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工作范文>>述职报告>>小课题结题报告范文(精选4篇)

小课题结题报告范文(精选4篇)

标签:时间:

报告在已公布的《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司法机关和军队公文处理规范》中规定了这一用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课题结题报告的文章4篇 ,欢迎品鉴!

【篇1】小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潜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个性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潜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潜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潜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他还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潜力。”

  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师最烦恼的事。耗费了超多心血,收效却不大。学生怕写作文,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更写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转成了被动理解的容器。这样做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我确立了《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潜力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有三个概念:

  学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成了主体地位,他就会有兴趣,就会乐学。

  互批互评: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三、研究目标

  1.透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用心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潜力。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潜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潜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研究资料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潜力

  本课题系xxx中小学“指导学生自学”微型课题,课题编号1009059,组长:朱建荣。主要研究成员:施路平、郑咏梅、蔡秀兰、方芳等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透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作文自改潜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调查研究法:透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生作文批改现状以及学生自改作文潜力进行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综合,为课题的研究带给第一手资料。

  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透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9年10月:1.学习理论,我们学习了黄大龙、朱治国合编的《生态课堂理论》,学习了《蔡明讲语文》和蔡明老师的一系列有关生态课堂的文章。2.酝酿制订了方案,我们的方案获得市方案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1月)按计划实施,根据实际状况,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并小结;及时上传到网页。

  第三阶段:(2010年2月——2011年3月)我们用心做好研究活动,成员们每人围绕课题开公开课。有几人多次上了课题公开课,及时资料整理、总结,及时上传。最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七、研究过程

  首先,我们学习理论,以提高理性认识。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生态理论,基于蔡明的生态课堂的原则和黄大龙朱志国的生态课堂理论,我们认识到让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的生态教学活动。他是培育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日常活动

  09年9月朱建荣对市骨干教师开作文评讲课

  2010年3月11朱建荣老师开校级公开课:关注差生的作文评讲——我来帮你写作文

  10年3月24郑永梅老师校级作文评讲课——《捕捉特征细致描绘》

  10年10年4月7方芳开校级公开课作文评讲《你在我心中》

  10年4月14号施路平老师开作文评讲课——怎样围绕中心选材

  10年4月27蔡秀兰校级公开课——怎样批改作文

  2010年5月13市督导室来调研,市学科带头人朱志国听了朱建荣的作文评讲课,说值得推广。

  2010年9月29朱建荣老师参加袁建忠书记的生态作文结题会

  2010年10月19朱建荣老师给苏北xxx曹集中学老师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做法。

  .2010年11月22号,市教研室书记中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说值得推广。

  2010年11月24日,在市教学活动展示月中,施路平、郑咏梅老师上作文指导展示课,朱建荣老师上作文评讲推荐课。这次基教科顾松鹤科长在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有三点评价,1.港区初中的语文老师凸显了一个理念——用教材教,学后注重应用,培养学生素养和潜力。2.实施了一种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3.养成了一种市进修校园卢金霞老师评价朱建荣的课:“将批改与指导相融合,将批改与作文升格训练成一体,将这次批改的目标与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达成相一致”。

  推荐课后与进修校园张老师交流,受到张老师邀请。

  2010年11月30号朱建荣老师应常青藤校园邀请去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方法.

  2011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

  八、研究成效

  本课题研究贴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课标》个性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潜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也贴合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潜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

  本课题基于课堂,恰好贴合xxx生态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生本性原则、生命性原则、生成性原则、生动性原则、生活性原则、生长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潜力。学生互批作文,是对同学作文的鉴赏,又是对课文鉴赏的复习应用,能督促他们在阅读课上作批注,他们的评语越来越准确,证明鉴赏潜力越来越高。

  2.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写得体批语的潜力,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规范符号的潜力以及语言表达潜力。学生经过训练,批语越写越得体,各种修改符号都能准确运用。在评讲同学作文中,能够用心中肯的发表意见。语言表达潜力明显得到提高。

  3.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乐学,提高了写作潜力。“学生的乐学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所产生的结果能被认可和理解,其价值能被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让学生评讲作文,就是肯定学生的潜力,相信他们有鉴赏潜力,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证明老师重视学生的观点、意见、推荐。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课堂的民主和谐度就高,学生心里就简单了,没有压抑了,学生就能用心思考,大胆发现,大胆发表意见。学生的日记能够证实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快乐。学生的兴趣起来了,他们的作文就越写越好了。

  4.透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师生成长。

  学生评讲作文是在学生互批的基础上的评讲,既要评讲作者所写文章优劣,又要评讲批者的批语是否准确。这是一个鉴赏过程,要检查作者的写作水平,又要检查批改者的赏析潜力,无论是批改还是评讲,都要检查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体到评讲,又要听力、决定潜力,语言表达潜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评对师生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它激发了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体意识。这种成长过程包括强化自省、强化自评、强化自控。学生在自省、自评、自控中成长起来。这种课堂也激发了教师的知困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有了知困意识就促使你去多读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师成长。

  5.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构成了作文教学的特色。2011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新生代教师,青年梅洪建听课后的评价“a.一向以来,在功利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为了分数早就忽略了对学生潜力的培养。朱建荣的课让学生不是站在写的角度来审视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评者”相结合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理想创作潜力和批评鉴赏潜力。这个过程不是对别人作品评论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对理想的思路之后再对别人的作品的品评中进行自然的升华和再创造。这是对学生潜力培养的途径。b.一向以来,在很多人在阐释性的语文中,早就剥离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将课文的美点消解在对知识性记忆和资料性的再现之中,在“意”的强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荣的课堂中,不但到达了“文”“意”的自然统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达成了对课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层次上锻炼了孩子的审美潜力。c.一向以来,孩子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看到别人的美,只看到别人的不足。但在朱建荣的作文评改过程中不仅仅仅让孩子发现了别人的不足,更让孩子们发现了别人的美。同时在对评语的评价环节,更能体现一个人

  的再认知以及培养孩子的理解批评的潜力。这种无形中的人格培养,则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6.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

  老师们明白了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关注学生生命的生态作文教学。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则,学生评讲作文最能显示生命性原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讲课上,生态课堂的生动性原则、生成性原则都得到充分体现。

  7.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指导作文潜力。

【篇2】小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分析与内容确定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的道德发展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期中所接受的道德教育将会成为孩子最基础的“人格底色”,所形成的思想与品性,将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的一生。

  廉洁,是最基本的道德元素,也是一个人最基础的品格。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推进,从小对学生进行敬廉崇洁、诚实守信的教育,启发和帮助学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确立公民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未来公民,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廉洁教育应该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应有之义。

  2008年11月,我校被命名为“廉洁教育进课堂试点校”。如何在小学生中开展廉洁文化教育,需要试点校先行探索。在区德育室领导指导下,立足本校德育研究基础,两年多来,我们开展了积极的探索。

  根据小学生心智特点,我们觉得:在小学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应该定位在启蒙教育。那么,怎样让一线教师认同廉洁文化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主动投入日常实践?怎样使廉洁文化启蒙教育有目标、有方法,开展有效?通过前期情报分析与梳理,我们觉得廉洁教育具体落实存在阻力,应找到并形成突破瓶颈的切入口。于是,我们将研究重点放在“影响有效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寻找”上,放在切合小学生实际的廉洁文化启蒙教育的内容与实施方法的梳理上。

  二、研究过程

  (一)2008年11月——2009年3月课题立项宣传、研究价值分析

  着力解决:在小学生中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究竟有无必要?

  (二)2009年4月——2009年6月确立研究重点,进行初步实践

  着力解决:目前,对小学生进行廉洁文化启蒙教育存在哪些影响有效性的因素?具体落实中存在哪些阻力?

  (三)2009年7月——2009年9月组织中期回顾,推进研究进程

  着力解决:有效开展启蒙教育在我校推进的具体抓手是什么?

  (四)2009年9月——2010年2月落实有效载体,全员参与实践

  着力解决:三大课型、各学科、分年段日常教学中有哪些资源?可以怎样充分利用?

  (五)2010年2月——2010年6月突破研究难点,形成创新亮点

  着力解决:确立分年段具体教育目标与内容序列,思考校本化实践的方案。

  (六)2010年6月——2010年7月总结有效经验,梳理实践成果

  着力解决:结题论文撰写

  三、研究成果

  1、对小学生廉洁文化启蒙教育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

  通过两年课题研究的推进,全校教职员工对“廉洁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逐步有了深刻的认识,充分意识到“对小学生进行廉洁文化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1)形势所迫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们国家的发展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腐朽的、封建的东西也在不断地滋生,或死灰复燃,这些东西也正在向教育蔓延,致使很多少年儿童已经有了腐败意识的萌芽。如果对此放任自流,那么他们将来一旦接触到实实在在的权力和利益,就很可能会变成一支极具破坏性的力量。在人的思想意识方面,最大的危险莫过于在其尚未形成是非观念的时候,就因盲目仿效别人而轻易越过了行为的底线,并从此安之若素,最终形成逢事必投机取巧的意识和习惯。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实际上是在和不良社会风气抢时间,争夺战略主动权。

  (2)文件规定

  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和《两纲》等文件中,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把小学阶段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确定为:着眼于“自尊、诚实、节约、遵纪”。主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自尊感和荣誉感,了解友谊的意义,培养集体意识,学会一些基本的与他人交往的方法和手段;从小做老实人,说老实话,诚实守信;爱护公共财物,有节约资源和能源意识,不铺张浪费;了解并能够自觉遵守各项校纪、校规和基本的社会规范,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这些基本道德元素的形成需要家庭熏陶、需要学校教育。

  (3)学校要求

  几年来,学校从书法——“笔墨留香”项目起步,逐步确立了“气正韵雅”特色文化建设的方向。“气正韵雅”目标内涵要求中十分明确地把“正气”、“大气”、“底气”作为具体教育目标,诠释这些内容发现均可列入廉洁教育范畴。正气——实事求是,刚正不阿,守规则,讲信用……;大气——宽容大度,志向高远,善合作,讲奉献……;底气——勤学好问,兴趣广泛,善学习,求创新……这些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载体,需要研究,需要提高寓教育于一切载体中的水平与能力。

  2、对具体落实中的阻力与现实客观条件有了清醒的分析

  “廉洁文化进校园”的号召早就发出,各地纷纷响应、积极行动。徐汇教育局响应号召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选择了六所中小幼单位作为先遣部队先行启动研究。通过前期学习、实践与梳理,对落实过程中现象进行分析,我们觉得落实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阻力,主要是以下三点:

  (1)主观上认识有误区,对廉洁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非“由内而外”。

  (2)教育缺乏长期性、系统性,“贴标签式”、“零打散敲式”更多。

  (3)没有关注具体落实情况的监测,也缺少相关机制给予有力保障。

  于是,研究者应该选取一定角度去思考改进措施。为突破以上三方面阻力,我们学校思考采取了以下三种措施,努力将改进措施落实到位。

  (1)制定序列性教育目标与内容,提高廉洁教育的适切性

  (2)设计丰富的教育途径与形式,提高廉洁教育的长效性

  (3)拓展全方位教育阵地与资源,提高廉洁教育的针对性

  3、对有效开展教育可采取的途径与方法作了初步的尝试

  在所有的教育形式中,文化渗透的教育功效是最强的,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怡养、滋润的过程,也是能最有效地将教育理念内化为情感认知的手段。而学校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使学生在特有的文化氛围中接受熏陶和教育。廉洁文化进校园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关键在于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创设形式多样的教育载体,构建丰富多彩的教育平台,以生动活泼的内容,入耳入目入心。

  两年来,我们把廉洁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与现有的德育课程结合起来,渗透于学校所有教育的全过程,包括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学生参加的各种课内外活动。参考文献中“7个化”的说法值得去尝试一番:

  (1)在学科教学中教化。

  学生的廉洁文化意识是不会自发产生的。因此我们要不断强化“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中廉洁文化的相关内容,用具体、形象、直观、生动、活泼、耐心、细致的方法“传道、释疑、解惑”,培养他们尊敬廉洁人物、推崇廉洁行为的情感,强化“廉洁可敬、贪占可耻”的社会意识,引导他们全面科学地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内心追求诚实、守信、简朴、正直、清廉等做人的根本和美德,从行为上坚守和光大中华民族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终身廉洁做人的品德基础。两年里,我们带领全校教师积极参与三个课型课程资源的梳理,学习借鉴“统整实验”课题的一些做法,对五个年级各门学科进行教材梳理形成了一览表(详见附件《廉洁专题教育进课堂教材梳理表》)。借助试点单位展示机会,我们组织教师撰写案例、公开课教学、主题会展示,为廉洁教育工作的区域性全面推进作出了一定贡献,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一定实证经验。(详见《廉洁教育进课堂——徐教院附小学科德育教学实践展示交流活动材料》)

  (2)在典型教育中感化。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社会的中坚活生生地站在了我们的面前。他们的形象把抽象的说理变成了活生生的事例,使教育更生动、更具体、更直观、更有说服力,也使教育更富感染性和可接受性。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要与时俱进,及时拉近全体师生与这些先锋模范人物的距离,既注意营造一种轰轰烈烈甚至催人泪下的氛围,以震撼学生的心灵,又要让师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甚至内心的冲突,将廉洁的要求逐步转化为自身自觉的需求,促进师生从“他律”走向“自律”,由“要我为”提升为“我要为”;要善于挖掘涌现在师生身边的凡人小事闪光点,以小见大,积少成多,不断提高“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能力。我们组织班主任参加“温馨故事”的撰写与演讲,组织全校师生与家长一起参与“校园师爱故事征集”,评选出首届“师德之星”、“服务之星”、“管理之星”、“教学之星”、“活动之星”和“特长之星”。我们组织学生参与各项“校园之星”评选,十佳小歌手的两届评选、“校园吉尼斯纪录保持者”的竞争、文明示范班和进步班和寒暑假活动之星的的评审,不断创造机会,树立榜样,教育大家。

  (3)在校风学风中优化。

  良好的校风学风是对课堂理论教育的肯定和强化。因此,我们坚持“环境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优化校园环境,让每面墙都能传递出崇廉尚洁的信息;我们创造条件畅通家校互动平台,充分利用方便、快捷、适用、直接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进一步加强廉洁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力度,让每位教师都能用高尚的师表形象杜绝拉关系、走后门、谢师宴、见面礼等不良现象,在注重学术研究、专业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用良好的教风促进言行一致、公平公正的清正廉明的良好校风的形成,用优化的校风和教风促进良好的学风和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形成。随着两轮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我校确立了要“培养幸福乐学者”和“打造成功乐业者”的办学理念,“自信自主自律”的校风已经深入人心,“博识善导乐业”的师风和“健康明理乐学”的学风逐渐成为师生努力的方向。

  比如:我们觉得教师日常行为与态度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的教育资源。廉洁文化,主要是一种自律性的行为模式,而教师的廉洁自律则更多地体现在待人处事的公正公平、非正当利益面前的不贪图。公平地关爱每一个孩子,是我校对教师提出的师德底线要求。为让誓言落实于每一个教师日常行为中,我们还制定了《教师在校一日规范》和《为人师表十大好习惯》,引导全体成员以不断自觉的行为塑造良好的师风面貌,以不断优化的教风为学生做出示范与表率,共同营造纯净和谐的校园道德环境,促进学生良好德性品质的发展。

  (4)在多样活动中深化。

  针对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特点,我们可结合班队活动,分层设计、组织开展各类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主题教育活动,可采用快板、小品、相声、电脑动画、命题答辩、专题讨论、电视短片、歌谣比赛等形式组织开展廉洁故事比赛、廉洁文化知识竞赛、廉洁趣味竞猜、廉洁歌谣大家唱、情景剧表演等启蒙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感知、体悟、探究、思考和积累,使社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要,从而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些方法已经运用于各中队日常开展的晨会午会教育中,运用在各班以学年为单位举行的“廉洁教育主题班队会”展示活动中。(详见《廉洁教育主题班会资料》)

  (5)在社会实践中强化。

  课堂上灌输的廉洁理念能否真正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信念,并最终外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最好的试金石。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把廉洁教育的全过程交给学生,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主体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选择性学习等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因地制宜组织开展诸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廉洁漫画大赛、廉洁诗词诵读、廉洁故事读后感评比、廉洁之风图片展、书画展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真实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思考、领悟、陶冶和净化,让学生伴随着丰富的体验过程把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内在品质,并把德育目标内化为基本素质。

  (6)在家庭教育中净化。

  家是我们中国人心中一座永不坍塌的亲情丰碑,是一个毫发般纤小又山岳般硕大的文化座标。为使学校精心设计组织的正面德育内容不至于在家庭教育中出现教育效果的抵消和内耗,我们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的作用,切实加强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的相互沟通,积极推动“家庭助廉”教育工作,帮助家长牢固树立“先学做人,方能成人,再能成才”的意识。学校支持家委会每学期召开班级、跨班级及全校性专题沙龙,定期就“良好品性的养成”等话题进行专题研讨活动。学校通过邀请家长志愿者共同参与活动组织、共同聆听中队廉洁教育主题班会,观摩廉洁教育课堂教学展示,校园网“一家之言”论坛的畅所欲言听课评课,共同为正确认识并自觉抵制错误庸俗观念、营造健康的育人环境而努力。

  (7)在社会生活中深化。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也是一面社会的镜子。未成年人的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思想道德建设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国家教育部提出了“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的要求,全社会应该思考构建一个“阳光工程”,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深化教育效果。2009至2010年,在迎世博倒计时600天的日子里,学校充分借助这一大好教育时机,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广泛开展了意义深远的系列活动。比如:每月“三五”行动日活动,从2009年3月5日开始,我们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要求贯穿一年,“文明修身”的宣传从口号落实到行动。我们组织学生走上街头,以发放“宣传单”的形式,积极投身迎世博倒计时行动。我们鼓励学生以假日小队的形式,邀请家长作校外辅导员,走进敬老院、走进大剧院,义务劳动、送去慰问甚至参加艺术演出。

  总结梳理实践经验,在小学生中有效开展廉洁教育启蒙教育必须遵循以下三个法则:坚持“主体参与、情感体验、积极创造”的实践法则;坚持“授之以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事感人,以理服人”的教学准则;坚持基础性、实践性、融合性、主体性和发展性的操作原则。

  4、对学校切实整体推进并有效运行策略作了初步的梳理

  得知被列为廉洁教育试点校后,经学校中心组(党政工班子成员)讨论,我们感到:廉洁教育本身是正在推进和进行的“学科德育”的一个方面,视角更小,做起来更有效,而推进的关键之关键在于教师。于是,学校把“”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中的主要内容有步骤有计划地安排了一系列推进性的工廉洁教育的深化工作纳入“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分部门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深化工作。

  (1)与师德建设相结合,由党支部和工会主负责。学校将廉洁教育纳入“三风建设”、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等常规工作。通过师德师风日常考核、家长学生阶段调研来了解全体教职员工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并与年终考核挂钩、与评优评职晋级挂钩。通过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以“修炼教师形象”、“为人师表好习惯”等主题进行网上专题论坛。

  (2)与师能提升相结合,由教导处主负责。学校组织班主任实务培训,邀请专家给全体教师作相关讲座。学校引导全体教师研读《关注细节——青年教师教育叙事一百例》,组织班主任进行廉洁教育工作案例的分析和撰写。学校开展以班为单位举行廉洁教育主题会的展示交流活动,设计组织全校性的读书节、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学校组织所有学科教师系统梳理不同学科、不同年段教学内容较适合的融合点,形成了一览表,鼓励各学科教师以研究课等形式进行实践,并于2009年5月举行了总支范围的“廉洁教育进课堂——学科德育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3)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由科研室主负责。依托区科研室的指导,学校十分重视让教师及时总结、推广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典型案例和优秀教学经验。目前,党支部领衔的本课题被列为区第三届党建重点课题,又与区骨干教师《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科德育的课例研究》一起被立项为市教委重点课题《新课程实施的区域推进策略改进研究》的子课题。

  四、研究反思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关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兴盛。廉洁教育从娃娃抓起非常必要。要营造一个廉洁的环境,为孩子、为将来、为发展。可是廉洁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不可能立竿见影,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在长期的坚持下不断强化。廉洁教育不仅要重视从认知到行为的整体提升,更要努力把认知和行为转化为一种习惯;不仅需要专题性教育的有序落实,更需要形成一种家校协同、全员参与的育人环境。若要使专题教育的开展更富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以下工作的完成尚待研究:

  1、编撰与校本课程方案相匹配的校本教材

  2、形成保障有效落实的相关考核机制

【篇3】小课题结题报告

  报告,在已发布的党、人大、政府、司法、军队机关的公文处理规范中,都规定了这个文种。以下是第一范文网整理的优秀课题研究报告模板,欢迎阅读!

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他还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师最烦恼的事。耗费了大量心血,收效却不大。学生怕写作文,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更写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这样做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我确立了《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

 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有三个概念:

  学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成了主体地位,他就会有兴趣,就会乐学。

  互批互评: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研究目标

  通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爱投数创

  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能力

  本课题系xxx中小学指导学生自学微型课题,课题编号1009059,组长:朱建荣。主要研究成员:施路平、郑咏梅、蔡秀兰、方芳等

  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篇4】小课题结题报告

  1、研究的目的意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材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物理教学如何密切联系生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进行这种研究,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2、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社会生活涉及的范围相当广,这里我所指的社会生活包括指现代家庭生活。现代家庭生活中处处时时都离不开现代家电,而现代家电样样都离不开物理学知识,从彩电冰箱、洗衣机,到微波炉,消毒柜,抽油烟机,再到DVD、计算机、MP3等,无不如此,因此,物理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客观的,也是必要的,关键是如何密切联系它,要做到这一些,老师必须要有意识,有计划,有准备。在教案中要有内容,在课堂上要有体现,在课后要有作业,另外,就是要持之以恒,不言放弃。

  3、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1)使初中物理教学能很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材的不断调整变化,紧跟时代步伐而不被淘汰。

  (2)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的课历来都深受学生的欢迎。本课题实施过程中必然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好物理知识,而且能激发他们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和激情,此时如果能正确有序地引导他们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则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进而促进学生学好各学科的信心的增长。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形成初中物理教学中联系社会生活的成果报告,包括能切入到社会生活中所有典型个案,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系统,使后来者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性。

  4、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1、探索出一条物理教学如何密切联系社生活的有效途径。

  2、寻找一些物理教学如何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成功方法。

  3、通过这项研究,来证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4、通过这项研究,使学生养成把学物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习惯。

  5、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及理性认识

  通过本人一年的研究,本课题实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1、以生活中的物理引趣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物理。物理教学中以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学生觉得太理论话、很枯燥,获得知识的面有限。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寻找实例,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内化”。其过程为:带着问题收集资料、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学生汇报展示成果。例如在教学《热机》一节时,我让学生课前分组去收集有关热机的资料(内部结构、铭牌、说明书、所用燃料、燃料的利用率,)。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分组去索取生活中的其他燃料。这样由于前置知识比较充足,在课堂上学习感觉就比较轻松,学习兴趣也特别的高。

  2、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的生活中,有很多生活例子都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教师若能以学生经历过的“趣题”、“趣事”导入新课,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的进入新知学习准备状态,并唤起潜在的有意注意。因此教师备课时要充分挖掘课题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有联系的的趣味因素,找一些有关本节内容的,易于理解的趣题、趣事、生活实例作引例导入,能牢牢吸引住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连通器”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2003年全国人民抗击非典,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有这样一个问题:香港陶大花园爆发“SARS”,经香港卫生组织的调查,发现引起香港陶大花园“SARS”病毒大面积传播的原因之一是:当地一些家庭很少使用地漏排除地面上的污水,从而造成与卫生间地漏相连的U型存水弯头内没有足够的水,有的甚至是干的,因此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又如讲摩擦起电时,我引导同学门回忆“冬天,天气干燥,长头发的女同学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经常粘住梳子”。通过这些实例,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此外,借助身边的物品来做物理实验,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其自觉的投入到新课知识的学习中,例如讲大气压强时,可以用两个塑料挂衣钩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导入。教师准备两个塑料挂衣钩,用力将它们挤压而合在一起,请一个力气大的同学上来,看他能不能把两个挂衣钩拉开?他费了很大的力气都可能不能把两个挂以钩拉开,接着教师马上介绍“其实,早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德国马德堡市长、科学家格里克就当众做了一个精彩的实验。他所用的黄铜半球直径约20厘米,抽气以后合在一起,两边共用了十六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这就是轰动世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刚才的实验,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两个挂衣钩拉开。只要在挂衣钩上刺一个小洞,放气,就可以轻易把它们分开。”为什么抽气以后就拉不开呢?接着在黑板上板画解释“球的四周只存在空气,显然是空气对球施加了压力。这些实验生动地告诉我们,大气存在压强。用能顺手拈来的物品动手实验,更能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皆物理。

  3、利用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体验、探究物理知识

  (1).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体验

  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对物理现象进行加工、处理、分析、推理、归纳的过程,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心理的自我体验过程,体验往往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是对自己生活经验的一种升华与超越,有了体验才有记忆和理解。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让学生探索物理规律时,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亲身感受和体验相关物理知识的产生过程。这种利用生活经验的体验过程既能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能熟悉新的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讲密度与物体温度的关系时,向学生介绍“空调应装在离地面较高的地方,而北方用的暖气则需装在离地面较低的地方”。学习“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这一课内容时,通过利用木筷子、耳塞、玩具电子琴等工具让学生体验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是怎样通过骨传导这种方式“听到”声音的,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知识的神奇。又如学习“光的折射”时,我在一个较深的水槽里装满水,水中放了一些橡胶小鱼,我让一位同学通过一个直径十厘米左右的圆筒往水面看,并用“鱼叉”刺水里的橡胶小鱼。同时,通过实物投影把这位同学做实验的情景显示给全班同学看,观看的同学会发现叉鱼的同学总是刺中鱼的上方。我于是引导同学们回忆“到游泳池游泳时,站在岸边,看着清澈见底、深不过齐腰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冒险下去,因为,水实际上的深度比看起来深多了”这些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通过这样的例子,加深学生的印象,引起他们的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浅化知识难点

  在教学中一些较难理解的物理概念、原理,教师虽然已经分析得比较够透彻了,但学生还是不明白,解题时出现张冠李戴或生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在教学中,教师若能联系生活实际,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学生就容易理解。

  例如学习功率这概念时,我首先播出一段录像,展示两位工地上的建筑工人把两堆相同的砖块搬到二楼,通过比较两人搬运砖块所用的时间不同和相同时间内搬运砖块的多少,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与做功的多少无关。又让他们算出两人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引导学生得出“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功率”,这就使学生较轻松掌握教学的难点。又如在学习压强时,我首先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是单杠的图片,另一幅是沙发的图片,问学生:坐在哪里感觉比较舒服?(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然后再拿出一个装着重物的背包,让一位学生试背,一次用扁而宽的背带,一次用细绳做背带,让他告诉全班同学他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得到“压力大小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实例都有助于创设物理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生活环境中探讨、运用物理知识,突破教学难点,从而使学生从单纯的书本和封闭的教室走向充实而丰盈的生活,把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4、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觉性。”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把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物理学科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结合声和光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学完有关热学的知识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成功地解释身边的现象,例如“夏天吃冰棍儿时,刚从冰柜里面拿出来,包装纸外面有‘粉’,剥开之后会冒‘烟’,把它放在茶杯里,茶杯会出‘汗’”。学生知道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解释“地铁的站台上,都有一条黄色的安全线,候车时乘客要站在黄色安全线外。”接着教师马上提出“打开的窗户外面,一阵风吹过后,窗帘会向哪个方向运动呢?”通过联系生活实例来学习物理知识,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联系生活实际,矫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观念性”错误问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许多物理现象,他们单凭日常的观察和直觉的经验理解,容易形成一些与正确的物理概念不相容的错误观念。在教学中,教师可作正误的对比,即针对学生理解概念中常出现的错误进行设问,让学生从正确、错误的对比中辨明是非,提高概念的全面性、准确性、逻辑性和批判性。这种创设的纠错情境,由于给出的结论与学生的思维发生冲突,学生寻找错误原因的动机非常强烈,一旦错误被揭穿,必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不少学生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得更快”,“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可以运动”,“物体浸得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木块受到的浮力比铁块更大,因为木块浮在水面而铁块沉到水底”等等。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误区,然后采取先破后立的方法----先通过实验推理排除错误的观念,后建立起正确的观念。例如:为了纠正部分学生认为“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更快”这个错误的观念,先让学生将一个一元硬币和一张16开的白纸一起从同一高度下落,结果较重的硬币下落得更快;然后把一元的硬币粘在16开的白纸上,再让单个的硬币与粘有硬币的白纸一起从同一高度一同下落,结果还是硬币下落得更快。又例如很多学生认为木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比铁块大,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在水中行驶的潜水艇受到的浮力比在水面漂浮的小木块受到的浮力小吗?”这样,通过实际中的实验,因势利导,结合实际进行矫正,使学生认识到:只凭生活经验得到的“理论”,不能成为科学。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如能以一种开放、立体的教育视野和理念进行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物理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把让生活走进物理课堂。这不仅能降低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难度,有效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激活物理课堂教学,而且能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探索、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工作范文的资讯,请访问:述职报告
    下载文档

    看过《小课题结题报告范文(精选4篇)》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也许是机缘巧合,让我在书店里看到了这本书,这本书并不像四大名著那么光鲜亮丽,名字也不是脍炙人口,但就是这么一本朴实无华的书,却让我终生受益。  这本书就是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当代作家李春雷的《

    坚持“以人为本,清洁发展”的理念,按照《重庆市主城尘污染防治办法》和《重庆市主城蓝天行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完善和细化标准规定,认真落实各项制度,进一步增强扬尘控制意识,落实企业主体的责任,为了更好

    转正工作总结篇1  时光荏苒,20xx年很快就过去了,回顾一年来的工作,紧张中伴随着充实,忙碌中伴随着喜悦。在体检科主任的正解带领下,较好的完成了科里布置的各项护理工作,在同事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

    五年级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篇1  时间总是匆匆而过,紧张的复习后,转眼又到了自我总结的时刻,回首一学期的工作,有过喜悦也有遗憾,但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失败与成功中不断摸索前进,心中还是倍感欣慰。这是我担

    在新员工入职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各位青年员工代表及新员工们:  大家好!看到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新员工,听了你们有想法、有态度的入职发言,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在此,我代表行党委和全体职工,对新

    2023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

    关于森林报冬读后感导语:森林报冬主要写的是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雪地里的脚印;第二部分是打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森林报冬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森林报冬》读后感1我看完了森林报冬的第一个月,这个月果然精彩

    公需科目的心得体会公需科目是指国家、省市统一要求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掌握的通用知识和技能(英语、计算机按原规定执行,不列入登记范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公需科目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公需科目的心得体会1这个

    后勤保障工作计划报告(8篇)后勤保障工作计划报告篇1一、指导思想:XX年是后勤发展总公司发展关键的一年,随着学院新校区建设工程初具规模,学院的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面将愈来愈广,后勤发展总公司将围绕学

    宾馆员工简单辞职报告是关于房地产辞职报告的精选内容,内容包含了与宾馆员工简单辞职报告相关的经典语句以及房地产辞职报告大全、房地产辞职报告范文、房地产辞职报告模板等相关资料,为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