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年XX街道商会在县工商联和街道党委、办事处和的领导下,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街道党委、办事处和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紧扣长兴“城市副中心、经济增长极、新能源小镇”三大目标,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以“两个健康”为主题,积极开展“领导班子优、会员发优、商会建设优、作用发挥优、工作保障优为目标活动,进一步提升基层商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商会在街道党委、办事处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推进基层商会组织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X年主要工作
(一) 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商会会员凝聚力。街道商会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关心支持和工商联的指导下,商会牢固树立“服务立会、制度健会、活动兴会”的理念,以“加强合作、促进发展”为目标,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对商会工作高度重视,骨干企业负责人积极参与,共谋发展。一是会员企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街道商会在街道党委、办事处不仅在商会年度工作计划和活动经费上给予悉心指导和支持外,而且亲身参与商会相关活动。举办201X画溪首届“新能源”杯“十佳创业新星”颁奖典礼暨“新能源小镇志愿者服务队”活动,泛亚照明周勇涛等10企业家荣获十佳创业新星”,豆鑫帆等40位创二代年轻人成为新能源小镇志愿者服务队成员。成功举办第四届草莓节和第八届葡萄节等活动,为商会的健康发展和凝聚力,增强了有力的后盾和动力。一是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商会以街道党群中心为平台,设置独立的办公活动场所,以街道工贸办工作人员为主体,并配备了相关兼职人员,开展各项工作。制定全年工作计划,采取各种形式,每季度召开不同行业经济行势分析会,不定期召开会长、理事会议,今年已多次分别召开了工业经济大会,耐火、非织造布、电子电器行业座谈会,听取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助推企业健康发展。二是服务机制进一步强化。为了使商会工作常态化,建立了联企服务机制,街道商会征得党委、办事处同意,建立了领导班子联系企业制度,即每位班子领导联系2家会员企业,每位街道工作人员联系1家会员企业,结合年初开门红和上半年稳增长等中心工作,深入每家会员企业走访调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倾听他们对街道党委、办事处和街道商会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进一步加强与商会会员企业的联系,并通过每季度组织召开分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安全生产会等活动载体,对企业反映的一些问题都及时予以帮助解决。三是“菜单式”服务机制进一步深化。加强企业走访调研,收集项目信息,了解发展动态,掌握存在困难和问题,为党委、办事处建言献策。推动全部会员企业与劳动保障、工会建立了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构建画溪和谐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会员企业健康发展。四是信息化机制进一步创新。建立企业运行动态监测系统,定期对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资产负债情况、资金周转情况、企业盈利情况、职工社保、安全生产情况等进行“健康体检”,对症下药,化解企业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二)、构建服务平台,推动会云员企业创新力。为进一步加快企业发展,开拓发展视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利用各类平台服务企业。一是学习培训人次明显多。街道商会积极组织会员参加各类培训、专家讲座、参观交流等多种活动,提升会员整体素质。全年已组织50家两化融合企业、3家三化建设企业、4家县级和街道20强企工程企业、42家非织造布(衬布)企业、14家电子照明到上海、武汉、杭州等地参加各类培训200人次,组织企业安全资质培训500人,组织电商基础和专业人才培训120人次。二是经贸交流活动明显推动。组织30多家外向型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及境外参展、观展,提高街道外经贸进出口实绩,开拓了企业眼界的发展思路,58家外贸企业全年完成自营出口1.3亿美元。三是人才引进明显加快。积极通过各种渠道为会员企业做好人才、法律、政策咨询、劳动用工等服务。组织企业赴西安、武汉等地院校开展专业人才定向招聘工作,举办人力专场招聘会等,全年引进人才334名,其中高端人才22名,高级人才50名,紧缺型人才264名,柔性挂职人才28名。四是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以新能源小镇建设为总领,依托新能源小镇的集聚效应,以长洽会--首届新能源发展论坛、第二届长商大会、四届草莓节、八届葡萄节为平台,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扩大了影响力、提高了集聚力,浙长商项目招引取得实质突破。完成大好高项目3只,引进科技型项目15只,外资项目3只,三产服务业项目8只。合同外资2650万美元,实到外资500万美元。浙商回归,省外回归资金完成50000万元。
(三)抓运行调控,经济增长整体向好。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低迷、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工业企业产销实现稳定增长。外经外贸“稳中有增,逆势飞扬”,体现出企业坚定“走出去”战略、提增了决心和信心,一是工业投资成效加速:103家商会企业,其中规模企业66家,完成工业性投入16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现代化技改14.5亿元,同比增长45%。);二是产出效应稳中有升: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17.5亿元,同比增长8.6%;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3亿元,同比增长11.8%;完成财政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10.76%;企业利润、利税仍保持在良性区间,工业是发展的产业基石,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步显现,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四)抓手转型升级,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一是深化绩效评价体系应用,科学设置能源利用配置计划,与全部66家规上企业签订用能责任状,实行规上企业“能耗双控”动态管理,鼓励节能工业技术应用,完成县节能减排技改示范项目7个;完成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8家;成立专门工作组,制定详细方案,圆满完成护航G20环境保障、落后产能和CD类企业有序用电等节能减排工作。二是有序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提升11家耐火产业转型升级成果,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深入推动42家非织造布(衬布)转型升级,实现环保达标、职业防护、6S管理等全覆盖,开展投入、淘汰、科技“三张清单”建设,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制定“一企一策”,启动14家电子照明行业转型升级企业;结合《画溪街道百日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深入推进喷水织机企业规范管理再提升,49家企业的3426台喷水织机全部实现纳管排放,40家已导入6S管理。三是着力开展“腾笼换鸟”工作。创新提出“五个一批”办法,完成“腾笼”8家(县级),腾出土地407亩,其中已实施“换鸟”2家。处置低效利用土地120亩,盘活存量土地100亩。四是大力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完成全部14家企业的“淘汰落后”任务,共淘汰设备18台/套,节约能耗3551吨。五是维护安全生产稳定局面。实现安全标准化创建全覆盖;组织山鹰化纤、华众玻璃、弘晨印染、威达股份等企业开展“智慧安监”建设;推进首批62家“智慧用电”企业建设;开展负责人、安管员参加新训和复训人数387人;开展7家单位液化气整治;巩固出租房消防整治成果, 19处有限空间场所的8家企业通过验收;11家“三合一”单位(场所)实现闭环处理; 12家单位开展危化品使用和经营整治,建立“一企一档”;完成县级35家、市级10家职业卫生整改、27家单位特种设备“大排查、大整治”建立“一企一表”和“一企一案”;排查社会自建油罐25家,联合取缔3家;排摸并整治非法燃气点27个。
(五)抓创业创新,各类要素资源集聚提升。一是创新平台不断优化。围绕长xxx“1+5+N”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创业谷建设,引进各类科技型、中介类、信息类等小微企业20家;加快集聚高端人才,申报千人计划2个,入选南太湖精英计划3个、长兴英才计划2个;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完成R&D经费21521万元,完成R&D研发人员数 540人年;新增政产学研项目数16个;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4次;新增技术难题14个;专利申请900件,其中发明申请300件;专利授权396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福40%;推广企业首席科技官14个;巨源机械和英纳威新能源等2个项目在湖州第七届政产学研合作大会暨首届军民融合促进大会上签约。三是小微企业培育不断加强,结合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完成“小升规”3家;“个转企”18家,新增三大产业培育23家;组织小微企业开展科技、金融双对接活动年度17家/次;推动企业到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2家;导入6S现场管理体系9家、“下转上”6家等目标任务按计划推进。四是融资环境服务不断强化,积极推动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股改挂牌。完成股改上市培育企业12家,“新三板”签约企业8家、完成股改4家、挂牌2家、2家企业在浙交所(创新板)挂牌,10家企业列入长兴科技板培育名单;加强与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县内外金融机构的沟通对接。五是两化融合工作深入开展。启动并实施76个“两化融合”项目,计划总投资 12.6亿元,完成投入5亿元,同比增长128%; 3家企业进入“三化建设”最终评审;组织申报11个市级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其中3个已认定;申报县级两化融合示范项目10个;县级智能化产品9个、智能制造项目3个;完成总投资4.44亿元的超威、天能智能云平台等重大项目备案,并组织实施。新增电子商务应用企业23家。
二、201X年工作打算
(一)以实现多元投资为目标,加强项目外引内联
(1)牢牢把握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和特色小镇创建契机,进一步坚定“大招项目、招大项目”信心,坚持项目招引第一要务,重点突出市“大好高”、省重大产业等项目招引和浙长商回归项目;
(2)推进“五位一体”招商,全面推动“政、产、学、研、投”项目招引,促进画溪产业投资多元化,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立;
(3)探索项目招引新方法、新途径、新举措,充实招商队伍、完善招商政策,以超威集团、天能集团、英纳威新能源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强以商引商、代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
(二)以深化创新驱动为目标,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1)鼓励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R&D研发人员、研发经费支出不断提高;鼓励支持发明等专利、新产品申报和技术人才引进培育;组织推动政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鼓励支持企业向科技型、高新型方向发展;
(2)结合今年国家、省市县两化融合工作重点及政策导向,推动传统产业企业开展两化融合建设,增强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鼓励推动企业自营进出口、服务外包、跨境电子商务等工作,实现销售、服务模式创新;
(3)加强“4+20”两级强企工程和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工作,以做强大企、做优高企、做精微企为目标,加强企业梯队建设。
(三)以推动腾笼换鸟为目标,引导要素整合利用
(1)成立画溪街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腾笼换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制度,做好“腾笼换鸟”工作的分解落实、指导协调、跟踪检查、汇总统计,全面掌握街道土地利用和厂房使用情况现状,统筹协调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腾笼换鸟”工作;
(2)通过“项目招引一批、盘活存量一批、加快建设一批、创新转型一批、规范增效一批”的五个一批方式,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形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腾笼换鸟”长效工作机制,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新的发展空间;
(3)通过市场调节和行政手段相结合、倒逼激励和强化服务相结合、转型升级和招商引资相结合原则,制定详细推进计划,共同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腾笼换鸟”工作。
(四)以实现跨越发展为目标,助推企业股改挂牌
(1)通过调研对接、政策解读、业务培训等方式,着力提高企业家思想认识和素质层次,增强企业上市的主动性和紧迫感;
(2)对照企业上市和挂牌标准,做好拟上市企业的摸底调查,调整充实股改上市企业培育库,加强动态管理和前期辅导,形成“分层有序、梯次递进”格局,保持充足的股改上市后备资源;
(3)对实施股改挂牌企业提前介入,参与论证,安排专项资金,提供专人服务,加强改制指导,全程参与协调企业在改制、申报和挂牌上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开展行业整治提升
(1)贯彻落实“总量做大、企业做强、品牌做响、产品做优、技术进步、装备提升、管理规范、效率提高”八个总体要求,分类推进非织造布(衬布)转型升级深入开展,巩固提升耐火产业转型升级成果,启动电子电容产业转型升级;
(2)加强规上工业企业能源评价体系监测、调控功能,以电量、能耗为抓手,倒逼落后产能淘汰关停;
(3)贯彻落实环保排放、安全生产、劳动保障、职业健康等政策、法律法规要求,推进企业规范化管理、诚信化经营进程,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六)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协调发挥基础优势
(1)重点推进英纳威新能源、超威集团、创元实业、天能集团、天能能源科技等企业续建、新建或拟建的技术改造和两化融合等项目建设,鼓励推动3+X产业企业现代化技改,确保新能源小镇产业项目投资支撑;
(2)以智慧创业谷为主要平台,围绕新能源小镇创建,着力“补链、延链、提链”,重点加强对3+x新能源产业研发技术、科技创新、两化融合、工业设计、资本运作等项目培育、招引和鼓励推动,打造“政、产、学、研、投”较为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
(3)以中俄新能源材料研究院等公共技术服务和超威集团研究院、天能集团研究院等企业研发平台为依托,深化科技研发合作,推动技术成果转移,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建立新能源产业创新体系。
(七)以增长稳运行好为目标,保障机制运作流畅。
(1)按照“聚焦两重”工作“发展性指标加压加力、效益性指标抓实求实、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总体要求,结合“月晒、季考、年评比”,“抓过程、出成果”,着重对各类指标细致谋划,分解落实,查找短板,寻求对策,全力解决;
(2)坚持项目推进例会制度、项目班子领办制等项目推进制度,通过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考核化、考核督查化“四化”机制层层落实责任,进一步转作风、激活力、提效能,形成“一心一意抓项目、同心同德推项目”的氛围;
(3)继续实行“点、面、线”结合工作机制, “重点企业重点对接,一般企业同时兼顾”,片区、条线分工不分家,分块不切块,保持既统筹全局又负责本职岗位的工作机制。
(八)以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维持安全生产局面
(1)坚守“两个坚持,两个力争”红线,坚持把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指标以下,力争不发生一起生产安全死亡事故,全力维护安全生产局面;
(2)坚持面上管理精细化,狠抓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与“五落实五到位”;
(3)深度落实新《安全生产法》。突出纺织类等消防重点监管单位的应急演练和培训活动,并向应用型方面发展,安全生产技能“量变转向质变”。按照时序进度要求,深入推进“智慧安监”试点、职业病危害风险防范、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的日常检查、专项整治和综合大整治等活动。
(九)以开展商会互动为常态,提高会员凝聚力。
(1)经常性联系走访会员企业,帮助组织联系相关培训,专家讲座、参观交流、组织召开行业座谈会、企业家健康体检等多种活动。提高商会对会员凝聚力,让会员感到参加商会不是形式,而是给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2)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村企结对”活动和“千企联村、合力治污水”等活动。
(3)推进“光彩事业”为社会服务,开展帮困、助学等献爱心活动。争创省级五星级商会。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