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受业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为国家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有道德,有修养,讲诚信,守公德的有用人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师德在工作中如何体现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师德在工作中如何体现教育随笔【第一篇】:师德
9月1日,作为一个特定的日子——全国中小学秋季学期开学的日子,我们福山外国语小学开了一堂特别有意义的会。回顾各个校区在去年一年取得的成就,提出福山新学期目标以及建立新的教师概念。作为一个新人,一个刚从大学毕业踏上教师岗位的我来说,其中顾志跃院长的一席谈话使我收益颇多。
顾院长的讲话,提出并解答了很多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比如“师德”、“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评课过程,实事求是是分析关键”、“不同学科应有不同评课特点”、“课的功能定位”和“如何提高课的质量,提高环节与环节的连接”等等。从我自身出发,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师德问题。他在讲话中提到师德是一个教师所具有的最崇高的品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首先要有高深的学问,还要有正直的思想,时时处处能做表率。所谓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识,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它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受业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从本站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加强师德教育,就是加强教师队伍最根本的建设,换句话说,就是教育事业的加强。所以,我们要严谨自身,从我做起,只有自身的师德加强了,教师对学生所产生良好的楷模作用才会更加发扬光大。师德不是长篇大论的大道理,它只是每个教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折射,是对学生的一颗真心。
师德在工作中如何体现教育随笔【第二篇】: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历史性战略任务。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再则,要求教师热本站生。“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热本站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其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社会重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的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材的神圣职责,他们的教学水平,师德师风,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时刻在迁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但是在目前有些教师不注重自身修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课堂上随意接打手机。
(二)、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是耐心地教育,而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三)、课余时间甚至下午没课的时候有些教师公然赌博,常常通宵达旦,严重地影响了第二天的教学。
(四)、工作日利用中午时间和晚上喝酒,带着醉态站在讲台上洋相百出。
(五)、说脏话,随意挖苦学生。
(六)、课堂上不认真给学生授课,课后再办补习班向学生收取补课费。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家长、社会上的形象,使教育行风日渐低下。
为国家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有道德,有修养,讲诚信,守公德的有用人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在改革开发的现代化建设中,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作为教师不仅要较好书,更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具备了高尚的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爱岗敬业。只有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才能为教育事业努力奋斗,才能尽职尽责,教书育人。从教多年来我也是这样做的,教育不只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二)、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三)、严谨治学。多年来我认真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关本站生。我平等地对待班级的每一名学生,当学生有进步时我给予表扬,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及时指出并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对学生我总是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节假日常把家远的学生带回家和他们一起过节,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家的温暖。
(五)、尊重家长。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只有和家长共同携起手来,才能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才能对学生因材施教。
(六)、廉洁从教。记得陶行知先生在《每天四问》中写道:“一切心术不正行为不端,都是由不廉洁而起”。工作中,我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从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索要学生、家长的财物,从事有偿家教等以教谋私行为。
今天的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在工作中我认真钻研教材、研读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努力做到了不断自我充电,谦虚谨慎,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耻下问。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优良传统。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人们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不约而同地想到的就是教师的启蒙和榜样作用。当前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师德在工作中如何体现教育随笔【第三篇】: 师德培养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作为一个年轻教师,一切都觉得很茫然,无所适从,我是怀着一颗本站生的心、一股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热情开展了我的工作的。
是我对孩子们的信任让他们健康成长,是孩子们的的信任让我快乐工作。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达到心理相容,旧必须就必须用爱心和信任去搭起一座桥梁。我们现在的教育就应该承认学生的个性的差异,造就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一代新人。
师德在工作中如何体现教育随笔【第四篇】:“师德”以敬业为先
不同的科目,在实施有效教学的手段、方法和途径上是不一致的。信息技术课相对其他科目来说,有它的特殊性,比如实践性特别强。对于中学生而言,实践性略重于理论性,而课时少是制约学生实践操作的第一大瓶颈。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或者是尽可能多的掌握某节课所应该掌握的操作内容就是该节课的教学难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矛盾,我在多年的信息课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认真钻研教材,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及题材,认真耐心的辅导学生,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并能正常运用信息技术技能服务于其他课程的学习。
现在的中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报着“玩”的态度,这与学生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相背离的。因此要从学生的思想上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轻视,做为信息技术课的科任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对待自己所代的课程,敬业是第一,必须认真备课、授课、辅导、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及时给出引导,并广播教学。以敬业为先导,指引整个教学过程,以下是我在多年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的
明确教学目的不仅要求教师明确,更重要的是也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我为什么设计了本节课,从而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去学习本节课我安排的学习任务。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明确重点,抓住难点。
二、做好备课工作
在课前备课的过程中,我依据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站在学生的立场,感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然后想法从多个途径去解决问题,最后选择一种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操作方法解决问题。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我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因为很多原因,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别,所以我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可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经常可以在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后,适当留一些思考探究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实践摸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
针对学生对理论课缺乏兴趣等情况,我在课堂上多举实例,例子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例子为佳,这样便于学生理解,也可让学生举例,答对一题可记为平时成绩。这不仅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要让学生从一开始接触计算机就要明确信息技术的文化、道德与法律问题。列举相关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信息安全和道德的重要性。
三、多用有趣的教学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所以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特别注意在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前提下,尽量引用有趣的教学实例,以便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各种媒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在教学演示的过程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因为信息技术科目课时有限,所以要让学生在限的时间里创作出一副优秀的作品,确实存在很多困难。我提前分发下节课学习任务,让有条件的学生主动参与下一节课的教学,搜索素材,然后可将学生搜索到的优秀素材与同学共享。这样可以节约有限的课堂时间,尽可能把课堂时间留在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上。
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对知道的掌握较快,根据此种情况,我让学生之间进行分组协作,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互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从而圆满的完成学习任务。
五、学会学以致用
在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适当增实用性的知识,以拓展知识面,增强实用性。可给学生布置实践性较强的作业。通过这种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应用相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更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关联。
六、及时辅导引导学生
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及时给予指导,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想法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及时展示优秀作品
针对学生及时提交的优秀作品,我让该同学上台展示作品,说明该作品的制作意图、制作过程、以及采用的方法等等,再让其它学生给予评价。这样更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为了实现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设法选用适合于学生学习教学方法,不断的实践和探索,爱岗敬业,实现从有效教学向优质教学迈进。
师德在工作中如何体现教育随笔【第五篇】:关于师德的教学随笔
一、爱心是师德之魂
老师对学生的爱,简称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本站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夸美纽斯说:“学校没有爱,就好像水磨里没有水。”本站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超过亲子之爱,因为这种爱包含着责任感受和使命感。”(于漪语)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涵盖着生活的、学习的、道德品质的、思想行为的等各个方面,是博爱;可以说社会上的任何不正之风,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灵魂的玷污。这种爱又是神圣的、真挚的,它不是简单的一次投入,终身见效的,而是复杂的、诚挚的感情,是真爱;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在其著作的扉页上写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二、人格是师德之基
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可见,为人师者,人格之重要。笔者认为,人格是师德之基石。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老师是一个学校最重要的师表,任何章程,任何教学方法,不论被设计得多么完美,都不能替代人格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那么,什么是人格呢?林崇德教授认为,可作两种解释:一是心理学里的个性,主要指气质和性格;二是社会学里的品格。前者指个体差异,诸如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态度、积极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格等,这些因素在不同老师的身上的不同组合,使老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又是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在教师身上的内在表现,它反映在为人处事的道德风尚上,体现在教学风格中,表现在德育的环境里。
古今中外,教师以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爱戴的例子不胜枚举。孔夫子仙逝,他的学生子章等人在其墓旁结庐守孝三年。明代的左光斗,以其刚正不阿、勇斗奸佞的高度责任感影响了学生史可法,后来,史可法能够坚持抗清,殉国扬州。现代的名师,如章太炎以其刚正的性格、严格的治学精神、良好的品质影响了他的学生黄侃,又如蔡元培、鲁迅、胡适、陶行知、徐特立,都有以其高度的责任感影响了众多学子,使他们成为栋梁之材。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据说是一位塌肩凸肚、凹眼瘪嘴的重量级丑星。可是,“形相恶,而心术善,无害为郡君子。”他的学生柏拉图深深地爱着这位敬业乐业、谦逊好学而又幽默诙谐的导师,他自己的好多作品以老师的名义发表。孔夫子云:“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教师的品行、教师的言谈举止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往往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意义。这也是身教胜于言教的最佳诠释。
三、学识是师德之资
人的知识涵养影响着他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虽然不是科学家,但是,优秀的教师势必会以科学家的精神启迪人们崇尚科学,学习文化。没有学识,误人子弟,枉为人师,还有什么职业道德可谈呢?如果一个教师在学识方面还落后于他的学生,那么他怎么教?怎么教也对不起“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光荣称号。
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置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草芥为之舟。”古人尚且懂得深厚的功底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何况我们今天的教育还特别关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因此就更需要教师具备渊博的学识,北大四宝之一的陈寅恪先生在作教授时曾宣布“别人讲的我不讲,书上有的我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讲,我讲我自己没讲过的”。知识渊博、学术的精益求精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岂不是人师之楷模吗?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被评为校园十杰,得益于他的学术水平和他先进的教学理念,他说“一堂课可以让学生大笑三次”,试想,能让学生大笑,那必然是渊博的知识、丰趣的语言、教学机制等的结晶。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赢得学生的心,培养优秀的人才,这不就是高尚的职业道德的表现吗?宋代的理学家程颐程颢两兄弟,知识渊博、精思善辩、闳中肆外、纵横捭阖,学生听课如坐春风中,更有杨时程门立雪,怎不让人心仪?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有一桶水。我认为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这一桶水应该是能进能出、常满常新的活水。在这桶水里,不仅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应谙熟能用自己的一桶水去激活学生的一碗水。所以教师不仅要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当然,不是说教师必须是全才,但是琴棋书画、体育运动、网络知识、科技发展都应略知些须。兴趣广泛、具有某方面爱好特长的老师,更能让学生亲近,而且这爱好特长又能促进教师去激活学生的一碗水,其实兴趣、爱好、特长本身就是一种高雅的美。
献出自己的爱心,铸造自己的人格,丰富自己的学识,让师德之花越开越绚丽多彩。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