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耗散结构理论出发,说明了企业也可以被看成一个耗散结构系统。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企业的熵流,发现企业管理系统同样会出现从有序到无序的演变,从本质上说明了企业管理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引入负熵流、保持内部非平衡性、强化非线性和运用涨落机制可以使企业重新开始变得正常有序,逐步形成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局面。
关键词:耗散结构理论;企业管理;熵
一、耗散结构理论简介
耗散结构理论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比利时科学家普里高津所创立的,与协同学、突变论统称为“新三论”,是对系统科学的丰富和发展。虽然耗散结构理论最初来源与自然科学,但是其不仅仅运用于此,在社会科学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以及系统内部一些涨落机制的非线性作用可以使系统自发地从低度无序到高度有序,形成一种新的稳定有序结构,这种结构即是耗散结构。
二、企业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
现代企业管理系统的产生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作用是分不开的,是由大量的人力、资本、设施等组合起来。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一旦耗散结构经济系统形成,系统及各个子系统甚至系统要素都是开放的,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系统内外各要素处在非平衡状态,不断交替,不断进行新陈代谢,产生很大的非线性协同力,通过涨落机制促使经济系统不断发展,进化为一个越高级、生命力越旺盛、越兴旺发达的经济系统。
三、耗散结构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企业的熵流分析
我们认为企业当中存在着独立的正熵流和负熵流,熵流理论对研究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企业中的正熵流代表着企业当中不利企业发展的因素,比如:企业当中一些正式的小团体,有些人称兄到弟,拉帮结派;企业管理松散和混乱,处于一种放纵状态;管理者肆无忌惮,乱用和挥霍管理权,使个人主义凌驾于公司规章制度之上,欺凌员工,造成两者之间产生巨大的隔阂,互不沟通,互相埋怨;企业各人心怀鬼胎,只顾个人利益,把企业利益弃之不顾,工作不认真,肆意拖延等。这些不利因素滋生于企业的内部矛盾之中造成企业的不稳定,从而使其产生正熵。
负熵可以抵消企业正熵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使企业管理回到一种有序的状态。但是负熵并不是像正熵那样是随着企业发展过程中自然出现的,这种有利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是依赖人为因素强制实施的。企业负熵的出现必须依靠企业强制实行的制度,来使企业重新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上。比如:强化企业管理制度,明确每名员工自己的责任和权限,禁止越权与推诿;加强沟通,要求管理者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与基层员工进行沟通,让员工知道企业管理者对自己的关心,上下一心,相互理解,避免出现矛盾与冲突;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增强员工的集体意识等。企业采取这些措施的时候,可以自动形成负熵,在不知不觉中抵消正熵的增加,从而维持企业的正常发展。
2.耗散结构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构建企业负熵流。开放是系统有序化的前提,是耗散结构得以形成,维护系统发展的首要条件。这样才能使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序走向高序。系统通过开放,不断从外界引入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矛盾产生的正熵流。现代企业的发展是处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之下,每时每刻都与外界进行着接触,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只有这样才能把外部有利的负熵人为地引入进来,维系自身的发展。
保持系统非平衡状态。一个充满活力和具有发展动力的现代企业管理系统,一定是一个有差异的,非均匀的、非平衡的管理系统。耗散结构论告诉我们无势能差的平衡系统服从势能最小原则,这样的系统必然是很难发展的。如果企业进入这样的一种状态,就会陷入一潭死水,陷于这种没有生机的平衡态,任何系统变化,都难以使之进步发展。打破这样平衡状态,在企业当中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按绩效考核员工,增大系统内部的势能差,造成非平衡状态,让竞争促进其发展。
强化系统非线性作用。根据耗散结构论,除了开放和非平衡性作为系统发展的必要前提之外,系统想要发展还离不开系统内部之间的相互非线性作用。通过非线性作用,可以整合和协调系统内部个体的行为,使管理系统产生的作用远远大于各部分作用之和,从而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成倍的增长,让系统快速发展。在现代企业内部,要协调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使各要素产生正向协同作用,使企业快速发展。
运用系统涨落机制。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系统的涨落机制可以导致系统产生一种有序的状态,强调了涨落对系统发展的作用。比如:一项技术的创新,一条重要信息的获得,一个重要员工的引进,一个决策的执行,一项设施的更新,一个观念的转变等等。这些变化在企业当中都具有涨落的作用,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小变化的作用,它们通过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可以成倍放大其效用,成为企业飞跃发展的重要力量。合理利用企业的涨落机制,就实施一些积极有利的企业变革,使这些小涨落通过非线性作用变成巨涨落,促使系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全亮,李怀祖.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公司战略管理研究[J].生产力管理,2004,(12):173-174.
[2]刘兴国,周迎春.耗散结构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江苏商论,2003,(7):113-114.
[3]刘文生,曾风章.耗散结构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2007,(32):51.
[4]易元红.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2009,(32):59-60.
作者简介:李杰耘(1991- ),男,湖北荆州人,研究方向:管理科学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