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悄悄翻过昨日的书页,日子仍旧深深浅浅地晃着。不经意间,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圆满结束。这是我大学里的第一个暑假,离家已久,我以为自己会迫不及待地回家,然而我却选择了加入这个由下乡普法志愿者组成的十三人大家庭,进行了人生第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踩着六月的尾巴离开,踏上去栾川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征程,我们满怀的是欣喜、新奇和紧张。顶着七月的流火归来,除了满身的疲惫,怀揣更多的是心安。火车急速向前行驶,窗外的风景飞速从眼前掠过,我们离美丽的栾川也越来越远,除去高温与劳累,我相信我的“家人”们和我一样感触颇多。国情社情我知道,知法普法我先行。了解国情社情,进行普法宣传是此次活动的主要任务。为推动实践顺利完成、我们策划了多项活动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向当地民众、游客发放关于当地水质、空气状况等环境问题和相关法律知识的调查问卷,并就景区环保问题进行街头采访,通过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群众想法;沿街向村民及游客发放有关环境保护的传单和宣传手册,并为他们讲解《环境保护法》的相关知识;开展以《婚姻家庭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等多部法律中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为内容的有奖竞答活动;结合调研成果举办以“将法律融入生活”为主题的法制讲座,通过生活中的问题告诉人们如何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利用闲暇时间准备的小型文艺汇演,展示的是法学院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此外,还有街头采访、单位走访、法律服务、模拟法庭等,不同的活动形式中我学习到了不一样的道理和技巧性知识。问卷调查在很多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中是最常见的一种活动开展形式。以前我一直以为调查问卷的制作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网上搜个模板,随后提几个问题,轻轻松松就能搞定。至于发放问卷,更是简单,就像发传单一样,看到人给就行了。然而亲身经历过的我才认识到,一般的调查问卷制作或许很简单,但是不同的活动有不同的要求。在具体的问卷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活动针对的内容、主体、问题的难易程度、主体的理解能力等。而在发放问卷时礼貌介绍、耐心解答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做出来的问卷别人不理解,看不懂,参与意愿不高,问卷调查便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会影响到对实际情况的掌握程度。因此在问卷调查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制作人的细心、用心,还需要发卷人的耐心讲解,从中我也学到的更多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模拟法庭是法学院的一项特色活动,旨在通过以案普法,使群众了解庭审过程,感受庭审氛围。此次庭审为一场遗产纠纷案,案件中原告邹素琴的丈夫张明去世前将其所有财产通过遗嘱公证的方式赠给与其交往的被告王雪,邹素琴多次请求返还遗产未果,遂将王雪起诉至法院。庭审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原被告双方围绕“遗嘱是否有效、被告是否需要承担精神损失费”等争议焦点,分别举证、质证,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经合议庭评议,审判长宣布原告胜诉,被告应当返还财产。虽然只是一场模拟法庭表演,但却凝聚着整个团队的心血,下乡前成员们认真排练、反复磨合,直至上场前大家都还在熟悉自己的台词,力求还原庭审现场。逼真的表演受到了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也真切感受到了坚持不懈、团结一致的团队力量。法律送下乡,普法润民心。站在法律服务咨询台前,认真听取群众诉求,并依据所学知识进行详细解答,建议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心里难免紧张。好在有学长学姐的示范和鼓励,适应之后紧张的情绪渐渐消散,接下来的工作做起来也变得得心应手。每当接触新事物,或许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丝丝的忐忑存在,你不去抬头面对,它便抬手将你的头越压越低,以后便很难再抬起头来。与其内心苦苦挣扎,不如昂首走出去面对,无论何时都保持冷静的心态、清醒的头脑,才能做好事情。这次暑期实践活动内容很丰富,进展很顺利,收获当然也很多。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活动,使我有机会与人民群众广泛接触,深入了解基层群众的日常生活。在实践中了解到现阶段我国基层法制建设的情况,将所学法律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同时,帮助基层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增强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使人民群众能够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内心有着前所未有的充实感。虽然活动中很多事情都身体力行地去做了,但是我知道自己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去学习、弥补。在此基础上我也会更加坚定法律人的信念,明晰自身责任担当,切实贯彻法学院“法天立极,会通中西”的院训,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服务社会、推进基层法制建设的实践中去。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