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蜗牛回家大概花了两三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很方便的我就在网上看pdf书,呵呵,虽然喜欢韩寒但也不能支持你的正版书了,也没有珍藏的意思,不过要珍藏也是在看完后,游走值得的话我肯定会去买的,不时的拿出来品味,读后感系列2--《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看完了这部小说确实没有很让人感动,虽然看得很急,但那片片的感动还是留在心中的,还有那幽默,时不时让我开口大笑,很欣赏韩寒这种幽默手法。
书的文体被韩寒称为"公路小说",讲的就是主角陆子野开着一辆1988年生产的越野车开在路上故事,途中遇到了一名怀孕的妓女,之后两个人一起上路,途中两个人一直交谈,一直回忆,整个过程,就如同一个对人生的守望,淡若流云地观望这个世界,讲述着童年,讲述着理想。我相信里面所讲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定的象征的,这不是以前学鲁迅文章时的阅读题,虽然我很喜欢鲁迅,但是实在受不了老师所讲的那些强加的意向。《1988》之所有会以一辆车的名字命名,我相信只要是对韩寒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明白,这不仅仅是他作为一个赛车手,而是作为他对理想的定义,在韩寒以前的文章里,会多次出现飞驰的车,他也说过一个人年轻时追逐理想的路上应该有一辆摩托车的陪伴。在书中,1988作为一辆破旧,丑陋,但是却永远不会抛锚的越野车,就像我们的生命一样,让我们一无所有的出生,却给了我们一生的年华。书中的那个妓女是个伟大的母亲,她辛苦工作五年的两万块钱被当地公安给罚了,她说她甚至怀疑当地公安在查她的银行账户,妈的每当她存了两万就来抓她一次,但是她这次的两万是为孩子准备的,她说她要把这个不知道爹是谁的孩子生下来,是女孩就当公主养,从小学钢琴,上最好的学,受最高雅的教育,是男孩就送出国留学念博士,钱哪里来?她说她还可以干到四十岁,业务娴熟,每天接多份工作,可以赚很多钱,为了孩子,可以一直干,被人往死干。其实整本书对理想两个字定义最深刻的就是妓女了,她只爱上过两个人,其中一个代表了她的爱情归宿是安全感,另外一个欺骗她的音乐制作人却代表了她对未来和理想的不放弃,当然,还有她一直在小发廊做的时候最想去的就是桑拿做,还想成为卅城里那个孟孟,感觉我把她的故事用文字列出来就已经死去了,但是我看书的时候真的感觉那种力量,如同沙漠里深入地底的穹根。
陆子野从他的童年一直回忆,那一段我是最喜欢的,她爬上了四层楼高的旗杆,当全校轰动,老师们都在下面铺上书包和垫子救他的时候他却站在这个世界的最高点俯视众人,在他要掉下去的时候他看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个动心的女孩子,在落地的时候摔在了一本圣斗士漫画上,上面画着不死鸟一辉,读后感《读后感系列2--《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在子野的记忆中那些人,丁丁哥哥,临时工,10号,刘茵茵这些人都是他年少时的梦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始终觉得跑在他们划破的气流里,不过我也觉得阻力会小很多,他们替我撞过了每一堵我可能会撞的高墙,摔过了每一个我可能会摔的沟壑,然后告诉我,这条路没错,继续前行吧"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这样的,只是每一次劫难都是自己去经历,但是经历并不代表你走的路错了,你闯过了之后,你的路依然还在等着你。里面人气最高的应该是丁丁哥哥,他是大学里的学生会主席,成绩好,擅长运动,擅长唱歌,思考人生,他的存在应该代表了韩寒心中的完美,这儿说一下如果你觉得韩寒拿一个他以前所鄙视的大学生来作为他所认可的完美,那只是因为你以前都只能理解到表层,韩寒看不起大学生只是因为你的错误理解和媒体的扭曲炒作。丁丁教子野唱歌,替他们去解决弹子溃败事件,给他们要回来了临时工赢取的497个弹子,给子野讲理想,带他去骑摩托车。书中讲到最后丁丁哥哥开学了,子野想要和他一起去,他让子野留下,他说他要去和这个世界谈谈。这是我最感动的地方,这是韩寒的小说里第一次出现英雄,虽然没有直接写,但是后面的描写可以知道,丁丁去了之后就死了,我想豆瓣贴吧上都会各种猜测他是怎么死的,我觉得这已经没有必要了,他的死,是一种把生命灌注给了所有人的永生,也代表了韩寒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希望。
我突然发现我再这样写下去就变成恶心的概括全文内容了,但是正如我开头所说,我现在对书里的细节都已经忘记的大部分了,我只知道,很精彩,很多地方让我很感动,不同于韩寒写三重门的时候全书只有结尾一次描写性抒情,在这本书里,有很多处深情的描写,表达了韩寒对人生,对理想的理解,那些文字,句句击心。
全书写了人生,写了理想,写了爱情,写了青春。韩寒也一路在成长,在《三重门》的时候,他还是个比我现在还小的孩子,他觉得中国的教育体制是一个大大的错误,于是他抨击教育,之后慢慢长大,《像少年啦飞驰》《一座城池》这些开始转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开始用调侃的语言讽刺政府的腐败,官场的黑暗,这在《他的国》达到巅峰,那简直就变成了赤裸裸的调戏了,韩寒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责任正是现在社会认可他的原因,但是韩寒也还在长大,他的思考变成了对人,对中国人,对于我们骨子所欠缺的东西的揭露,就像西方思想解放的时候,社会的问题已经不是真正的问题了,那只是流于表面的东西,人们的思想才是最深层的根结,就像鲁迅所写的《阿Q正传》里,我看到的也不是对麻木群众的讽刺,不是对同志阶级的投枪,那是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深深的思考啊,正如我的文学老师说的,每一个民族会有一本讲述这个民族最本质精神的著作,希腊有《奥德赛》犹太人有《圣经》拉丁民族有《百年孤独》日本民族有《雪国》藏族有《格萨尔王》,中华民族却缺少了这本书,如果非要接近的,那就是鲁迅的《阿Q正传》。
但是韩寒没有向当初那样喊出自由民主,他喊出的是理想,是不放弃的理想,是支持我们活下去的信念,就像程蝶衣的那句"我本是女娇娥,不是那男儿郎",他觉得我们需要追逐在自己希望和理想的路上去燃烧自己。
趁着冲冲动,写了这么些我认为比较失败的文字,因为没有写出我想要的东西,那种暗涌一样的力量,希望你们能在书里找到。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