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党组织:
这是暑假回来的第一份思想报告。我来说说我的暑假吧,一个注定要在我生命中留下印记的时光。
人活着一辈子就是老了。等他们老了,越来越像小孩子了。一方面身体机能不灵活,需要时刻注意,类似于孩子;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垂死的老人在历经沧桑之后,仍然保持着他应有的严肃和迟钝,那么很少有人能接近他。老人变成小孩,我们会觉得他可爱可亲;当尊重变成怜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自然就变窄了。“返老还童”有其悲剧意义。对于一个生病的老人来说,这可能是他的潜意识行为,让别人开心,因为觉得孤独而更加关注自己。所以,当爷爷玩着闪光的塑料球,把小包挂在胸前,在我们面前露出稚气的笑容时,我同时莫名其妙地感到好笑和难过。
以前觉得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成功上;现在发现,一个人的价值应该是从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开始挖掘的。一个人离开的时候,留下来的人的态度,充分表达了活一辈子的意义。那种态度,没有伪装,没有兴趣,是一种彻底的表达,因为离开的人看不到,所以是真的。这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曾经看过一句话,如果有一天你死了,有多少人会哭?这里我补充一句,“有多少人会想你?”为什么不用“小姐”这个词?因为“错过”你的人认为你已经离开了,而“错过”的双方是平等的,他从来不认为你真的离开了。会想你的人是你一生价值的体现。在表达了对生命突然死亡的悲伤之后,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写遗嘱,每隔几年不断更新。因为人生意外太多,没人能保证。虽然听起来不吉利,但却是对活着的人的责任和尊重,忽略了传承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表达你对活着的人的感激和鼓励,以及安慰。
不知不觉中,我发现从去年开始,我逐渐思考死亡的意义。这是生活教给我们的,探索生命的意义,进而创造生命的价值。每个人都有类似的经历,不同的是如何转化成自己想要的。
回到学校,回到现实。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是说的好还是写的强?什么样的人不能兼得的时候更受欢迎?个人认为是前者无一例外。如果一个人会说话,笔就不会太弱;然而,一个善于写文章的人可能无法做到言出必行,只能是诺诺。这种情况也体现在我们上课对老师的选择上。选课的时候选了一节课听,老师显然是后者。偏偏他不遗余力的让我们看他的博客。于是,我有幸把他的文章一篇篇看完,感觉一般。结果我毫不犹豫的退了课。这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但仔细想想,如果老师的文章写得很洋洋洒洒,文采飞扬,估计就算有那么多学生退学,也会犹豫不决,带着些许遗憾离开。另一方面,如果老师上课讲很多,引用经典,学古为今用,那么他的文章就会敷衍塞责,枯燥无味,估计没有学生会放弃。这就是现实和人性。这涉及到报告的思维方式。口语和书面相结合,但我相信最终的评价大多是由口语决定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不关注书面的思想报告。这是人性的胜利,但不是制度的悲哀吗?
开学了,是迎接新生的时候了。看着他们绿色茫然的脸,我也想起了自己。大家都说大学是象牙塔。众所周知,象牙塔是如此的沉重,以至于我们这些垫底的人,在四年的时间里,在有限的空间里,一直在挤压着,时刻承受着来自各个角落的压力。时间过得很快,很多人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度过的,比如俱乐部,游戏,兼职等等。“人生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好到无论你怎么过,都是一种浪费。”问心无愧就行了,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这些是最近的一些幻想,请写下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