所用、用所未知的心理压力,加之部分大学生从对农村的情况基本不了解,难以适应农村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农村的工作环境与自己理想中的状态反差过大等等,从而在思想上产生了畏难情绪,感到工作无从下手。
三是农村工作缺经验,后期出路较茫然。在调查了解到,部分大学生选择到村任职看重的是通过农村的工作磨练,能在二至三年后,得到各级组织认可、推荐,在考取公务员时得到相应的政策优惠。但作为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对国情、农村基层和群众基本不大了解,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不足,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突出成绩得到组织和群众的充分认可。加之当前各级组织尚未出台大学生“村官”考录公务员等具体政策措施,选聘期满后的出路等问题感到比较茫然。
综合上述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做好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是要健全完善制度,落实保障措施。省、市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后续政策措施,县、乡(镇)、村党组织要联系工作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成长进步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努力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二是要明确岗位职责,强化教育培养。要根据大学生“村官”自身特点,结合本村实际进行明确职责分工。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大学生“村官”农村政策法规、实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特别是在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具体困难和问题时,要多关心、帮助,多教方法、多提思路、多出点子,着力增强大学生“村官”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农村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是要加大考核激励,促进茁壮成才。要把阶段性考核与平时考察了解相结合,全面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村官”的德才表现,及时把经考察考核表现优秀的,作为村级班子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特别突出的列入乡镇党政后备干部人才库,确定专人有计划地进行重点培养。
四是要提早谋划,探索出路。要利用各种媒介积极宣传大学生“村官”的就业政策,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自主创业,并在手续审批、资金、场地、税收等方面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特殊照顾。对于工作能力强、表现突出,上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满意的大学生“村官“,要适时将他们推向领导岗位,确保他们心里有想头、工作有干头、前途有奔头。
高校毕业生培养管理工作调研报告人才是促进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如何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最大化,结合我镇实际,利用问卷调查与口头询问的形式对各镇直单位进行人才调研,针对现有人才状况、人才培养、管理及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形成书面报告如下:
本次调研共向15镇直单位的普通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94份,向各单位领导发放调查问卷20余份。
一、人才队伍现状
黄泥河镇行政、事业单位现有人才共145人,男女比例为23:6,少数民族占11%,老、中、青人才比例为1.5:3.5:5;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5人,占3.4%,大专学历34人,占23.5%,中专学历78人,占53.79%,中师、中技、高中学历10人,占6.9%;各类人才中,有33人,占总人才数的23%,专技人员76人(其中高级工3人,中级工3人,技术员22人,助师20人,医士10人,医师9人,护士1人,护师2人,会计员3人、农艺师2人,助理馆员1人),占总人才数的52.5%。
黄泥河镇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录用主要是毕业生分配(占人才总数的59.3%),根据各单位所需进行调剂录用和分配上岗。
二、人才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1、有计划有目标地引进人才
黄泥河镇党委、历来重视人才管理工作,根据人才需求和可供选拔的人才资源的之间关系[实行宏观调控,有计m」划有目标地引进人才,使人员的补充、更新和增长及时得到满足,使工作人员和职位之间不合理的结构和比例得到适当调整。
2、合理分配岗位
人才引进之后,尽量做到量才录用、适才适所、人事两宜,正确合理分配人才,这有利于人才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特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创造更多的经济财富和社会价值。有83%的被调查者反映现有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基本对口;有85%的领导认为员工的工作结果达到利益最大化,80%的领导肯定员工的工作成绩。
3、明确
规章制度
黄泥河镇各单位将奖惩制度、激励制度、保障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写进单位规章制度。有奖有惩、奖惩分明,75%的领导认为单位规章制度能管理好员工并能充分调动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肯定员工出勤率能达到95%以上。
4、规范人才流动
黄泥河镇人才流动形式主要是不改变隶属关系的流动(如借调等),主要根据各单位工作性质职位需要和人才的特长进行调整,这有利于单位更好地利用人才,也有利于人才发挥各自的才能,现在15个镇直单位的领导均通过竞争上岗,其中5名现任领导属于新人上任,他们在平时积极工作、努力学习和钻研业务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在竞争上岗的机遇来时牢牢把握信机会,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带动很大一批人将原来用于娱乐的时间更多地用在学习和进修上。适当的竞争机制打破了原来“职位只升不降、工资只涨不降”机关人事怪圈,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人与事的配合和人与人的协调,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反映在调查表中,有82%的人才选择在各方面条件都成熟时会另换工作,不会另换工作的19人中有17人满足于现有岗位,11人满足于现有收入,13人的工龄超过7年,女性有6人。
5、重视人才培养
我镇对各类人才的培养特点之一是“请进来、走出去”。请有经验的单位外人才与单位内人才进行技术业务的传授和交流;组织各类人才参观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学到了知识又开拓了视野,是90%以上的员工最满意的学习方式。其次,有70%以上的人才进行自学或参加各种函授进修班,未参加再考试的人,有64%的人工龄超过15年,因年龄的关系没有参加函授考试;再次,100%的单位系统组织过岗前、在岗培训,有81%以上的人才经常参加单位或系统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70%的单位经常举办民主生活会和业余活动以丰富员工生活,并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人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员工的培训程度不够
有35%以上的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知识与能力并迫切希望能通过学习获得,但同时至少50%的员工的业余生活主要用于娱乐而很少用于再学习,造成一种心中想学却不行动的慵懒环境。
2、单位制度不能严格执行
有15%的员工认为单位制度不能严格执行,制定的各种奖惩制度在年终不能完全兑现,这对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的“思想,在工作中表现为敷衍塞责。
3、业余活动和集体学习开展得不够
镇直各单位组织的各种业余活动和集体学习主要是上级规定。由于没有固定的休息日,真正自行组织活动少,自愿参加活动的员工也少,这使各员工之间除了同事关系外无法形成更加亲密的伙伴关系,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信任,并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4、工作时间不科学
在基层工作没有节假日,70%的单位的员工同时上下班仿佛是不成规矩的规矩了,没事时所有人坐着聊天,有事时看不见一个人的情形在基层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多了,给不了解实情的群众看在眼里,认为各单位人员机构庞大、人浮于事、坐着等着拿工资。虽然有60%的领导认为员工工作积极,有65%的员工认为自
己工作积极,34%的员工认为自己工作态度一般,能完成领导交待的任务和本职工作;有60%的员工不满足于现有收入,超过50%的员工不满足于现有工作环境,有58%的员工认为单班制(所有员工同时上下班)不合理,不利于大家更好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四、意见和建议
现代社会,无论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各类企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竞争是竞争的焦点,新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任何一个强大的组织都会因为缺乏能创造财富的生产力——人才而走向衰落。要更新人才观念,做好人才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
“党管人才”是近两年人才工作的新提法,是“党管干部”的进一步深化,也是黄泥河镇党委、对人才工作的新要求,为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要求的人才工作落实好,摒弃原来“重使用、轻培养”的旧人才工作观念,建立党的干部和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2、合理开发和使用人才
我们应该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或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善于发现和大胆使用尚未显露但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大力进行智力开发,通过培训教育,使在职人员达到更高的水平,使智力结构更加完美;在人才的使用过程中,注重德才兼备和用人所长的原则,高学历不代表绝对的高能力和高素质,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单位和社会的最佳选择;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把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不但要管住人才、管好人才,还要激活人才、爱护人才、吸引人才、凝聚人才。人才工作做得好、做到位了,人才的使用合理了,人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积极性调动好了,创造性开发好了,经济效益自然就增长了。
3、合理制定劳动时间制度
由于各单位工作性质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工作劳动时间,在周末和节假日安排值班或轮班,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保证人才的身体健康。
4、适当的人员激励机制
在人才管理工作中,采用激励机制对工作人员的各种需要予以不同程度的满足或限制,以此引起他们心理状况的变化达到激发动机、引起行为的目的。要达到激励的目的,首先要了解人才的心理需求和人格类型,正确分析职工的工作动机和他们的内在、外在需求;其次要采取合理的激励机制,贯彻岗位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对不同的人才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激发他们的责任心,有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与社会影响,有利于工作人员的素质的提高。
5、重视组织文化对人才的作用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组织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组织文化为解决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矛盾、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开辟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他对组织内的人才具有导向作用,能规范组织内人员的行为并产生凝聚力,优秀的组织文化还能激励员工,会产生一种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产生一种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由调查结果显示,98%的人才认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个集体观念和荣誉感较强的单位上班会得到更多的快乐,也更愿意为单位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校毕业生培养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作为公司最主要的新生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缓解了技术质量管理人员不足的压力,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他们初入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工作予以提高,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为此,分公司一直非常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培养管理工作,将历年来接收的高校毕业生作为技术精英、业务骨干来培养。而就分公司目前人才队伍现状来看,他们俨然已经成为分公司生产建设、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现将20xx年以来分公司接收的高校毕业生培养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年来分公司接收高校毕业生基本情况
接收年份(年)2010合计共计人数男16女13年龄段岗位分布技术管理222293见习20生产管理11预算管理22计划、合同11财务管理11政工管理11党员数111159备注由此表可见,自20xx年以来,分公司共接收高校毕业生31人,由于工作需要调到公司其他兄弟单位共计5人。其余26人(23男,3女,平均年龄不到27岁)中20人从事技术管理岗位,6人分布在生产管理、预算管理等其它重要管理岗位。
二、分公司对高校毕业生培养、管理情况
从高等院校招收专业对口的高校毕业生,安排到基层单位培养和使用,是企业造就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我分公司接收了以油气储运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专业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全部分配到基层进行见习和技术管理工作。一方面,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克服困难,刻苦学习,奋力拼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分公司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另一方面,分公司不遗余力的采取多种措施对高校毕业生进行了培养和再培养,为储备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利用生产淡季进行集中培训学习;二是加强业余时间的学习,逐步提高业务水平,给他们多压担子,多帮助,加速他们的成长;三是通过网络将公司及分公司组织的各项培训学习的内容、下发的通知公告、标准的宣贯学习都传送到每个高校毕业生的手中,给他们提供学习的平台,以此有效提升高校毕业生的综合水平;四是经常开展技术交流座谈,提高分公司的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对他们责任心的教育,使他们在工作中真正负起责任,为分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提供最根本的保证。
除此之外,分公司还将开展老帮新的“导师带徒”活动,贯穿整个高校毕业生见习培养过程始终,通过成效考核进行奖罚,提高学教的积极性。带徒方式主要包括:1、“一师一徒”制。分公司为每位高校毕业生挑选了一名责任心强、专业技术能力过硬、现场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师作为导师,该导师根据毕业生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等,为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并负责指导其见习期间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要求、工作规范、工作流程等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2、“一师多徒、一徒多师”制。近几年接收的高校毕业生中部分人既是导师,同时又担当徒弟的角色。分公司提倡专业技术人员在拜资历深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为师的同时也担任新分配的高校毕业生的导师,本着“以师带徒,以徒促师”的原则,切实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今年6月,分公司为2005-20xx年接收的所有高校毕业生指定了分公司领导、责任工程师以上专家作为导师,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导师带徒合同,旨在使他们在专业能力提高的同时,思想认识、大局意识、生产管理、现场协调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3、“师徒捆绑”制。即师徒一奖俱奖,一罚俱罚。分公司党委按照公司党委制定的《胜利油建公司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成立了由分公司党政领导任组长,技术、安全、质量、组织、劳资、综治等部门为成员的毕业生见习工作领导小组,由技术部门牵头研究制定了毕业生在见习期间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定期对“导师带徒”情况进行考核。对于徒弟学习效果明显、技能提升较快的优秀师徒进行奖励,对于徒弟在规定的期限内考核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师徒进行处罚。今年7月,分公司举办了20xx年高校毕业生见习论文发布会,对评选出的前三名优秀毕业生,分公司分别给予师徒500、300、200元奖励。以此营造了导师乐意教,徒弟努力学的良好氛围。
通过几年的努力,分公司共培养出2名责任工程师,3名专业技术一级师。1名高校毕业生提为副队长,从事生产管理工作。
三、历年来担任高校毕业生的导师基本情况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可见一位好的带路师傅对徒弟的成长至关重要。分公司在为高校毕业生选择导师上可谓深思熟虑、精挑细选。将那些真正负责任、懂技术、重品德、做表率的同志安排在导师的位子上。10年来,分公司共有15人担任了导师,带徒49人次。张建是20xx年分公司接收的高校毕业生,现任分公司工程二队副队长、工程师。由于分公司的重视、培养以及本人的努力,他在海上施工专业技术和施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两年他开始参与带徒活动,尤其是去年,无论是施工现场面对面的传、帮、带,还是资料整理手把手的教、授、审,他都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自己几年来的所学、所悟、所感传授给了徒弟。在他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徒弟张伟勇完成了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并在今年七月公司举行的高校毕业生见习论文发布会上获得了二等奖,被评为优秀见习生,推荐参加管理局高校毕业生见习论文发布会。而张建也被评为了公司优秀指导老师。
在再培养活动中,分公司针对每位高校毕业生的岗位特点、性格特长、业务水平等相应配备了责任工程师以上的7位领导干部作为导师。这些导师不仅精于业务,而且善于管理,对徒弟的工作方法、发展方向甚至人生观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实效的建议。在带徒过程中,由于各在建项目的分散性,以及“一师多徒”等因素,分公司不可能把每对师徒都安排在同一个项目上,大部分师徒都分隔两地,他们利用通讯工具互相交流、互相关心。徒弟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难题和困惑,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向导师倾诉,导师尽可能的帮助分析、理顺、引导,达到共同解决难题的目的。
四、下一步打算及做好相关工作的意见建议
培养和使用高校毕业生是企业自身解决人才紧缺,培养后备技术人才的主渠道,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培养,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要重视稳定大学生思想。首先在政治上去关心。对政治上要求进步的大学毕业生,组织他们学习党的知识,使他们在思想上靠近党组织,把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对于表现优秀、有成绩的同志要大力给予表扬和重奖,促使他们事业有成。其次大学生的各项基本保障待遇问题是留住人才很重要的方面,分公司将根据个人的工作业绩,在分配制度上继续加强公正公平地考核,给予合理的报酬。再者,在个人婚姻上去关心他们。10年来接收的大学毕业生中有个别已是大龄青年了,他们多年在施工一线,社交面狭窄,难于解决个人婚姻问题,分公司将继续抓住有利时机为他们牵线搭桥、做红娘。最后在日常生活方面给予关心。施工一线工作、生活条件较艰苦,分公司将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关心他们。
(二)、要积极创造成才平台。根据高校毕业生的服务意愿和专业特长,创造条件,尽可能让他们全面参与分公司各项工程特别是重点项目的施工,拓宽视野,全面了解分公司施工的实际情况。分公司鼓励高校毕业生大胆工作,勇于承担施工生产的重任。给位子、压担子,为他们成才铺设平台,让他们在火热的施工现场去摸爬滚打,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真正成为分公司生产建设的骨干力量。
(三)、要不断加强教育管理。高校毕业生到分公司工作后,要积极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加强教育和管理。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导师的指导和关怀之外,由组织干事及技术部门联系分配到单位见习的高校毕业生,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协同导师一起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强扎根基层、服务企业、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的信念。2、建立见习工作领导小组与新分配高校毕业生定期谈心制度,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日常具体管理。3、教育高校毕业生正确定位,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目前的社会现状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立足社会,仅凭一张文凭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即自己的真正专业特长。那种“有了文凭就有饭碗”的想法在当今已行不通了,文凭绝对不是敲门砖。所以分公司要求大学毕业生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急功近利,只有正确地评价自己,找出差距,正确定位,才能进步,才能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五、存在问题:
“导师带徒”活动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各单位都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但是,一方面由于分公司的施工场地分散,虽然单位尽可能将师徒安排在同一个施工项目上,但部分不在一个项目上尤其两人在不同的外部项目上的师徒,一年下来基本没见过面,虽有沟通,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带徒效果自然不比在同一项目上手把手传授的师徒。另一方面,即使在同一项目上由同一导师指导,由于高校毕业生个人素质有参差,所达到的效果也是因人而异。所以按照管理办法导师激励政策执行起来有难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