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空巢老人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社会、家庭和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是妇联履行职责、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新浦区妇联为我市的空巢老人认真调查生活状况,及时掌握情况,为妇联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依据。
首先,我们的城市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空巢随着家庭的增加,很多家庭无法照顾老人,需要提供社会服务和空巢老人比例在逐渐上升。调查显示空巢老人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孩子工作的原因不在身边;二是儿子自然分居,女儿结婚;第三,老人和孩子不和,不愿意住在一起。
二、当前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条件相对较差
城镇空巢老人生活条件相对好一些。大多数老年家庭依靠养老金,约10%依靠社会救济,约9%依靠其他来源。还有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少,经济差,生活条件相对较差,过着简朴的生活,穿的是很多年前的衣服,吃的大多是自己的菜和菜,平时吃最后一块肉很辛苦。人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来来去去,生活才能有所改善。而且大部分中青年农村人外出打工,收入微薄。平均来说,他们的子女每月的老人生活费都比150元的少,有的家庭甚至一年也没有给150元的老人提供足够的生活费。
(二)身体健康堪忧
空巢老人中长期患病率高达70%-80%。虽然大多数老年人参加医疗保险,但由于报销率很低,去医院看病需要支付昂贵的费用。老年人通常会患小病和大病,导致他们常年患病,甚至出现一些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越来越多的老人害怕给孩子增加负担。他们每次受苦,都吃一些便宜的止痛药,隐瞒病情。他们宁愿受苦也不愿给孩子添麻烦。孩子出去谋生,一般一年回来一次,也没多少钱见父母。他们通常精力充沛
(三)孤独生活的情感空虚
空巢老人还有就是生活方式单调的问题。城镇空巢老人主要娱乐活动是打扑克和麻将。晚上,一些老年妇女会去社区广场跳健身舞。还有农村空巢老人但由于居住分散,条件有限,没有固定的场所供老年人放松娱乐。无论是城市老人还是农村老人,他们最害怕孤独,空虚是他们共同的情感,他们生活在带着锁出去,带着灯进来。状态,一个人出去,一个人回来。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老年人感到孤独、抑郁、无话可说。他们常年劳累,情感孤独,亲人失踪等复杂的情感因素,对老年人的身心造成了伤害,加速了他们进入老年痴呆症的行列。老年人多有抑郁、忧郁孤独感和行为退缩。
(4)安全问题存在隐患
因为空巢老人年纪大了,行动不便,罪犯很容易犯罪。针对老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很多,如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同时,有些老人身体素质差,一旦身体状况出现危险信号,身边又没有亲人,很容易出事。每年空巢老人死于心肌梗塞、脑血栓等急性疾病的患者有几十到几十人。
第三,妇联正在改善空巢老人在生活条件中的作用
(1)发挥妇联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呼吁政府部门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
1、继续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府应进一步扩大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群范围。对于无收入来源、长期患病、长期治疗不能恢复、丧失自理能力、符合定期救助或低保条件的人员空巢老人,及时将其纳入救助对象,给予定期救助或享受低保,并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2.加大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支持。要适当提高政府补贴比例,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通过一系列政策激励吸引农民参加保险。制定和完善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养老保险措施,促进农村家庭由孝向机构养老转变。
3.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首先,政府投资在每个社区建立一个可容纳100人左右的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工资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加强以村庄和社区为基本单位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增加报刊杂志等读物和必要的健身器材,为老年人提供自我享受的场所。第三,在乡(镇)和街道建立基层养老组织,并建立村庄和社区;空巢老人家庭档案,大力倡导和组织志愿者队伍,组织志愿者和健康的青年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文化生活等服务,解决问题空巢老人生命关怀的问题。
(二)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发展居家养老模式
虽然大多数空巢老人一个人住在家里很孤独,但人们还是想住在家里,而不是住在老人公寓里。家庭养老仍然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养老方式。因此,一方面要从德治和家庭细胞入手,积极营造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各级妇联要加强自身建设。尊老爱幼,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宣传教育,要求建立基层老人协会,督促孩子细心照顾老人,舆论谴责不孝敬老人的孩子,对孩子所属的单位和组织进行认真的批评教育。各级妇联要继续与有关单位共同做好这项工作。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孝敬老人的典范好孩子,好妻子,好婆婆以及其他优秀的家庭角色选择和表彰活动。另一方面,有必要进一步实施商定的养老金制度。如果子女不及时履行赡养义务,基层老年协会和妇女组织应及时督促和帮助落实。如果有必要,他们可以帮助老年人采取法律措施解决他们。空巢老人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要加大对不履行赡养老人、孝顺老人义务行为的曝光度,让全社会谴责这种不孝行为,并引以为戒。第三,积极探索以家庭为核心,依托村庄和社区,从城市向农村辐射,使空巢老人以提供必要的生活护理、医疗保健、法律援助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养老模式。
(三)履行维权职责,创新维权服务,依法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
空巢老人维权问题还是体现的比较多。无论是来自社会的歧视,欺凌老人的违法行为,还是孩子相互推诿、拒绝赡养老人而导致的失德健忘,老人的合法权益都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得到保护,不受侵害。各级妇女组织要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老年人法》等有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和政策,做好空巢老人维护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的合法权益,建立老年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制度,查封典型侵权案件,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和舆论支持,帮助老年人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开展志愿者活动,建立社会关怀机制,发展老年服务
1.开展女性志愿者关爱服务活动。各级妇女组织组织妇女志愿者和党员代表,积极开展空巢老人关爱服务活动,实施结对帮扶,定期家访和后续服务,及时了解和掌握空巢老人基本情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积极为空巢老人解决问题,让他们真正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及时发现和挖掘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创造志愿者帮助空巢老人良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激发女性志愿者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互助作用。进入老年后,大多数老年人最害怕精神上的孤独和寂寞,害怕成为社会和家庭负担我们应该关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创造更多的条件。通过在社区建立老年人互助小组,鼓励年轻人为老年人服务,老年人的健康为体弱的老年人服务,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优势互补。对于患有疾病,缺乏自理能力的人空巢老年人开展家庭服务,有效解决疾病和体弱多病问题。空巢担心老人。开展医疗、生活护理等家庭服务,设置家庭病床,提供免费或低薪医疗服务。
3.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积极鼓励下岗女工、失业妇女从事社区养老服务,在社区设立老人日托中心、聊天中心、家政服务机构,设立求助热线,提供聊天、日常护理、买菜做饭、陪医送药、保姆服务等多种社区服务模式,及时为老人解决问题。社区婚姻服务机构的建立,一旦夫妻双方都失去其中一方,就会导致经济和生活照顾上的问题。再婚是丧偶老人实现夫妻互助的前提,应该是空巢独居老人匹配桥梁,创造一个幸福的家,让他们过上和平健康的晚年。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