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和转型升级更加迫切等多重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委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创造“深圳质量”,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创新工作机制,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显著。
20**年,我委作为许勤市长挂点的全市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单位,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市委实践办、第四督导组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活动主题,以反对了“四风”为重点,切实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全面树立发改新风。
一是学习教育听取意见触及灵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是基础,是首要任务。我委扎实开展理论学习,积极推进“体验式”学习,认真落实“考学”活动,组织党组中心组、委务会议、专家讲座等集中学习培训,开展“讲学”、“考学”活动,真正达到“触及灵魂,提升思想境界”的效果。同时,按照纵向交流和横向收集的思路,面向平行机关和基层单位发放问卷,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广泛征集意见建议。
二是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动真碰硬。查摆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核心在于开一次高质量的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会前一把手带头听意见、订方案、找谈心做足做实准备工作;会上班子成员对照自身“四风”的问题,从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等方面深刻剖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相互提出批评意见,真正做到了自我批评有深度、相互批评有重点,实现了红红脸、出出汗的良好效果。许勤市长全程参加了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对会议的效果给予高度评价。
三是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立行立改。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是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试金石,全委按照对准焦距、找准穴位,责任到人、明确进度的原则,积极推进“改革社会投资核准备案制度,释放社会投资活力”重点工作项目。修订社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办法及配套文件,减少审批范围,加大向市场、社会放权力度,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有效释放内需潜力。
(二)规划计划组织实施得到加强。
更加注重从规划计划制定到落实的转变,一方面密切跟踪规划计划制定的工作任务、指标体系完成情况狠抓落实,另一方面根据实施情况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提高规划计划的可行性,确保规划计划落到实处。
一是开展十二五中期评估工作。会同各区(新区)、各有关部门,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实施情况对各项指标和工作任务进度进行适度调整。充分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形成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二是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市政府将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调整的决策部署,在年初制定计划的基础上, 以坚持质量效益为前提,提出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调整方案,加强月度和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形成《基于全球top30城市比较的深圳经济发展研究》、《xxx物业管理政策研究》等一批高质量研究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是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牵头开展珠三角规划纲要“四年大发展”指标考核工作,制定迎考方案,狠抓指标落实,在省总结验收中获得优秀。编制“九年大跨越”行动计划,明确实现“九年大跨越”的主要任务和考核指标,并逐级分解、逐项落实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建立动态分类考核机制,强化督办督查。
(三)固定资产投资目标顺利完成。
20**年,在政府投资规模大幅缩减的情况下,全力组织实施,顺利完成目标任务。
一是计划制定远近结合。研究提出《关于进一步扩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报告》,制定《加快推进全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运用网络申报和编制信息系统编制年度政府投资计划、重大项目计划,全面提升计划编制效率和质量。
二是资金保障民生优先。加快推动社会建设和民生领域重点项目,优先安排资金,盘活历年教育沉淀结余资金,及时调整年度政府投资计划和重大项目计划,重点面向民生领域。
三是协调服务不断加强。健全重点投资项目分级协调制度,建立统一的协调信息平台,实现重大项目“网上协调”。提高服务水平,创新评审方法,采用提前介入和自评、函评方式,大幅压缩评审时限,提高评审效率。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稽察力度,重新修订《xxx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加快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协察工作机制、竣工验收机制和后评价机制,对水务、卫生、轨道交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20多个项目开展稽察。
(四)投融资平台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我市投融资平台自运作以来,有效缓解了政府投资需求与公共财政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但在重大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项目实践中也出现了融资压力大、融资方式主要依靠土地资源、资源配置不匹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委从融资计划制定、资源配置、项目匹配等方面入手,有力保障投融资平台在规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科学制定融资计划。全面梳理特区建发、深投控、地铁集团等三大国企融资项目的资金来源、资金拨付、项目进展的详细情况,制订实施《xxx20**年融资项目指导性计划》,并按季度定期梳理分析项目投融资工作进展情况。
二是合理把握资源配置节奏。按照“总量平衡、留有余地,时序配备、适度超前”的原则,完成向特区建发出让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留仙洞总部基地1街坊等项目用地以及横岗车辆段、深湾站上盖物业、前海湾综合交通枢纽三块用地作价出资地铁集团相关工作。
三是不断完善轨道交通投融资平台。针对我市轨道交通项目融资资金需求巨大、融资成本较高的问题,梳理轨道交通投融资平台资金需求,结合市规划国土委、地铁集团等相关单位意见,重点对轨道交通二期项目资本金缺口和三期项目资本金提出融资解决方案建议。
四是注重防范风险。针对外环高速投资巨大、财务效益较差的情况,我委牵头对项目投融资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和测算,并着重从减轻市财政和市属投融资平台筹资压力、降低项目经营风险方面提出投融资框架方案并获市政府批准。
(五)产业转型升级确立新优势。
为确立下一轮产业转型升级新优势,在继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着眼长远,积极规划培育未来产业,形成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梯次递进、有序发展的局面。
一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基因、高端生物、医学生物工程等领域开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按照“并行实施、循环滚动”方式,牵头组织实施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计划,不断完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申报系统、月报系统、两库两系统等,以信息化手段主导评审工作。基地集聚区建设发展扎实推进,全面评估基地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形成20**年和“十二五”中期基地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的报告等专题报告,并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通报。积极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编制节能环保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3—2020年)和节能环保产业振兴发展政策。
二是积极谋划未来产业。完成生命健康产业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发展生命信息、高端医疗、健康管理、照护康复、养生保健、健身休闲等六大重点发展领域和建设全球重要生命健康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完成《深圳国际生物谷总体发展规划(2013—2020年)》编制工作,提出了“大科学、大数据、大产业、大健康”的发展思路以及生命信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等六大重点发展领域,该规划获得市政府批准并印发实施。
三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各项任务进行全面检查,启动编制2014—2015年实施方案。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编制未来信息网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力争以深圳为主承担建设未来网络基础设施。
四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经市政府同意并印发实施《xxx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20**年版)》,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投资方向。前海产业准入目录获批通过,明确前海产业发展导向。大力推动高技术产业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华星光电项目一期和二期项目建设,推动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合资项目正式投产。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完成拟享受总部经济政策扶持企业的初步审核工作,研究提出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六)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以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和均等化程度为突破口,着力解决民生难点问题,深入推进特区一体化进程,加强价格调控力度,为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夯实社会基础。
一是社会事业统筹能力不断提升。制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我市未来三年在文教卫体等九大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的项目和工作安排。落实“建设幸福广东指标体系”评价工作方案,积极完成20**年度全市各区“建设幸福广东”工作情况评价工作。加快推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成xxx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编制工作并获市政府批准印发实施。
二是特区一体化进程深入推进。编制经济特区一体化建设新三年实施计划,提出实施重点,创新机制,力争实现原特区外地区“五年根本改观”的阶段性目标。会同各重点区域责任主体等单位编制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实施意见,按照一区一策的思路,分别规划重点区域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级。积极同国家、省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特区管理线处置问题。加快坪盐通道、坂银通道、东部过境高速连接线、南坪三期等特区外重大通道项目规划建设,推进茅洲河、坪山河,以及西部沿海水系等水环境综合整治。根据我市污水管网规划建设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污水管网投资事权划分,为加快原特区外污水管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重点解决民生难点问题。制订改善我市就医过于集中于大医院状况的工作方案,缓解各大医院医疗服务供需矛盾,制订完善xxx社康中心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的工作方案,并获市政府批准实施,加快推进全市社康中心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探索社康中心业务用房“以租代购”新途径。创新公共资源配置方式,协调市急救中心、血液中心和医学信息中心合并建设,加快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牵头完成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财政成本测算工作,启动市人口管理“1+5”文件修订。
四是深化医药卫生领域改革。制订《关于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三级医院的若干规定》并获市政府批转实施,确定社会资本举办三级医院适用范围、举办条件、支持措施,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举办医疗机构,扩大我市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渠道。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参与制订出台《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代表市政府履行办医职能的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正式挂牌运作。
五是价格调控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价格调控政策措施,积极稳价安民,实现了全年的价格调控目标。稳步推进平价商店建设,圆满完成了省里布置的工作任务。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清费减负政策,较好地减轻了企业和群众负担。有效加强成本监审力度,完成对城市供水、医院自制药剂等9项商品价格和服务收费成本监审工作。
(七)低碳发展取得新突破。
坚持以市场化机制推动低碳发展,以国际合作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新路径,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取得新突破。
一是碳交易市场率先上线。完成碳交易市场顶层设计,提出建立多层次、开放性市场体系。完成600余家工业企业的碳排放量化核查报告,通过电子化配额分配系统平台公正、透明分配碳排放配额,为碳交易奠定坚实基础。完善碳交易市场制度建设,研究制定《xxx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及配套文件。6月18日,xxx碳交易在七个试点省市中第一个正式启动,引起国内外巨大反响,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肯定。
二是国际低碳城建设快速推进。加快推动国际低碳城总体发展规划出台,研究制订国际低碳城产业准入目录、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15条主次干道和支路建设稳步推进,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投入使用,累计完成土地整备面积大幅增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维示泰克(3d打印)、太空科技南方中心、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式落户。成功举办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取得丰富成果。
三是循环经济加快发展。获批成为国家第一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城市,制订实施我市“十二五”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方案,牵头编制《xxx政府采购循环经济产品(服务)目录》、《xxx货运行业推广液化天然气汽车专项行动方案》、《深圳节能环保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大力协调发展天然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西气东输lng调峰站、迭福lng接收站等清洁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加强全市天然气资源利用统筹。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