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油企业开展了以引入人力资源市场价格理念为核心的基本工资制度改革,打破了基本工资制度高度统一的格局,初步建立了适合不同岗位、不同类型人员、突出岗位技能要素、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多种形式的基本工资制度,提高了整体工资水平,保证了每个人的资本增加,在激发职工劳动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新的基本工资制度的特点
(一)突破统一模式,实行多种形式同时并存
新的基本工资制度打破了传统的高度统一的单一岗位技能工资制度模式,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类型的人员,转变为岗位等级工资、岗位技能工资、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四种不同的工资制度,体现了分而治之管理思想,实事求是,区分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运营服务岗位工人劳动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进一步理顺企业各类人员的工资分配关系,有利于调动不同类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参照市场价格,实现工资分配的市场化
新工资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工资水平与市场劳动力价格相一致,使得石油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融入人力资源的市场均衡价格,成为市场均衡价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实现了工资分配的市场化,体现了企业内部、外部和员工个人的公平性。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多维度的人力资源市场均衡,有利于石油企业从社会市场获取必要的劳动力和优秀人才。
(3)突出岗位要素,开放分配等级
新的基本工资制度严格按岗位分级,等级由岗位劳动技能或工作年限决定,突出岗位和技能要素,体现岗位劳动价值。相应的岗位(后技术)工资单位处于主导地位,在整个工资标准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大,占比最高,达到58%。同时,根据劳动的复杂程度和责任大小,相邻岗位之间的工资标准可以合理安排不平等的工资差异,最低仅为30元,最高为545元,大大开拓了分配档次。这样有利于激发那些责任重、贡献大岗位的人的工作热情和创作热情。
(四)工资结构简化,单位职能明确,操作方便易行。
现行基本工资制度对原工资单位进行了合理的选择和调整,并严格界定了其职能。只设岗位工资、补贴、奖金三个工资单位,比原制度少40%。同时对原有的补助项目进行清理合并,项目数量也有所减少。薪酬结构的简化,单位职能的明确,薪酬项目的减少,达到了业务人员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的目的。
二、新的基本工资制度的主要问题
改革后的新基本工资制度不仅以符合劳动力市场的价格为核心,而且调整了不同岗位和不同类型人员的工资关系,达到了为大家增加资本的目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劳动者在生产工作中的积极性,特别是那些在产业改革中受到应有尊重的高职位、高职称、高技能、高学历、上班族,所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普遍较高。但是,由于工资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对原有分配关系的重大调整,难免存在一些不足。
(1)整体工资水平低,与石油工人的劳动不匹配,与市场劳动力价格有差距,对工人特别是新工人没有明显吸引力。
新工资制度实施后,公司员工每月基本工资在XX元左右,与劳动力市场价格相差甚远。这不仅与石油员工野外工作、条件艰苦、再就业能力弱、老无退路的特点不相适应,也与石油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相匹配,而且与其他企业员工的工资也不平衡。
钻井队新增工人平均月薪1200元左右,与市场劳动力价格相差甚远,对新劳动力没有吸引力。新聘大学生向公司报到后很快离职的现象每年都会发生。
(二)三个工资系列的工资差异比较大,造成了一些内部矛盾。
一是产业改革后,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平均增资水平普遍高于运营服务系列员工,运营服务系列员工意见较大。
第二,一线职工认为新的基本工资制度增加了政府干部的资本,而一线增加的资本较少。结果,一线和物流工人的差距越来越小。所以一线工作没有向前看,不如后勤工作。
第三,一般从一线转到后勤的操作人员,尤其是改革后转来的,不能执行13-16标准(仅限技师和高级技师使用),降薪太多(大部分员工比改革前低)。所以他们有很多意见,认为现在的新工资制度对他们没有优待,不如旧制度,不承认新制度。
(3)岗位工资制原则尚未完全落实,技术岗位工资仍是原等级工资的再生产品,工作年限仍是运营人员工资收入的决定因素。
岗位定薪原则只能在管理类岗位和专业技术类岗位上实现,而运营服务类岗位的薪酬并不是严格由岗位决定的,这本身就是矛盾的,自然形成了较大的横向不平衡。
操作和服务岗位工人的工资收入始终没有从工作年限是决定因素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致原来不合理的工资关系和工资因素依然沿袭,关键岗位和辅助岗位、主要岗位和次要岗位之间的工资差异仍然颠倒,或者没有为工人取得满意的结果。
(4)积累的劳动贡献没有得到尊重,造成一定的平台矛盾。
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龄津贴增加太少,不足以弥补累计劳动贡献的差额。第二,关于累计劳动的政策并不统一:经营服务系列的承认累计劳动,从事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的则完全否定。这样,原来由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获得的固定部分的奖励、晋升和浮动工资实际上被取消了。对此,一些老同志极为不满。
(5)个人政策法规不合理,造成部分员工心理失衡。
第一,一些工资等于技能工资之和的基层操作岗位的工人生活在高位,但是产业改革后的新标准低于低位,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工人也想不出来。第二,部分员工由高级岗位转为低级岗位后,其新的薪酬标准低于同期一直在低级岗位工作的员工,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尤其是同一工种不同岗位的员工,意见很大,认为自己在高级岗位工作后会遭受损失,负面影响更大。
第三,对策
(一)遵循劳动力市场价格规律,合理定位石油工人尤其是在外地工作的石油工人的工资水平。
西方劳动经济学认为,人力资源的市场价格是多维人力资源市场均衡时的价格,而多维人力资源市场均衡价格是群体而不是价格。石油企业人力资源市场价格只是人力资源多维市场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石油工人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是许多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劳动力价格高于其他行业是必然的,也是实现多维劳动力市场均衡的需要。
相关权威资料显示,只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就不愿意在采掘业等艰苦行业工作。因此,要正确评价石油工人的劳动,这是合理定位石油工人工资水平的前提,也是石油企业持续获取必要劳动尤其是优秀人才的基础。目前,石油工人的工资水平在其他行业至少应该在150%左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差距应该逐渐加大。
工资是工人行动的内在动力。合理定位石油工人的工资水平,有利于引导劳动力流向石油企业,特别是流向油田骨干队伍,增强工人的劳动热情和工作责任感,消除工人的不公平感,避免工人的不工作和身在与身在汉&读《汉书》:负面现象。
(二)全面实行岗位工资原则,把岗位、技能要素放在绝对岗位上来确定员工的工资收入。
重点是确定与政府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相同的运营服务岗位员工基本工资制度,真正突出岗位和技能要素,将员工工资标准与员工原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脱钩,合理开放关键岗位与辅助岗位、主要岗位与次要岗位、高岗位与低岗位的工资差距,提高员工对关键岗位、主要岗位和高岗位的向心力。
(3)科学评价不同类型岗位的劳动差异,选择等价劳动岗位,合理处理不同类型岗位之间的平衡关系。
对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运营服务岗位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分析,找出三个岗位之间的等价劳动岗位,从而合理确定三个薪酬系列岗位之间的平衡关系,避免内部矛盾的发生。
三个薪资系列岗位之间的平衡关系可以是:赞助相对相当于辅助工、司钻(10个岗位订单);助理保荐人相当于钻井队技术员兼总经理(8个岗位订单)。在此基础上,根据相邻岗位的劳动差异,合理确定各岗位(岗位技术)的工资标准。
(4)适度提高累计劳动贡献报酬,形成完整的工资增长机制。
劳动者积累的劳动贡献应得到承认和尊重,并给予适当的补偿,使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如青年工人和老年工人、管理工人和操作工人,有合理的增加资本的渠道和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度提高累计劳动贡献报酬:
一是适当提高工龄津贴标准,合理处理新老职工工资关系,标准可提高到8元/年或10元/年。第二,为了表示对外地老工人的关心,弥补他们在外地工作的积累贡献,促进他们在外地工作的安心,如果把以前实行过外地年浮动工资制度的老工人调到后勤单位,可以在附近职位低的情况下,定为13-16号的档案标准, 但最高标准不应超过目前在同一职位上同时参加工作的工人的最高标准。
(3)奖励工资部分(如奖励晋升等。)在原岗位技能工资体系中的员工将被接收到新体系中,并保留累计贡献工资。
(5)调整和完善一些操作规程。
1.对于同一工种内不同岗位序列的基层操作岗位员工,如果原岗位工资与技能工资之和相等,但改革后高岗位工资标准低于低岗位工资标准,在动态操作中允许在职技能工资上浮一档。这样既能稳定高职位员工,又能实现这类员工未来回到低职位时的工资标准能与同期一直在低职位工作的人保持一致(而现行规定至少低一档),从而避免内部矛盾。
2.对于当前操作人员从高级职位换到低级职位动态操作规程调整如下:新岗位技术岗工资标准定得与原技术岗工资一样低,但最高级别不得超过同期参加工作员工的最高等级。从而从根本上避免相反,高职位员工转岗后的薪酬标准低于同期一直在低职位工作的员工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就产生了。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