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祭祖3篇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祭祖篇1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祭祖篇2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祭祖篇3
每年清明,人们为什么要在英雄烈士陵园的那些有名字,或者没有名字的英雄墓前,默哀、唱国歌、宣读祭文?为这些从未谋面的陌生亡者送上一束鲜花,或者在墓夯永远沉默的柏枝上系上白花一朵?只为了他们的鲜血肥沃了我们脚下这片热土,这群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出生命的英雄儿女,值得人们纪念他们:每年清明,南京大屠难同胞纪念馆里公祭的人群也络绎不绝.其中不乏那些侵略者的后代,仟悔他们的先人曾经的罪行:于是,清明祭又衍生出一种忏悔的文化社会内涵。
2008年5月12日四川特大地震,约近七万人遇难,一万多人失踪。那一天扯痛了所有黄皮肤黑眼睛人的心。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灾区建造了地震遗址公园,并设有祭祀坛,让人们在清明时节寄托哀思公祭活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哀悼去世的人,更在于表达所有活着的人们那一份血脉相连.同为人类的感恩之情。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诗歌里那样歌唱的:“没有人是孤岛/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群体中密不可分的一员。”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