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水利工作年度工作总结重抓河道综合整治,“优”的成色逐步呈现。深入实施河湖长制,以国省考断面、重点水功能区、X条环境综合整治河道、黑臭水体、入湖入江河流为重点,坚持精准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落实“一河一策”,压紧压实河长责任。X-X月,全市国省考断面优Ⅲ水比例X%,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X%,X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太湖XX水域水质总体符合Ⅳ类水平,全市河湖水质呈改善态势,涌现出万马白荡、泰康浜、小渲河、九曲基河、前湖村浜、胶山南新河等一大批生态样板河道,《人民日报》海外版专题报道我市河道综合整治成效。
着力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X澄运河北排扩大、X澄片骨干河网畅流活水、太湖大堤后续、白屈港综合整治、太湖新城防洪能力提升、江南运河堤防达标建设、望虞河拓浚、长江堤防能力提升工程以及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蓝藻湖泛防控与水环境治理工程等一批区域、流域性骨干工程规划建设,进一步加快农村水利建设、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认真谋划霞客湖项目,研究推进蠡湖深度治理,精心安排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和明年工程,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
(四)聚力推进“美丽河湖”行动。切实发挥水利部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查考核作用,指导督促各地各有关单位有力有效开展工作,着力解决河湖水域岸线突出问题,不断优化河湖公共基础设施布局,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岸线景观塑造、历史文脉传承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体打造高品质、高水平的滨水空间、生态走廊和城市景观特色,充分展现“江南水乡”“水韵XX”的时代风貌。
(五)全力确保太湖“两个确保”。扎实抓好太湖蓝藻湖泛防控各项工作,统筹实施近岸打捞、离岸防控、应急清淤、调水引流等措施,抓紧挡藻围隔的设计建设,加快推动沿湖近岸、主要入湖河流入湖口、湖泛易发地、蓝藻打捞点等重点水域应急清淤,示范推进贡湖许仙港、太湖西岸符渎港等地控藻深井运行,积极开展蓝藻治理科技研究与新技术新装备应用,进一步提升蓝藻湖泛防控水平,继续加强蓝藻湖泛监测预警,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确保太湖实现更高水平的“两个确保”。
(六)持续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围绕国省考断面所在河湖、主要入湖入江河流、市级河长河湖及其相关支河,按照“支河水质全面达标、骨干河湖水质全面提升”的目标,抓紧研究制定“十四五”河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新一轮提标攻坚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加大河长履职督查考核力度,压紧压实各级河长责任,健全河湖日常巡查和长效管护机制;采用XG、大数据、卫星遥感等现代技术,加快建设河湖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主要河湖全天候监管、河长电子化巡河、公众参与于一体国内领先的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深化联合河长制,推进跨界水体联保共治、生态环境一体建设。
(七)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监管水资源的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与调度,围绕落实国家、省级节水行动计划,加大节水型载体创建力度,创新节水政策、制度、技术和机制,不断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刚性约束,推进重要河湖水量分配工作,落实取用水精细化管理。指导推进农田高效节水项目建设,依靠先进技术手段,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确保基础扎实、监管有力、治理有效。
(八)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构建覆盖江河湖库水系、水利建设管理、决策指挥调度于一体的现代网络体系,形成多要素、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的智能感知、调度与管理系统,实现防汛、河湖长制、蓝藻湖泛防控、水资源管理、执法监管等涉水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用,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深度应用水平,为业务管理、决策支持、公共服务等提供支撑保障。健全完善涉水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放管服”改革,涉水事项全面实现网上审批、不见面审批,协调处理好依法行政与服务发展关系,让“无难事、悉心办”落到实处,打造最优水利营商环境。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