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1篇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余华
电影以福贵、家珍(福贵的妻子)、二喜(福贵的女婿)、馒头(福贵的孙子)四人吃饭的情景结束,以一种温和的方式终止观众继续了解福贵接下来的人生,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依然会好好活下去,尽管他们可能会因为时代,命运的不幸而失去生命,但是这种继续活下去的念头不会改变。
有人说余华的小说透露出一种悲剧刻意堆砌,可是我在观影的过程中却觉得无比真实。是时代的悲剧,也有命运的不公,更是生命的常理。福贵的好赌使得房子易人,父亲被气得离世。母亲病重却没有医治的物质条件,更盼不到儿子的到来。解放战争后,福贵回家了。家庭的苦难累倒了有庆,偶然的意外令其离世。此后家珍也开始生病。^v^斗倒了医院老教授,凤霞因生产大出血去世。所幸电影的结尾还是给了一点生命的温存,小说的结尾却也只有福贵和他的老牛一直活着。
刚开始房子没了的绝望淹没着福贵和电影外的我们,但随着生活不断变好和家人的不断离世,我们似乎也觉得房子没了,钱没了再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只要人在,希望就在。人不在了,还得活下去,生活还得继续,还得活着。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霸王别姬,同样是时代的缩影,同样是历史的故事,但这部片子更为生动真实丰富全面地展示那些时代,那些人,那些生活。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是能从影像和文字中感受到那些有苦有乐的时代故事,那些过往只能从教科书上看到的只言片语。
我想看完这些充满历史感、充满苦难、充满反思的故事,更令我们了解我们的现在。为什么要铭记历史,为什么要不忘过去,为什么要感恩现在。这真的是一种感受生命的珍贵和充满希望的力量。无法诉说,只能感受。
时代是进步的,但也是充满苦痛和灾难的。无论旁人看来苦难多么不可承受,但是人总能承受下去的,人不是被灾难所打倒,而是被自己所打倒。
福贵所受的苦难超于常人,任何一个旁观者都认为是不可承受的,而这苦难其实就是中国人的苦难的缩影。其实苦难落到别人的头上的时候我们往往觉得难以想象与接受,这个人的人生在你心中的代名词基本就被他所承受的苦难所占据。其实真正落到自己的头上的时候,你会发现,人生不仅仅是苦难,总能够挨得过去。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每天都在发生着灾难。可是,通常的情况是,当灾难没有落到我们自己头上时,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不敢设想这灾难落在自己头上怎么办。然而,事实上,一旦这种情形发生──它完全可能发生──你就必须承受,往往也就能够承受。”王子说的话是一个真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为什么呢?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v^
历史和现实能让人知道人很渺小,但也很伟大。在灾难前显得无力,但却也在灾难前显得无比珍贵。生命也是,爱也是。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2篇
如果你怀疑生命的意义,就一定要读读余华的《活着》,书籍是一位叫福贵的老人对他跌宕起伏一生的自叙,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无常,似乎幸运与他毫无关系,苦难才是常态。
小说中的主人翁福贵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地主家的少爷,他的父亲年轻时输掉一半家产,富贵比之父亲是有过之无不及,嗜赌放荡,败光所有家财,还好妻子不离不弃。输光家产并不是最惨的,没有最惨只有不断更惨,福贵被抓去当壮丁,参与到血淋淋的战争,九死一生回到家中,母亲已经去世,女儿也因一场病丧失了听说能力,成了一名聋哑人,苦难接踵而至,勤快有爱心的儿子在位县长夫人献血时,被抽干了血液失去了生命,女儿嫁给了疼爱她的男人,有了好的归宿,这个苦难的家庭眼看日子逐渐好转,结果女儿又死于难产,绝望中找寻着希望,女婿是能干孝顺的人,况且还有一个可爱机灵的小外孙,女婿后来突发意外死亡,患难一生的妻子平静离世,相依为命的小外孙吃豆子被撑死,从大富大贵到赤贫如洗,又一次次目睹妻儿老小先他而去。最后自己与老牛相伴,孤独一生。
读完这本书后,心情很复杂,有失落压抑,也有揪心忐忑,也许是文学的力量我们可以通过细腻文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福贵的命运如同戏剧一般,让人不禁感慨真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在往前行走的过程中,谁又能料到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呢?这中间悲喜剧的发生有人为的因素,也有不可抗拒的时代因素,更有冥冥之中的一种注定,这些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命运。年轻时的富贵无度、嗜赌成性,拉开了悲剧人生的序幕,社会的动荡不安、物资匮乏让悲剧不断上演,冥冥之中注定的亲人意外离世让悲剧无以复加。物极必反,苦难之后的富贵,反倒更加豁达的看待这一切,有了把亲人都已经提前送走的轻松。在福贵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倒霉透顶、残败不堪、让人绝望的老人;但这个有着顽强生命力的老人犹如在一片寸草不生的荒漠上挺立的一颗老树,纵然历经风沙、满目疮痍,但枝叶间的新绿,依然显示了生命的坚韧。福贵在饱经患难、历经沧桑之后,收获了一份和命运平静相处的豁达。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主人公福贵认真的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没有一句抱怨的话,甚至苦难让他变得更友好、更豁达,更珍惜生活中点滴幸福,甚至因为有人重视自己的故事而感到满足。突然想到无问西东里的发问“如果提前了解你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从福贵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是超出自己的预期,有时生活对我们很残酷,我们认为我们会绝望、会失去前行的勇气,事实上每一段苦难都最终成为了后期云淡风轻的谈资。活着作为一个词语,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里的福贵经历了多余常人的苦难,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额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还有曾经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
《活着》里的福贵让我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意大利的贺拉斯所言:“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不用思考活着究竟为什么?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所以快乐很重要。
做到为自己而活,纵使经历了人生的每一次坎坷,依旧可以做到纵有疾风起,生活不言弃,那便是对活着最大的诠释。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3篇
《活着》是一本十分沉重的小说,余华自己也说过《活着》本身讲述的就是一个,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人是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的故事;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活着的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或者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用了一个上午一口气完成了他,读完小说,虽然有完成的如释重负但却像又背上了沉重的枷锁一般的喘不过起来。我有些迷茫,难道我们所追求和趋之若鹜的生命就只是为了这样简简单单的幸存,平平静静生活,而没有其他更大意义的事情值得去追求而放弃与有所生存的意义。这与我们平时所接受的,或者说是所被灌输的伟大精神背道而驰。因此,我们更迷茫了。那,活着是什么?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活着?我们年轻,我们活力,我们快乐的活着,我们肆无忌惮的挥霍着金钱、时间、生命。就像年轻的福贵一样。肆无忌惮,不计后果。因为我们无所谓时间,无所谓青春,我们的人生刚刚起航,我们的太阳刚刚升起。像福贵一样,我们挥霍着,觉着家里还有一百亩的田产,还有爹娘,老婆孩子……等到终于有一天,福贵把钱输光了,我们把青春挥霍完了,才蓦然发现,其实很多东西便如同白驹过隙,眨眼的当儿就没了。
冷静下来的我们开始反思活着的意义,这不像考卷上的难题一样,丁是丁卯是卯,对了得分,错了失分的标准答案。活着的意义几乎不可能用简单的语言标注出答案,甚至是近似的表达。这便是老子的《道德经》里开篇的两句永恒的经典:“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因为这不是个简单的为什么,当然也不会有简单的什么。这样的答案需要人们用活着去寻求,当不用再活着的时候,或许这个答案就出现了。因为它诠释的不仅是生命,或是人生的一种崇高而简单的意义所在。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狂傲不羁的呐喊,也不是来自于凶残猛烈的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忍受所能忍受的,忍受所不能忍受的,在绝望与痛苦的边缘继续活着,而且骄傲而坚强的活着。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绝望和希望,在我们的命运里比比皆是,更如朋友那般亲密无间。
正如没有绝对的苦难,也没有永久的幸福。无论是去,感恩幸福,抑或是感恩苦难,都是感恩生命,感恩或者。感恩这种无间的友情,感恩我们活下去的奇迹。在不断地感恩中,我们和幸福,和苦难产生了友情,而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我们互相感激,也互相仇恨;我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我们活着的时候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尘沙,最后,默默然消失在海角天边。也许,这就是活着。而这一切的前提却是时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这里,时间影藏了它的身份,可是却掌握着两个人的命运。我们的阅读无法抚摸它,也无法注视它,可是我们却无时无刻的感受着它的存在。就像寒冷的来到一样,我们不能注视也不能抚摸,只能静静地浑身发抖的去感受。
这种感受是脱离了,或者说是超越了五感而伟大的存在着的。这就是时间,这就是生命,而这些便组成了我们所要的活着。我们活着了,在爱与痛的交织里和冰与火的`缠绵中,我们活着了。我们站在苦难的边缘坚强的活着,因为我们活着是为了那与痛苦相交织的——爱。物欲的纵横捭阖迷惑了我们原本单纯的心境,年少轻狂的愚蠢让我们自命不凡的轻薄生命,当一切真的即将消散,死神让你最后一次回眸人生,留恋的也许不是带不进棺材的名利和财富,留恋的或许只是生病时母亲的轻声关怀,失意时朋友的鼎力支持,或许是那个大雨滂沱的雨夜里那份相濡以沫的温馨。也许,这就是爱。活着为了爱,为了爱活着!当绝望和痛苦如狂风骤雨消失在宽广的海岸线,温暖而和煦的阳光总会相聚在某个云淡风轻的下午,让我们都去到山涧,望着无垠的天边,恬静而从容的呐喊出心中的那一缕缕不凡和坚持——活着,只是为了活着!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4篇
对于某些人来说,活着便是最大的奢望。那是一位老人的一生,他年轻时吃喝嫖赌,将家业败光后,他的父亲去世了。他租了几亩田,却在几日后被^v^抓壮丁了。解放战争胜利后,他跋山涉水,返回家乡后却被告知母亲去世,女儿变为了聋哑人。就这样生活了几年,儿子被抽血去世。再后来,女儿生产时血崩去世,妻子遭受打击,也去世了。再过了几年,他的女婿因一次意外也去世了,徒留他与他的外孙。后来,他的外孙在吃多了豆子后撑死了。这一生,只剩他自己一人。《活着》便是以一位青年人询问一位在田间耕作老人一生的方式将那名老人的过去娓娓道来。
人类为什么要活着?我想大概是存在于骨子里的本能吧。求生欲促使人类生存、繁衍了上千年,就像书中那名老人一样,明明遭受了如此大的挫折,父亲、母亲、儿子、妻子、女儿、女婿、外孙相继离世。但他仍然不放弃生的希望,在人生的罅隙中艰难生存着,决不放弃一丝光亮。
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在时代被黑暗笼罩,看不见一丝光亮,希望被扼杀时,唯有死亡以告慰自我。就如同屈原一样,故都被攻破,一生信仰破灭。这时的他,茫然而又无措,这世间众人皆睡,唯他一人独醒。于是,他以死亡的方式唤醒众人,以死亡明其志。这个世界麻木、冰冷而又黑暗,需要人们唤醒、温暖、照亮它,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而对于生与死的抉择,众人因出生不同、经历不同,选择也不尽相同。书中那名老人心中仍对未来抱有期望,“只要人活得高兴,就不怕穷。”对生活仍有希望,所以他选择继续活在世上。他对自己说:“这下可要好好活了。”而文天祥,故国已灭,满怀的理想业已破碎。此时的他,只有一腔对故国的赤忠之心,于是,他面南而逝,自死不忘南宋。
而另一种选择死亡的人,不是为了死亡而死。他们是为了拯救他人之生命,唤起他人内心对真理的渴求,而大义凛然地走向了通往死亡的道路。就如书中那名老人的儿子,他自愿为他人献血,即使面临可能会休克死亡的风险,风险是那时人们安全意识浅薄,医疗技术不先进所致,但他仍旧没有退缩。他内心只有“救人”的信念。他心中只想:“自己会被轮到最后一个,到那时可能就献不了血了。”
于生,我们自是要尽自己最大能力去生活,和书中那名老人一样用尽全力,怀抱希望去生活。想想明日充满希望的朝阳,雨落后特有的草木清香,还未品尝的美食。好好拥抱这个世界,去用心热爱它。将短暂的人生活出特有的光芒。
于死,死亡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其实对它来说,所有人都是相同的,只是有的人敢于直面,有的人害怕面对。即使如此,你还是会死亡,这是一个令人悲哀却又无奈的既定事实。但是,心态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能够降临于世,这便是最大的幸运了。我们已经在这世上看过了万家灯火,赏过了百花齐放。感受过春雨,倾听过夏蝉,拥抱过秋风,亲吻过冬雪。享受过人世间的温情,这不就是活着的真谛吗?至此,死亡又有什么令人惧怕的呢?
生与死,听来高深,但事实上,我们每日都在经历生离与死别。窗边那只常来的鸟儿为何不驻足窗上了,令人早已习惯的叫声为何忽然寂灭了?手心上那只美丽的蝴蝶的翅膀为何突然停止扇动了?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可违抗,倒不如早早接纳。更能让人们懂得生命之脆弱,使我们更加珍爱生命。
《活着》一书中,主人公尽管受尽挫折,但仍用尽全力在这世上活着,这于我们青少年,于所有人都是一种鼓励,一种启发。一位未曾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能如此拼尽全力而活,那我们不是更应该用心在这世界生活吗?
对于某些人来说,活着便是最大的奢望了。我们轻易地享受着他人所奢望之事。这已然是幸运无比的事了。
窗外白杨沙沙作响,阳光透过叶间,桌上树影斑驳摇晃,岁月静好。抛开生死,就为了活着而活。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5篇
第一次读余华先生的《活着》这本书还是高二的事,也可以说是它打开了我的读书启蒙的大门,当时由它给我的震撼现在还能感受得到,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一本书竟有这么大的威力,让我当时幼小的心灵第一次触及生活本质,久久不能忘怀。每每别人问我对你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时,我都会不叫思索的说是《活着》。
它语言很平实,可以说是有些词句会比较^v^粗俗^v^,但就是这份^v^粗俗^v^让我不用刻意去理解字面上的意思,书的思想会平缓的向你娓娓道来。它主要讲诉了地主少爷福贵崎岖的一生,从衣食无忧的大少爷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败光了家产,父亲被活活气死,母亲、妻子、儿女、孙子相继离他而去,最后和他相依为命的是一头老黄牛,艰难孤单的活在世上。
书中催人泪下的剧情很多,当福贵败光了家业,他的妻子家珍带着儿子有庆回来时,他是那么的不敢相信,那么好的妻子可他在以前确实厌恶至极,他后悔啊;还有当家珍病重,在床上对福贵说^v^我不想死,我想天天能看到你们^v^,多么朴实的词句,但就是这句话让我泪流不止,我想当时的福贵肯定也是内心在煎熬,他多么不想要他的妻子离他而去,他是多么的恨自己,恨自己以前没有好好的珍惜。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发生在福贵身上的崎岖人生好像是自己在亲生经历一样,太大的冲击,多大的磨难,最后感受到生命其实没有幸福和不幸,有的只是活着,在这世上安静的活着。
这次通过^v^书香中交^v^的活动,让我重温了这本书,也有了不一样的感受。^v^人为什么活着?^v^,胡适曾说:^v^生命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作点有意义的事。^v^余华在《活着》的前言中说:^v^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v^人生本身就是寻找活着的意义的过程,痛苦和幸福都只是活着的一段感受,绝大部分都只是平淡的。
小时候总是喜欢听父母说他们年轻时候的事,我父母家里都是农村进城市的一代,家庭条件都不好,当时他们结婚还是向亲戚朋友借了100多元办的婚礼,结完婚外债累累,当时也没有新房,还住在我外婆家,我妈妈看着一贫如洗的家坐在床上哭,我爸爸则坐在门口抽着烟,^v^有我在,不会让你们吃苦的^v^,这是当时我爸爸对妈妈和我这个未出世的儿子说的话。当时的条件是艰苦的,但从他们的回忆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满足,他们当时对生活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可能能吃到包子,我爸爸能抽上廉价烟就已经很满足,更重要的是能和爱的人在一起,相依相偎的过日子。
大家现在想吃什么基本都可以满足,全球各地的风味都可以购买得到,让人真正喜欢的却很少,我现在觉得我小时候家门口的那家粉店的米粉让人留恋,还有娃娃头冰淇淋能在回忆中勾起我的味蕾。那是为什么呢?我觉得还是人自身的问题,富足的物资条件虽然提高了,但也会将幸福的需求度提高,也就是会膨胀人的欲望,幸福感总在上方,无法触及。
人生有苦难,才有了去感受幸福的体验。人的幸福从对比中得到,学会感恩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人,感受生命的美好,用需找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体验真正的幸福。人生不会一路平坦,可就是暂时的苦难也会是你寻找幸福的过河石。活在当下,活的自信坦然,就可以追求幸福美好的明天!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6篇
随着年龄的增长,泪点越来越低,真的看不得这种书。99年第一次看这书怎么就没感觉哪?不可否认,《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黑色的书皮简洁的名字,顿时有一种沉重和沧桑的感觉。它让你看到了在历史的大潮流中,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在时代浪潮中只能被无情地牵引着,对命运有的只是无能为力的苦苦挣扎。想来是多么的残忍和可怕,即便知道方向是错的,却连站在原地寻求正确出路的权利都没有。屈服,屈服,还是屈服,最后剩下的,只有:活着。
整本书读起来都让人替主人公和其中的人物唏嘘不已,慨叹命运多桀,也都从书中或多或少的看到了自己、自己身边的人的童年和过往,因此产生共鸣,我想这就是余华文学作品做大的魅力吧。虽然整本书都很压抑,但是只有一段读来让人欣喜若狂:就是福贵的聋哑女儿凤霞托人找了一个对象,她的那个对象二喜出现后,整部书的最淋漓尽致的部分出现了:在那样悲惨的命运中忽然伸出了一双温暖的手,有力的支撑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不但出现了转机,还带来了新生——凤霞和二喜的儿子降临了。不知道别人,反正我是看到这里非常的激动,体会了那种压抑后突然释放的快感。
小的时候家里比较穷,爸妈总是为了生计忙碌着,到了晚上再忙家务,给我和哥哥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有时候我说“妈你早点睡吧,别干了”记得妈妈曾经对我说过:“人只要不死就得活着,活着就得干”。随着年纪的增长慢慢的也体会了父母的艰辛。不管怎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最后都要他自己去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在最悲壮的时刻出现的时候,我希望我们能够记住:“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生活,只是一件外衣,有的人为它别上璀璨夺目的胸针,有的人在上边缝着一个又一个粗糙的补丁,但无论是华丽还是褴褛,我们都穿着专属于自己的外衣行走在风尘中,承受着外界的一切,感知着身边的一切,有爱有痛,有苦有甜。生存,还是生活,仅仅是一线之隔,一生为什么而活,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只有当内心与外物和谐之时,在人世的一遭才叫真正的生活。
正如我的题目“苦莫如福贵,乐莫如活着”。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7篇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这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记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生活从来安逸闲适、放荡不羁的阔少爷福贵,好赌成祸,一夜间输掉了所有的家产,成为了一贫如洗的穷人。然而,命运总不会遗忘给人沉重的打击。父亲含恨离世,母亲不辞而别。为了生活,福贵成了佃户,从衣来伸手到下田干活,经历了许多生活给予的困难,一家人为生活忙碌奔波,这才让福贵明白,什么叫生活。他告别了从前糜烂的生活,进入了朴实穷苦的日子里去。时间让他成长,苦难让他明白,他需要承担生命赋予的责任。
在漫漫的岁月中,时间创造了诞生和死亡,创造了幸福和痛苦,创造了记忆与感受,创造了理解和想象,最后创造了故事和神奇。
时间的变化掌握了福贵命运的变化,或者说时间的方式就是福贵活着的方式。
许多的过往,清晰的模糊的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可曾时常忆起,属于我们的那个或辉煌或平淡的岁月,那份或长或短的故事?数十年时光苍桑了这位孤单的老人,他却依然能清晰地时常回忆过去的事,一次次倒带人生,像电影回放,感受生活的起伏动荡和平淡如水。
“他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在旁人眼中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在回忆里,生命一次又一次地重来,没有遗憾,没有怨言。福贵演绎了他自己的故事。那一份坦荡,是岁月洗涤过的清彻明亮;那一份平静,洋溢着淡淡说不出的幸福,一直陪伴着他走完孤单的岁月。
经历被抓去当壮丁的惶恐里,他目睹了生命被人轻视的炎凉。生命在战乱中变得一文不值。一夜间几千号伤员在无助中悲惨丧生,亦或是说他们被冷漠的社会所抛弃。而福贵幸运地回到了家人身边。“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而命运总是不能如人所愿,家人都随他而去,他再也无法保护他们。命运安排,他只能孤单的活着。生活给了他太多的遗憾,而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生命里的坚强与脆弱,往往如一枚硬币,一分两面。
朴实的文字里,充满了许多起伏与悲哀,她们讲述了眼泪的丰富与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在语言的世界里,“活着”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已是最大的幸福,还有什么奢求?刘伟,失去双臂的他,毅然用双脚弹奏出精彩的人生。“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一句道出了他要为生命勇敢地走下去。即便上帝为他关上了一扇窗,但他依然能获得阳光雨露。
漫长人生里,不去计较太多得与失,生命需要用坦荡平静的心对待。岁月曲折,充满悲欢离合。纷扰与喧哗,渐渐的取代了生活原来纯真的面孔。沧桑苦难,成长了我们动荡离奇或平静幸福的一生?等到暮年回首,是潸然泪下?浑浊的泪水,会折射怎样的回忆?
因为活着,我们在生活中忍受太多的真实;因为活着,我们承受了许多痛苦。人生注定要历经遗憾,在苦与痛的边缘,我们学会了成长。任何时刻,我们都没有权力干涉生命历经沧桑的体验,也没有权力做轻视生命的选择。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夕阳的余晖洒在了安静的田野里,裸露风中被晒得黝黑的老人与牛的脊背,见证了那段岁月。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相依相伴,不离不弃。老人粗哑却令人感动的嗓音,还有那一声长长的吆喝,游荡在僻静的乡间小路里,渐行渐远。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8篇
有哪本书比《活着》更有意义,能更好地有感而发呢?是《青春之歌》,是《兄弟》还是《冷山》?《活着》,一个悲惨的故事。虽然不会像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时哭得稀里哗啦的,但看《活着》会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种不肤浅的感觉,一种看了让人深感悲凉凄惨的感觉。这书看过很久了,但余华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还是令我难忘:一个小村,一座小城。还有主人公福贵。
这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v^部队拉去当兵。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就跑去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
小时候,我曾想过自杀。自杀,现在一想,咳!一个惊心动魄的词语!
那是小学时,我的数学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数学老师罚留堂。我写的作文在语文老师的眼里永远都是次等货。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惊胆战的,每天都期待着可爱的老师们不要当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学的面对我一个人实行鞭策,但老师们还是这样做了。我没了面子,没了自信心,没了立足之地,没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没了一切。世界没有了任何色彩。但我还有一条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结束她,结束了她我就可以逃开一切。但当我站在家里阳台向下望时,当我一步一步爬上长城时,我突然发觉,我并不想死。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阳台上的栏杆一跃而下,在长城上可以将扶紧栏杆的两手松开,往后一躺……那是多么触目惊心哪!我不想死了。
后来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对我有了几分羡慕,自然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我的心情如同拥有了一切一样兴奋。庆幸当初我没有做愚蠢事儿啊!
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生不可选,死不该选,惟有硬着头皮活着!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9篇
《活着》可以称之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对于悲剧人物的塑造,余华先生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手法。这本小说我是抱着压抑到喉咙口的难过心情看完的。为什么难受,因为余华先生不仅没放过任何一个善良、努力活着的人,对主人公福贵这个悲剧人物更是塑造得淋漓尽致。
热烈的太阳下,老人嘴里喊着家珍、有庆、凤霞、二喜、苦根的名字假以敦促老牛耕田,引起了在乡下采集诗歌的年轻人“我”的注意。在和“我”的交流中,老人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富不过三代,爷爷辈打下的江山却在父亲辈、自己辈两代人手上败得精光。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福贵一夜之间从地主少爷变成了佃户,和一家人经营着五亩地,被地主剥削的生活过得满是苦涩。父亲当场气恨而亡,母亲在他被^v^拉去当壮丁的几个月时间病逝。当他坚定着要活着回家信念从战场上逃回家的那一刻,内心的喜悦只有一个,我终于回家了。虽然是茅草房+五亩地,但是家里有妻子和一双儿女等着。当他走到村口远远便看到孩子们在田里干活,喊着他们的名字,我不禁湿了双眼。当初天不怕地不怕,走到哪儿都骑在人背上的嚣张福贵,吃尽了苦头为的是能够活着回来。福贵二字,长辈寄予了福贵未来能福气、富贵的美好寓意,但是现实却恰恰相反,福贵的生活过成了苦穷。通过名字和现实的强烈对比,讽刺了福贵实际穷苦的悲剧人生。
妻子家珍作为城里米行老板的女儿,出身精贵却并没有因为福贵的落魄而慵懒世俗,一生都和福贵不离不弃。我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福贵第一次见家珍时,一身旗袍学生装,温婉地笑着。后来挺着八个月大肚到赌场找福贵跪求回家被暴打。转眼间,家庭破败,不得放下小姐身段,穿起粗衣糙布和福贵一起干活养家。可能是长期生活的艰辛导致她慢慢地得了无法治愈的软骨病,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面对儿子有庆惨死时的悲痛,女儿凤霞难产死时的镇静,家珍还在为支离破碎的家坚强地活着,即使是躺在床上无法动弹也没有停止努力地活到最后一刻。对于家珍活着也许是一种沉重。
女儿凤霞特别听话懂事,可惜一次严重的发烧感冒使她变成了聋哑。优越的童年时光背后却面临着无尽的苦难。被村里人耻笑,父母生病时她挑起了养活一个破碎家庭的重担。拼了命和隔壁邻居争抢一个地瓜,为的是能让家人吃上一口粮。终于通过乡长的介绍,和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当幸福来临的时候,凤霞没能稳稳地接住。在生下儿子苦根的当天大出血去世。对于凤霞活着也许是一条生命的延续。
儿子有庆出生时家庭已经破败,从小靠姐姐凤霞拉扯大,上小学的时候每天要光脚来回五十里路读书、割草、喂羊,从不怠慢。后来却因为全校要求为难产的县长夫人捐血而活活被抽死。小小的生命终止在了一份本不该是他需要承担的责任上。对于有庆也许活着是一种折磨。
生活对福贵的考验还没完,家珍离世后,便轮到了二喜。二喜在工地上打工时被水泥砖压死,原本偏头的二喜终于在死时直起了身子。唯一的依靠外孙子苦根也在孩提时吃豆子噎死。
书里面的一句话非常棒:“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并非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也许就是仿佛被水流洗涤地圆圆润润的鹅卵石般的老福贵内心的清透。岁月的磨练让心灵在尘埃中洗净铅华,变得纯净自如。年轻的你我也许未必会去度量死亡,但肯定会去思考如何活着,如何活地更好。
愿我们游览过千山万水花花世界,经历过生命中的倾盆暴雨,凝聚而成生命中的一泓清泉,给似水流年增添了柔美和润,让生命在落叶中安享静谧美好。
少年归来,少些稚气,多些恬静,不再问花开几许,只问是否浅笑安然。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10篇
一片土地,一座小城,一个小村,一老福贵。
“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黑夜来临。”读完最后一句,我合上书本。内心沉郁顿挫,正如那来临的黑夜。
主人公福贵巨变的一生,完全不像父母给他起的名字那样样。中国过去六十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而福贵和他家人遭遇了这些所有的灾难:少爷的福贵赌光了家业,债主上门讨要房契,气死了父亲;母亲病逝却未在床前尽孝;儿子有庆献血死了,白首之人送黑发人;女儿凤霞死在产床上;善良的妻子被生活折磨而死;女婿二喜被石板压死;就连小外孙苦根,也因为贫穷,被豆子撑死了;只留下了老福贵、老水牛伴在水田在阳光下咀嚼着孤独的回忆。
战争、运动、^v^、灾难、饥饿、挣命、死亡……福贵所经历的,是人间炼狱。有歌这样唱:生命就是一场告别,从起点向一切说再见。唱得并非是福贵沉重苦难的生活。福贵的生命,是一个走向悲剧的过程。
悲剧会唤起人心底的怜悯,是泪水的催化剂,但在《活着》里的福贵身上,让我看到了人的尊严和伟大——将死而不去死不能死的艰难地生、坚忍地活的人性的光芒,让我深切懂得了“活着”。
活着,是一种状态。和所有的有生命的生物体一样,活着意味着生命存在而不灭亡。只是人有别于生物个体,人会让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活得有滋有味。就如年少的福贵是富少爷,有着刘村人不能享受到的大富大贵。陷入蜜糖中的苍蝇,是不懂得一碗蜜糖之外的天空的。富少福贵也一样,他的世界没有妻子也没有了父母,只有他自己。所以他可让青楼女子背着穿梭在大街上,他钟情赌场胜过一切,直至他将家产输的一无所有。此时的福贵,就是那蜜糖中纸醉金迷的苍蝇,或者是路边上蓬头垢面的乞丐。社会总存在着的那一些整日闲来无事浑浑噩噩、有了今天不管明日的苟活者。
活着,为了付出和接纳一腔挚爱。钟爱福贵的妻子家珍日益病重,弥留之际说:“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见你们”。不为荣华富贵,不为功名利禄,“不想死”,只是为了能和亲人们相守,哪怕再难再苦,厮守患难、相濡以沫也是一种幸福。突然想到了爸爸曾讲述中我只见过她照片的奶奶。奶奶一病就是卧床十二年。十二年中,如果她能自己挪着凳子去和家人一起晒到窗外的阳光,那是她最为开心的。她曾说:像我这样,瘫在床上,痛了自己,苦了大家;想过很多种死法,但我不忍心离开都未成家的你们,不忍心让这个家不完整。是啊,这种爱,没有一丝功利,没有一毫矫情,就像平静的湖面下翻涌的波浪,深埋在地心里炽热的岩浆,虽然看不见,你却能感觉到它们明显地存在。福贵在亲人们一个个都离自己而去后,在一次次的绝望后依然坚忍地活着,不正是为了守护着那份带不走剪不断的亲人挚爱吗?忽地明白了些什么:有爱,有关怀,只要活着,贫穷,灾难都算不得什么。
活着,才能承受生命赋予的责任。或许你认为这样的生命太过沉重。余华在《自序》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我想,福贵经历的越多,对生活的彻悟就越深,才能如此坚强和隐忍。勇敢的福贵,挣扎在生死之间,生活不允许他思索痛苦,只留下对生的渴求,这一切不都来自于源于责任吗?诚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写道: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在这个不可逃脱的事实面前,不管有没有温馨,有没有光彩,不管上苍赐予了健康的你,还是不健全的你,你必须要活着。为了父母,为了孩子,为了爱你的和你爱的人,为了能享受爱,为了去回报情,活着,本来就是一种责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遭遇像福贵命运时候。
《活着》就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一种口吻,叙述了一个没有悲壮,没有抱怨,只是从容的福贵的故事。“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不用计较幸运与不幸,不再论辩乐观坚忍,生活只告诉你:活着吧!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11篇
我是一口气读完这篇小说的,因为它实在很吸引人,尽管结局不是美丽的,没有苦尽甘来,但是,我似乎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故事的主人翁福贵老汉,这位“脸上的皱纹积满了阳光和泥土”的老农,本来家境富裕,赌博使他失去了所拥有的一切,随之倒霉的事接连发生:被抓去当壮丁,加入队伍,^v^胜利后,他自由了,回到了老家,等待他的却是艰难的现实:闹饥荒,从事极其繁重的劳动,为抢救校长,儿子因被抽血过多而子因被抽血过多而夭折,女儿因分娩难产过世,妻子也因长期抱病离他而去,接着女婿出了工伤事故致死,外孙子吃豆子时被噎死,一个个亲人相继死去。只有福贵老汉,在历经磨难和创伤之后,顽强而达观地活了下来,在垂暮之年仍和自己喜爱的老牛在田间辛勤耕作,依然唱着“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
这让我们想到了一个问题: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了亲人?朋友?享受和快乐?不,不是的,不应该仅仅如此。福贵老汉到最后一个亲人也没有了,只有一头老牛做伴,生活根本也谈不上什么享受,可他不是也活了下来吗?
“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这句发自老汉肺腑的话便足以回答,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总是美丽的,尽管活着的时候常有许多痛苦,但和死亡相比,却无疑是一种幸福。死亡犹如飘零的枯叶,没有了生机,没有了梦想,再也无法散发鲜活的清香,而活着还可以感受温馨的阳光,编织各种绚丽的梦幻。
然而当今世界,人们物质生活越发丰富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优越的生活的同时,却倍感空虚无聊,因为因为小小的挫折而放弃生命?与福贵老汉相比,他饱经沧桑,最后仍然活得很快活自在,尽管他并没有优越的生活。这不是一个很大的反差吗?
我们活在这世上,很多梦想也不一定能够成真,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好好活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色,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就做一棵小草,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做一颗亮晶晶的星星何尝不可。只要你活出了自己的本色,活出了自己的价值,生命同样绚丽夺目。福贵老人虽然年轻时嫖赌逍遥,但是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仍然坚持活下去,快乐地活下去,这便已经活出了价值。何况平凡人的天地不也是有一番绝美的风景吗?五亩地,几口人一起干活,累是累,但不也是非常快乐吗?平凡简单,未必不好。福贵年轻时败尽家产,可因福贵当上地主的龙二最后不也连命都丢了吗?起码福贵还保了一条命。有时候,我们还真应该放弃荣华富贵,好好去享受精神上的幸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物质上的充裕。现在,有许许多多的青少年,因为家境的富裕不懂得什么是吃苦,什么是生命,如何过才有意义,还真应该让他们过一过福贵老汉的一生,让他们体会体会。不懂得活着的美丽,活着的价值,活着能有什么意思?等到死亡真正临近时,才对生命愈加留恋,就已经晚了。
可是有很多人会说:“难道就非得像福贵老汉一样过日子才有意义吗?”
其实不是的。人生在世,谁都想过上好日子。不过,所谓的好日子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幸福是一种感觉,跟物质的多少是毫不相干的,很多时候,物质的锈蚀反倒让人失去了体检幸福的触觉。所谓“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到处都是存在的阳光,关键是要去感知这个世界的丰富,感知世间的美好。那么如何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呢?我的理解是:只要你真正创造了自己的价值,那么你的人生便无撼了。而价值分两种,一种是自我价值,一种是社会价值,福贵老人更多地是创造了个人价值,对帮不帮解放军,还是有些由于,可是他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的价值,面对平日好心的队长如今落魄地无米下锅,他还是狠下心来把仅有的米分了些给队长,这是值得肯定的。不过,社会价值是占主导地位的,只有多实现社会价值,人生才能真正地充实,有意义。可是像福贵老人一样也不要紧,最最重要的是要有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12篇
活着一词承载了多少情感、力量和意义呢?活着是生命的持续状态还是生命的进行时,或者说是灵魂永恒的追寻。看完《活着》,却无法叙说“活着”。因为发现很难去说,在这么沉重的话题面前,似乎每一句话都显得苍白而无力,每一声叹息都显得那么的无奈;然而,活着,是我们此刻正在经历的状态,是进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直至那一天,我们在神的台前接受审判,而从那一天起,我们将在永恒的国度中活着。活着和永恒,有人只看到了一部分,没有永恒的价值,愚昧地活着;没有了永恒的方向,迷茫地活着;没有永恒的期待,艰辛地活着。有些人也只看到了另一部分,于是没有脚下的道路,漂浮地活着;没有现实的根基,空想主义地活着;没有真理的指引,被动地活着。
人公福贵的身上:亲人的离去,生活的疾苦?一次又一次地体会着从天堂直坠入地狱的感觉。小说通过一系列的“死亡”来表现“活着”的手法,真是让读者哭干了眼泪。
作品的结尾:“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有着海一样深沉的意境,当这样一位老者的一生赤裸裸地展现在眼前,突然就觉得自己的一切都变得那样渺小,微不足道。福贵用这样一句话回顾自己的一生: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看着身边所爱的人一个一个相继离开:令人胆颤的医院,带走了最亲挚爱的亲友,小外孙又这样悲惨地离开了,福贵所发出的感叹是那样得苍白、无力,却又是那样得撕心裂肺!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13篇
“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这是作家余华在《活着》自序中写到的,他同时提到“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读了他的作品,我相信他的感想是真真切切发自内心的,他通过笔下“福贵”的一生来向人们诉说着活着的意义,活着是一种权利,是一种坚持,是一种毅力。
《活着》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巧妙地将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福贵”年轻时家里面有祖上留下来的百亩良田,家财万贯,家族在当地赫赫有名,但是由于他游手好闲,吃喝嫖赌,最后变卖家产,家庭走向了没路……“福贵”的父母几乎可以说是因为他的败家而去世,他的妻子与一双儿女也因为家庭惨败,受尽穷苦的日子,每天为了柴米油盐而操劳,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日。在他父母逝去之后,他又经历了丧妻之痛,失去子女、女婿、外甥之悲,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痛苦中度过的。在贫苦的现实面前,在失去亲人面前,他坚强着活着,他与有着和他相同命运的老牛“福贵”一同生活,这头憨厚的老牛与他朝夕相处……
活着不是简简单单的生存着、吃饭睡觉;不是碌碌无为、懒散终日;也不是毫无理想、胸无大志。活着的前提是珍惜自己的生命,关爱亲人,相互呵护,活着就是要活一口“气”,这个“气”字既包含了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做出的努力,也包含了心怀梦想,勇往直前的豪情。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因为一点小的挫折、失败便垂头丧气,有精无彩。这些人是在适应生活的过程中表现出对生活的极度不适应,他们不能真正的读懂活着的含义,他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活着,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活。其实他们只要学会变通,换一种思维方式,调整一下心态,他们将会活出不一样的色彩。
人生在世,便要活出不一样的自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生活态度积极乐观,他们能够在贫苦的生活中过得舒心;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生活中无私奉献,他们活着的意义就是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无闻,日以继日的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们不是为自己而活着,而是为了人类的幸福活着。这些人活着,展现出高尚的品质,即使有朝一日他们离开了,依然会活在大家的心里。
活着有不一样的方式,有碌碌无为、终日懒散的活着,也有勤劳勇敢、心怀梦想的活着。前者被世人唾骂,后者被奉为高尚;前者无益于社会,后者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前者止步不前,后者不断迈进新征程。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让读者思考人到底应该怎么活着,而且还向广大读者再现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真实现状,在残忍的社会和政治变革的作用下,百姓过着贫苦惨淡的生活,吃不饱,穿不乱,人的命运总是那么令人痛心和惋惜。
我们生活在当代美好的社会环境中,阅读《活着》,能够让我们了解二十世纪中国的风土人情,百姓的生活状态以及社会政治变换,同时也会让我们从心底有所想,有所思。活着就要活出一种良好的精神面貌,要有不被挫折打倒的气概;活着就要活出潇洒的风采,不拘一格,“我行我素”;活着就要活出自我的价值,大公无私,奉献社会。
《活着》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如何生活,尤其是如何在困境中求生的理念,同时也让我们学习了历史,领略了不同年代的风情。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14篇
昨天去看了张莉姐,看着她们一家其乐融融,感觉真好,多幸福的家庭啊!忽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孤单,多么的需要有那么个港湾可以让我在疲惫的时候尽情的享受那份安逸与温馨。好人一定有好运吗?还只是好人有好梦?
昨天在看的时候里面有段话说的很有道理,其实幸和不幸都是相对的,当你认为自己极度不幸的时候只要静下心来用心去观察,你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比你不幸的人是那么多,相比之下我这点挫折和不幸又算得了什么呢?至少我还可以健康的去努力的去创造生活去享受生活,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呢?
是啊,有什么比活着更好呢?所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都得坚强的活着,学着去面对任何事情的发生和结束,再艰难的日子我都必须告诉自己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坚信未来的道路是顺畅的,我必须学会从里到外都带着希望和微笑去生活,其实人的生命有时是很脆弱的,当一个生命结束的时候也许就是1秒钟的事情,生命没了他所有的一切对他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了,留下最多的就是亲人对他的无限悲伤和眷恋。所以我要告诉自己每天都应该好好珍惜的去过,每天都应该有希望,不管是否真能实现,那都不重要,对于有思想有灵魂的人来说希望应该是人活着的最大的精神支柱吧,生活如果没有了希望,人就如同失去了方向的帆船,没有脊梁的房屋,没有支撑的桥梁一样行尸走肉般存在。现在社会生存压力大,确实大,但是我相信活着就好,活着的基础上咱们要健康的快乐的活着。
驹于我这样大龄而又没有对象的女孩子来说恋爱婚姻成了我不可逃避的主题,无论是父母亲戚还是朋友在一起或者见面都成了惯谈了,我想坚持自己那个为爱结婚的信念,但是那真是做梦吗?那个梦离现实有多远的距离呢?谁都没有办法给我一个答案,包括我自己。所以还在等待中……
希望明天会更好吧!带着希望和微笑去生活,再苦再难告诉自己要坚强!你可以的,一定!幸福会在不远处等着我,再稍微坚持坚持吧!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15篇
即便是柔和了结局,由张艺谋导演、根据余华的小说《活着》改编的同名电影至今仍因敏感的政治问题未能够通过广电审批,无法进入影院公映。
这是作为电影的悲哀,却是作为小说的幸运。主人公福贵青年时是一个阔少爷,嗜赌成性的他将家中祖辈积攒下来的庞大家业全部输光,省悟后的他和母亲、女儿过起了穷困潦倒的日子。然而,上天似乎注定要他为青年时的过错付出沉重的代价:他去为母亲求医,半途上却被^v^残兵抓了壮丁;县长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输血,结果儿子被不负责任的大夫抽血过量致死,后来发现县长竟是福贵在^v^军队时同生共死的小战友春生——春生在席卷全国的^v^中经不住迫害,悬梁自尽;凤霞嫁了个好女婿,可没想不久就死于产后大出血;两个孩子去后,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几年后,二喜在一次工地事故中惨死,福贵便把外孙接到了乡下和他相依为命;可是好日子没几年,小苦根因贫,吃豆子时被撑死,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最终,孤苦伶仃的福贵买了一头待宰的老牛做伴,每天朝出暮归奔波于田间。
名为《活着》,讲述的却是关于一个个关于死亡的事情。它在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叙述,但有意地淡化了社会政治背景,而更主要的是把它当作孕育苦难的生存环境,一个磨练人性的“炼炉”。如果没有这条不可否认的环境线索,人物和事件就像照相馆里拍一寸照,换来换去都是一抹色单调的背衬。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就挣扎在这样一个“炼炉”中,他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一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震荡与困窘,目睹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逝。
小说主人公福贵过往的一生是痛苦的,然而,他淡然地讲述了他无法想象的经历。福贵以死去亲人的名字称呼老牛,把对亲人的思念和感情寄托到了老牛身上,而老牛似亲人般给予了福贵继续活着的希望。福贵与亲人之间本能、朴素、温暖的亲情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在苦难的折磨下不断得到充实和升华,并成为福贵坦然直面人生变故的精神支柱。如果有一天老牛死去,福贵活着的希望依然不会破灭,他还要为自己而活着,而且会好好地活着。因此,在小说的末尾,福贵郑重其事地对他自己的后事做出妥善安排:他在枕头下放上十元钱,以便发现尸体的人能够好好安葬他。善待自己也是慰藉亲人的一种方式。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这是小说的最后一句。
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和其他万物一样并无任何意义。对命运最有力的反抗,是对生命的召唤。不管是为了崇高轰轰烈烈地死,还是不为任何卑微坚韧地活着,都是一种生命的尊严。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16篇
生和死,是个永恒的话题。《活着》中写道:“我们会来到这个世界,是不得不来;我们最终会离开这个世界,是不得不离开。”不知不觉,来了,又离了,一切都是那样的无可奈何,难以掌控。却忘了,生死的界限又哪有那么清晰,我们生着,亦然亡了;我们亡了,亦然生着。蓦然想起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寥寥几字,囊括了多少万物的规律。我想,生和死,也可以用“生死合一”概括吧。
《活着》中的福贵,出生起便如“夏花之绚烂”,活在一个地主家庭。多美好的生啊,但他蹉跎岁月,挥霍无度,贪婪地享受着生而为人的滋味,如一酣甜的美酒,缠绕着舌尖,刺激着每一个味蕾,令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他开始狂欢,忘了妻子,忘了父亲,更忘了自己。妻子的千万次呼唤,也未曾把他换起——个喝醉了沉睡的酒鬼,谁又能让他醒来呢?他活着,也死了。
一声霹雳,他猛然惊醒。仰望天空,呵!要变天了。乌云吞噬了大半天空,天空尽头只留下微弱的光芒。寰宇阴森森一片,草木枯萎,唯有他,与那在后匆忙追赶的人群。他败光了所有家产!我想,他的心情是极富杂的,对那声霹雳心存感激,又憎恨无比,又或许想继续品尝美酒,把自己灌醉。无论如何,他不得不活过来。但,太晚了,唯一能做的,便是在这暗淡的世界挣扎。“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原来,现实生活竟是那么不堪一击,他却无能为力。此时的他,是一只蝼蚁,搬着比自己重百倍的磨难,战战兢兢地爬着。前面,是座大山,再前面,还是座大山。生和死的界限,已被渐渐虚化。
时光的烙印慢慢褪去,或许,福贵淡然了,会默默一笑吧。谁不曾绝望过呢,每个人生来孤独,只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于是的,他和一只也叫福贵的牛,相濡以沫。这是繁华落尽一片萧瑟中对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他用生命的情绪去化解死亡,用死亡去关怀生命。我觉得,他没有对抗了,但又与麻木不同,这是一种信念,一种更高尚的人文情怀——逆来顺受,放弃内心的挣扎和疑问,默默忍受它。
他和牛在田地上耕作着,无论是先前的美酒,还是后来的霹雳,他都不在乎了,只是一个人,默默地。生命,不就是用来感受的吗?他或许在想,生与死如同东方徐徐升起的朝阳和西方断肠的夕阳,日复一日的交替着。朝阳无论阴晴,兀自地悬挂于天空,夕阳无论有多么不舍,也将默默地下坠。看似先有朝阳,再有夕阳。然而我们总会被自己所处角度,双眼蒙骗。哪有什么朝和夕啊?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不增不减地默默旋转着——以它那不十分圆的圆。朝和夕,本就是一体,只是形式不同罢了。生和死又何曾不是这样呢?
阳光照射着大地,一人一牛的影子被拉得许长,道不尽这是朝阳的亲吻,还是夕阳的呼唤……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17篇
从1993年到2023年,余华在不断的自序中完整着自己。1993年写下的《活着》在二十余年后的今天看来,跨越了时间的障碍,顽强地活着。
我们能做的已经不是旁观与审视,而是站在福贵一家人的茅屋里,和他们一起笑,一起哭。这是很奇妙的视角,你清醒地知道自己是谁,但在阅读的每个瞬间却又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其中浑然忘我。正如余华在2023年的自序中所言,当他以旁观者的视角来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困难重重,可是当有一天突然以第一人称来写这个故事的时候,突然顺畅无碍。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仿佛也是一个奇特的隐喻,这个故事必须让我们进入、替代。
福贵的一生绝不是他自己的一生,《活着》是每个人活着的象征。尽管我们可能没有福贵的苦痛、没有福贵的欢乐,但是,每个人只要活着,就必然要经历他(她)自己的悲欢。
徐福贵的前半生可以说是自己造的,本来是地主家的少爷,赌嫖俱全,倾家荡产。可是从败家之后的每一步,似乎就走进了命运的魔掌。福贵的后半生可以说真是无奈。去给母亲请郎中时被抓了壮丁,后来又经历^v^,^v^的穷困难捱。儿子死于人祸,妻子死于疾病,女儿难产殒命,女婿事故身亡,唯一的孙子也意外送命。
在死亡面前,人的渺小无助就像福贵面对医院那个小房子时的恐惧和无奈,这就是命运,或者说叫宿命。在这样庞大的力量面前,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福贵仍然要乐乐呵呵地活下去。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福贵和老牛相依为命,一样黝黑,一样衰老,但是,老人依然用“粗哑却令人感动的嗓音”唱着歌谣,自鸣得意。故事的开篇,老人吆喝着“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老人这时候“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这时我们尚不知情。到了故事结尾的时候,当老人再数出这一个个名字的时候,悲喜在那一刻汹涌而来,不可断绝。
余华说:“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福贵的一生抑或每个人的一生,是窄如手掌,还是宽若大地,冷暖自知,无人得晓。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18篇
这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v^部队拉去当兵。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
《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然后,教给我们:如何让这根发丝不断裂。
我也是想过死的,而且不止一次。咳,自杀,如今看来多么触目惊心的字眼。
以往,我只要稍有不如意,每次都会那么想:“哎呀,反正人总归要死的,无非是迟早的事,我这么失败,死了算了!”就那么想着,有时,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有时,它也会在脑中盘旋好几日。然后,看着周围世界不再那么灰暗,也就不想了。
我并没有像书评中说的那样“流着眼泪读完全文”,我在看完整本书的同时,也明白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明白了绝望的不存在。福贵,这样一个坚毅的人,在经历了人生几乎是所有的劫难之后,终变成了一个风烛残年,看淡一切的老人,他一个人,走过人生的漫漫长路。
记得曾经看见过^v^庸的一组漫画:上学的时候,老师考验你的智力;上班的时候,老板考验你的毅力……当你老了,你以为一切考验都结束了,但你才发现,原来,一切都在考验你的记忆。
那么福贵呢,他还会去回忆那一段太过于残忍和不堪的过去吗?我想,他会的吧。因为,他已经把这整一个人生,看成过眼云烟。他与他的那一头取名为“福贵”的牛一起,度过人生最后一段平静的生活。
我要好好地活着,因为,所有的挫折,与生命站在一起,又都能算得上什么呢?
我得为余华的《活着》写一篇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19篇
人的一生能有多幸运呢?
假期,我读了《活着》这本书。
朴实无华的文字,平平无奇的叙事,像是一块原味饼干,入口无味,却越嚼越香。读毕,思绪翻涌,感慨万千……母亲有一个亲妹妹,我唤她一声姨娘。姨娘读书少,只读过一二年级,也许是因为家里没钱,也许是因为外公重男轻女,也许是因为姨娘经常闹出“趴(扒)地瓜”的笑话。总之,姨娘大字不识一个。不过,姨娘是一个干活的好帮手,母亲小时候很懒,常耍滑头让姨娘干活,姨娘也不吭声,闷着头就把活全干了。一个午后,空气黏腻闷燥,知了扯着嗓子卖力地叫喊着,姨娘独自在院里干活。猪草机发出的“嗡嗡”声充斥着整个院子。倏地,声音没了,母亲跑来看怎么回事,当即吓傻了。她看到姨娘的两个指头,掉了,血嘟嘟地往外冒,母亲”哇”地一声哭了,反倒是姨娘,眉头皱得紧,嘴里发“嘶一嘶一”地吸气声,眼泪硬是没掉半滴。外婆刚从田里干活回来,镰刀都来及卸地背着姨娘往诊所赶……猪草洒落了一地,知了也不叫了,只有空气黏腻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天空白云朵朵,桂花飘香满院,姨娘却再也高兴不起来了。姨娘的手不再像原来那样灵活,但她仍时时干活、生火、煮饭、洗衣服、种田……一样不落,只是那猪草机她再也没碰过了。
深冬时节,天色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过,有点儿冷,也有点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姨娘要嫁人啦,村里的媒人帮忙物色了一个好人选,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下了。那个年代的爱情哪有那么纯粹。结婚办酒那天,姨娘满心欢喜,红着个脸地挨桌敬酒。日子一年年地过去了,姨娘的肚子却迟迟不见动静,母亲问姨娘是不是不打算要孩子,她说不是。也就因为这件事,姨娘成了村里的笑柄。又过了一两年,姨娘的脸色愈来愈差。母亲问是不是身子出问题了,姨娘话也不说的直摇头,那表情说不清是痛苦还是不痛苦。过了几天,母亲黑着脸从乡下回来。原来,那个媒人物色的“好人选”是个酒鬼,成天赌博嗜酒成性,姨娘和他结婚多年,他回家的日子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家里的担子都是姨娘一个人担着。洒鬼每次喝得烂醉时,就对姨娘拳脚相加,打得姨娘只剩下半条命。姨娘从不反抗,即使眼泪在眼眶里骨碌碌的打转,也不吭一声。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可我觉得姨娘是铁做的,比铁都还硬。母亲看不下去,就让姨娘离婚,可那个酒鬼死活不肯离。为此,告上了法院。这事,足足拖了一年。在这一年中,酒鬼愈发不是人了。这一次,姨娘连魂都丢了。村里人路过时,听着里面的撕扯声,都不免摇摇头。凛冬的风,又冷又刺。
屋漏偏逢夜雨,外祖母死了。外祖母是最疼爱姨娘的人。入殓那天,村里支起了宫殿似的灵堂,各式各样纸糊的小车子小房子,有种褪了色的亮丽,桃红柳绿的彩油纸在风里噼里啪啦地响,脆生生的像是谁在啃着黄瓜。许多人都来了,丧事一直都是他们无聊生活的调味品。在灵堂外,我看到姨娘。她个子矮小头发凌乱,还披着白布,可那条白布太长了,从她的肩膀一直垂到脚上。她的目光由于经受了水的浸泡而浮肿发散,我看到她麻木的摇晃着身体,整人散发出溺水般悲伤的气息。我知道,姨娘心里的最后一根弦崩了。
多年以后,姨娘二婚,生了一对龙凤胎。村里人都说姨娘命真好,真幸运。我却觉得姨娘命不好,也不幸运。
姨娘的故事令人同情,和书中的福贵一样,生活不幸,却仍坚强地活在这世上。人这一辈子,活着才是大事!
所以,人的一生又能有多幸远呢!就像余华笔下的福贵,从一开始的败家子,到最后的孤独终老,一路上,经历了太多太多地生离死别。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在我一度以为福贵要随家珍去了的时候,福贵活下来。这就是生命的韧性,是无法用时间和长度去衡量的。当书中的人物相继离福贵而去的时候,方才领悟到了活着的真谛。
于我,于福贵,于姨娘而言,活着是大事,也是最幸运的事!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20篇
我很抱歉,做了一个不算忠实的读者。我以极度不单纯的动机,抱着能让我哭的怎样要死要活的'态度,来“审判”这本书。因为他们都说这是一本关于人生,关于苦难,关于悲剧的书。
关于人生。我对此并没有任何异议。“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少年时没有羁绊,便随心所欲,恣意妄为。此时“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时家道中落,经历生死,在欲望和现实的沟壑中挣扎,有了值得牵挂和在意的人。此时“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老年时“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所牵挂之人都做了生命中的过客,最后只能归于寂寥。
关于苦难。我只想说每一部小说都是用文字建立起来的第二世界,这个世界可以属于书中的人物,也可以属于把思想浸在书里的读者,我在余华先生的这个世界里站成了一颗没有悲欢姿态的树,但主人公福贵从未真正平静的苦难生活,让我不安分起来,最终我并没有在这个世界站成永恒。
被欺骗而不自知,输光家产,气死父亲的福贵,被^v^抓去当壮丁历经生死而归来的福贵。因患软骨病而死的妻子家珍,因生产时大出血而死的女儿凤霞,因献血过多而死的小儿子有庆,被水泥板夹死的女婿二喜,吃豆撑死的小孙子苦根。走着走着就,家就散了。一场场来势汹涌的暴风雨,冲走了他所有的家人。垂暮之年,身侧有的只不过是一头老黄牛。谁也不知道,这灾祸卷走得到底是谁啊!看似可笑的情节,却有最真实的感情以及最苦难的生活。我说的苦难是指生活,而不是人生。因为人生太大,不能妄断。
关于悲剧。在把兵荒马乱的万千思绪安抚在一页白纸之后,骤然而起的“感同福贵之身受的悲痛”又骤然而落。木心说过:如果顿悟不置于渐悟中,顿悟之后恐有顿迷来。是啊,悲痛不在己身,感同身受只不过是所谓的悲悯,片刻而已。
白纸上仅仅是一张人物关系导图而已,红笔划掉死者人名之后,却显得尤为悲壮。如若真不算上那头老牛,福贵就真真正正的是一个人了。按道理它不该不算啊,!这样,我又安下心来,雄赳赳,气昂昂的为接下来的文字铺平道路。对于接下来所写出的一切,理由十足逻辑到位,便都可顺利出现了。
我也不管我是否真会读书,是否真的品到本书真味。但于千千万万字中,我只看到一句话福贵对“我”说的,“我全身都是越来越硬,只有一个地方越来越软”。所谓悲剧,想来也乏然无味,仅此而已。
我有对于悲剧有异议,是因为我觉得他“惨而不悲,就不为悲剧”。
后来我就懂了,读书的意义是读书本身。悟你所读到的东西就够了,活着的意义便也是或者本身,不为外物,不被外人悟。
他们认为福贵在与于命运负隅抵抗,最终被命运屈打成招。呼到:好一个悲剧。其实《活着》讲述的只是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余华说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士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世间的悲剧本没有那么多,换一种温柔得说法,就是:所有得悲剧都不完全。人心敏锐精明,将悲剧解说的精通,生要揪出所有苦难,可却丝毫未察觉那总处在向阳面的美好。活着的悲剧大抵也不过如此了。要知道,面具既可伪装,亦可美装。所以,有的面具是不可以撕掉的,撕了就有点较真的意味了。和人间不值得硬碰硬,就太不值得了。
余华先生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大笔墨铺叙。让我们知道,原来福贵苦苦的一生有甜甜的家珍啊!她说,“我不累”。她说,“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给你做一双新鞋。”她说,“福贵,我不想死,我想每天都能看到你们。”若他在生命的尽头,回想曾拥有一双乖巧孝顺的好儿女,定是含着笑的。这么说来,悲剧其实是用来自我评价的,用它来评价他人,这样就显得太单薄了。
故事的开始,福贵好好活着,活得光亮且油腻。故事的结尾,福贵好好活着,活得清楚且明白。这时候你便可以说他活得“好”了。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21篇
“我会好好地活着。”从福贵的嘴里说出来,坚定而又悲凉,在读完《活着》后,我的心情沉重且压抑,尤其读到有庆被活生生地抽干了血而死去。我是一个代入感极为强烈的人,很难想象,自己的儿子处在最好的年纪以这种方式死去,而福贵,接受了身边人一个个的离别。
他在晚年讲述往事时,没有逃避,没有失声痛哭,没有一蹶不振,他用轻快平静的语气讲述他所经历的.一个悲痛的故事,我时常想,他不难过吗?是怎么做到热情讲述自己的伤痛的。直到后来,我有了另一层感悟。
他怎么会不难过呢?最爱的人都离开,晚年只剩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他的笑容,是坦然,是无奈,是心酸后的沉默,也是放过了自己,让自己不再纠结,何尝不是种解脱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例子,只是不同程度不同经历罢了,许多自然灾害带走了他们的家园和亲人,那么他们的余生就以泪洗脸悲痛度日吗?书中福贵说:“我会好好的活着。”在我认为是对逝去亲人们的寄托,是完成他们未完成的心愿,是回忆,是安慰。但这份勇气却很难得,经历了许多挫折和沧桑后,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淡然微笑呢?
我的外公在我六年级时因病离开了人世,他在世时最疼爱我,外公生前是个很善良的人,他乐于助人,和邻居们的关系很好,所以他逝去时,邻里乡亲都泣不成声。外婆更是悲痛,偌大的房子里,只剩她一人和无尽的思念在盘旋,外公去世后,她时常对着门口发呆,后来她种了许多花,摆在客厅、厨房、房间,反常的是,她愈发热爱生活,为什么呢?明明前几天还那么伤心,为什么那么大的变故几天时间就缓过来了?外婆不爱外公吗?
直到后来,外婆告诉我,她很爱很爱外公,外公在世时喜欢花,可是知道外婆怕虫子没有种,外公去世了,外婆便开始种花她告诉我,她的爱寄托在那一束束花里,“所以,才要更坚定地好好活下去。”她发着呆,口中喃喃道。
“我会好好的活着。”后面的话是,“代替有庆、家珍还有那些逝去的亲人。”我佩服他,我又想起了一句话:只有在饱经沧桑后,还能淡然微笑面对生活的,才是强者。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22篇
市井之地,人心惶惶,破毁的城墙后是麻木担危的看客。高楼林立,人心叵测,闪烁的霓虹灯下是匆匆各色的行人。不同的时代里,我们究竟在以何种姿态活着?各种思绪之中,我走进了余华的《活着》,走入了那段坎坷的岁月,走过了你的一生。
河边一头老黄牛,那满脸皱纹的老人便是你了。每每太阳落幕时,你总会来这坐坐,看着天边一次次追忆那逝去的日子。
年轻时候的你嗜赌成性,在迷离的烟雾、金钱的碰撞声中醉生梦死地活着,有时候看清了那门外的三世同堂,天伦之乐,却终究还是被那推磨般的声音拉回了心。当一张张欠条从面前划过,你麻木的按下手印,恍惚觉得那几十亩田好像没了,摸着手里赚回的铜板心里又慢慢定了下来。长袖一挥你目光如炬,却没能看清那狡黠的笑容和背后一重又一重的骗局……
当被扫地出门的那一刻,所有的趋炎附势变成了嗤之以鼻,那些隐藏在谄媚笑容背后的骨子里的鄙弃还是显现了出来,你万念俱灰,想起了家里的那座大宅子,那些高傲地在自家的百亩贡田巡视的日子,那个被你奚落的毫无脸面的老丈人,更想起了那个被你一脚踹出门去的妻子,那半只脚踏进了棺材的父母和那双儿女……死去罢死去,活着呜呼活着。喉咙仿佛梗着一块石头,说不出话来,看着依旧热闹的街市,却觉得自己仿佛又隔了一道难以跨越的屏障。是啊,你破产了,以后的你一无所有,看着对面的那块大石头你也巴不得一头撞了上去,一了百了,可一家老小又该如何自处。你苦笑着空洞地向着那最熟悉的路走去,活着不过是自赎般活着。
家产已经全部变卖,父亲在这场变故中从此一倒未起,妻子也和那和那未出世的孩子一起回了娘家,你看着拿着包裹偷偷抹泪的母亲和那在一旁玩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凤霞,心里头一万分的难过。到了这个田地,你想再如果这日子都得过下去,走进了那简陋的由自家原来茅厕改造的屋子,你想着该怎样把家里的光景过好。买了几亩地后,你便开始每日每夜的劳作了起来,有时候累得大汗淋漓,你会坐在田垄上歇歇,想着家珍什么时候会给你带回来一个小子,觉着那以前随意抛出的一块银币实在珍贵,还没来得及继续想,你又埋头进入工作了。不过几个月,终日里的劳作暴晒已经让你看起来和一个农民无异了,谁也不会关注你也曾经是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阔少爷。
也记不清是哪一天的下午,偶然的一次抬头那个心心念念的人就站在面前,手上牵着一个五六岁大的男孩,你想那应该就是你的孩子吧。不知怎么的泪水就流了下来,从前自己对家珍那般,落难之际她还是愿意和自己一同面对,以后的生活为了家珍也得好好过下去。此时,一家人坐在不大的房间里,你却还是觉着别样的温暖。
后来在一次突然的事故中你莫名的走上了行军的道路,再后来母亲去世了,有庆、凤霞、家珍也一个个先后豆离你而去了,你不愿意再一次次地去回忆生离死别,只是浑浊的眼睛里还是有着透不出的悲伤……
何其悲哀。福贵的一生,我由心而发的便只有这四个字。他的活着太过坎坷,太过不幸,太过卑微。可无论何种姿态,他依然活着。试想当一把锋利的匕首刺进你的胸膛,鲜血在不断的外流,心脏即将骤停之际,你是不舍活着时的那些人那些事,还是疑惑死去后的归属到底在哪,或者是也只是单纯的没有任何疑虑的活着?相信看完《活着》,走进那或许离你很遥远的时代,经历那个时代的人所经历的,或许你便会感叹,大其实也不过于生死。
生命的最后的不过是死亡,为什么还要去如此竭力的拼命的活着,活着,你有思考的能力,追梦的动力,能够去决定自己的未来和想要的生活,活着是为了更好地活着,也因为活着,你才能决定自己以何种姿态去活着。所以请珍惜并庆幸你所拥有的最美好的生命。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23篇
“活着”作为一个词语,在中国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要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苦难无聊和平庸。我觉得这部书最大的价值在于让人更加真实的领悟什么叫做坚强的生命,或者说一个人到底可以承受多少苦难。同时也引导每一个读者去思考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一本书,看哭了整个下午,为人物的相亲相爱所感动,又被故事情节的曲折所折磨,可是我却会有一种很强烈地想读下去的欲望,越是悲惨,越想去看到一点希望。于我而言,看完了活着,我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先是无限悲哀,悲哀过后是久久不能平静的内心起伏。福贵总是带着对生活的渴望,努力生活下去。虽然和他一起生活过的所有亲人都死在了他前面,但面对这样的打击,他还是挺了过去,很让我动容。在福贵的身上,我看到的是一个人对于苦难的无限承受力。我感受到的是活着这件事本身的不容易。活着远比死了困难得多。一个人能够随意了结自己的生命,这是很容易的事情,事实上也有很多人是这样做的。因为人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每一天,都要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和生活本身赋予个人的各种酸甜苦辣。但是因为种种活下去的困难,我们就不活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一直深信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教人向善的。余华的这部《活着》无疑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我觉得它向我们传递的是人对于苦难的承受力,以及人的一种顽强坚韧的生命力的美好。对于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说,生命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在中国老百姓的观念里也一直有“^v^”这样的俗语。而余华在这部作品里面更是具体形象地用各种各样的事件向我们阐释了这句话。家珍得病走了、有庆输血过度走了、凤霞走了,就连苦根都离开了。生命中的亲人一个个逝去了,生活一次次地打击着福贵,可他没有妥协,没有失去生的希望。这本身就足以让人震撼,我们不得不去思索支撑他活下去的动力是什么?如果我们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福贵的一生的话,他这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余华在这里用第一人称去叙述整个故事,福贵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还有曾经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他所经历过的这一切由他自己的口讲出,让读者读来一方面觉得真实可信;另一方面,第一人称叙事也容易拉近读者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让读者亲历现场,直面这场残忍,读者的阅读体验自然而然就更加深刻了。我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福贵经历过这么多的苦难仍然和它的老牛相依为命地活着。因为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活着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我至今都印象深刻。余华在书中写道:“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我觉得这段话很有价值,至少会给很多在痛苦中挣扎的人一些触动和安慰吧。这句话提醒我们思考人这一生到底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上学的时候努力学习,为的是上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而在这求学的过程中,我也经历过一个朋友因为生病而离开,一些同学因为成绩不理想或者压力过大不堪重负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这个漫长的求学过程中,我一直都在想,如果我的那些因为一时的失意而轻生的同学们,看到了这本书或者这句话会不会有一丝丝的触动呢?
我认为,人活着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我觉得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或多或少地遭受了一些苦难,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暂时的苦难而失去生的希望和勇气。在我每次心灰意冷,甚至觉得还不如死了算了的时候,我都告诉自己想一想福贵。
我想这就是这部作品的力量吧。它赋予人活下去的勇气,不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让人心平气和地去承受命运赋予我们的一切苦难。而我们在承受了苦难之后,一定会从中汲取养分成为更好的自己。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24篇
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没有任何其他的定义。
——题记
我问自己,你怎么敢写下这样的题记,仿佛真的能够弄懂眼前这本十五公分高的书是怎么回事似的?你怎么敢在无数研究得法的作家,学者背后探出头来,好像在他们丰硕而精深的研究成果面前还想再评头论足似的?真的,你怎么敢?
我回答说:哦!我敢,是因为激情。心灵撞击心灵,语言呼唤语言;我敢,是因为谦卑。我懂得怎样看待自己想法中与学者们相通的那部分,倍加珍爱。现在,我依然要说:活着,只是为了活着。
曾经,我也千百回地问过自己,为什么活着?一个匆匆来,匆匆去的人活着的时候却忙忙碌碌,又有什么意义?其答案终是一张茫然而近乎麻木的脸。于是,我便越来越迷茫,试着渐渐放纵自己:
喜欢让自己沉迷在想象的王国;不停地为自己上课神游找理由;为了一件没有意义的小事和朋友大发雷霆;受了一点小小的委屈就脆弱到哭泣……越来越迷失自我,越来越荒唐,甚至有时会忘了自己还活着。
刚遇见他时,他正赤裸着黝黑的背脊,嗓音响亮地开导着那头垂暮的牛:“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有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了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里面镶满了泥土,就如布满田间的小道。
如此平凡的一位老人,竟有那么戏剧化的人生,漫长而有磨人,从家财万贯的阔少爷成为佃农,又从佃农变成悲剧人生的经历者,他的人生,真的是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第一遍读《活着》,只是深深地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为主人公福贵的一生感到同情,为有庆的死而泪流不止。
第二遍读,我依然哭了,而且哭得比第一次还厉害。只是,我知道了年轻时的福贵是个败家子,输光了家里所有的财产;凤霞因为经济困难差点儿送给别人;有庆因为抽血过多而死……
第三遍读,我以为我依然会哭,但是,我没有,一滴泪也没流。因为我读懂了:《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之间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有人说,这部书是希望的过程,死亡的结果。说得真好,我喜欢悲剧,因为悲剧能激励人的斗志,让自己对往后的日子更加充满期待。但是,太多的悲剧又会不会让人承受不起?福贵的一生,就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但是,他依然活着。
活着的背后是悲剧,活着的意义是希望。是啊!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原来,那个炎炎的夏日,本应充满笑声——孩子在水中嬉戏的欢笑,妇女傍晚在湖边捣衣聊家常的笑声……可是,8月15日,却是全国哀悼日。那么多天来,我们嘻嘻哈哈,不时责骂一句天气太炎热,却不知,甘肃周曲下着大雨,即将面临着泥石流的袭击。直至8月14日,遇难人数不断上升。房屋毁了,多人死亡了,苦苦经营的一切都没了。幸存者也伤痕累累,还遭受着妻离子散的悲痛。或许,在那一刹那,他们害怕了,他们失去信心了,他们的脑海中短暂地浮现出“死”,因为他们完全有理由这样做,并且,死了一了百了,无牵无挂的,不需要再遭受什么挫折。但是,他们没有,他们依然活着,依然坚强地活着,依然竖起信心重建家园……我想,他们一定会成功,因为他们知道,活着,只是为了活着,而不是为了家人,为了那一所别墅,为了钱财……
是啊!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我们应该要好好地活着。因为:
只要活着,一切就都还有希望!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25篇
《活着》是一本十分沉重的小说,余华自己也说过《活着》本身讲述的就是一个,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人是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的故事;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活着的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或者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我用了一个上午一口气完成了他,读完小说,虽然有完成的如释重负但却像又背上了沉重的枷锁一般的喘不过起来。我有些迷茫,难道我们所追求和趋之若鹜的生命就只是为了这样简简单单的幸存,平平静静生活,而没有其他更大意义的事情值得去追求而放弃与有所生存的意义。这与我们平时所接受的,或者说是所被灌输的伟大精神背道而驰。因此,我们更迷茫了。那,活着是什么?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活着?我们年轻,我们活力,我们快乐的活着,我们肆无忌惮的挥霍着金钱、时间、生命。就像年轻的福贵一样。肆无忌惮,不计后果。因为我们无所谓时间,无所谓青春,我们的人生刚刚起航,我们的太阳刚刚升起。像福贵一样,我们挥霍着,觉着家里还有一百亩的田产,还有爹娘,老婆孩子……等到终于有一天,福贵把钱输光了,我们把青春挥霍完了,才蓦然发现,其实很多东西便如同白驹过隙,眨眼的当儿就没了。
冷静下来的我们开始反思活着的意义,这不像考卷上的难题一样,丁是丁卯是卯,对了得分,错了失分的标准答案。活着的意义几乎不可能用简单的语言标注出答案,甚至是近似的表达。这便是老子的《道德经》里开篇的两句永恒的经典:“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因为这不是个简单的为什么,当然也不会有简单的什么。这样的答案需要人们用活着去寻求,当不用再活着的时候,或许这个答案就出现了。因为它诠释的不仅是生命,或是人生的一种崇高而简单的意义所在。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狂傲不羁的呐喊,也不是来自于凶残猛烈的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读后感《《活着》读后感 刘志纯》。忍受所能忍受的,忍受所不能忍受的,在绝望与痛苦的边缘继续活着,而且骄傲而坚强的活着。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绝望和希望,在我们的命运里比比皆是,更如朋友那般亲密无间。
正如没有绝对的苦难,也没有永久的幸福。无论是去,感恩幸福,抑或是感恩苦难,都是感恩生命,感恩或者。感恩这种无间的友情,感恩我们活下去的奇迹。在不断地感恩中,我们和幸福,和苦难产生了友情,而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我们互相感激,也互相仇恨;我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我们活着的时候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尘沙,最后,默默然消失在海角天边。也许,这就是活着。而这一切的前提却是时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这里,时间影藏了它的身份,可是却掌握着两个人的命运。我们的阅读无法抚摸它,也无法注视它,可是我们却无时无刻的感受着它的存在。就像寒冷的来到一样,我们不能注视也不能抚摸,只能静静地浑身发抖的去感受。
这种感受是脱离了,或者说是超越了五感而伟大的存在着的。这就是时间,这就是生命,而这些便组成了我们所要的活着。我们活着了,在爱与痛的交织里和冰与火的缠绵中,我们活着了。我们站在苦难的边缘坚强的活着,因为我们活着是为了那与痛苦相交织的——爱。物欲的纵横捭阖迷惑了我们原本单纯的心境,年少轻狂的愚蠢让我们自命不凡的轻薄生命,当一切真的即将消散,死神让你最后一次回眸人生,留恋的也许不是带不进棺材的名利和财富,留恋的或许只是生病时母亲的轻声关怀,失意时朋友的鼎力支持,或许是那个大雨滂沱的雨夜里那份相濡以沫的温馨。
也许,这就是爱。活着为了爱,为了爱活着!当绝望和痛苦如狂风骤雨消失在宽广的海岸线,温暖而和煦的阳光总会相聚在某个云淡风轻的下午,让我们都去到山涧,望着无垠的天边,恬静而从容的呐喊出心中的那一缕缕不凡和坚持——活着,只是为了活着!
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 第26篇
黑色的封面仿佛在向我低声提醒着什么——翻开书,轻快而荒唐的鼓点随着页数逐渐放缓,加重。你不会知道下一页还有什么苦难。活着,一个生活的幸存者的故事。故事的的开头,一个叫福贵的老人在近旁的田里开导一头叫福贵的老牛,悠扬的声音传到我的身体里,身影刻画在文章里。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老人向一位年轻的故事搜集者讲述了他生活中的一天和整个人生。
主人公福贵青年时是一个阔少爷,嗜赌成性的他将家中祖辈积攒下来的庞大家业全部输光,省悟后的他和母亲、女儿过起了穷困潦倒的日子。然而,上天似乎注定要他为青年时的过错付出沉重的代价:他去为母亲求医,半途上却被^v^残兵抓了壮丁,回来时母亲早已离世;为了让儿子有庆上学,他把女儿送给了别人,不久后女儿跑了回来,全家重又团圆;县长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输血,结果儿子被一不负责任的大夫抽血过量致死,后来发现县长竟是福贵在^v^军队时的小战友春生——春生在后来的_中经不住迫害,悬梁自尽;几年后,凤霞嫁了个好女婿,可不久死于产后大出血;两个孩子去后,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只剩下他和女婿二喜、外孙苦根祖孙三代相依为命;几年后,二喜在一次事故中惨死,福贵便把外孙接到了乡下和他一起生活;可是好日子没几年,小苦根因贫,吃豆子时被撑死,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最后,福贵买了一头要被宰杀的老水牛,也给它取名叫^v^福贵^v^,一个人平静地生活下去。他说:
^v^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着收尸的人,村里肯定会有人来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气味谁也受不了。我不会让别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元钱,这十元钱我饿死也不会去动它的,村里人也都知道我死后是要和家珍他们埋在一起的。^v^
虽然名为活着,但一个接一个的死亡却是那么触目惊心。余华用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平缓语调叙述了这种生活的艰辛。他在自序中提到,“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活着》就是这样,用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的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面对这样痛苦的,近乎残酷的生活,谁还有足够的意志活着?阅读着福贵悠长而坚韧的生命,我的情感就像被不断加热的水,等待着沸腾。在阅读文章时,我一直企图在字里行间中捉住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而活?”余华肯定的告诉我:“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太拗口了吧?家珍又用她一贯软软糯糯的声音告诉福贵“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给你做一双新鞋。”漫不经心的话语直叩我的内心——现在想想,小时候,尽管可能单纯的可笑,但驱使着我们前进的总是心底的小小兴趣,没有对未来的迷茫,没有对生活本质的思考,没有什么深沉而远大的宏图壮志。但那时的生活也正是最有韧性的——为了活着而活着。
活着是什么呢?是在生命繁琐的持续着的过程,还是在生命中完成壮举的那一个瞬间?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不同时期的我也会有不同的回答。但在书的末尾,年迈的福贵抚摸那同样年迈的福贵的黝黑的脊梁,消失在视野里,我想,他的人生是在为了平平淡淡的活着而活着吧?我们应该佩服化解了困难,在晚年落寞的生活图景下孤独的,但并不寂寞的福贵:这就是“活着”。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