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今年,我利用假期时间调查了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分析了大学生恋爱的原因、现状和利弊,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大学生恋爱现象调查
想谈恋爱的同学占63.4%
出于谈恋爱的目的,37.2%的学生选择寻找真爱,26%的选择积累经验;12.3%的选择。满足你的虚荣心;24。5%的选择让你的生活充满乐趣。。
53.7%的学生选择交际方式。互相帮助。共同进步;25.7%的学生选择经常约会,玩得开心。
25.8%的学生认为成为恋人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外貌和身材;其中52.1%是天赋和个性;10.9%为财富和背景。
72.4%的恋爱中的同学会考虑自己的未来,10.3%肯定不会,17.3%视情况而定。
恋爱一方分手,另一方就8.3% ;爱你一万年,39.4% ;只要你开心,29.3% ;没关系23.1%选择了其他。
有9.7%的学生对大学生的恋爱观不认真我非常同意;65.6% ;可以理解;24.6% ;坚决反对。
二、大学生恋爱现状
大学生恋爱现状可以简单概括如下:
1、恋爱比例大,开放主动。据调查,在一些高校,大学生谈恋爱的比例已经达到60%以上。有些大一新生在入学之初就获得了老同学的面授技能: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在大学没谈过恋爱就不是合格的大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毫不犹豫地投身于爱情的洪流中。在恋爱中,有的同学也抛开了矜持和矜持,表现出更多的投入和魄力。他们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共场所冷清,表演乏味。他们自己也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爱是轰轰烈烈的。这种表现在师生中造成了不良影响,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2.恋爱中的女生比例比男生高。导致男女恋爱比例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女生生理和性心理成熟早,依赖性强,所以对“情感港湾”感兴趣,对性的需求强于男生;第二,女大学生的绝对数量少,女大学生的比例低于男大学生,所以在“双重公式”中,在爱情的世界里,女生总是处于“供大于求”的主导地位。只要愿意,自身条件不占优势的女生也会找到有爱的朋友,而素质差的男生会在校园“恋爱场”上相对被冷落。第三,因为我国传统上尊重男大女小,男主女辅的择偶模式,所以女生都把学校当成择偶的最佳时机。他们担心一旦进入职业社会,就很难找到灵魂伴侣。
3.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加。恋爱又短又快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个特点。成功率低,少数大学生把大学谈恋爱当生意实验场,爱情专家也出现了。
4.爱的动机多样化。根据调查统计,建立家庭只有30%的大学生谈恋爱,而且大部分都是丰富生活摆脱孤独为了目的,也为了追求金钱,名誉,地位。他们只注重恋爱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和体验,走出通信爱情结婚传统的爱情三部曲,认为爱情不必托付终身。因此,出现在校园里;契约爱情上学的时候互相做爱,心理上填补了空白,甚至有人在校外租房同居,毕业的时候却互相说再见。这种盲目缺乏责任感和严肃性孤独时期的爱情,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游戏,是不可取的生活态度。
5.大部分男生都是主动出击。有些长相出众的女生,入学那天就被高年级学生管了。欢迎新“男生”关注“就是这样。有很多学长身份的高年级男生“有心人”,他们理所当然的想给新生“小弟弟小妹妹”,有了关心、照顾、帮助,大一新生一般都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几个天真无邪的“小姐姐”有时候觉得这种兄弟般的关爱越来越个人化,直到双方的感情都遵循“关心、感激、加倍关心、真心感谢”的原则,当他们的相互激发处于一个正向的循环中,发展到一个适合求爱的水平时,往往无法抵挡住感情的潮水,于是彻底放弃了观察和选择的机会,匆匆地坠入爱河。
6.文科生的恋爱率高于理科生。这主要是因为职业性质的影响。文科生平时课程比较松散,突击复习就能应付考试。谈恋爱可以丰富他们的闲暇生活。理工科学生实验多,课后作业重,专业知识衔接紧密,不能突击应付考试,学习压力大,所以恋爱比例较低。也许文科生比一般的理工类学生要好。情商”更高。
7.爱情悲剧增多。有的大学生处理不了学业和爱情的关系,爱情至上,忙着过月亮前后的时光,互相做爱,厌学,早退,逃课,甚至很多课程不及格,毕业不顺利,耽误了自己的美好未来,令人苦恼。部分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心理承受能力弱,期望值高,有冲动倾向。一旦失恋,往往会造成爱情悲剧:互相伤害的人都有;有自杀;有精神分裂症;讨厌俗世,破罐子破摔。
三、大学生恋爱的原因
大学生恋爱现象由来已久。给大学生带来了好的结果,很多年轻人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同时,我们发现负面影响非常明显和严重。无论如何,要认识到大学生恋爱的现象是正常的,是不可避免的,也不需要把它当成畜生,要用正常的心去对待,客观的分析原因。
(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大学生一般在17-24岁之间。这个年龄限制是根据青年心理划分的。他们已经过了青春期,进入成年期。它们的生殖系统趋于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平衡,因此对性经验非常敏感。满足性冲动是年轻人从事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在性意识向爱情发展的过程中,对性欲的需求日益强烈,前一阶段弥漫的性冲动集中在选定的特殊对象上。此时,大学生正从青春期异性的异化走向青春异性接近在性冲动的驱使下,年轻人开始走出群体性活动,独自约会。所以,在异性相吸、情同身受的基础上,爱情会悄悄潜入年轻人的内心。
(二)、社会情感的需要。对亲密的需求在年轻时就开始出现了。这时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像孩子一样靠血缘带来的亲密,而是有意识地结交一些私人的亲密朋友。大学生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这个节骨眼上,有很多烦恼是不能也不想和长辈倾诉的。所以大多数人发现,没有一个可以互相倾诉的亲密知己,生活会很艰难。在青年中后期,对亲密关系的需求进一步发展,此时的朋友并不是唯一可以倾诉的对象。性格的交流和背景的融合对年轻人的朋友影响很大。进入大学校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脱离以前的群体,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年轻人必须重新建立各种关系。烦恼、孤独、通过交往提升自我等等,让年轻人对亲密关系的需求空前强烈。亲密关系发展的顶点是爱情。除了父母之外,年轻人可能不承认有比恋人更亲密的人,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在某些方面无法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相比。所以孤独的大学生为了追求亲密而谈恋爱是极其自然的。心理学家沙利文指出,亲密和性冲动最终与人类的爱结合在一起。所有这些重要的相互关联的趋势在年轻的时候,同样需要亲密、友谊、认可、私人交流,以及以更复杂的方式与异性建立关系。
(3)归属和服从的需要。归属和服从的需要是人作为社会人最重要的需要之一。人属于社会,永远属于某一个群体,被别人认可。完全脱离社会,一段时间无法与社会交流的人,在自知之明上也保持着归属感。马斯洛把归属感和爱放在一起,认为是安全感需求之后的需求层次。这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归属感需要促进大学生对群体的认同。团体活动增加了青年男女的交流机会,团体(尤其是一些小团体)的共同归属增强了他们之间的人际吸引力,进一步发展可能会产生爱情。归属和服从也能引导大学生直接恋爱。因为情侣是亲密关系很强的小圈子。在爱情中,恋人可以感觉到自己属于另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呵护。两个人一起分享一切:财产,感情,秘密。爱可以直接满足归属和服从的需要。
(4)大学生人格意识的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收到的信息的激增,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上升,这扩大了他们思维活动的自由。从被老师和父母束缚的中学生,到自主支配生活的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扩大了大学生行为的自由。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人格意识日益发展。他们不仅在校园里寻求知识,为未来在社会上立足而变得有才华,而且开始为未来家庭的建立做准备。
(5)群体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人的社会生活总是受到很多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恋爱也不例外。一是受从众心理影响。大学生在一个共同的校园里学习、生活和交流,观念和观念的相似性使他们在爱情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倾向。恋爱对象往往互相羡慕向往,因好奇而渴望尝试。看到恋爱中的同学生病时有人照顾,生日时有人陪伴,受委屈时有人安慰,觉得很孤独,互相攀比,甚至自卑。在这种群体氛围的影响下,很多不打算谈恋爱的人寻找异性朋友,以示自己并非无能。二是受逆反心理影响。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增强,大学生往往将学校提倡不谈恋爱的政策视为禁欲,教师的建议和劝说为& other干涉内政对他们进行爱情和成熟的教育被认为是不信任,对他们进行爱情和道德的教育被认为是思想僵化和封建保守主义。所有这些心理对抗都种下了不会开花结果的种子
(6)为社会环境和生活空间的火焰添加燃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广泛,接受各种挑战和影响。对外开放政策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西方的腐朽思想和不健康的东西涌入中国。有许多描写年轻人爱情的文艺作品,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爱情的画面。互联网应用广泛,大量关于性别和爱情的讨论让大学生眼花缭乱,难以分辨是非。不健康的小报、色情书刊、色情光盘、色情网站一度泛滥,对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的青年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踏上了爱情,有的甚至偷走了禁果,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七)、学校对大学生恋爱的消极回避政策。很多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通常保持沉默。只有学生犯了错误,才会去干预,去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太简单,太消极。一方面,没有平时的引导教育和明确的态度,学生会误以为是学校的默许;另一方面,当学生冲动做出越轨的事情时,学校的处理会让他们后悔一辈子。如果在和平时期有更多的劝诫和监督,这样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四、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
恋爱现象在大学校园里非常普遍。现在的大学生,不会再像前任那样为谈恋爱感到羞耻或不光彩了。虽然很多人不谈恋爱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是大多数人对别人的恋爱都抱着积极的态度。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爱情可以极大地促进年轻人的心理成熟。
首先,爱情是年轻人释放日益强烈的性冲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恋爱接触异性,让年轻人不再感到性压抑和紧张。其次,性意识的发展必须经过恋爱阶段才能完善。性身份的确立也是通过爱情。而且,爱情对青春的意义并不止于此。因为爱情是两种性格的深层接触。在这个过程中,青年的自我概念在对方的影响下发展,真正懂得在保持独立的同时,调整自己的缺陷以适应对方。也就是说,谈恋爱之后。爱情对于某些人格因素和社会情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恋爱中两个人的深度交流,为提高青年的交际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奠定了基础。难怪有些心理学家认为,爱情是青春后期和成年初期最重要的事件,只有爱情过后,人才能真正成熟。
大学环境有其独特性:对于大学生来说,它在青年进入社会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缓冲环境。有了这个缓冲,年轻人可以更从容地完成社交,更完美地发展自我概念,而不会感受到从青春中期直接坠入社会的强烈反差和心理不适。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生恋爱不是一件坏事,它对年轻人的成熟很有帮助。另外,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不再是幼稚的少年,在文艺中唱出爱情当然是他们的目标。
然而,虽然爱情的意义有积极的一面,但有时也会损害年轻人的心理健康。首先,爱情、婚姻、丧偶等生活事件是在心理压力量表上得分较高的事件。过度的兴奋和悲伤会加剧心理紧张。爱是让人快乐又痛苦的东西。恋爱中的年轻人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开心或者难过。所以,恋爱带来了高度的心理紧张。爱情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带来社会问题,这也是心理失衡的重要因素。如婚内性行为的增多等。,导致年轻人心理负担过重。
恋爱中的男女虽然会感到强烈的心理紧张,但双方的共存和安慰,爱情的甜蜜,都会减少他们的焦虑。那些在爱情中受过挫折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失恋的青年会失去理智,觉得生命的意义不复存在,活得只有苦难和折磨,有的人甚至走向死胡同。如果没有适当的心理指导,没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失恋对年轻人的心理打击是很大的。
所以,爱情对年轻人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帮助年轻人的心理发展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它带来各种心理问题。这可能就是人生的原则。如果你想得到甜蜜的回报,你必须经得起考验。
5.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第一,倡导志同道合的爱情。大学生恋爱要把相同的思想、共同的信仰、共同的追求放在首位,把美好的灵魂、高尚的情操、心理的融合作为择偶的首要标准。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蜜语,不是桃花源里的蜜语,不是淡淡的泪点,更不是刻板的胁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精神交流。所以恋人选择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趣相投,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理想、生活兴趣大体一致。马克思和燕妮之间崇高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爱情经受住了艰难困苦的考验,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故事。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栋梁,要有理想、道德、义务、事业、性的有机结合。
第二,正确处理爱情和事业的关系。爱情是美好的。它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它应该服从事业,促进事业的发展。只有当一个人事业有成,他爱的花朵才会开得更加鲜艳芬芳。所以大学生要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理顺爱情和事业的关系,不要把宝贵的时间都花在爱情上,放松学习。没有事业的爱情就像在沙漠里播种,缺乏坚实的基础和土壤,迟早会枯萎。只有把爱情和事业结合起来,爱情才会有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第三,要明白,爱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在爱情中,大学生应该知道,爱情不仅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在社会生活中,人有两种责任: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第二,个人对家庭、父母、孩子、朋友和爱人的责任。责任的第二个方面属于私人生活性质,是社会干预最弱的生活领域,主要靠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自觉的责任感。正因为如此,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大学生一旦进入爱情王国,就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获得崇高的爱情。
第四,恋爱要认真专一。爱情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爱情关系。这种关系包含了自己独特的感情和义务,只能存在于两个恋人之间,不允许第三方介入。而且,爱情不是儿戏。双方都要真诚务实地对待对方,也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对方。无数事实证明,用欺骗的手段来欺骗爱情是不幸福的。另外,一旦双方建立了恋爱关系,一定要忠诚专一;不能三心二意。任何人搞三角恋,多角度都是不道德的。
第五,在爱的过程中,要有更多的理解、信任和包容,互相尊重,共同进步。爱是相互爱的统一。相爱的双方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既不能完全依赖对方,也不能要求完全占据对方。爱和做人一样,都是以理解、信任、诚实、包容为特征的。爱往往意味着给予,意味着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付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两个人在一起不是简单的组合,必须互相迁就;要爱,你必须接受他的一切,包括他的缺点
六、大学生恋爱对策
针对大学生恋爱问题,高校教师正在积极探索和思考。通过教育和管理,让学生对恋爱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自觉抵制在校期间不良风气的干扰,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大学生活,争取早日成功。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校园文明行为。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生活符合大学生的情感要求,是消除孤独、培养健康情操、增强道德力量、珍惜幸福生活的好方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体现在活动的多样性和活动的频率上,还包括人们的广泛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表达自己的价值,尊重自己的自尊。尽量给他们情感满足的机会。共青团和学生要密切配合,做好大学生社团活动。
2.开展性道德和健康教育。目的是在普及生活和心理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正在成长的大学生的健康。这种教育不仅是健康教育,也是道德教育。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说:避免恶念的唯一方法就是避免神秘感。通过性教育,可以纠正大学生性意识的偏差,树立健康的性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和法律观念,正确沟通两性关系,正确处理爱情和友谊的关系。同时,要重视心理咨询机构的重要作用,对因恋爱问题导致的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恢复信心,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舆论引导。首先,我们应该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并鼓励他们。学习第一,爱情第二,大力宣传和表彰艰苦奋斗、积极工作的典型,引导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大学生是年轻人中最优秀的,要有志向。处理好恋爱和学习的关系,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极大的错误。如果爱情影响学业进步。其次,要教育恋爱中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坦诚相待,忠贞不二。恋爱对象的选择应以共同的理想和兴趣为基础,而不是为了满足一时的生理或心理需求。第三,引导他们恋爱,要作风高尚,行为端庄。一方面,要鼓励他们把爱变成一种激励机制,督促自己进步。另一方面,要教育他们文明恋爱,给别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
4.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恋爱行为。学校、部门、教育工业部等部门要教育、管理、约束大学生谈恋爱,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我们不能只应对和强调一些大学生谈恋爱的时候,就放任自流;也不能把大学生的恋爱思想教育推到某个部门。学校要制定规章制度和处理办法,并向学生公开,做到有章可循,严格执行,遵守纪律。
5.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是为了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对学生生活、学习和未来就业的影响。除了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外,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档案也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健的重要措施。目前,大多数学校只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缺乏足够的关注,导致许多学生的问题没有被发现并尽早解决。因此,建议新生入学时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积极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对处于亚临床心理健康(亚健康状态)的学生进行早期发现和及时诊断治疗,以降低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
6.在学校建立心理咨询中心,由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或聘请兼职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方便、及时、有效的咨询渠道。心理咨询在我国是一项新的医疗服务,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规范性差。而且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部分中国人性格内向,不愿意把心理问题告诉别人,有些人对心理咨询有偏见,怕被认为是心理疾病。所以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知道找谁倾诉,或者把自己藏在心里,或者通过一些不正规的诊所进行治疗,最终延误了治疗机会,使问题更加恶化。在这方面,高校应充分发挥各专业人员的优势,开展校际合作,取长补短,成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及时解决他们的各种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宣传讲座,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正确理解心理咨询,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没有爱的学习有点枯燥,但是没有学习的爱就像在沙漠里播种,没有坚实的根基和内容,迟早会枯萎。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