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小时候看过插图版、简版的《夏洛的网》吧,时间过去很久了,几乎忘记情节。
但是记得这是一本儿童读物,并且印象深刻,是一本十分适合小孩子读的刊物。
时隔这么多年,重新读来,没有读英文版,读的中文译本,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书。
故事并不复杂,小说不也长,短短一天就看完了。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头猪——威尔伯的故事,他在春天出生在“芬”家里的农场里,被“芬”从父亲的斧头下救下来。随着季节的变化,本来要迎来冬季圣诞节的时候的再次死亡,却在好朋友夏洛——一只蜘蛛的聪明智慧下,一次次在蜘蛛网上编制赞美词语,最后夺得展览会的特等奖,最终躲过了被宰杀的命运,从此一生被祖克曼养着,直到生命尽头。
故事构思很奇妙,以一种童话的形式展现,在作者眼里,动物是跟人类一样,是有语言的,而人类中,只有最童真的“芬”才能听到动物们说话,跟动物们交流。其他的人类,都听不懂动物们的语言,不懂动物的世界。
故事中的夏洛,真的是为了友情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它说的一段话让我十分难忘。
大概意思是,威尔伯的成功就是她自己夏洛的成功,而她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救朋友,还有就是要获得有价值。她认为一个生命活在世上,总是要获得有价值的,总是要做点特别的事情,这样才活着有意义。
所以当她想要拯救威尔伯的生命的时候,她下定决心帮助朋友,竭尽自己所有的智慧、体力、生命,来帮助威尔伯逃脱被屠宰的命运。
在夏洛眼里,帮助好朋友威尔伯,就是做生命中有价值的事情。
小说中还有一些人物的存在,都特别有意思。
以我个人的观点,我很想分析一下文中的老鼠——坦普尔曼。
虽然他冷酷,凡事先考虑自我的利益,但是在关键时刻,他还是会出面帮助夏洛和威尔伯。
但是为什么他的存在就不受大家欢迎呢?我想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比如让他帮忙一件事,这件事他明明最后会起身帮忙,但是开始的时候,他却要抱怨很多、为难求助于他的人,这样即使他最后帮助了,大家对他的好感,也会大打折扣。还不如,最开始就积极地帮助,反而会获得大家更多的好感呢!
这种“积极式”与“被动式”的做事方式,产生出来的效果差异非常大。
这个与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发生的很多事情类似。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朋友,他(她)明明是好心,并且最后会帮助你,但是因为他(她)的不情愿和抱怨,反而把这件事做的,让大家心里不爽。
而如果是我们自己是别人眼中的“这种人”呢,遇到这种事呢?
我就在反思我自己。
以后遇到别人需要我的帮助的时候,一定要事先考虑好自己到底最后有没有能力帮忙,愿不愿意帮忙。如果有不愿意的成分,一定要立刻并坚定地拒绝。而如果自己一开始不愿意帮忙,经过别人的哀求和劝说,最后自己会去帮忙,那么也不能表现出不乐意,否则只会给自己难堪,让对方减少对自己的好感。(这一点在吴军的《态度》中也讲到了他的处事方式,非常类似。)
这只是从老鼠坦普尔曼身上的一个方面感悟出的道理。
另一个方面,便是凡事、交朋友,不能以“利益”为前提。坦普尔曼凡事都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自己能否吃到好吃的,自己的睡眠是否被打扰。
当然,这一点上,我坚信我并没有存在这个缺点。我交朋友的时候,从来不会把能从对方身上能获得什么利益,放在首位。
如果凡事考虑利益,那么友谊就会变味的,或者,即使短时间内可以交到朋友,但是这些朋友都不会长久,因为没有人是傻子,会愿意作为你的“利益”角色而存在于你的身边。
总之,这是一本很好看的小说。偶尔读读童话故事,也是十分享受的。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