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1
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直接影响着他们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影响着他们一生的道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取向,培养和提高“金融业务”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1.消费模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消费模式从最初的单一现金交易转变为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模式,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年轻人中最优秀的,思想开放,从不落后于时代发展。那么就消费模式而言,情况如何呢?在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模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
还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互联网卡甚至体育健身卡等。“刷卡”时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毛毛雨。用一些学生的话来说,“刷卡要花钱”。
2.消费多样化趋势
21世纪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进入这个时代的大学生不再满足于宿舍和教室的单调生活。虽然书籍仍然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并不是首选,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视听娱乐是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在调查中,当被问及“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最想做什么”时,大多数学生选择“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和自然、拥有高品质生活的愿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趋势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务实理性消费仍然是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观念。据了解,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大学生与国外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
在父母的支持下,我兼职挣的钱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从300到800元不等,好一点的家庭一般不超过1000元,钱主要用来支付伙食和日常生活费用。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在花钱时往往非常谨慎,追求“物有所值”,所以会尽最大努力寻找物美价廉的商品。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校外,今天的大学生比以前有更多的社交活动。另外,受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便宜但不漂亮的商品。相反,他们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味和品位。虽然他们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一个老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的最前沿,追求新奇,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以免落后于潮流,这是一个共同的特点。最突出的消费是手机的使用。手机的消费项目在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一项调查显示,学生的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另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从一张几十块钱的网卡到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学生的话来说,他们只是把计算机当成了自己的“爱人和知己”。
第三,大学校园里有许多“新”家庭,如发型、衣服和装饰品。调查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就比例而言,“是否受欢迎”已经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仅次于价格和质量。至于名牌产品,当被问及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是否会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说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求。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2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尤为重要。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大,从1998年到XX年,中国大学生总数在短短7年内从108万激增到XX万以上。大学生的数量大大增加,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了。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相对较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
他们不仅在青年早期对年轻人的消费观有了新的变化,而且与同龄人的消费观也有所不同。关注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对正确引导社会消费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已经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已经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当代大学生除了基本生活消费和学习消费之外,还会越来越多地选择在网络交流、沟通、恋爱等诸多方面进行消费。鉴于大学生消费较高。
xx学院教育系副教授李翔对他所教的43名niit052班学生的月生活费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20%的人月入1000元以上,约50%月入500-1000元,约30%月入500元以下。在他们班的学生中,超过35%的人有电脑,大约60%的大学生有手机。因此,网络和通信费用在大学生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比以前更大。
调查显示,在中国,“再穷也不可能穷。”孩子考上大学,买东西需要钱和东西,这不仅导致一些家庭财务透支,还容易让孩子养成乱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他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趋同和攀比。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于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群体特点,往往采取和大多数人一样的消费行为,大部分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更多的是“从众”,这就是大学生消费的“趋同心理”。趋同的心理表现是,当消费者看到别人买东西时,即使物品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他们也会随大流,以确保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
如果没有正确引导趋同心理,就会发展成攀比炫耀的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其实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为对追逐物质生活的名牌和时尚的高度渴望。这样,很多大学生就把各种名牌(而不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或者特殊的才能)作为炫耀的资本。
Xx认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多元化的,主要表现为:一是过早消费: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二是畸形消费,太多太快,偏向高档消费;三是奢侈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华和格调;四是炫耀消费,把高消费当作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的手段;五是悬浮消费,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第六是情感消费,以对消费品的占有和享受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3
调查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增速越来越大,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我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查对象:大学生
调查内容:学生收支、学习支出、一、消费、电子通讯、电子通讯消费、消费观念。
调查方法:针对大学生可能出现的消费现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问卷调查的内容,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和分析:
1.月总消费有一定差距。目前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城市比例小。大学生总体月消费主要集中在400元~ 500元和500元~ 800元,少极化400元或1200元以上。但记录在案的贫困生消费基本不到400元。贫困生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很大。
2.饮食支出大。食品支出占总消费的绝大部分,符合健康消费构成。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一种外出就餐、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支出虽然不大,但也是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说明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已经逐渐消费。
3.平时买学习资料的钱。41.5%的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49.5%从10元到50元,6%从50元到100元,3%从100元。可以看出,大学生一般不买书,除了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一般不买课本以外的书。
4.通信网络成本太高。被调查人群中,手机拥有率为100%,MP3使用率超过70%。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每月手机费用集中在30元~ 80元,14%的学生每月手机费用高达100元。电脑在学校的普及率也比较高,大概30%左右。按照学校上网费用的预算,每月上网费用是20元,没有电脑的学生每月上网费用和20元差不多。
5.手里有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吃喝旅游穿衣占的比例最大,30%选择存钱,5%选择买书,1%选择别人。可见,人们以食物为先,吃喝仍然是主流。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大学生也很重视自己的着装,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买化妆品和衣服的女生比例较大,而在交流和娱乐中使用的男生比例较高。
6.大学生在购买服装和日用品时增加了品牌意识,更多的学生愿意购买品牌更好的产品,尤其是女童服装和化妆品。这也说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总体上有所提高。品牌很重要,但不能盲目相信品牌。要结合自己的情况,着眼于自己的需求和素质。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由家庭提供的。其中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十个百分点。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对出去兼职的期望比普通同学更热切,会付出更多的努力。从家庭月收入来看,大学生家庭月收入多在1000元至4000元之间,而部分学生家庭月收入多在800元至~20xx元之间,8%仍在1000元以下。
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呈现出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的变化;第二,大学生消费存在明显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逐渐与社会发展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就餐、请朋友吃饭、旅游、交际网络等方面花费较多。仿佛大学生圈变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加意识到需要提前接触到社会上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然后提前融入社会。但是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已经逐渐被认可和接受。可以看出,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在经济实力上跟不上社会,但消费意识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理性消费仍然是消费的主流。大学生的支出大部分是在饮食上,而不是在娱乐上。可见大学生还是很清楚自己的使命是学习知识,而不是沉迷于玩耍。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在消费时会更加谨慎,尽量谨慎选择,而不是要求昂贵的东西,或者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是质量。因此,理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消费呈现多元化发展。大学生不仅衣食无忧,而且衣着打扮消费明显。作为充满圣贤的天之骄子,他们在学习之余不会忘记去逛学习商店和书店,各种证书补课收费成为大学生的消费热点。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多元化。
合理理财和储蓄的观念还很薄弱。在调查中,很少有大学生有规划自己消费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不自觉地追随校园流行的消费潮流,但缺乏一定的规划。根据调查,大多数大学生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钱花。买的东西很多,能有一定积蓄的也就那么几个学生。
对策和建议
针对大学生消费不合理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制定好支出计划,控制好自己的消费,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正视自我消费现状,培养良好的消费心态,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抓住消费机会,学会利用换季时很多大商场衣服的低折扣销售。生活费由父母按月支付,以免开学第一个月就变成“月光族”。
如果不能控制自己花钱的欲望,最好在出门前按照当天需要购买的商品的大概价格带上一定的钱。我们需要增强理性消费意识,学会合理使用银行卡,相对限制我们的盲目消费。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品位”,会造成高消费,不适合学生实际。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4
大学生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时尚的影响下,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往往相互影响,形成独特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试图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并提出相应的消费教育,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也比以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已经成为引导消费趋势的重要力量。因此,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取向,实施相应的消费教育尤为重要。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抑制不住的情感消费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反映出追求新潮流、新时尚、新品味的特点,而与其他群体相比,他们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因为他们不仅希望商品在实用性上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希望商品能让人在使用和观看中享受到精神和心理上的满足。一般来说,大学生更愿意购买能最大程度满足自己情感需求的商品,消费行为更注重感官满足。其次,大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逐渐增强,依恋和从众心理在减少。
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情感和直觉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情感和理性相互碰撞时,倾向于专注于情感,倾向于感性。只要某种商品满足了个人的需求和兴趣,引起了积极的情绪,就会形成对商品的偏好和追求;反而会产生一种消极矛盾的情绪,对商品的厌恶和排斥。
做不真诚的形象消费
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对窗户充耳不闻,只读圣贤的儒生了。他们追求新奇,需求多样,引领消费时尚;他们活泼、感性、自发,却又忍不住冲动消费。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今天,他们在表达自己、展示个性的时候,比以往任何时候任何其他群体都更加关注和在意自己的外表和形象。
此外,我们也应该看到,人力资源过剩,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也是大学生重视形象消费的原因之一。在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一些用人单位和企业采取了年龄歧视和外貌歧视的就业政策。
比如很多公司、单位的招聘广告,都是公开宣布不招35岁以上的应聘者,有的身高外貌要求严格,超出了岗位所要求的限制。所以,为了延缓衰老,掩盖形象短板,增加形象魅力,身处象牙塔,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不得不重视形象消费。
需求失控和消费行为的心理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在20岁左右,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活在舒适的环境和条件下,心理紧张,承受能力差。外界的变化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更大的影响。大学生消费也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下进行的。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现阶段的消费心理有其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他们在青年时期,随着身体的发育,抽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对环境的理解和适应能力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性格也基本形成。
适应这些心理发展条件,青年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也是独特的:因为知识面广,在消费中追求知识;因为对新事物的热情,他们会在消费上追求时尚和潮流,强调美观大方;因为性格比较强势,他们消费的时候会有情绪化的举动,会瞬间购买。冲动购买往往比计划购买多;因为他们的创造力,他们也会注重自己的个性,寻求与众不同。
大学生虽然经济不独立,但有独立购买力,购物时意志力差。只要他们口袋里有钱,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想买他们喜欢的东西。这些特征体现在消费者心理和购买行为上,即:
1.追求新奇。大学生没有成年人的工作、社会、家庭的沉重压力,能够真正放开枷锁,随意做一些消费,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新奇的产品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的学生已经到了不想要或者不买奇货的地步,甚至到了追求奇货的阶段。
2.强调美感。也就是说,商品的审美价值要与自己的审美观点一致。
3.追求时尚。随着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大学生开始追求成年人的社交游戏,而时尚活动是最接近的生活方式。时尚本身更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正好符合大学生想要吸引别人注意力的心理特点。因此,追求时尚不仅是不同类型社会成员的消费特征,也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个性与文明建立科学的消费观
在大学生消费问题上,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用简单的对错作为评价标准,也不能用老式的教育方式来约束大学生的个人消费。我们应该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取向,实施相应的消费教育,让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实现科学适度的消费。
第一,发展个人消费
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由于性格不同,不同的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同的消费行为。更何况是大学生,正处于彰显个性的时期。在购买力的前提下,要发展其个人消费。
第二,消除不良消费
消费追求的内心满足是没有止境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倾向于从感受和情绪出发,情绪可以是他们消费的原因。他们往往有消费的冲动,却缺乏消费的理性。他们有消费的随机性,但缺乏消费的计算。因此,我们应该在大学生中倡导文明行为,加强自我修养,抵制异常消费,消除不良消费。
第三,提倡适度消费
适度消费是指在保证大学生自然生理需求、不超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进行的消费。现在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从小就把孩子当作家庭生活中重要的照顾对象,基本实行满足孩子消费供给的政策。对于远离父母独立生活的人来说,基本没有理财经验。
这导致一些学生追求高消费,盲目追求档次和品牌,有攀比心理,从而形成不健康的消费模式。甚至有些学生无法理解家庭的困难,以各种借口欺骗家人给自己不必要的消费寄钱。这些不良现象与家长对孩子的纵容纵容密切相关,使学生养成乱花钱的毛病。因此,提倡适度消费,必须教育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国情、学校条件和家庭条件。学校和家长都要对学生消费进行科学引导,使大学生消费步入健康轨道。
第四,倡导消费文明
消费文明强调健康的精神文化,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通过倡导消费文明,培养大学生的情操,增加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通过倡导消费文明,大学生可以建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发现什么是正常、适度、健康的消费;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费,从而正确评价和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一种个体行为,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爱好、消费行为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体现。因此,应在大学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适应时代潮流的消费观。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