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共产党宣言大学生个人读后感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已成现实,在危机期间,一部分的产品被销毁,其实是生产力被销毁;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更加彻底的运用旧的市场,不得不采取更加野蛮的手段,从而又不得不产生更多反抗。危机的根本的原因在于资本的私人占有与社会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资本集中于少数人,生产具有盲目性;
造成结构性的供需矛盾,因此危机爆发。而资产阶级灭亡的必然表现是其生产过程中掘墓人的产生——无产阶级的产生。
2、无产阶级代替资产阶级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随之发展壮大。无产阶级一无所有,只能利用劳动作为其交互的条件,而劳
动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劳动者也受到市场的波动的影响,因此,每一次的经济危机的发生,受到最大影响的就是无产阶级,由于生产过剩,他们成为失业者,因此没有工资;
社会中大量的商品他们也难以支付,因此生活困苦。劳动本是人内心的需要,现在却成为了人获取生活必需品的一种手段。而大机器的生产活动,分工的细化逐渐使得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品,因此劳动越来越使得人感到厌恶。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革命的最大的动力在于无产阶级的贫困,即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工人变为机器的附属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极其简单、及其单调和极易学会的操作,因此花费在工人身上的费用,几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由于资本是扩张趋势,为了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利润,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或者提高工人的劳动量成为了必要的手段。当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房东、小店主向他们扑来。工人的生活越来越难以忍受。
无产阶级的斗争经历过几个阶段,从单个的工人,某一地区,最终发展为整个无产阶级,整个世界。无产阶级组织为阶级,从而组织为政党。无产阶级取得阶级斗争胜利的手段在于暴力革命,因为无产阶级的队伍在不断壮大,而且一无所有,暴力成为必要的手段。暴力革命与之前所不同的是其代表的范围大小的不同,之前的革命所代表的利益只是某一特定的阶级,某一范围的利益,而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取利益。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一个领导者——共产党。
3、共产党人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从理论上说,他们胜过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物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关于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的种种责难,马克思都予以了回应,最终的结果还是突出了共产党的正确性,资本主义的罪恶性。共产党人的作用在于带领广大无产阶级进行革命,首先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其次是一步步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并努力发展生产力,成为巩固政权的物质基础。
思考
对马克思来说,关键是社会阶级,历史的进步就是当时社会阶级的斗争。但是,对于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阶级斗争已经不那么明显了,社会中显示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在现有的资本主义的民主社会中,国家的领导人似乎理论上是说仍然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是资产阶级究竟在什么地方?而且,资本主义社会所宣扬的选举民主,使得在数量上占大多数的无产者有选择自己心目中领导人的可能性,虽然资产阶级在资金上占据优势,但是选票是数量的比较,而非资金的比较。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资本主义社会最终灭亡在无产阶级的革命之中,但是,至少是现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尚未发生革命的征兆。不能否认,在资产阶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确实发生有无产阶级运动,但是这些运动最终平息的原因何在呢?除了暴力镇压这一手段来看,主要的手段还是在于资产阶级不断改变其统治政策,以反映无产阶级正当的需求,例如,福利国家政策等,都在一定的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的矛盾。
关于共产党,马克思只是在层次上很浅的角度上进行了论述,因为马克思的着重点还是在于社会阶级以及历史变迁的理论。而对于政党论述最为完善的是列宁,从这一角度来看,马克思不过是列宁的先驱而已。具体说来,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不可能单靠自己来获得阶级意识,这种意识必须由知识分子进行灌输。革命意识是理论卓见的产物,革命运动是政治组织的产物。而革命组织可以从所有的社会阶层中吸收成员,党员的标准在于他们的革命意识。在这个意义上讲,共产党的特征在于它的无阶级性。从中国的现实来看,列宁是正确的。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