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上次的xxx大学生赛,唤醒了我沉睡了近10年的对围棋的兴趣,自此才恢复对围棋的关注,随后在网上看到了《围棋的道与魔》,介绍说是前国手沈果孙七段根据自己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写的,由于我平常也兼职围棋老师,所以更有兴趣看来了下去,结果一看便被书中深入浅出的棋理分析和思考方法吸引住了,这种思维类型的书我最喜欢了!一看遍忍不住地往下看……(正值学校期末考期间,我不惜期末裸考啊,当然,我经常裸考,前提是能保证高分~),这绝对是本解析棋理和思考方法的好书!(可惜不知是何原因,如此好书居然没有出版?!我猜是因为其中涉及与陈祖德的个人恩怨?虽然我作为新时期的围棋骚年表示对书中揭示的那段历史相当震惊,但我更关心的是棋本身,把那些敏感话题去掉了出版不就得了?当然具体何原因我也不清楚……)我觉得此书最适合有一定水平的业余高手看,业余高手对围棋的各方面技术都已基本掌握,缺的更多的正是这本书中的思考方法,读完这本书给我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感觉我对围棋又有了一种相对以前更多更新的认识,这便是这本书比其它围棋书更吸引我的原因。这本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大家勇于独立思考,独立思考这种能力很重要!不仅仅是在围棋上,往大了讲,更应该学会这种能力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现实中大部分人接受长期的应试教育完全失去了独立思考这种重要能力!最后补充下,这本书不仅谈棋理和思考方法,还谈了围棋的很多方面,很多围棋教学经验也让我感觉很受益,值得围棋老师一读。本文完~
LYLtim
2013.1.8
以下附上我做的书中给我启示的一些摘录:
现在,想学棋的小孩很多,我们应该教给他们棋的正道,不要教给他们邪门歪道。
不要表现自己,能把大家都会的正着,教给还不会的孩子,你就是好老师了。
着眼点跟着局势的变化而变化,才是道。通常着眼点应放在放在有不寻常的棋子的地方。
只要老师们按棋理并结合各方面的知识来教学生,不管老师的棋艺如何,都是能教出好学生来的。
处处按棋理下棋,这就是道。如果你能按棋理下棋,就会感到棋并不难下,如果你能按棋理教棋,就会感到棋并不难教。
围棋之道,以看得清为上。
布局时下难看的棋,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学棋一定要学棋理,不要光学着法,光学着法,容易被忽视棋理的“高手”误导。
从小一切都有长辈安排好了,久而久之,养成依赖思想,只知跟着走,缺少创新意识。这样的孩子很难成为将军。下棋犹如打仗,是需要将才的。
一定要重视基本功,一定要从棋理着手,不要下难看的棋。
先下定了边,角上就制肘了。
取势的基本原则是要封住一边。
分析新形的得失常用的方法是颠倒一下行棋次序,使它变成我们已知的棋形来进行对比。
这是一个思考方法的问题。我们通常使用排除法,也就是把不满意的结果排除掉。学棋不久的孩子通常不会这种方法,我们必须教会他们。
围棋虽有科学的成分,同时也有艺术的成分。科学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事半功倍,但艺术却不能。
对方不会来下子的地方,我们不必先下了,以保留变化。
攻击得空,效率最高。
对方难受的地方,最好给它放着,你如果急着动手,对方就不难受了。
棋理与棋诀的区别大致是,棋理是抽象的,适用于多种棋形的。棋诀是具体的,适用于某种棋形的。
艺术是有意境的,意境在电子计算机里是找不到的。
我们在讲棋的时候,要尽量少用 “必然之着”这四个字,必须在有十分把握的时候才用。
一般情况下,三个子可以构成坚实的阵容,四个子可以构成丰满的阵容,坚实的阵容是不宜发展的,丰满的阵容是应该发展的。如果你用四个子去构成坚实的阵容,那么,其中的一个子必定子效较低。
三个子构成坚实阵容,最好不要再加第四手。
下棋的常法是先势后地,布局即将终了,该适当取地。
黑1“双飞燕”,白2需“压强不压弱”。(这里的“强弱”是指对方的强弱,LYLtim注。)
你怕的东西越多,下棋就越不自由,只有什么都不怕,才能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呀!
看着很大,但会越下越小,这是“一方地”的特点。
不要用挂角的子来围空。
邻角是自己的时,要走高位;邻角是对方子时,要走低位。
你明白了 “空是流动的”,就会动脑筋去试试,开始时也许下得不对,吃亏了,但不要紧,试得多了,你就会了,你的布局水平就提高了。
我不必着眼于怎样来对付你,而是要考虑我自己的棋应该下在哪里好。(欲胜人,先胜己。LYLtim注。)
我们要下好棋,必须考虑到全盘,必须灵活多变,不能只会一种下法。
三三被肩冲时的常识是向自己有子方长,接着向对方有子方向飞出。(这里我结合语境做了修改,LYLtim注。)
多打早年的谱,因为那时的棋千变万化,你能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学会怎样构思,学会构思才是你自己的。
将棋生上根,就能使薄棋变厚。
不要把四路上的几个子一定看成是外势。通常的外势都是连着边的,悬在空中的外势,最好不要去发展它。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