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关于如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能力的调研和思考,供大家参考。
关于如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能力的调研和思考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意。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一、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注重创新,打造品牌。
一是传承和发展具有地域特点的传统文化品牌。找准我区传统文化特色亮点,坚持以推动XX艺术繁荣发展为目标,健全XX艺术研究和普及传承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加强“XX”研究工作,深入挖掘特色XX的内涵和外延,形成XX理论成果。大力推进XX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整合区级文化馆(站)空间资源,为XX学员提供培训和创作的场地。
二是深入挖掘现有文化资源和品牌升级打造区级品牌文化活动。挖掘整合基层优质品牌活动,在已有品牌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扶持和打造,深化传统文化内涵,使其升级成为更具有专业性、艺术性、项目化的区级品牌活动。例如结合辖区非遗文化品牌打造“XX之乡艺术节”,在传统节庆期间打造区级文化庙会,对街道“三尖”文化、“仁孝XX”等基层品牌文化活动加以丰富、完善,并进行扶持和推广,提供合适的平台,让街道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走向全区。
三是注重文化品牌活动的创新和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打造体验式文化项目,例如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串联编草鞋、吃粗粮等体验环节,以红色故事为背景,将革命精神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象化,在具体的故事形态中,将传统工艺品、传统文化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相融合,注重受众在获得良好的感官体验的同时达到身心和谐共处,从而让文化这一思想认知层面的内容通过植入生活为受众带来更具体的理解和认可。
(三)营造环境,培育底蕴。
一是要努力拓展传统文化宣传的覆盖面。通过设计和配备标语、图片、画册等宣传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视觉形象融入城区建设,将文化符号融入景区、社区、场馆等处,让广大群众身处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时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处处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是推动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宣传和发扬传统美德中“仁、义、礼、智、信”,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手抄报、传统文化墙面画、中华诵读活动等,送戏曲、送书画到社区,搭建百姓舞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潜移默化的进入群众生活中去,结合传统节日,利用元宵、清明、中秋、重阳、端午等重要传统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三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加强培根育苗,通过举办国学讲座、传统文化展览、中华文化诵读、课本剧等活动,在校园纳入中华礼仪教育,鼓励学生创作书画、诗歌等含有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让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育传统文化底蕴。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