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的下午,就是一直看这本书。看得时候,感觉心里有千言万语,看完了,心里仍有万分感慨,但就是不知道该如何描述。
这本书讲了一个本该有美好前程的少女,却被补课老师诱奸,乃至最后疯掉的故事。
了解的人应该知道,这本书是基于作者真实故事改编,而作者在两年前在家中自杀身亡了。所以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就会愈发感到惋惜。
“她知道一定哪里出错了,从那一刻开始失以毫厘,以至于如今差以千里。他们平行、肩并肩的人生,思琪在哪里歪斜了。”
从十三岁开始,当她第一次被补课老师侵犯的时候,她就开始失去了她的未来。会有人说,如果她反抗,也许她可以重新把握未来。她何曾没有尝试过呢,但是各种原因都导致了她的悲剧发生。
·她的自尊心
“最终让李国华决心走这一步的是房思琪的自尊心。一个如此精致的小孩是不会说出去的,因为这太脏了。自尊心往往是一根伤人伤己的针,但是在这里,自尊心会缝起她的嘴。”
她受到的教育告诉她,这件事是肮脏的,就算是别人的过错,她却要为此说对不起。
甚至她还“爱上”了强奸犯,这有点像“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当她发现自己无法从困境中解脱时,她自然而然地把自己与代课老师紧密联系起来。
“这几天,我唯一想出的解决之道,我不能只喜欢老师,我要爱上他。你爱的人要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
“不只是他戳破我的童年,我也可以自己戳破自己的童年。不只他要,我也可以要。如果我先把自己丢弃了,那他就不能再丢弃一次。反正我们本来就说爱老师,你爱的人要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
所以为了不让自己的自尊心破碎,她骗自己说,这是爱。所以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故事中这五年来发生的事情。一直不过是房思琪在与她的内心,她的自尊心作斗争,或者说是自欺欺人。可是架设在这“虚假”、“脆弱”、“丑陋”、“肮脏”上的爱怎会牢固,终会有分崩离析的一天。
在与自尊心斗争的日子里,她早已经伤痕累累。书的后记中,作者在描述她吞药自杀未果,在医院病房里的经历中写道:“自尊?自尊是是什么?自尊不过是护理师把围帘拉起来,便盆塞到底下,我可以准确无误地拉在里面。”
·她的家庭
尽管粗心的家长从来没有发现女儿的异样,但是当房思琪想要主动寻求他们的帮助时,他们却间接把女儿的路给堵死,给她判了死刑。
“刚刚在饭桌上,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性教育不就是这样吗?’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思琪在家一面整理行李,一面用一种天真的口吻对妈妈说:‘听说学校有个同学跟老师在一起了。’‘谁?’‘不认识。’‘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思琪不说话了。她一瞬间决定从此一辈子不说话了。”
在她第一次被性侵,当她想起父母时,她想到的是:“我抬起头,觉得自己看透天花板,可以看到楼上妈妈正在煲电话粥,粥里满满是我的奖状。”她的父母给了她太多期待,期待她变得更加优秀,可是这期待更多只是满足他们炫耀的虚荣心罢了。当思琪疯了之后,他们想到是把她送的远远的。
“医生的诊断刘怡婷听不清楚,但她知道意思是思琪疯了。房妈妈说当然不可能养在家里,也不可能待在高雄,大楼里医生就有好几个。也不可能待在台北,资优班上好多父母都是医生。折中了,送到台中的疗养院。”
当她陷入绝境,父母本可能是她可以抓住的最后的一根稻草,显然稻草最后放弃了她。
书中还有几个主要的女性人物:怡婷、伊纹、饼干、郭晓奇。不知怎么,阅读过程中总觉得她们都是一个人,可能都是作者想出的思琪的分身。
·怡婷,在书中被称作是思琪的“灵魂双胞胎”,她们各方面都很像,唯一不同是:思琪很漂亮,而怡婷却不那么漂亮。书中反复强调了怡婷很喜欢、崇拜李老师,每次作文课她都很期待、很认真去上。
“怡婷很喜欢每周的作文日。单独跟李老师待在一起,听他讲文学人物掌故,怡婷都有一种面对这满汉全席无下箸处的感觉。因为不想要独享老师的时间被打扰,根据同理心,怡婷也从未在思琪作文日敲老师家的门。”
如果怡婷真的是没有被性侵的思琪,那她是真的很喜欢这位老师。但是我觉得这喜欢,绝对不是爱,只不过是十三岁少女对博学的老师的崇拜罢了。但是因为性侵,这份“喜欢”最终扭曲、演变成了畸形的“爱”。
·伊纹,本是一位文学博士,但是因为“爱情”,放弃了她本来向往的道路。书中多次写到她和思琪很像。“交响乐大奏,掌声如暴雨,闪光灯闪得像住在钻石里。她们后来才明白,她们着迷的其实是新娘子长得像思琪”。但是她的婚姻是不幸的,也许是作者在借她的经历,在描写思琪的另外一种人生,依旧悲惨的人生。
但是书中,伊纹最后好像是和毛毛在一起,看读者的书评,好像毛毛是以作者现实生活中的丈夫为原型。希望她在书中可以一直幸福。
·饼干和郭晓奇是书中另外两个被李老师诱奸的女学生。
我个人对书中描写的社会不是很理解,老师们聚在一起高谈阔论的居然是关于小三、嫖娼、诱奸女学生这种话题,似乎在他们眼里,这才是常态、常事。甚至,书中的女性班主任居然会把女学生送上门给禽兽李老师。。。当然我觉得仅一海峡之隔,对岸的宝岛不至于这么混乱,我就权当是作者作的艺术化处理吧。
饼干是李老师诱奸的第一个学生,饼干在这件事情后就和他男朋友坦白了,结果换来的是男友的唾弃与厌恶。
“饼干的男朋友抽烟,三根烟的时间,他就决定跟饼干分手。饼干哭得比在小旅馆还厉害,问为什么?男朋友把第四根烟丢在地上,才抽了四分之一。烟是饼干男朋友唯一的奢侈品。‘我干嘛跟脏掉的饼干在一起?’饼干求他留下。‘所以你刚刚才给我!脏死了,干’饼干跟地上的烟一起皱起来、矮下去、慢慢熄灭了。”
而郭晓奇就是那个被女班主任亲自开车送到李老师公寓的学生,在这件事发生后,她选择了沉沦,然后她被学校退学,然后她的父母知道了,然后是典型的场面。
“两秒钟后,郭爸爸的声音如泥石流,淹埋了整个家:‘你以为做这种事你以后还嫁的出去?’‘什么叫‘这种事?’‘乱伦!’那两个字像石头一样击中了晓奇的眉心,晓奇倒在长藤椅上,藤椅痒痒地嘎吱响。妈妈把喉咙都吼出来:‘你跑去伤害别人的家庭,我们没有你这种女儿!’”
不同的是在这之后,她选择了反抗,她把她的经历放在了论坛里,希望能有所改变。
“她心中只有一个想法:这样的事情应该停下来了。论坛每天有五十万人上线,很快有了回复。只不过与她想象的完全不同。”
“所以你是拿了他多少钱?”
“当补习班老师真爽!”
“第三者去死!”
“可怜的师母!”
“对手补习班工读生发的文吧?!”
……
她接受到的是恶俗舆论的暴力,也许这也是作者在世的时候,每天必须面对的吧。
也许她们都是思琪的分身,作者借用她们的经历表达,不管思琪怎么选,结果都是相似的。
在某种程度上,房思琪或者作者的悲剧结局,其实是一种必然。
她们自己或者这个社会,终究是没放过她们。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