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了几年,大部分人对这个专业了解不够。因为当时还需要上理论课,很难把书上看到的东西和这个专业联系起来,所以学院今年暑假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为了让我们对机电产品和设备有更多的了解,提高对机电工程制造技术的认识,加深对机电在工业各个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专门安排我们去几家机电设备种类较多、生产技术先进的工厂进行生产运营实践。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实践,我们去过上海机床厂、杭州机要机床厂、沈阳机床厂等大型工厂,了解这些工厂的生产情况,了解与我们专业相关的各种知识,了解各个工厂工人的工作条件等。第一次亲身经历了所学知识和实践的应用,传感器在空调设备中的应用,电子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精密机械制造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初步审视。通过这次生产实践,我们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了以往单一理论教学的不足,为专业课和毕业设计的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8月13日,我们来到了练习的第一站。上海机床厂是目前中国较大的机床制造商之一。在实践中,我们首先听取了实践过程中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和注意事项。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然后通过总设计师对工厂的总体介绍,对工厂的产品类型和概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让我们明白了工厂的实际用途和重点。
在接下来的结尾,我们被分成三个小组,在通用机械车间、专用机械车间和加工车间进行生产实践。在通用机械车间,车间负责人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产和装配线,并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平面磨床主要零件的加工和装配过程、整机的动力驱动以及内部液压系统的一系列结构。我最感兴趣的是平面磨床的液压系统,分为供油机构。执行机构、辅助机构和控制机构。从不同的角度,液压系统可以分为不同的形式。根据油的循环方式,液压系统可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开式系统是指液压泵从油箱中吸油。油经过各种控制阀后,驱动液压执行器,通过换向阀回到油箱。该系统结构简单,能起到油箱散热和杂质沉淀的作用。然而,由于油经常与空气接触,空气容易渗入系统,导致机构运动不稳定。开式系统油箱大,油泵自吸性能好。在闭式系统中,液压泵的进油管与执行器的回油管直接相连,工作流体在系统的管路中封闭循环。其结构紧凑,与空气接触少,空气不易渗入系统,传动平稳。但闭式系统比开式系统复杂,由于没有油箱,油的散热和过滤条件较差。为了补偿系统中的泄漏,通常需要使用小流量补给油泵和油箱。由于闭式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成本较高,考虑到经济问题,平面磨床采用启动系统和减震器来平衡系统。现代工程机械几乎都采用液压系统,液压系统结合了电子系统和计算机控制技术,成为现代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设计好液压系统,是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关键技术。在专机车间,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专用磨床的特殊结构、进给机构和加工范围,比问老师傅动力传动的原理更有益处。在加工车间,我们对龙门刨床和牛头刨床有了比较准确的感性认识,听老师傅讲机床五大部件:床身、立柱、磨头
通过在机械厂的实践,了解了制造业的基本情况。遗憾的是,由于机械行业特有的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和巨大的风险,我无法做更多的实际操作。但是我观察了一台机床各部件的生产加工过程和装配过程,让我从书本上学到的很多知识活了过来,明白了这个专业在一些技术制造中的具体应用。
7月8日,我们去了同一个* *机床厂。顾名思义,杭州精密机床厂是生产一些加工精度高、技术要求高的机床的大型工厂。主要在机床内部加工一些小零件或高精度机床。由于加工要求高,机器也比较精密,所以有的要在恒温环境下伺候。这样可以保证机床的工作性能,进而保证被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
听了工人师傅的讲解,了解到一般零件的加工工艺如下:毛坯-划线-刨床(加工过程中有加工余量)-粗车-热处理、调质-车床半精加工-磨齿加工-淬火(齿面)-磨齿零件加工工艺:粗车-热处理-。轴的端面——磨制另一端面——滚齿——咬边——剃齿——开槽——钳工——精加工精整机公司有三个加工中心加工磨头体,还有几台数控机床,体积小,价格相对便宜,加工方便。加工中心有一个刀座和多个工作台,可以同时加工多个工作面,不仅不用参考。也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但加工中心体积大,价格昂贵,对环境要求较高,增加了产品成本。一般选择经济效益较高的零件或精度要求较高的关键零件进行加工。
在精密机械公司的实践中,极大地丰富了自己关于零件加工技术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在这次实践中,感受最深的是理解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它是电子信息技术与传统加工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集现代精密机械、计算机、通信、液压气动、光电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它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灵活性的特点,是尖端行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设备。目前国内数控机床大部分来自国外先进厂商,我国制造业在数量、精度、性能指标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需要赶上上海阀门厂&上海大众制造有限公司,因为时间短,此行要以参观为主,在阀门厂呆的时间短,很难得到理想的实际效果,这让我们了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我觉得这也是这次上海之行最大的收获。
目前,汽车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应用,如何更好地将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相结合,实现机电一体化,将是未来机械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们实践的最后一站是技术力量雄厚的广州电厂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是各大专院校和中专院校的毕业生,约占员工总数的1/3,有中高级职称的有100多人。80年代以来,实行热电联产,推广集中供热,积极修建新管道,扩大新用户。目前已建成西村、员村两个供热管网,热用户40余户。近年来,公司在热电联产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热电冷三联供,实施了集中供热和蒸汽制冷,节能环保,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公司先后跻身xxx50强工业企业和全国1000强大中型工业企业,多次被评为xxx地方税收诚信纳税人、xxx第二批纳税信誉甲级企业、广州地区园林式企业
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实践,真正到达了机械制造业的第一线,大致了解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在新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更快、更紧密地融入各个领域,这将大大拓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其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四个转变”:灵活性、敏捷性、智能化和信息化。即使工艺设备和工艺路线能够满足生产各种产品的需求,也能满足快速变化的工艺和产品的需求,使其与环境协调灵活,使生产到市场的时间最短,使企业的生产制造灵活敏捷,大大降低了制造过程中的材料消耗和人力消耗,使生产高度自动化,追求人。
当然,机械制造业的四大发展趋势不是独立的,而是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同时,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会有新的发展方向。前面看到的是机械制造业在自己线上的发展。然而,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它将与其他行业更广泛地结合。机械制造业在21世纪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和绿色制造以及协调的环境保护上。它不仅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将人类从繁琐的计算、分析等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精力从事高水平的创造性工作,以智力促进灵活性,使生产系统具有更完善的判断力和适应性。当然,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所有人的进一步努力。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