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一些单位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而不考虑客观实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奖状一屋子,工作还是老样子”。
6.坐机关听汇报、打电话下指示、发号施令已经成了工作常态,住农村、入农户越来越少了,和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7.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 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8.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9.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10.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1.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2.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3.在脱离群众的现象,平时在办公室呆得多,深入一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了解掌握科室、学员队建设情况,主要还是靠材料、电话,还没达到亲知、深知、真知的要求。
14.日常调研了解基层情况,多是浮在表面,蜻蜓点水,对群众实际需求了解的不全面、不深入、不系统。
15.在日常工作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大了抓大事、谋发展、作决策上,思想上对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理解不深刻,虽然经常深入施工一线,但主要是解决改革发展难题,没能抽出更多时间深入职工群众,了解职工疾苦,解决职工实际困难。
16.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7.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8.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9.工作中力尽所能地为群众搞好服务,但由于长期从事机关工作,下乡的次数较少,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机会不多,接触距离变远,联系不够紧密,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了解的不多,掌握的不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淡化。
20.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份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 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为民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2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强化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工作态度,激发工作动力;学习先进,以先进为榜样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学习业务知识,经常给自己充电,将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活学活用的能力。
二、密切联系群众,树立亲民、爱民之心。工作中,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与办事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让我的行为时时刻刻,方方面面接受群众的监督。要经常听取办事群众的建议,尤其要本着着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态度仔细聆听、认真对待,努力研究和探索解决方案,使窗口工作更加便民、利民。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更新观念,大胆工作,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始终保持窗口工作人员高度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工作状态,热情服务群众,力争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四、加强道德素质修养,树立文明形象。始终遵循“公开、效能、廉洁、便民”的服务宗旨,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做实践职业道德的模范。
五、定期开展自我批评。阶段性地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思想进行总结,主要是查找问题和不足,边查边纠,自责不自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防微杜渐。
总之,我将抓住这次“作风提升月”活动的机遇,严格按照中心要求,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帮助下,认真整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使自已在思想观念、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和纪律表现上都有明显进步,努力发挥好窗口工作人员的作用,为实现“和谐卫生服务”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为民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3一是干部队伍良莠不齐。目前,乡镇干部队伍处于基本“青黄不接”的尴尬时期,四十岁以上的干部居多,年轻干部较少,尤其缺乏农技、法律、管理等专业性人才。由于受年龄、学识及接受能力的差异,造成有些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不强,自觉性不高,部分干部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看股市行情、打网络游戏,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束手无策,甚至敷衍塞责,互相推诿,影响了机关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二是机关办事效率不高。有些机关单位的少数工作人员对前来办事的群众戴“有色眼镜”,对熟悉的、有关系的服务对象热情相待,对一般群众则爱理不理,甚至忙于个人私事把群众晾在一旁。一些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工作,往往互相推诿,本来可以立即办好的事一拖再拖,有的甚至出现“吃拿卡要”的现象,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三是制度建设有待加强。近年来,尽管一直强调制度建设,各种制度也在逐步建立健全,由于农村事务复杂性和多样性,干部在处理具体事务时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现象依然存在。加之有些干部对自己要求不高,对下级管理不严,虽有规章制度,但执行不坚决,监督不到位。少数干部甚至置党的纪律于不顾,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影响了各种制度的贯彻落实。
为了针对机关效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强化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机关效能建设要取得实效,就必须要加强思想教育,进一步引导广大机关单位干部充分认识到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转变两个观念,实现由“官本位”向“民本位”、“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了,服务理念转变了,机关效能建设的有关要求才能落到实处。
二是提高服务能力。要强化学习培训,结合“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注重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尤其要熟悉和掌握必要的实用技术,有效指导群众增收致富。并定期对机关干部开展适应当前工作需要的政治、业务、管理及实用技术的学习活动,着重提高机关干部依法行政、为民服务的能力。
三是优化干部结构。要拓宽干部队伍来源,优化干部结构,着力改善农技、信息、法律、管理等方面人才缺乏的现状,一方面要加大考录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基础机关单位任职工作力度,另一方面要大胆提拔有文化、有能力、有经验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人员,着力基层单位解决干部结构不合理、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问题。
四是规范行政行为。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是机关效能建设的核心内容。规范行政行为首先要建立完善办事限时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绩效考评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其次要制订和完善机关行政、财务管理、公文处理、车辆使用、印章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规范机关管理。另外还要建立健全党务、政务等机关工作制度,保证依法规范办事。
五是深化政务公开。具有审批职能的机关单位要在醒目位置公示涉及审批事项的政策法规依据、审批程序、审批时限、办事要求、承办部门及工作人员姓名和审批结果等,窗口单位还要提供与涉及审批事项相关的备查备索材料,让群众进门“认识人”、“办成事”。此外要设立机关效能投诉热线和投诉箱,对有违规违纪行为,根据情况严肃处理,确保投诉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六是建立健全制度。要结合机关单位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一方面要适当建立奖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违反制度行为的查处力度,保障制度的落实。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机制,更好地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倡导正确的政绩观。
目前之所以大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是因为我们的机关单位在为民服务中需要查找和改进的问题太多,因此只有思想重视、措施得当、行动有力、监督到位、奖惩有方,我们的机关效能建设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