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文化广电旅游局工作总结和年工作安排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北京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新举办2023年广州文交会,在全国率先举行文旅新业态成果展示会,企业签约金额达182亿元。二是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岭南之窗”广州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融合片区内众多的文化资源,努力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消费目的地,各项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成功促进九龙湖生态度假区、广州北站免税综合体等项目落地,成为疫后文旅项目第一大单,极大地鼓舞了行业重振的信心。三是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西关永庆坊、石门森林公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4个区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广东温泉宾馆提升为四星级酒店。组织雕塑作品乡村巡展等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乡村旅游内涵。组织精品民宿评选,推动民宿规范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3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3条乡村旅游线路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个镇被评为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四是强化文化旅游品牌宣传。深化与***电视台、人民日报和省市电视台、报刊等主流媒体合作,开设广州文化旅游宣传专栏,构建立体式、全矩阵宣传网络,形成周周有新闻、月月有报道的强大宣传态势。积极参与全市性重大活动,圆满完成“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等保障任务。去年,央媒报道广州文化旅游工作2152篇,学习强国平台涉市文广旅局相关新闻报道268篇。五是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牵头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方案》,成功举办“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推动在广州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与深圳签订文化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大力支持深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六是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实现梅州太平村、黄福村86户贫困户、267人全部脱贫,黄福村在五华县扶贫工作中走在前列,太平村被广东省授予旅游扶贫重点村。广泛开展送文化、送游客、送人才、送保障活动,大力支持黔南、毕节等9个支援帮扶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七是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建立司法介入处理旅游投诉诉讼机制,妥善处置疫情引起的旅游投诉纠纷。积极发挥牵头作用,推动建立了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旅游市场监管协作机制。开展网络文化市场整治、营业性演出市场整治等5个专项行动,办理各类案件64宗,位居全省前列。
三、守正创新,乘势而上,奋力推进新年度文化广电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3年,全市文化广电旅游工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精神,以及******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全国和省市部署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和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旅游生活需要为目标,着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推动文化旅游事业更加繁荣、文化旅游产业更加壮大、文化旅游市场更加畅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在实现总定位总目标中勇当“排头兵”。
、博物馆服务标准,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整改提升,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夜间开放,建设一批融合公共阅读、文博艺术、餐饮休憩等功能,兼具功能性、审美性和公共性,富有科技感和设计感的新型基层公共文化空间。二是丰富文化惠民服务供给。广泛开展“遇见艺术”“广州读书月”“文化进万家”等群文惠民活动,大力推进“一区一品”岭南民俗节庆活动,常态化开展民歌民乐、戏剧曲艺、“村晚”、广场舞等群文创作表演,培育广州合唱、少儿舞蹈、街舞文化周和“羊城之夏”等优质群文品牌,推广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送戏下乡等文化服务,不断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申报2023-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整合全市各级各类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旅游景区、宾馆酒店等文旅服务资源,打造“一站式”广州公共文化云服务。深化区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和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继续实施“春雨工程”“阳光工程”等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工作重点由“建”向“管”转变,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旅游服务品质。
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全面推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对标世界一流旅游名城,将广州建设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宜游”与“宜居宜业”融合统一的高品质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一是紧盯世界一流把标准立起来。实施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筹划、高起点推进,以大型旅游企业为标杆,以4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为重点,不断推进企业做强、景区提档、酒店提星、服务提质,努力打造一批世界级的旅游企业、世界级的标志性景区景点、世界级的旅游活动品牌、世界级的旅游精品线路、世界级的旅游服务平台。二是深化全域旅游建设把基础打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大众旅游发展,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支持荔湾、天河、花都、南沙等区积极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国家级自驾游目的地。申报全省第二批旅游资源普查试点。推动乡村民宿健康发展,申报建设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智慧旅游示范村镇,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三是以核心景区建设推动全域旅游建设。大力培育4a、5a级旅游景区,积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整合广州塔周边文旅资源,打造向世界展示岭南文化的新窗口。推动黄埔古港、南海神庙跨区合作发展,打造海丝主题旅游的新样板。推动白鹅潭、太古仓、聚龙村区域近代工业旅游区建设,打造“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范例。四是以品牌建设为核心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宣传营销体系。深化“广州欢迎您”主题活动,强化“广州过年花城看花”春节旅游品牌,打造广州本土特色的“网红”代言人,塑造广州文旅形象新ip。把文化设施纳入旅游资源,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度假区和精品线路。持续实施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打造广式服务“口碑”。
积极适应市场发展,多措并举扩大文化旅游消费。
积极适应后疫情时代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加强文化旅游市场产品供给,引导文化旅游消费潜力有序释放、稳步增长。一是提升文化旅游消费品质。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建设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挖掘婚庆、美食等资源,大力发展“婚庆+旅游”经济,畅通广州手信销售渠道,继续擦亮“购在广州”“玩在广州”“食在广州”的城市名片。二是创新文化旅游消费模式。顺应商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促进网络消费、定制消费、智能消费、互动消费等新型消费发展,打造一批文旅综合体项目,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拓展“云上旅游”“云上非遗”“云上文创”等线上消费。大力发展市内游、省内游、国内游,助力经济发展内循环。三是打造文化旅游会展平台。做大做强广州文交会,进一步提高展会规格,创新办会形式,打造大型实体展会。支持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广州国际漫画展等不断提高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打造广州文化旅游集聚消费、高端消费、规模消费平台,进一步增强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四是深化文化旅游对外合作交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继续办好“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与香港互办文化周,与澳门共建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推进中山史迹、近代医药、近代教育等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文化旅游交流,推动“广州声音”向世界传播。
(十)坚持底线思维,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发展。
时刻崩紧安全这根绳,把各项工作做得细而又细、实而又实。一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坚持守土有责,加强舆情研判处置,在剧本审核、作品审查、活动审批、市场监管、遗产申报等各个环节,严把政治方向关、价值导向关、审美取向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扫黄打非、禁毒等工作,实施巡查暗访、双随机抽查等行动,确保文化旅游领域安全纯洁。二是科学有序抓好疫情防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举措,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准确理解各级各类防控要求,不搞“层层加码”和“一刀切”。以重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为重点,压实防控主体责任,继续采取限量、预约、错峰等措施,确保不出任何问题。三是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进一步健全查隐患、防风险、保安全责任体系,对行业危险源、风险点实施分级分类管控,突出旅游交通、建筑施工、大型游乐设施等重点领域,抓好“七一”“国庆”等重要敏感时段的安全生产,防范高层公共文化旅游场馆坠亡事故,加强文物安全管理,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提高保密意识,形成全员抓保密的良好局面。四是持续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黑名单管理制度。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规范执法办案程序,落实执法队伍统一着装、统一标志、持证上岗。推进平安文化市场创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市场监管协作,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的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