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研究问题式教学,具体将其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课堂交流,并将此方法加以推广,开辟初中历史教学的一片新园地。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初中历史;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6-0049-02
新课改提倡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以提问方式主动向教师索取知识,不再是教师强行向学生脑子里灌输知识。这样一来,不仅知识传播更顺畅、明确,而且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一、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时间是台上教师讲、台下学生记,缺乏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所以学生常常陷入一种被动学习状态,等待教师强行“喂”知识,更有甚者,越“喂”越不想“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教学提不起兴趣,甚至会感到厌倦,以一副课堂与“我”无关的姿态来上课,历史的社会教育功能和对人的发展功能就达不到了。
2. 教师教学内容单一
长期讲课也会使教师的思维陷入硬性模式,按照自己的老套路把课本内容说一遍就马马虎虎地结束了一堂课。单一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没有形成发散思维和逻辑推导能力,这无疑是教师的一大失误。在课堂中,教师扮演着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角色,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全面思考,帮助学生6多方面了解历史、全面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二、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问题式教学是指在整个知识的传播过程中,教师在课堂设置好教学任务的情境,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以主动提问的方式向教师展示自己不解的问题,之后,教师再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通过引导和交流,共同找到问题的答案。在问题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改革中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要求,不再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玩的局面,而是二者互相配合、互相沟通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初中历史教学来说,让学生明了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影响是课堂的关键,运用问题式教学,学生提出历史问题和相关疑惑,教师和学生,或是同学之间对此问题进行相互交流,通过分析、举证、查阅文献、共同解决问题。该种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1. 问题性
问题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围绕一些问题展开教学,所以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就是提出问题,并以此作为整堂课的主线,师生共同努力,通过合理方式解决问题。
2. 交流性
提出问题之后的下一步就是交流,师生、生生之间依据自身知识体系相互交流,深入开展讨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对于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知识之间的相互碰撞更容易使问题的解决出现新的进展,从而交流出成果,交流出结论。
3. 开放性
在问题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或教师所设立的问题以及问题的答案都是开放、主观、不唯一的,这也合乎了历史的多面性。比如,对同一个历史人物,可能有人认为他是英雄,有人认为他是枭雄,有人认为他是小人,这种多方面的认识使得历史充满了迷幻色彩,所以,问题式教学的开放性是非常符合历史教学的。开放性不再使学生拘泥于教师言传身教的死圈子里,而是扩展学生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之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
4. 过程性
问题式教学的模式是一个完整、系统的过程,它主要是先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和讨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3个环节环环相扣,互相依存,缺少任何一环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重视过程,按程序来开展此教学模式才能使问题式教学方法得到良好的运用。
三、问题式教学的必要性
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青少年在创新精神和自主性方面稍有欠缺,同做一件事,可能我们循规蹈矩,他们却通过创新而更出色地完成任务。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就应抛弃传统的机械式死记硬背,应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互助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历史不是靠死记的,只有深入到那个情境里,方能领会整个历史事件的缘由和来龙去脉。问题式教学就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方法,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经提问、分析最终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1. 创造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单纯根据课本提出问题不免有些枯燥,所以,在提出问题之前,教师应为学生设置本堂历史课的情境,让学生置身情境之中,感同身受,有利于清晰地了解事件的整个过程,掌握事件的发展方向。关于情境的设置,应该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比如,多媒体放映相关视频资料、诗歌、图片,口述历史背景等。事实证明,创造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引起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从而迈出问题式教学模式的第一步。
2. 提出问题
情境铺垫好之后,就到了提出问题的阶段: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要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性,以开阔学生思维,让他们各抒己见。此外,教师还应该带学生入情境,多多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不要有顾虑。
3. 分析问题
当遇到问题时,首先应依靠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但是在问题式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应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独立思考问题,还应提倡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积极和老师沟通,相互完善对方知识,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分析问题时,要做到多视角、全方位,每个人的看法都不能忽略,要尽量全面、综合地看待问题,以符合事物的多面性。
4. 解决问题
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后,每个人心中大概都对问题有了答案,通过合适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就形成了问题的结论。结论总是可以不断完善的,所以教师可对解决的问题再进行质疑,激发学生敢于怀疑,不断补充的意识,使问题得以拓展与延伸,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又为探求新知识奠定基础。
5. 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设置情境一定要到位,从此情境中,要让学生轻松地发现问题,要有暗示,并进行合理引导。
(2)学生共同讨论问题时,教师应在一旁观察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去,鼓励大胆猜想,合理假设,不可限制学生,必要时可点拨问题的关键点,激发他们更深层次地发掘问题本质。
(3)在学生解决完问题之后,不管讨论出的答案如何离谱,都不能一概否定。此时,首先肯定他们的成果和努力,然后引导学生审视历史,进行重新探究。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模式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一种有效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它不仅使学生对历史记忆深刻,全方位地了解历史,其自身素质也有了提高,如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协作能力等。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跳出了“教师教,学生背”的硬性模式,剔除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推动了当代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向阳.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J].考试周刊,2012,(66).
[2] 亓晓霞.初中历史问题式教学:设疑、质疑、释疑[J].中国教师,2010,(12).
[3] 王克盛.初中历史问题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3).
[4] 杨昌文.初中历史问题式教学法应用管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6).
[5] 相飞军.走好解决历史问题的第一步——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9).
(编辑:朱泽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