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不仅仅是读书。读书是生活,应记录全过程。
书的开始,就颠覆我对“读书”的底层认知。
读书,是一种生活,需要全过程的生活管理,包含——
(1)选书——记录自己为什么选择目标书籍。包含记录琐碎的思绪,选书的来源。并且根据选定的书单,通过推荐、网络等方法,对比同类书籍,对比不同版本,精选后,形成购书清单。
我为什么没想起来记录这方面呢?真是高啊!
我们选书,难道不是太随便,以致于没有长远目标吗?——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2)购书——通过清单,指名购买,提升效率与书的内容质量。
我们购书,不是顺手拿了很多书,后来发现根本不需要or内容含金量很低吗?
(3)读书——这部分基本未谈,可以参考《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的读书4个层次。4个层次是那本书的精华。
(4)记录——本书在此部分,也有独门技巧。后面介绍。
(5)活用——本书在此部分,也有独门技巧。后面介绍。
全过程记录!全过程记录,这是,本书给我上的第一课。
2读书,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保证长久的读下去。
如何保证?
2.1读书不用追求完整性——一本书不必全部读完
2.2读书应有正反馈——成就感,即看得见的成果——记笔记。而记笔记,第一要保证长久的记录下去,可以非常精简,甚至一句话,但是必须保持记录。
2.3可以由浅入深、可以摘抄、剪报,有很多方法。
2.4营造特定、舒适的读书环境。
2.5很少有人愿意花费同第一遍阅读的精力,重读一本书。你要明白的知道这点。那么读书记录与笔记,就很重要了。应能够记录甚至记忆下需要的框架+细节。
3笔记本一元化记录法
作者论述了为什么所有的笔记,全部记录到一个笔记本上。
我也认为是这样的。甚至,计划,也是可以记录到同一个笔记本上的。
一元化记录法,首先需要有明前的规则——通过日期+字母,对笔记进行分类。
4我感兴趣的几个小技巧
4.1笔记中,原文用〇打头,自己的感悟用☆打头。
4.2专门名词用□框选,关注句段用下划线,重要的句段用波浪线,重点词汇用〇圈起来。
4.3通读第一遍觉得不错,用上折,以利于读第二遍。第二遍读完,仍觉得不错,用下折,以备后用(笔记、翻阅等)。
4.4精读一本书,可以采用书签+彩色便签,颜色区分+记录。
4.5书架、书桌,有建议:应按照阅读过与否、书籍是否含金量高、读书笔记区域来划分区域。
4.6关于笔记本编号、读杂志的撕读建议、笔记本外做好标记等建议也挺有特点。
5活用
5.1以教为学,以输出为学。效果最好!
5.2体验与现实/具体化。
我个人认为,书目是通读前,必须通读的内容。我也习惯于,将书中的重点、关键思想,记录到书目旁边。以通过几页纸,对书籍的框架+重点细节掌握。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