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土地问题引发的人民请愿已成为各地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主要因素。为了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及时解决冲突,我们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土地信访的主要表现
(1)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整理中因征地补偿分配不均导致的土地纠纷。XX年,我县因此类纠纷引发集体走访36次,占土地集体走访总数的30%。如魏武高速公路建设占用我县4个乡37个村2553.42亩土地,群众对土地占用分配和土地调整意见不一;XX年,部分乡镇因土地开发整理占用土地,部分被占用人不认可土地调整方案。
(二)村干部超标准预留机动土地,暗箱操作土地承包纠纷。这类纠纷造成20次集体走访,分别占土地集体走访总数的16%和6%。村干部为了解决村里的坏账或谋取利益,通过保留“责任田”、多留“流动地”、非法收回农民承包土地、高价发包等方式引发纠纷。
(三)因群众要求收回未到期承包地和未按时收回承包地发生的纠纷。这类纠纷造成10次集体走访,分别占土地集体走访总数的8%和4%。一是村委会这几年承包出去的土地,很久没有到期,群众认为原来的发包程序不规现在要求收回;第二,在调整我县农业产业结构时,配套的粮田鼓励发展大棚、林果、桑园等。,现在被群众要求收回;第三,一些人承包种植“三高”作物的土地承包时间长,但大多改变了原合同规定的种植类型,群众要求收回;四是前几年经村委会同意,群众自己投资开发的贫瘠盐碱地,大部分没有书面合同,群众要求无偿收回,但种植者以现有投资为由拒绝交出;五是承包地到期,但因承包人与村集体存在债务关系而拒绝交出,群众强烈要求收回。
(四)因土地权属不清、界线不清引起的纠纷。这类纠纷造成12次集体走访,占土地集体走访总数的10%。主要表现为村与村之间土地权属不清,村内队伍之间界限不清而引发的纠纷。明集乡南王申1、2村有争议土地84、5亩。1965年,边界明确,归属明确。自1989年以来,南王申村的人们从事贫瘠和碱性土地的开发,并将有争议的土地分配给人民耕种。XX年,南一村的人挖沟排灌到有争议的土地时,被南二村的村民堵住,发生纠纷。最后经调查组调查,本着尊重历史,注重证据,维护稳定的原则,妥善处理。
(五)非农业户口人员、大学生和已婚妇女要求划拨土地引起的纠纷。此类纠纷引起集体走访5次,分别占土地集体走访总数的4%和1%。前几年按照既定的规则,每隔3到5年大规模调整土地的时候,很多村把“买”非农业户口的人、考上学校的大学生、已婚妇女的土地收回调整到新增人口。这些人现在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他们想分配土地,但是没有土地调整,或者虽然可以分配土地,但大多数人不同意。
二、导致农村土地信访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国家土地政策执行不到位。一是在第一轮土地承包中,国家推行“两田制”,即实行“责任田”和“口粮田”两种承包方式。在第二轮土地承包中,开始清理和纠正“两田制”。但由于部分村的“责任田”尚未到期,纠正“两田制”并不彻底。到目前为止,仍有少数村庄实行“两田制”。二是近年来,我县没有严格执行新的土地政策,及时清理土地承包合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农民配套种粮田,改变种植作物类型,导致土地严重不均和纠纷。三是村干部和部分基层劳动者未能理解“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擅自非法调整农民承包土地。第四,我国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执行不到位。很多村都走过场,有的甚至闭门造车,严重脱离实际,造成了我们县土地承包政策具体执行中的一些问题。第五,在XX、XX两个县,由于个别基层队村弱,我县组织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规范和完善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问题的措施没有落实到位。
(二)对农村土地承包缺乏必要的监督。一是村干部不履行民主程序擅自承包土地,收取多年一次性承包费,透明度低,损害了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二是合同不规条款不完善,给村民、村干部、承包人留下隐患;三是承包经营期内,果园、林地因管理不善,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四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村委会负责人经常更换,新班子对老班子订立的合同不满,否认原合同的法律效力,私自变更合同条款或重新出具标的物;第五,村集体土地承包后,以土地为业的人员层层转包或一地多承包,非法牟利引发纠纷。
(3)土地权属不清。土地所有权存在争议:第一,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由村集体管理的北部洼地;二是古老的贫瘠的盐碱地和坡地;三是远离村庄的废碱地、废弃地、种花地;四是群众耕种的国有土地;第五,开发整理前没有明确的土地权属。在处理这类纠纷时,由于存在详细的土地调查数据与实际种植状况不一致、证据不足、土地登记确认程序不完善等因素,很难处理。
(4)征地补偿不规范。近年来,由于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油田开发、经济园区项目建设等需要。,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占用,因土地补偿标准低、补偿发放不及时、分配不合理、失地人员安置不当等因素引发了多起大规模上访事件。
三、解决农村土地信访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和实施力度。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税费改革、承包经营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宣传,从而提高人民群众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认识。在党校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集中培训村支部书记,或者组织有关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巡察。二是逐步深入整顿和全面落实国家土地政策。严格把握《农村土地承包法》和《xxx实施办法》的政策界限,积极稳妥地规范和完善第二轮土地承包,彻底消除矛盾隐患,从根本上理顺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群众反映的土地问题往往与村财政、村干部作风等问题交织在一起,使问题更难处理。乡镇党委和政府要把村级班子建设作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的基础。选择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要充分发挥民主,听取群众意见,选拔党性强、德才兼备、群众信任的同志担任村领导职务,及时调整和替换自私自利、群众意见大的村干部。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村组的领导和监督。干部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教育,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政策,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引导和帮助行政村依法选举村民代表,落实村民代表对农村土地承包等村级事务的决议制度,履行民主程序,规范土地承包行为。农村土地“小调整”确有必要的,在“五个公开”(即上级政策公开、村级土地核实基础公开、土地承包方案公开、土地分类公开、土地登记公开)的基础上履行审批程序后,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会议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方可实施。
(三)严格执行农村承包乡镇监管制度。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合同管理,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台账,做好土地承包和流转合同的签订、登记、审核和档案管理工作。严格审查合同的真实性、可行性和合法性,监督合同的执行,防止虚假合同、侵权合同和暗箱操作合同,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依法确认权利,妥善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对于容易引起权属争议的土地,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成立工作组,依法进行权属标定和确认,明确土地权属,完善土地登记确认程序,彻底解决土地权属争议。
(五)严格依法办事。第一,要求各部门、各单位依法行政,不是制造新问题,而是解决矛盾,及时处理遗留问题。第二,依法办理信访。应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于一些不造成麻烦、不违反法律法规的事件,要严格依法处理,绝不姑息强奸,一味纵容。而且,为了求一时稳定,不能讲原则,不能随意许诺让步,不能纵容包庇非法信访。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