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并病毒性脑炎患儿心肌酶谱情况。方法:选择2008.5-2009.7我院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并病毒性脑炎患儿,均行心肌酶谱检查。结果:100例手足口病并病毒性脑炎患儿其中心肌酶谱任何一项升高者共75例,占75%。LDH升高60例占60% CK-MB升高47例占47% HBDH升高30例占30% CK升高20例占20% AST升高23例占23%。 结论:手足口病并病毒性脑炎患儿易出现心肌酶升高,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心肌,营养心肌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心肌酶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418-01
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居多。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手足口病多数预后良好,对合并心肌损伤和神经系统损伤者常伴有较高的死亡率[1]。对我院2008.5-2009.7共100例手足口病并病毒性脑炎患儿心肌酶进行检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8.5-2009.7我院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并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心肌酶检查,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在6月-5岁之间,平均年龄25.89±12.85月。均符合2008年5月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诊断标准。
1.2 方法:抽取患儿入院次晨静脉血2ml,应用日本奥林帕斯型号AU640生化仪,采用速率法检测心肌酶,包括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a-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
1.3 判断标准:参照《临床实验诊断学》孙荣武、王鸿利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血清酶学正常值。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13.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100例手足口病并病毒性脑炎患儿心肌酶检查其中任一项升高者共75例,占75%。LDH升高60例(男38例,女22例)平均值306.22U/L占60%, CK-MB升高47例(男32例,女15例)平均值40.2U/L占47% ,HBDH升高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值266.93U/L占30%, CK升高20例(男13例,女7例)平均值403.6U/L占20%, AST升高23例(男14例,女9例)平均值50.96U/L占23% 。超过半数以上患儿出现心肌酶升高,其中以LDH及CK-MB升高为主。
3 讨论
本组手足口病并病毒性脑炎患儿心肌酶检查结果,心肌酶出现升高者占75%,以CK-MB 及LDH 升高为主。心肌酶谱可作为手足口病患儿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2]。 CK-MB是心肌特异性同工酶, 相对而言特异性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而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极少,当心肌细胞受损时释放入血,故对判断心肌损害具有高度特异性。[3]提示手足口病可引起心肌受损,引起心肌酶学改变,手足口病患儿的CK-MB的异常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4]故在诊治手足口病患儿时,尤其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应及早查心肌酶,及早应用营养心肌等药物,以促进疾病的恢复,减少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郁文燕,张永乐,徐爱芳.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3):578
[2] 胡晋怀,胡晓峰.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及临床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9(1):44
[3] 陈晓霞,王亚亭,顾安丽.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与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3):271
[4] 岳屹囡,孙绪丁.手足口病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0,33(2):29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