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份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
今天,随着人们素质的提高,报告变得非常重要,报告中涉及的专业术语也要解释清楚。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3份学生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生调查报告1
(a)调查目的:
如今,大学生在假期找兼职工作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暑期打工,实践欣赏生活,已经成为一种热潮。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挣钱是工作的首要目的。有人认为挣钱不是大学生工作的唯一目的。许多学生认为工作是参与社会实践和提高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一方面,他们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积累工作经验对未来就业有很大好处。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分析他们的生活实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看到真正的知识。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我们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机会。
(二)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才是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或抛弃。因此,本次调查选取了50名大学生,其中青岛农业大学20名,青岛工业大学10名,青岛科技大学10名,青岛大学5名,中国海洋大学5名。年级是大一5,大二30,大三15。
(3)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询问大学生是否参加过暑期工作、兼职或实习,最想参加什么样的社会实践,工作或实习是否与专业相符,是否能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来进行。
(4)调查方法:
通过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问卷和数据统计见附录)
(5)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他们可以通过兼职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存在即合理”。职业不分高低。不管什么职业都是有功过的,看自己的需求。很多大学生觉得只要能挣钱就可以试试。品牌代理和推广已经成为大学生可以接受的工作。52%的学生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是去企事业单位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兼职,占40%;56%的学生做过兼职,20%做过暑期工作,14%参加过实习,说明只有10%的人没做过;现在大学生兼职,兼职。除了家教(14%)和网络实践(6%)之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事没有特殊技能的简单工作,如散发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和餐馆服务员(8%),但与他们的专业知识相去甚远。只有38%的人能将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66%的人对自己在实践或工作中的课外实践能力感到满意;1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了将来找工作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兼职的目的时,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总数的64%,选择“赚生活费”,占20%。从选项数量来看,说明兼职大学生的主要目的是赚钱,充实自己。如今,大学生非常重视工作。虽然金钱是一定的因素,但更多的学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希望通过工作获得的经验对未来就业有所帮助。大学生在工作时间上有很大的灵活性,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关。56%的人会选择假期去实习或者工作,30%的人会选择任何不上课的时间,12%的人会选择周末。有31人赞成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合理兼职或兼职实习,19人赞成兼职和兼职,没有人反对。54%的人建议学校除了就业指导和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的人认为学校应该提供就业经验,12%的人选择了素质拓展和职业规划。
(6)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选择参加社会实践中的“上山下乡”活动,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前的大学生相比,具有相对优越的教育经历、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没有接受过必要的挫折教育。所以他们的意志往往很薄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很差。他们往往对社会的要求更高,对自己的要求更低。目前,大学生的责任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感和诚信成为许多地方用人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农”实践的目的是支持农村教育,同时给农民带来相应的引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劳动实践结合起来,从群众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了解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现在除了一些农村的学生,还有一些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不允许或不支持孩子参加所谓的“三农”实践活动。因此,通过学校倡导的“三农”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是无法实现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是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个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体系中,生命价值处于主导地位,决定了一般的价值取向,对价值体系中的其他价值起着引导和制约作用。因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集中在自己身上,他们缺乏自己的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更不用说参加“三农”活动为人民服务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暑期工作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就可以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应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开始到社会大圈子,只有短短的几年。谁不想在未来社会有一席之地?因此,人们认为大学生必须致力于校园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锻炼他们的素质和提高他们的能力。由此可见,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回避的重要性。不可否认,做过兼职的同学似乎比其他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能力更强。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社会适应能力只是衡量一个方面。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学术结构,即构建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为了影响甚至放弃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得不偿失。
(七)结论和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们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对外部对象进行某种改变的现实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人,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以,实践不是一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一种社会活动。因此,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实践在社会历史中不断演变。实践的主体是人民。“三农”是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化发展,是推进两个农村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带来真知,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充分发挥实践在育人中的作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能力和自我风格的舞台,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阶梯。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就业前的训练场。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需要看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了解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正确的人生方向。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够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真正的行动,将行动转化为责任,将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应该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和融入社会,而且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
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知识的源泉,说明个人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不排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认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一旦产生,就相对独立,可以指导实践。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即人类社会交往和组织、管理、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比如政治活动,社会改革实践,阶级斗争。因此,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实践,实践与知识相结合。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结合所学知识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是非常有意义的。提高自身能力,服务社会,是双赢的选择;二是志愿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利用专业知识服务和回报社会。三是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日常生活的社会实践形式。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如今,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常见的形式。许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各种地方和许多行业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回到学校后,他们认真讨论和总结,用自己的视角去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学到了很多,深深感受到了一个人对工作的热情。正因为如此,我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开创自己的事业,必须加倍努力。有了对工作的承诺,坚定的信念会指引他走向完美的职业生涯。
在这一段时间的练习中,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然后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还在读书,还没有真正接触到自己的事业,还没有真正体会到工作的艰难困苦。想起来了,现在还是觉得自己很好。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学习,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但是,我为自己感到羞耻,我责怪自己不够有竞争力。我不珍惜这个好好学习的好时光和好机会。我整天无所事事,在家也做不了什么。正是这种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也给了我难忘的经历。
学生调查报告二
书籍是知识的海洋,是通向成功的铺路石,是进步的阶梯。人不读书,就没有精神食粮,所以每个人都离不开书。那么大家都喜欢什么书呢?这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喜欢动画片,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伊索寓言。我对大家的课外阅读做了详细的调查。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春期。他们热情活泼,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满足于上课看书,而是渴望拓宽视野,从更广的渠道拓宽知识面,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外阅读是最好的方式,是课堂阅读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对课堂阅读起到加强和促进作用。然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许多不足或误区,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研究的意义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观察,我们都发现我们中学生平日里有没有时间看一些课外书,答案是有。但是据我观察,我们身边的同学中确实有很多课外书,他们看的书内容都令人担忧。我觉得看一些言情小说没什么不好,但如果只是钻这类书,我觉得:总的来说,弊大于利。因此,有必要在青少年中倡导健康阅读。其实我们都知道读书很重要。我们都知道,这本书有自己的金屋,有自己的小米,有自己的颜如玉奇观。
近几年的全国阅读调查也显示,没有人敢说读书不重要,大概是怕别人说自己不想成长,没有理想,没有追求。那么人为什么不去做重要的事,去做不重要的事呢?看了很久,人也是发呆,工作还是问题。他们说了太多金屋、小米、颜如玉。你为什么不停止阅读,玩PSP,唱卡拉ok?专家及时提醒你不要从这种功利的角度来看待阅读,因为阅读可以增加你的智慧,维护你的尊严;更多的人说智慧和尊严要避免,我需要增加财富,保持健康。
管理者和专家不认同这种庸俗的观点,不停地问:你为什么不学习?为什么?被质问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没时间看书(长时间盯着电视看),没阅读习惯(上网的习惯还是会上瘾),书的价格太贵(比一个汉堡还贵)。当然,这些都是借口。当所有人都在为不做某件事找借口时,这不能用简单的理由来解释。
二、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本文分析了中学生阅读的几种情况:
1.阅读时间不足
2.缺乏阅读兴趣
3.阅读空间越来越少
4.学生的学业负担太重
5.选择阅读类型
三、调查引发的思考:
课外阅读无疑是重要的,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课外阅读,从形象上来说,不仅仅是思维的大船扬帆起航的风帆,更是鼓鼓前进的风帆。他的话生动地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和思想的重要途径。从热心阅读、重视课外阅读、语文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的例子中,我们也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只是苦于没有太多时间放在上面,所以虽然知道重要性,却无法付诸具体行动。
我们应该学习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合理安排阅读时间,选择合理的阅读材料,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自觉课内课外结合,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健康的课外阅读有利于身心发展和思想审美素质的提高。作为一名中学生,基础课的学习仍然是其主要任务,课外阅读只是课堂学习的有力补充。因此,为了合理安排时间,中学生必须摆正自己的主从位置
分析了一下数据,我的组员认为今天中学生阅读量很大。所有的学生都认为阅读对他们自己的娱乐和素质训练非常重要。数据显示,中学生非常喜欢杂志,因为它们时效性强,内容更新频繁,迎合了中学生的大众追求心理。虽然小说和中外名著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对中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很好的作用,但由于书中的内容通常已经过时,远离学生的生活,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但这种忽视经典文学和优秀作品的现象也不容小觑。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成熟。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社会,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中学生男生更关注科幻、武侠、军务、体育等书刊。而女生侧重言情,女生漫画,时尚杂志,文学杂志等。
4.通过调查,我们对中学生的阅读情况有如下看法:
1.阅读的目的往往是自娱自乐
调查中有同学认为看名著或者其他小说是为了消遣娱乐,大部分是在课余时间阅读。也有一些同学认为读名著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对阅读有着极大的向往和兴趣。从文学经典中,我们可以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了解他人和自己,真正理解成功的意义,探索人生的价值,培养成功人士必备的素质。
2.在阅读范围和数量极其有限的中学生中,从对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理解来看,7%读过其中四部,12%读过其中三部,21%读过其中两部,41%读过其中一部,19%一部都没读过。
根据教育部指定为中学生必修阅读的30部中外文学名著阅读量来看,只有20%的高中生读过其中的5-10部,而且大部分是中国文学名著,涉及的外国作品很少。5%的高中生没有读过这30部作品的全集。文学经典的教育意义很难影响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
3.阅读欲望受课业负担的影响
4.阅读风格缺乏正确的引导
在名著的选择上,只有10%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目的自主选择;17%的高中生通过父母和老师的指导进行选择;16%的学生根据报纸的推荐做出了选择。由此可见,教师、家长、各种媒体宣传文学经典,对中学生选择作品有很大帮助。
读名著时,7%的高中生做笔记;对于阅读中发现的问题,0.8%的高中生使用相关领域的参考书或向老师咨询。只有7%的学生偶尔会和同学讨论自己读过的名著。这说明加强对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指导是多么迫切。
此外,在被调查的学生中,他们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往往非常有限。他们读的书大多是休闲杂志或小说,更多的学生愿意去网吧娱乐。
第五,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文学经典是历史文化遗留下来的优秀产物。读一本好书就像在春风洗澡,让人感到轻松愉快。读者和作者似乎超越时空面对面交流。在这种启发下,读者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共鸣可能会伴随读者一生。
可见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心理和思维都还在成长的中学生是多么重要。提高中学生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素质,鼓励他们创新,意义重大。应该努力发扬这种文化精神,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2.中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和潜在力量,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同等重要。因此,学校、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让他们多读书,引导和培养他们自主选择书籍或杂志,学会有自己的见解,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同时,学校也可以举办更多的阅读和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此外,学校、教师和家长也应促进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用正确的思想指导他们的阅读行为。
3.中学生应该学会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外部社会的客观环境也很重要。不难发现,书店、报摊、书摊等卖书的地方有很多以次充好的书,但都是公开出售的,可见图书市场的监管机制并不完善。
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保护不成熟的中学生不受影响。因此,政府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控制,规范图书市场的运作。为中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陶冶他们的气质,给他们正确的阅读指导。此外,政府应加快改善公共设施,如公共图书馆和图书馆。
调查显示,学生买书多,借书少,主要是因为城市和邻里缺乏相关设施。正确的阅读方式是买书、借书给中学生课后阅读。如果你只是通过介绍书的封面或者大致浏览一下就决定买书,买完之后很容易后悔,不仅浪费钱,也达不到阅读的目的。
因此,建立一个正规的图书馆和图书馆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中学生受益,广大公众也受益,对先进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接受先进优秀的文化作品,拒绝和抵制腐朽落后的文化作品。读书多思考多记笔记,虚心请教老师和家长,或者用参考书回答问题。我不仅要学会自律和自控,还要帮助其他学生正确阅读。
与同学交流阅读经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互相传授自己的经验,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促进自己的修养和文学修养。
学生调查报告3
抑制不住的情感消费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反映出追求新潮流、新时尚、新品味的特点,而与其他群体相比,他们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因为他们不仅希望商品在实用性上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希望商品能让人在使用和观看中享受到精神和心理上的满足。一般来说,大学生更愿意购买能最大程度满足自己情感需求的商品,消费行为更注重感官满足。其次,大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逐渐增强,依恋和从众心理在减少。
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情感和直觉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情感和理性相互碰撞时,倾向于专注于情感,倾向于感性。只要某种商品满足了个人的需求和兴趣,引起了积极的情绪,就会形成对商品的偏好和追求;反而会产生一种消极矛盾的情绪,对商品的厌恶和排斥。
做不真诚的形象消费
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对窗户充耳不闻,只读圣贤的儒生了。他们追求新奇,需求多样,引领消费时尚;他们活泼、感性、自发,却又忍不住冲动消费。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今天,他们在表达自己、展示个性的时候,比以往任何时候任何其他群体都更加关注和在意自己的外表和形象。
此外,我们也应该看到,人力资源过剩,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也是大学生重视形象消费的原因之一。在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一些用人单位和企业采取了年龄歧视和外貌歧视的就业政策。
比如很多公司、单位的招聘广告,都是公开宣布不招35岁以上的应聘者,有的身高外貌要求严格,超出了岗位所要求的限制。所以,为了延缓衰老,掩盖形象短板,增加形象魅力,身处象牙塔,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不得不重视形象消费。
需求失控和消费行为的心理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在20岁左右,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活在舒适的环境和条件下,心理紧张,承受能力差。外界的变化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更大的影响。大学生消费也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下进行的。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现阶段的消费心理有其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他们在青年时期,随着身体的发育,抽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对环境的理解和适应能力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性格也基本形成。
适应这些心理发展条件,青年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也是独特的:因为知识面广,在消费中追求知识;因为对新事物的热情,他们会在消费上追求时尚和潮流,强调美观大方;因为性格比较强势,他们消费的时候会有情绪化的举动,会瞬间购买。冲动购买往往比计划购买多;因为他们的创造力,他们也会注重自己的个性,寻求与众不同。
大学生虽然经济不独立,但有独立购买力,购物时意志力差。只要他们口袋里有钱,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想买他们喜欢的东西。这些特征体现在消费者心理和购买行为上,即:
1.追求新奇。大学生没有成年人的工作、社会、家庭的沉重压力,能够真正放开枷锁,随意做一些消费,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新奇的产品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的学生已经到了不想要或者不买奇货的地步,甚至到了追求奇货的阶段。
2.强调美感。也就是说,商品的审美价值要与自己的审美观点一致。
3.追求时尚。随着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大学生开始追求成年人的社交游戏,而时尚活动是最接近的生活方式。时尚本身更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正好符合大学生想要吸引别人注意力的心理特点。因此,追求时尚不仅是不同类型社会成员的消费特征,也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个性与文明建立科学的消费观
在大学生消费问题上,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用简单的对错作为评价标准,也不能用老式的教育方式来约束大学生的个人消费。我们应该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取向,实施相应的消费教育,让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实现科学适度的消费。
第一,发展个人消费
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由于性格不同,不同的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同的消费行为。更何况是大学生,正处于彰显个性的时期。在购买力的前提下,要发展其个人消费。
第二,消除不良消费
消费追求的内心满足是没有止境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倾向于从感受和情绪出发,情绪可以是他们消费的原因。他们往往有消费的冲动,却缺乏消费的理性。他们有消费的随机性,但缺乏消费的计算。因此,我们应该在大学生中倡导文明行为,加强自我修养,抵制异常消费,消除不良消费。
第三,提倡适度消费
适度消费是指在保证大学生自然生理需求、不超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进行的消费。现在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从小就把孩子当作家庭生活中重要的照顾对象,基本实行满足孩子消费供给的政策。对于远离父母独立生活的人来说,基本没有理财经验。
这导致一些学生追求高消费,盲目追求档次和品牌,有攀比心理,从而形成不健康的消费模式。甚至有些学生无法理解家庭的困难,以各种借口欺骗家人给自己不必要的消费寄钱。这些不良现象与家长对孩子的纵容纵容密切相关,使学生养成乱花钱的毛病。因此,提倡适度消费,必须教育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国情、学校条件和家庭条件。学校和家长都要对学生消费进行科学引导,使大学生消费步入健康轨道。
第四,倡导消费文明
消费文明强调健康的精神文化,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通过倡导消费文明,培养大学生的情操,增加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通过倡导消费文明,大学生可以建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发现什么是正常、适度、健康的消费;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费,从而正确评价和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一种个体行为,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爱好、消费行为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体现。因此,应在大学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适应时代潮流的消费观。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