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党组织:
我一直对党的意识形态理论有着非常强烈的信念和热情,但同时我也可能在思考和担忧,因为我觉得我们大多数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意识形态理论存在着或大或小的信仰危机。
从生活上看,方永刚同志在媒体上的事迹显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信心。正如他在事迹介绍中所总结的那样,他具有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坚信党的理论、始终不渝的革命精神,积极传播党的理论、努力履行职责的奉献精神,模范实践党的理论的务实精神。他的精神品质无疑是指引我们前进的一道非常明亮的光。
但是,也许我们应该改变学习先进人物精神品质的思维。正常情况下,我们很多人都是通过查一查,为学而学来肯定和学习先进人物的;其实我们确定他们只是想让自己的自然光更耀眼,而向他们学习就是学以致用,然后达到他们,超越他们,追求更远更亮的光,实现更高更高的理想。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一盏明灯会像太阳一样永恒,但任何一盏明灯都很难同时准确地告诉你如何走向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找不到它内涵的方式方法。仔细研究方永刚的《明亮的光》可能会让我们更加感动:他向我们展示了生动而光辉的理论本身,增强了我们对意识形态理论强大生命力的信心;它还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践不是对理论的逃避,而是在斯里兰卡诞生的创新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实践以务实的方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发展理论。在自觉深入学习、坚定信念、积极传播和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的过程中,他为我们呈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学习方永刚,必须学习他理论联系实际的智慧和情怀,实事求是地继承和实践党的创新理论,脚踏实地地把它归功于实践,用实践来反馈理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他作为我们学习榜样的最大价值。理论和实践其实是对党的事业最简单易懂最准确的概括。
要真正向方永刚同志学习,学以致用,必须重新转变思想。从表面上看,“党的理论工作者”的身份是方永刚密切接触党的理论的保证,这是由于他的使命和责任,也似乎是他实现“真学、真信、真用”的有利条件。这些表面的认知其实并没有明显的逻辑错误,但正是这种表象的合理性,给了我们很大的勇气,为自己证明“相对崇高的理论”和“实践的相对现实性”,同时也使这种证明变得合理和正确。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很容易在思考中有这样的顿悟,这种顿悟是如此清晰:本质上我们都是党的理论工作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所有人都要专心学习理论,理论是属于我们所有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的。理论的内在科学性和先进性,指导社会实践的正确性,是我们不能离开和放弃党的先进理论的根本原因。方永刚说:“党的创新理论很有吸引力,我讲课可以很有说服力。”也就是说,党的先进创新理论的魅力是以客观存在为前提的,只有像我们这样的理论工作者和像方永刚这样的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才能显示出它的魅力。这种思想转变的重要性在于,忠诚的我们都有着理论联系实际、繁荣党的事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思维的转变和调整最终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学习方永刚同志的事迹,不妨大声问一问,为什么方永刚的所谓灰色理论是常青的。为什么普通人会给他“平民教授”、“通俗学者”、“科普‘专家”的赞誉?如果每一个广义的理论工作者都能成为一个“群众学者”或者一个合格的为群众服务的党员,会是什么样子?其实这是一个关于如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态度和方法问题。党的理论是从人民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只要理论回到人民的实践中去,它就会和实践一样常青。”所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内在紧密联系,我们有条件成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和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具体工作需要有两种态度。第一,要对党的思想理论充满感情;第二,我们应该关注时代,贴近生活,注重实效,以一切态度满足人民的需求。只要想用智慧去思考和揣摩,有很多具体的方法,比如用理性去说服观众,用情感去打动观众,把我们的工作目标和理论的最终目标结合起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地做党的理论的“政治翻译”;等等。
方永刚说:“真理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有感情的。这种情怀体现在与民生相结合,为人民谋利益,群众拥护接受。”当我们共产党人了解真相时,我们应该传播真相。真理属于我们,属于人民。试想,如果有一天,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像《论语》一样,在每个人心中变得如此接近和自然,那么我们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
我在此交流
敬礼!
主持人:爱学范文
2023年10月22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