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幼儿期是人生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而看图讲述活动就是启发幼儿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图意的一种语言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看图讲述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幼儿园大班看图讲述教学随笔【第一篇】:看图写话
幼儿期是人生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而看图讲述活动就是启发幼儿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图意的一种语言活动。它迎合了幼儿天性好动,喜欢丰富多彩的事物的特点,无疑成为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看图讲述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完整连贯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活动,注重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独立构思与清楚完整地表达意识,以及掌握语言交流清晰度的调节能力。如何更好的发挥看图讲述活动的价值,完善和创新它的组织形式、途径和方法是我们幼儿教师应积极关注的问题。
一、看图讲述对幼儿语言发展的特殊价值
婴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对语法的掌握,也由简单的陈述句的语法形式,发展到掌握多种句式的语法形式,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注意力就不会很长,在进行语言教学时教师更不能照本宣读,若在教学的同时渗透各领域的活动会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参与性。而图片就是通过色彩、线条反映故事情景和现实生活,是幼儿所喜爱的艺术形式,经常运用图片,特别是在成人引导下观察和讲述图片,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极大的意义,其特殊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幼儿讲述的主动性。入园前生活在有地方方言的地域,入园后出现普通话与地方话的差异,由于发音及音调等因素造成幼儿语言交流困难在语言表达上缺乏支持,针对这一现象,看图讲述这一语言形式起到了缓解幼儿语言交流恐惧感,生动的图片画面提供了幼儿大胆讲述的环境,并通过图片内容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初步了解故事内容的依据,在幼儿大胆讲述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幼儿的语言表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有效的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2、促进幼儿讲述的连贯性。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当幼儿有了感性印象时,辅导幼儿丰富词汇,加深幼儿对词义的理解,使幼儿掌握更多的词汇,并且能够正确理解,正确使用词汇,在掌握词汇后发展幼儿连贯性语言。
3、促进幼儿讲述的生活性。看图讲述是没有局限性的,幼儿通过看图会讲出多种故事的结果,久而久之就能加强幼儿的语言讲述能力,也会把这种无形中的语言功底表现在日常生活交流中,语言词汇丰富了,口语表达能力也加强了。
二、幼儿园看图讲述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注重表层理解忽视幼儿的深层感知。看图讲述在幼儿园讲述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说起看图讲述,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图片,就会出现一个固定的提问模式,这样看图讲述就成了“看图画,讲故事”活动。因为我们过多关注的是看“图”“讲”述,所以,我们追求的评价结果是:儿童把图片的内容编成故事了吗?故事里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吗?故事有名字吗?幼儿只是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和浅显的教育意义。
2、教师注重按顺序讲述忽视幼儿的灵活性。传统的看图讲述活动把幼儿的思维局限在较简单的情节之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喜欢按流程讲按顺序讲,一切跟着顺序走。一堂课可能达到了教师的目的,但孩子上的很枯燥。
3、教师注重“包办”忽视幼儿的主动思考。所谓“包办”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没等孩子仔细观察和考虑教师就把故事内容一口气的串下来,或幼儿说出了一部分剩下的想不出来教师就全部讲出,也可以说整个过程中教师帮幼儿回答了一切问题。
4、教师注重图片的夸张性忽视幼儿的生活性。图片的夸张性就是教师一味的追求图片的色彩和效果,将图片中的动物或人物形象画的很夸大,与现实生活中真正的东西有很大的差别,让幼儿混淆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的。
三、完善幼儿园看图讲述教学的策略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看图讲述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看图讲述教学十分必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幼儿园看图讲述教学:
1、图片的呈现方式多样化。看图讲述一般是由多幅图片组成,在讲述时我们可以把图片的顺序打乱,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排列图片的顺序,或者教师根据故事内容提供前半部分图片,后半部分由幼儿自主创编。
2、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是艺术活动、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等领域相互渗透的一种方法,保持幼儿注意和参与的稳定性、持久性。例如:寓教学活动于游戏中、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利用、艺术形式与讲述的结合、小组讨论提高师幼互动等。
3、讲述方法的多样化。传统的看图讲述教学,教师大都要求幼儿按照图片内容原本复述,其结果是讲述内容单一、难以发挥幼儿的创造性,然而多种讲述方法不仅能丰富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发展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园大班看图讲述教学随笔【第二篇】: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一、幼儿看图讲述活动过程存在的常见问题(一)模式单一在凭借物使用上是"几张图片一种说法",千篇一律,缺乏多样性、新颖性和参与性。往往以"出示图片--提问--讲述--小结"为主要方式。这种教学过程表面看来没有什么不妥,仔细分析它对训练幼儿语言和思维却都有很明显的局限性。看图讲述时注重按教案流程教学,教师的问答、讲述平淡,忽略儿童的自发关注点,把幼儿的观察和表达局限在预先设计的框框里面,淹没了个性。缺乏变化的进程,单调的过程,单一的教学手段使幼儿丧失了兴趣。
(二)以教师为中心长期以来,看图讲述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走进了模式化的误区,即注重教师的显型指导,忽略儿童的主动观察;忽视幼儿在看图讲述中的主体地位,缺少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注重"你教我学",仅仅是教师与少数几个幼儿的双向交流,大部分幼儿感觉枯燥、乏味、无事可做、注意力分散。
(三)指导方式单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不局限于某一幅图画,或是故事的情节上,而是在整个故事的理解中。幼儿园的看图讲述教学中存在着一个传统的提问模式,老师会把每一幅图都进行提问,然后每一幅图归纳出一段话,要求幼儿认真听,再请幼儿进行讲述。往往讲出的故事都一个样。幼儿缺少了自己想象空间,自身的想象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看图讲述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使幼儿受到教育,获取某种知识这样一种表层功能,而应该进一步发挥其深层功能:引领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幼儿的心灵之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故事里的人物动作、表情、语言、心理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故事创编。
二、幼儿看图讲述教学活动过程的基本环节《纲要》中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并不是让幼儿复述老师的话,而是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流,讲话有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另外,《纲要》中还强调"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根据以上要求,讲述活动的实施过程可以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就是通过观察的途径去进行。这里的观察就是指通过视觉去吸收信息。教师在这一步骤中重点是指导幼儿观察、感知、理解讲述对象,以便为后面的讲述打好基础。
1、运用不同的形式方法调动幼儿的兴趣。许多看图讲述,都是先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实物、情景表演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这主要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得,但不排斥从其他感觉通道去获得认识,如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一般常用的方法有情境表演、谈话、图片、实物、音乐、谜语等方法。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时候,要依据讲述类型的特点,或凭借物的特点去引导。例如:中班看图讲述活动《送小鸟回家》首先老师出示了一段小鸟的叫声,老师问:"小鸟为什么要叫啊?"通过听觉,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出活动主题;在《快乐的野餐》大班讲述活动中老师选择了幼儿喜欢的手偶大象创设了一个简单的情景,通过老师模仿小象和幼儿进行对话交流,从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去激发了幼儿兴趣,为后面的环节做下铺垫。
2、精心设问,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讲述对象。好的问题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感知画面内容,启发幼儿完整讲述图片大意,给幼儿提供一定的讲述方法,为幼儿自己讲述奠定基础。教师设计的问题一般有以下几类:
(1)描述性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指向画面外在的内容,描述画面的人物、景物、动态等,是对画面的感性认识和初步、基本的分析。例如:大班看图讲述《快乐的野餐》活动中,出示小动物在草坪上野餐的图片,老师引导幼儿观察:"这幅图里有谁? 远处的天空中有什么?大树下有什么?" 。
(2)判断性问题。这类问题是综合判断性的,要在对画面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判断,才能回答。例如:《快乐的野餐》通过幼儿观察到天空有太阳老师逐步提出问题"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啊?""小兔和小猪在干什么啊?""小象和小猴在干什么?"(3)推想性问题。画面是无声、静止的,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根据对画面外在内容的分析与判断进行推想。它是由画面内容联想到画外情节的讲述,是具有创编和发散性的。例如:大班讲述活动《快乐的野餐》,通过幼儿观察到小兔和小猴在大锅旁拿着勺子煮汤,教师继续提问:"它们会说些什么?""会想些什么?""后来呢?"。
幼儿园大班看图讲述教学随笔【第三篇】:猴子捞月亮
活动目标
1.能用分解观察、逐次添加的方法自主描述画面内容、构思故事情节。
2.初步了解故事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会用“有的……有的……”句式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3.能积极参与看图讲述活动,在讲述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挂图三幅,覆盖挂图的白纸两张,图标一套。
2.大树、井道具各一,故事录音。
3.《幼儿画册》3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1.观察讲述挂图一
(1)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猴子。出示特写1:看,这是小猴子淘淘。我们仔细看一看,它的表情是怎样的?谁又能学一学、说一说它的动作?
(2)请幼儿试着把淘淘的表情、动作连起来说一说。
(3)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让淘淘做出了这个表情和动作?
(4)出示特写2: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看到月亮掉到井里了,淘淘会怎么说?用什么语气说?
(5)淘淘发现月亮掉到井里了,它又吃惊又着急,大喊了起来。淘淘的声音引来了许多同伴。看,猴子们都来了。出示完整的挂图:我们像刚才观察、讲述淘淘一样,也用这些图标来看一看、说一说这些猴子。(幼儿自选猴子形象讲述,可以用一个图标,也可以叠加上去用两个。)
(6)以淘淘为引子,引导幼儿用“有的……有的……”句式讲述画面内容,讲时尽量用上两个图标。
(7)小结:第一幅图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方,有些谁,发生了什么事。
2.表演讲述挂图二
(1)月亮掉到井里了,猴子们都很着急。大家决定,要把月亮捞上来。可是,井很高、水很深,怎么捞呢?我们一起来给它们想想办法吧。
(2)幼儿用动作演示自己的办法,并辅以语言描述。提醒幼儿用上一定的讲述顺序,如:老猴子→大猴子→中猴子→小猴子→小小猴等。
(3)猴子们是不是用了这个办法?结果又怎样呢?我们一起来看挂图二,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一说第二幅图。
(4)小结:第二幅图告诉我们猴子捞月亮的经过。
3.自主讲述挂图三
(1)出示特写3:小猴子皮皮没有参加捞月亮。看到月亮碎了,它是怎么做的?请选两个图标来说一说皮皮。
(2)听了皮皮的话,猴子们又怎么样了?出示挂图三,幼儿相互讲述、个别讲述,再用“有的……有的……”连起来讲述。
(3)小结:第三幅图告诉了我们故事的结果。
4.看图倾听、讲述故事
(1)总结:图画也可以给我们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比如这个故事,有开头,里面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方,谁在干什么,有经过,还有结果。
(2)为故事起一个合适的名字,然后看着图听故事录音。
(3)听完故事,你觉得你想对这些猴子们说些什么?
(4)幼儿打开小书,两人一组根据图片自主讲述。可以只讲一幅画,也可以完整讲述。
幼儿园大班看图讲述教学随笔【第四篇】:《三只熊》看图讲述故事课堂实录
师:嗨!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些好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幼:想。
师:那我带你们去看看吧。
幼儿跟着老师来到事先准备好的熊娃娃玩具跟前,教师掀开窗帘。幼儿看到感到非常吃惊。
幼:真好玩!有三只熊耶!
幼:你看他们有大的,还有小的。
幼:他们是一家人吗?
幼:还有三只碗呢。
幼:还有三只小床呢。
幼:还有三把椅子呢。
幼:它们都是有大有小的。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好玩吗?
幼:好玩。
师:他们都有谁呀?
幼:有三只熊。
师:对了。今天呀我们就看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三只熊》教师拿出书,引导幼儿看封面上的三个字,领着孩子念两遍书名。
幼儿跟着教师念书名。
师:这本书的名字就叫?
幼:三只熊
师:我们来看看书里边讲了什么故事?请小朋友随着教师的手一页一页的翻看。
师翻看一页后,稍微停顿一会儿,在接着翻下一页。就这样把整本书看完。看完后,请幼儿说一说所看到的内容。
幼:我看到了小熊一家住在森林里。
幼;我看到小熊的爸爸和妈妈。
幼:我看到了小熊一家在吃饭。
幼: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
幼:我看到了椅子。
幼:我看到了床。
幼:小熊哭了。
幼:我看到了熊爸爸和熊妈妈在床边。
师:小朋友看的非常认真,你知道在你们看书的时候,老师是怎么翻给你们看的吗?
幼:一页一页的翻的。
师:对了,以后我们小朋友看书的时候也要像老师这样一页一页的翻看。
幼:老师,我们知道了。
师:刚才呀,是老师翻书小朋友们看的,小朋友看了一次都知道了书里的好多东西。下面呀,有老师讲给小朋友们听这个故事。
教师一边一页一页的翻,一边用手指着画面中文字讲故事。
幼儿在一旁倾听着。
师:好了听完了故事,哪个小朋友说一说,故事里边都有谁?
幼:有熊爸爸、熊妈妈和小熊。
幼:老师,还有一个小女孩。
师:表扬这个小朋友,听的真仔细,对了还有一个小女孩。小女孩干了些什么?
幼:小女孩来到小熊家喝了小熊的粥。
幼:把小熊的椅子给坐坏了。
幼:还躺在小熊的床上睡着了。
师:那小女孩为什么都选小熊的呢?
幼:爸爸的粥太烫,妈妈的又太凉了。
爸爸的椅子太硬了,妈妈的又太软了
爸爸的床太高了,妈妈的又太矮了。
师:这个小女孩是小想邀请来的吗?
幼儿园大班看图讲述教学随笔【第五篇】:浅谈有效教学中的绘本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老师在尝试绘本教学时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它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阅读画面能根据角色的行为判断和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能激起幼儿编讲故事的欲望,正文是以一个色彩丰富、动态鲜活的画面来组成,文字不多,简洁明了,有的甚至是无字书,给儿童想象的空间,符合幼儿的阅读特点。新西兰儿童文学研究学者罗西·怀特说:“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读到的所有的书中最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医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以后的想象力。”由此可见,绘本教学的重要性,可塑性,然而很多老师在尝试绘本教学时容易忽视一些问题。比如说设计教学侧重讲故事,教师说的多,幼儿说的少,而没有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容,这样就不算是有效教学。有效的绘本教学是要给孩子自主阅读和思考的机会,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绘本教学的意义及对幼儿的影响
1、绘本教学的意义
绘本教学属于语言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教学类,它包含在早期阅读中,本质意义上和常规的看图讲述故事教学想通而不相同。它自身特点是图文并茂,情节发展有序的书本式的表达,幼儿通过观察猜测故事画面的每个情节,体验角色的心理,从而深度理解故事的内容。教师不需太多的理论教育,轻松的让幼儿明白其中的道理,提升自己的知识积累。不仅如此,还培养幼儿的一种观察力,联想力和判断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欲望的有效手段。
2、绘本教学的影响
新《纲要》中语言教学目标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在绘本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它对幼儿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一次绘本教学《一根羽毛也不能动》,天鹅和鸭子比赛做木头人,我每一张画面都让幼儿猜测他们的比赛有没有结束,将幼儿的好奇 心调动起来,整个活动幼儿的情绪高涨,认真,积极的阅读,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见解,学习了这个绘本后,幼儿明白了做事需坚持,从那天后,我们再做木头人游戏,幼儿都能像绘本中的天鹅和鸭子一样一直坚持到底,可见绘本教学深受幼儿的喜欢,对幼儿的影响很大,轻松的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以及知道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坚持。
三、绘本教学的基本策略
阅读绘本的主体是幼儿,所以,我们对绘本教育的策略研究应立足于对幼儿的研究,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幼儿阅读从观察理解画面入手,以口语表述为主要形式。开展绘本教学,我们主要以幼儿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导,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重点是让幼儿根据画面讲出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
(一)选择合适的绘本,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
1.选择绘本时要考虑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的经验积累。选择绘本的内容是幼儿喜欢的,比如是幼儿喜欢的一些动物形象。选择绘本的画面应该符合幼儿的审美心理,故事的角色动态夸张,能诱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自编故事内容,有声有色的讲述。
2.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绘本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教学中,教师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环境,从孩子的立场去考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给孩子自主阅读的机会,例如:在绘本《可怕的大妖怪》的阅读过程中,我让孩子自主阅读,“妖怪”在孩子心目中是可怕的,长得模样古怪,当孩子们阅读完我问他们书中的妖怪可怕吗,他们一致说不可怕,还有小朋友这个妖怪很可爱。幼儿不同的表述,说出自主的感受,老师才能了解他们阅读的情况,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引导幼儿阅读深层次的故事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二)寻找图书中的教育元素,创设自主体验的情境
绘本图书引进国外的图画书,画家在绘画时,将许多故事情节隐藏了,只有细细解读才能领悟文本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因此,教师需自己先读懂,教师读懂了,才能寻找到其中的教育元素,才能进行教学。
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和强调孩子的参与和活动,多给孩子参与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理,让语言活动活起来,动静交替,逐渐理解感悟绘本中的情境。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精神,还突显师幼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绘本教学《小老鼠和大老虎》,第一次教学,小老鼠和大老虎发生大矛盾,我只是让幼儿学说对话,然而幼儿并没能体会小老鼠很生气的心情,整个教学活动结束后,幼儿阅读的积极性不够高。后来经过一番反思与思考,进行第二次教学活动。我设计了一个情境表演,幼儿自由选择模仿的角色,于是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是模仿大老虎练空手道把小老鼠的城堡踢飞了,另一组是模仿小老鼠生气骂大老虎。幼儿在表演的同事,体验了角色的心理,也感受活动的乐趣,这个环节将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充分调动了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
在创设情境之后,幼儿尽情感受、体验情境,最后,明白故事所表达的寓意,让他们深刻的懂得朋友之间如何相处。由此,我发现绘本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孩子的影响不是一时的。
(三)开辟思考质疑的空间,进行有效的提问
《绘本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孩子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孩子的阅读实践,主动阅读、深入探究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绘本教学实践中,若对提问的形式、内容、方法缺乏研究,就会导致幼儿被动了解绘本故事,不利于幼儿的拓展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能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被激发的状态。绘本《逃家小兔》,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给孩子思考质疑的空间:
师:在这本书中小兔变成了什么,她的妈妈又是怎样找寻自己的孩子的呢?我们来看看绘本。
画面(渔夫图):小兔变成什么了?兔妈妈会变成什么,用什么办法抓住小兔?
幼1:兔妈妈直接用渔网捞住小兔。
幼2:兔妈妈变成鱼妈妈跟着小兔。
画面(登山图 )
师:小兔子变成高山上的石头,兔妈妈变成什么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兔妈妈会遇到什么困难?为什么还会不畏艰险地坚持下去?
幼儿自由讨论
……
师:小兔可带劲了,它简直就像孙悟空一样变变变,如果你是小兔,你还变不变?你想变成什么?想一想,说一说。
……
上述教例创设了问题情境:教师请幼儿猜想兔妈妈会变成什么,给孩子提供了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的机会,让他们带着问题走进故事,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除了猜想式提问,在绘本教学中提问的策略还有很多,如:递进式的提问,针对性的提问,开放式提问等,都能促进幼儿想说、敢说,使其主动的参与到绘本教学活动中来,提问同时,教师要重视幼儿回答的问题后的反馈,及时的给予肯定与鼓励。
绘本教学成了很多老师的选择,因它体现出教学的成功,只要持之以恒地倡导以孩子为主,循序渐进的教学,努力提高绘本教学的有效性,就一定能让孩子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阅读绘本,轻松地学习绘本,高效地领悟绘本,因而达到有效教学。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