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县经济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党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素质稳步提高。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党员仍然生活贫困。如何解决这一特殊党员群体的贫困问题,建立长期稳定的帮扶机制,一直是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部门面临的理论和实践任务。
一、党员难的现状及原因
最近,我们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研究小组,深入到乡镇、企业和社区,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和分析个案,对县困难党员的救助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据调查,我县党员困难的现状及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年龄偏大,因党员困难造成的劳动力损失。这些党员都是60岁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是70岁以上。他们正在死亡,失去劳动力,生活缺乏保障,生活非常艰难。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处于无助的境地,只是每年7月1日或者过年收到各级党组织发来的微薄慰问金。
2.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党员很困难。第一,文化程度低。70%的困难党员只有小学文化,生产技术简单,收入低,生活困难。第二,创新意识不强。种田沿袭传统种田方式,不敢大胆使用新的实用技术。遇到天灾,往往抵抗力低,望天。第三,资金不足。生产上基本没有投入,金融部门也不愿意给他们贷款,造成了严重的低投入低产出现象。
3.因病致灾陷入困境的党员。由于年龄较大,许多人患有严重的疾病,如肝、肺、癌症、高血压等。,造成劳动力薄弱,有的甚至失去劳动力,这种情况只能逐日统计。同时,由于生活负担重,生活极其艰难,因为上层有老人,下层有小人物。
4.企业下岗导致党员困难。一是因原企业已关闭或关闭,企业未支付下岗费或生活补助费,造成生活无来源;二是年纪大了技术不行,没人愿意出去打工,靠政府微薄的救济生活。
二是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措施
1.建立建档和立卡管理机制。首先,明确帮助对象的标准。农村家庭年收入700元以下的贫困家庭;城市低收入家庭;其他原因造成暂时困难的家庭;建国前家庭生活困难的老党员。二是确定救助对象。根据认定标准,我们将每年对困难党员进行一次彻底的调查,以确定援助对象。规范困难党员申请程序,即困难党员个人申请,支部会议初审,困难党员名单及相关家庭情况在所在支部公示,然后支部报党委(组),党委(组)集体研究批准,报县委组织部备案。第三,建立困难党员账户。根据一般困难、比较困难和特殊困难三个层次,分别在党支部、基层党委xxx委组织部门建立电子管理账户。户口内容主要包括困难党员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年收入、生产生活状况、困难及原因等。根据救助进度,每年审核调整一次,实行动态管理。
2.建立帮扶机制,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根据党员困难的原因,根据个人情况,实行分类帮扶,确保帮扶效果。
(1)存在等待、依赖、想要、抱怨思想有困难的党员,要着重思想引导。要采取积极引导、集体谈话、典型鼓励等有效手段,帮助他们摒弃安于现状、不超前思维的旧观念,克服思想障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主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尽快脱贫致富。
(2)对于因年老、伤残、疾病、灾难等原因而陷入困境的党员,重点是生活救助。要采取措施帮助贫困党员解决燃眉之急,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第一,建立帮助贫困党员的基金制度。符合加强管理,帮助实现效益。思想,拿保留一点党费补贴,一点经济支持,一点党员捐款,一点社会招聘途径多,党员融资困难。基金的援助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免费救济,即每年定期和不定期的探访和慰问,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基金的创收部分;另一种是有偿援助,即利用资金借钱帮助困难党员发展生产,实现滚动使用。坚持党内扶贫,有偿使用,两年还本,滚动使用按照扶贫的原则,每年通过党员申报、党委审批、组织部门实地考核、党支部或乡镇政府资金保障等方式确定50名扶贫党员,突出资源开发与开发又短又快项目,带Short 同年实现扶贫突破;With & otherLong 稳定并帮助他们上1 2个长期项目,增强造血功能,确保困难党员脱贫后仍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成立帮扶困难党员管理监督小组,负责帮扶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帮扶资金的使用。为了加强对基金资助项目的监督管理,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应分别建立被资助党员的家庭账户,制定项目建设进度,及时了解资金使用和项目发展情况,切实做好跟踪管理。二是建立困难党员子女教育救助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与困难党员子女配对帮扶制度,实行定员、定责、定标帮扶。城乡困难党员子女义务教育现状;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免杂费、免书本费、寄宿生补贴生活费)。完善困难党员子女上大学资助制度,对被高校录取的困难党员子女一次性给予1000元资助,推动相关单位党组织与他们结对,实行对口帮扶。三是建立困难党员优秀诊断制度。卫生医疗系统要为困难党员看病提供方便和帮助。县内定点医疗单位应减少挂号费、检查治疗费等医疗费用。医疗费用巨大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党员救助基金中给予一定的救助。四是建立探视和吊唁制度。坚持每年七I. 过年等重大节日以党组织的名义走访慰问。党员在家里遇到突发事件,生活中遇到特殊困难,要及时上访慰问。
(3)对因技术、资金、信息、岗位不足而陷入困境的党员,要给予生产支持。第一,技能训练。对于农村困难党员,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和现场指导,开展大育种党员结对互助,提高困难党员致富技能。充分整合劳动、党校、职业学校等部门和单位的资源优势,加强对下岗干部职工特别是困难党员的再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困难党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创业和再就业能力。第二,资金支持。对于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资金不足而无法启动的困难党员,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从困难党员救助基金中无息或低息借入启动资金,帮助他们实施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的生产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如农产品育种和加工等。同时,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对创业项目可行、规模大、难以安排较多党员的,可以协商提供创业贷款。三是提供信息服务。建立信息发布制度,选择一定数量的人员及时收集整理农产品销售、新技术新品种、新岗位等信息,通过传单、会议、广播电视、网站等方式定期向困难党员发布。,从而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项目致富,加快扶贫步伐。
3.建立全面联动的责任机制。第一,建立结对帮扶制度。有能力的各级党员干部要帮助、爱护、爱护。一帮人。少数人帮助一个人。的形式,和难相处的党员结成帮扶对子。重点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致富技能,提高脱贫致富能力。实施设定目标、措施和时间。帮助,直到你脱贫致富。建立困难党员结对帮扶管理台帐,及时记录帮扶措施和效果,并实行微机管理。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劳动、民政、税务、工商、财政、金融等部门参加帮扶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帮扶工作中的新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典型,制定对策措施,强化责任,形成合力。三是建立检查考核制度。结合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加强监督,每年进行一次考核总结和评比,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单位三个文明目标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和党员民主评议是重要内容,形成长效激励机制,促进帮扶工作顺利开展。目前,我们正在起草帮助贫困党员的措施。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