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看了龙应台的《天长地久》。
书里说龙应台六十五岁这一年辞职回家陪伴九十三岁的老母亲度过人生晚年的故事。她用写信的方式写下一封封对于这个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来说只能“未读,不回”的信,来表达自己在六十五岁这个“新”与“老”的节点下自己对于人生中最隐私的议题——“死”的看法。
书中有令人感动落泪的爱情故事,有自己与儿子安德烈对于“归属”和“死亡”的讨论,有自己对这个世界歧视“老人”和“女性”的不满——“我老,我美,我能爱!”,当然
也有自己在陪伴母亲时得到的人生感悟。
那“天长地久”所谓什么呢?或许在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记得在2014年的时候,爷爷突发脑中风,他整整在医院躺了半年。看到我曾经无比熟悉的那个退休之后买相机天南地北旅游拍照的爷爷,在我们眼前一瞬间成了一株濒临枯死的稻草。
出院之后,他丧失了语言和行动能力,没有表情,没有动作,就像一个一百来斤的米袋一样陷进沙发里,凹陷无神的双眼木然地看向窗外的远方,和以往爱说爱笑的样子截然不同。爷爷的变化我看在眼里,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直面亲人的“老”。
接二连三而来的,是母亲的“病”。
2016年末离现在已经快三年了。我眼睁睁看着时间是怎样一刀刀无情地在她身上刻下印记,而我能做的只有陪伴和安慰。陪在她熟睡的每一个夜晚,做她需要依靠的那双手,她睡眠时的那份安心感。
和妈妈坐长途汽车回老家的那天,天灰蒙蒙的,雨下得特别大,我们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赶车,我一边小心脚下,还要担心妈妈身体不舒服。车里面环境十分嘈杂,烟味,泡面味,汽油味交织在一起,司机的催促声,乘客的交谈声,还有轰隆隆的雷声,让我快要待不下去了。等到车终于要出发了,有一个小男孩子不停的跟妈妈哭闹,怎么也哄不好。我看着这个小孩子,总觉得,这不就是我和妈妈以前的样子吗。以前的我,仗着妈妈的疼爱,做出很多让妈妈伤心流泪的事。看着在我旁边累到睡着的妈妈,暗下决心,以后能多为妈妈分担一些,让妈妈不在独自扛起整个家。
对我来说,所谓的“天长地久”不是一生一世,而是珍惜着当下的每一个瞬间,把它藏在心底,就像是今天买的一束玫瑰,尽管花会枯萎,但它的香气会永远留在你的心间了,不是吗?生死皆有时,只要把重要的事放在心底,人间还是天堂,心之所在就是了。
“上一代,下一代,和你自己,就是那相生相减的河水,水上的目光,目光里的风。何必疑虑呢?每一寸时光,就让它润物无声吧”。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