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探索适合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拓宽大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
当前高校整个学生党员队伍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学生党员带头模范意识更为强烈,能够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主动履行党员义务。专业学习方面,大部分同学能够做到在学好自己专业基础的同时帮助其他学生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个人工作和生活方面,大部分学生党员能够做到以身作则,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中起到桥梁作用。虽然学生党员普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但在学生党员群体的教育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内容、路线、政策了解的还不够深入,高校党员教育管理模式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和创新型,教育管理师资队伍较薄弱,远远不能适应党员日益增加的现状,学生党务工作者政治理论素质有待提升,因此,优化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2 高校学生党員教育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外部因素
当前一部分学生党员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思想观念更新较快,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涌入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动摇,导致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党员质量下降。大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政治意识淡化,忽视对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的考虑。一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端正,入党后又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能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些都给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多压力。
2.2 自身因素。
学生党员不管是在政治素质、专业知识还是工作能力方面都是同学们中的典范,学生党员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学生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必然与他们的自身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学生党员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服务意识不强,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随着学生党员数量的逐年增加,党支部对申请入党的学生培养难度加大,一些党支部甚至不能较好的落实党员教育制度,管理上存在漏洞,难以实现对学生党员严密科学的教育管理和考核监督。党支部的监督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不完善,学生党员对党的新路线、方针、政策了解的不够深入,这些也都会影响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机制运行。
3 高校党员教育管理优化路径
第一,重视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管理的系统性,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学生党员学习、工作、生活、就业等各个方面,不仅要在入党前严格把关,更要高度重视入党后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要以高校学生党支部为主要阵地,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有针对性的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发挥党课教学对学生党员的引导作用;创新党日活动形式,在此过程中积极利用新媒体,宣传和分享党员教育的成果,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效结合,积极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
第二,引导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学生党员提升综合素质。要发挥高校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开展党员包宿舍、党小组座谈会等活动,增强党员和普通同学之间的交流,积极开展党员、积极分子、普通同学帮扶结对活动,将帮扶结对活动推广到整个班级,推进学风班风建设,引领广大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将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构建立体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平台。
第三,以寝室为阵地,打造学生寝室党员教育管理平台。积极建立党员联系宿舍制度,在学生寝室区域设置党建工作宣传栏,积极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和最新政策,及时宣传学生党员活动,展示优秀党员的风采,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在党员所在宿舍悬挂党员宿舍标识牌,让每一名学生党员参与学生宿舍的管理,引导学生党员亮明身份,接受师生监督,激励学生党员以身作则,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将党员教育与宿舍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第四,丰富课堂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其成为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理论学习方面,高校应重视政治理论课学习,提高课堂质量,及时传达社会热点和党的最新政策,及时调整课堂内容,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运用新媒体技术,采用易于广大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文体活动,通过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党章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全体学生党员提高政治素养。
总之,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拓宽工作思路,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结合时代发展,探索更多的教育管理方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华北理工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课题立项 项目名称: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研究 项目编号:YB2018-06。
(作者单位:1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2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河北工业大学)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