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的人读后感 第1篇
我对聋瞎的人生活不太了解,我试着用黑布将眼睛蒙住,用耳麦将耳朵罩起,所感受到的只有黑暗和无声。短短的几分钟,我就坐在沙发上,已经开始产生了恐惧,我惧怕是否这几分钟内已经有人走到我身旁准备吓我,我惧怕厨房的水已经溢出来了,我惧怕黑暗,我无法想象,生活在即没有声音又没有光明世界的人,承受着怎样的痛苦与恐惧。
这个世界把海伦的所有幸运都抢走了,她躲在暗处不再出来。可一位天使却将她从黑暗中唤醒,给予她新的生命。噢,那是一个美丽而陌生的身影——安妮莎莉文老师,她一定就是海伦生命里最耀眼的光吧。
海伦她渴望被爱,而莎莉文老师带着她感受到了爱,感受到了生命。她与海伦玩手指游戏,让她学会拼写单词,让海伦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慢慢地海伦会拼写更多单词了。海伦与莎莉文因“杯”水两词发生争执,而不莎莉文依旧十分耐心,带她感受水,从而海伦即分辨了二词,也感到了光明、希望、快乐、自由。
海伦因莎莉文从黑暗低沉的日子走向了光明,逐渐活泼了起来,这给了我极大的震撼,爱的力量多么强大,莎莉文用爱,无私的爱拯救了海伦,而海伦也以乐观和坚持面对了生活。
再塑生命的人读后感 第2篇
这是一个清风伴月的夜晚,风微微地吹着,万籁俱寂,显出一片静谧温馨。我借着微黄的灯光,靠在窗旁,正细细地阅读着一篇文章——《再塑生命》。
可见,坚强的意志对人的一生是何等重要啊!它像一把永不生锈的利剑,辅助你在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象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为你照亮前进的方向。
我合上了书本,紧闭着双眼,再度沉浸于海伦的故事中。
海伦是一个聋哑瞎的小姑娘,却以辉煌的业绩告诉了世界:她的一生是成功的。
然而,苍天给了我健全的四肢,正常的生理,那么,我的成功与否就取决于我有否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海伦的精神食粮——坚强。
我再次闭目冥思,突然,脑海中呈现出几个画面,那是我面对困难时的懦弱,面对失败时的沮丧……那一刻,我为什么就不能坚强一点呢?
关上灯,睡梦中,我盼望着明天的到来,明日的朝阳迎来的必定是一个崭新的自我——一个坚强的我!
在坚强的海伦凯勒的引导下,我换取了人生的旗帜——坚强!
再塑生命的人读后感 第3篇
这一册语文书中有一篇海伦凯勒的文章《再塑生命》,它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让我不得不敬佩这位伟大的盲聋哑人。
一场大病,让幼年的海伦成为盲聋哑人,在一个无声﹑无光的黑暗世界里,她没有自暴自弃,反而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屈不饶的精神,创造了奇迹;与此同时,也缺少不了为她“再塑生命”的莎莉文老师。
文中的莎莉文老师以正确的方法教会了海伦许多东西,由具体事物到抽象事物,带她感受大自然,教她懂得什么是“爱”。井房的经历,唤醒了她的灵魂,让她懂得了宇宙万物的意义;一场大自然的暴风雨,使她体会到了大自然并不总是那么可亲,自然界激起了她对知识的渴望;抽象的事物,她懂得什么是“想”和“爱”。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谆谆教导,让她感悟到生命的可贵,找到了指南针,使她重新又明确了方向,激起了她求生和求识的欲望。
这使我想到:连盲聋哑人都能如此,为什么我们平常人就不可以?海伦以她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学到了许多知识,创造了震人的奇迹,无人不竖起大拇指。知识如同海上掌控方向的指南针,只有拥有它,才不会在知识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我们何尝不掌握知识;论自身条件,我们比海伦优越。有许多的青少年放弃了学习,其中有的是家庭因素,可有的是自己宁愿在街上溜达﹑鬼混,从而成为社会的垃圾。与海伦相比,他们应感到惭愧。
对待学习,我们都应该坚持不懈,要有毅力对待每门功课。
做任何事都得有坚强的毅力!
再塑生命的人读后感 第4篇
《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讲述了美国教育家汤姆逊老师如何教育她的学生泰迪,使之从一个邋遢、上课不专心的小男孩最终成长为一名博士的故事。这个故事读来令人感动,给人以启迪。三十年前,美国有一个教育代表团来到中国,考察中国的教育。发现中国的学生规规矩矩坐着,两手放在身后,认真的听老师讲课,有问题举手,征得老师同意,学生才能发言。学校重视数理化,轻视音体美,对学生要求严格,学生学习认真刻苦。
最后美国教育代表团一致认为:20年后中国的各方面一定远远超过美国。因为美国的教育太松散,对学生采取放纵的态度。学校重视音体美。轻视数理化。20年很快过去了,当时的美国教育家们的预言,没有成为现实。而中国的教育进入改革阶段。为什么会这样呢?美国人这样说:一个孩子如果老是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攻击;一个孩子如果老是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打架;一个孩子如果老是生活在奚落之中,他就学会了畏缩;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宽容之中,他就学会了忍耐;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信任和友谊之中,他就学会了去爱整个世界。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给我们的教育打上了强烈的“师道尊严”的色彩,这种师生关系的不平等一直延续至今。它给我们今天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毋庸讳言,相对于美国这样一个自由化、人权化较高的国家,我们的教育的确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要虚下心来学习人家的长处,搞好教育改革。
我觉得这个故事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教师要彻底改变旧的观念,学会欣赏你的学生。二是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要对学生有爱心。我在想,一个孩子如果老是生活在束缚之中,他就失去了发展。一个教师如果太像教师,他就得不到孩子们的亲近。
再塑生命的人读后感 第5篇
走进海伦辉煌人生
刘紫涵
海伦·凯勒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吧,她是美国作家,除此之外她还是教育家和慈善家。一提到她,我们就会想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海伦在书中提到了她的童年,她回想以前的自己是多么无理取闹啊。
没遇到安妮莎莉文老师之前,海伦凯勒是一个脾气很坏,性格暴躁的孩子。她心情不好就摔东西,吃饭的时候,她想怎样就怎样,她以为自己这样理所当然,她觉得这是她的特权。自从安妮莎莉文老师来到海伦身边以后,小海伦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心理发展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世界为她关上了一扇窗,莎莉文老师为她打开了一道光明的大门。心向太阳,就没有角落黑暗。水房的经历,唤醒了她的灵魂,并给予她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从那以后,海伦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开始以好奇的眼光开待宇宙万物,她用手小心的触摸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那些我们熟视无睹的普通之物,在海伦的世界里,变得美好,充满神奇的力量,也带给她美妙的情感体验。
海伦的世界春暖花开,只是因为有了这一次水房的经历。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莎莉文老师给予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对老师,她充满了感激之情。
海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帮助我的人,我还要长时间凝视着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
可想而知,海伦凯勒是多么感激她的老师呀,是老师给了她重生的机会。说起海伦的事迹,我最想说的两个字是感恩。老师说不懂得感恩的人,她就处处埋怨。是啊,即使一无所有,但如果对喝一口水、吃一口饭,甚至呼吸一口空气,都觉得满意,认为应该感谢的话,便能天天都活在快乐的世界里了。
所以我们要想取得作文成功的话,先学会感恩,感恩那些好心的曾经帮过你的人。
再塑生命的人读后感 第6篇
生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世界万物皆有生命。可是上帝的创造总不是那么完美,甚至有些残酷,假如在这些有缺陷的人濒临绝境时拉他们一把,那么生命将会延续,生命将会走向光明。
读完《再塑生命》这篇课文时,我深深被震撼了。莎莉文老师无私的爱心和凯伦那坚强的性格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明白,要以乐观面对生活,以微笑面对生命,以爱面对世界。
凯伦的遭遇很悲惨,她必须要比正常人承受更多的痛苦,于是,她慢慢走向自卑,愤怒……她渴望被爱,渴望光明,而这个光明的使者就是莎莉文老师,她用无私的爱拯救了凯伦,让她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生命的幸福,让他的生命获得新生,莎莉文老师帮凯伦再塑生命。
读后,我深思:假如人人都像莎莉文老师一样,世界将会多么美好啊!可是,梦想与现实总有差距,现实中的弱肉强食现象十分明显,弱者注定要被强者淘汰,欺凌。这是竞争也就无可厚非了,但是,对于一些没有竞争能力,但又很无助甚至不能自顾的弱者,我们是否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也许我们奉献的爱心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些弱者来说,却能带给他们暖和,甚至能拯救他们,这就是生命的本质。有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可见,爱的力量有多强大!
朋友,假如你已经沉浸在爱的海洋中,被爱所包围,那么恭喜你,你是幸福的。那么将你的爱心奉献出去,让别人也能感受到
爱的漂亮,把爱的种子撒遍大江南北,让爱布满人间!
再塑生命的人读后感 第7篇
爱,一个陌生而又熟悉,平凡而又伟大的名词!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充满着爱,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察觉到这种爱的,即使它就在你的身边。——题记
这一册语文书中有一篇海伦凯勒的文章《再塑生命》,它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让我不得不敬佩这位伟大的盲聋哑人。
一场大病,让幼年的海伦成为盲聋哑人,在一个无声﹑无光的黑暗世界里,她没有自暴自弃,反而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屈不饶的精神,创造了奇迹;与此同时,也缺少不了为她“再塑生命”的莎莉文老师。
文中的莎莉文老师以正确的方法教会了海伦许多东西,由具体事物到抽象事物,带她感受大自然,教她懂得什么是“爱”。井房的经历,唤醒了她的灵魂,让她懂得了宇宙万物的意义;一场大自然的暴风雨,使她体会到了大自然并不总是那么可亲,自然界激起了她对知识的渴望;抽象的事物,她懂得什么是“想”和“爱”。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谆谆教导,让她感悟到生命的可贵,找到了指南针,使她重新又明确了方向,激起了她求生和求识的欲望。
这使我想到:连盲聋哑人都能如此,为什么我们平常人就不可以?海伦以她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学到了许多知识,创造了震人的奇迹,无人不竖起大拇指。知识如同海上掌控方向的指南针,只有拥有它,才不会在知识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我们何尝不掌握知识:论自身条件,我们比海伦优越。有许多的青少年放弃了学习,其中有的是家庭因素,可有的是自己宁愿在街上溜达﹑鬼混,从而成为社会的垃圾。与海伦相比,他们应感到惭愧。
对待学习,我们都应该坚持不懈,要有毅力对待每门功课。
再塑生命的人读后感 第8篇
这是一个清风伴月的夜晚,风微微地吹着,万籁俱寂,显出一片静谧温馨。我借着微黄的灯光,靠在窗旁,正细细地阅读着一篇文章——《再塑生命》。
我合上了书本,紧闭着双眼,再度沉浸于海伦的故事中。
海伦是一个聋哑瞎的小姑娘,却以辉煌的业绩告诉了世界:她的一生是成功的。
然而,苍天给了我健全的四肢,正常的生理,那么,我的成功与否就取决于我有否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海伦的精神食粮——坚强。
我再次闭目冥思,突然,脑海中呈现出几个画面,那是我面对困难时的懦弱,面对失败时的沮丧……那一刻,我为什么就不能坚强一点呢
关上灯,睡梦中,我盼望着明天的到来,明日的朝阳迎来的必定是一个崭新的自我——一个坚强的我!
在坚强的海伦凯勒的引导下,我换取了人生的旗帜——坚强!
再塑生命的人读后感4篇这篇文章共8559字。
再塑生命的人读后感 第9篇
最近,我学了一篇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了解。其中主人公的求学意识令我感慨万分。谁都知道海伦生活在一个无声无光的黑暗世界里,但她却以自己惊人的意志创造了奇迹。
同样,英国的物理学家霍金一直与病魔斗争,可以说,没有霍金就没有对黑暗的研究。生命是一个神圣的名词,同时也是脆弱的,古今中外许许多多英雄豪杰与命运做抗争。因此作为一名身体有缺陷的人都可以面对生活,难道现在的我们就不可以让生命变得更有价值吗?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设想:假如生命只有三天?
假如生命只有三天,我不会静静等待死亡的到来。第一天,我会和好朋友到大海边,举行一个同学聚会或是去逛街。第二天,我会把我从小到大的故事写成一本书。或许我不一定能写完它,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一生不会像一张白纸漂来漂去,至少我的思想,我的一切不会因为死亡而结束。第三天,我会把从小到大的照片都浏览一遍,接着等待死亡的到来。
也许,我的一生并不精彩,也许我的一生没有海伦,张海迪那样的出名,但是我知道生命的精彩与否并不是关键,生命的价值意义才是关键,生命的价值意义才是关键。
我相信,每个人看了《再塑生命》都会有所感触。我们追求长寿,追求生存,但每个人的寿命并不相同,也许你会成为白岁寿星,也许你只有三天生命,对于这些,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使生命有意义。
再塑生命的人读后感 第10篇
这一册语文书中有一篇海伦凯勒的文章《再塑生命的人》,它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让我不得不敬佩这位伟大的盲聋哑人。
一场大病,让幼年的海伦成为盲聋哑人,在一个无声?无光的黑暗世界里,她没有自暴自弃,反而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屈不饶的精神,创造了奇迹;与此同时,也缺少不了为她“再塑生命”的莎莉文老师。
文中的莎莉文老师以正确的方法教会了海伦许多东西,由具体事物到抽象事物,带她感受大自然,教她懂得什么是“爱”。井房的经历,唤醒了她的灵魂,让她懂得了宇宙万物的意义;一场大自然的暴风雨,使她体会到了大自然并不总是那么可亲,自然界激起了她对知识的渴望;抽象的事物,她懂得什么是“想”和“爱”。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谆谆教导,让她感悟到生命的可贵,找到了指南针,使她重新又明确了方向,激起了她求生和求识的欲望。
这使我想到:连盲聋哑人都能如此,为什么我们平常人就不可以?海伦以她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学到了许多知识,创造了震人的奇迹,无人不竖起大拇指。知识如同海上掌控方向的指南针,只有拥有它,才不会在知识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我们何尝不掌握知识:论自身条件,我们比海伦优越。有许多的青少年放弃了学习,其中有的是家庭因素,可有的是自己宁愿在街上溜达?鬼混,从而成为社会的垃圾。与海伦相比,他们应感到惭愧。
对待学习,我们都应该坚持不懈,要有毅力对待每门功课,做任何事都得有坚强的毅力!
再塑生命的人读后感 第11篇
在艰难地解读完《列夫·托尔斯泰》之后,阅读了海伦·凯勒的这篇《再塑生命》,两种文风的强烈对比显得后者更加亲切,更加贴近生活,尽管这些>故事依然发生在100年以前。 读凯勒的文章,总会带着一种由衷的崇敬。这种崇敬来源于幼时的阅读。我一直清晰地记得十岁那年看到的一篇文章《人类的骄傲——海伦·凯勒》,我惊异于一个先天失明失聪的女性竟然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就,她甚至能把手放在说话者的喉结处就知道对方说了些什么。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凯勒简直就是一个神一般曾经存在的女性。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下一个六岁的孩子在意识到自己失明失聪时的心情,'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我心理无声地呼喊:‘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从文中的这几个感叹号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女孩的辛酸与悲哀,我们不能不心生怜爱。也许,也正是凯勒最初的这种使人心疼,使人怜爱的样子,使得莎莉文老师多次情不自禁地紧紧拥抱她。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发现文中无论是风景,还是人物,都是美丽的,那种温馨的感觉总是让我能想起阳光普照下的阿尔卑斯山下的小村庄。那种典型的欧洲庄园式的小村庄。在这样宽阔美丽的背景之下,似乎无论刮风下雨,都将是一段美丽的回忆。 读着凯勒用自己细腻的笔触描摹出的一幅幅画卷和自己细微的心灵感受,我深深地觉得,这样一位高大的巨人就仿佛身边一个可亲可敬的朋友,老师或者长辈。从她的身上,我们所能获取的不仅仅是她令人钦佩的高贵品质,同时,还有对生活的热爱,对自己的热爱,这种热爱,在今天,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再说说莎莉文老师吧,这个曾经真实存在的,令我们更加佩服的伟大女性。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教育的爱心、耐心、机智,以及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善良与热情。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能在莎莉文老师身上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子,也许是他们都经常带着孩子们到户外接触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学习和成长吧。
不禁想起了去年圣诞节那天参加某早教中心的周年庆典。 看着这些年轻的早教老师们唱歌、跳舞,想起他们平时给孩子们上课的状态,我当时就感慨万千。那些教幼龄孩子的老师往往更加亲切,更加热情,这种亲切与热情在我们看来。有时会觉得有些做作,但这正是这个年龄的孩子最受用的。反观一些大学教授的课堂,有板有眼,但却失去了热情与激情。还有我们自己,是不是也一直走着大学教授的路子?因此,当我看着台上的老师们时,我在手机上记下了这样一句话:教越低龄孩子的老师,越值得我们尊重。今天想想,他们正是热爱生活的人,热爱自己的人。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