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民法庭如何发挥职能服务保障法治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优化人民法庭建设,实现审判机制高效便民
人民法庭根植于人民群众中间,是人民法院联系群众的纽带,也是党通过司法途径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大量民商事案件的审判调解工作,展示了国家司法权威,必须始终坚持便民诉讼,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增强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一是加大对人民法庭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各法院要对法庭的设置标准进行统一的规范,积极争取经费,加大投入,夯实基础。特别是对一些办公条件较差的法庭进行改建,对一些布局不合理的法庭进行重新划分和新增。对人民法庭根据办案需要,配备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如电脑、照相机、摄像机、投影仪等。加强安保力量和安保设备的投入。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安检设备等,对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新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配置人员对所有的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对每个法庭配备法警,较大的法庭和案件数量多的法庭要配备足够力量的法警,并对法警进行专项培训,确保能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加强基层法庭数字化建设,完善司法功能和社会功能并重的工作机制,加强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以及装备和信息化建设,提升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发挥人民法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
二是加强人民法庭队伍建设,充实基层法庭力量。将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强的青年法官充实到基层,努力建设一支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庭队伍。积极组织和选送人民法庭法官参加各类学习培训,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法律专业学习和学历教育。加强人民法庭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解决好法庭同志的政治学习、职级待遇问题。对人民法庭优秀法官要优先提拔,培训学习方面优先考虑,建立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人才流动机制,真正将人民法庭变为法院人才的成长基地、领导干部的选拔基地、新进人员的培训基地。此外,要为人民法庭的法官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多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依法保障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要坚持用思想感人、事业留人、理想育人。
三是加强法庭文化建设,发扬优良传统。文化建设是一个法庭的灵魂、血脉,是一个法庭传承和发展最根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所以加强法庭文化建设是一个法庭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探索在法庭建立专门的法庭陈列室、图书室等场所,将一个法庭从建立到成长的历史沿革进行系统梳理,将先进的事迹、获得的荣誉、优良的传统相结合,使每一名法庭工作人员对所在的法庭产生集体荣誉感、认同感。建立文化长廊,在办公区和审判区域的楼道走廊,将法律格言、名言警句、精品廉政典故、文明行为规范等以书法绘画形式上墙,大力弘扬当代政法干警无私奉献、勤政廉明的崇高精神,激励和教育干警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精神。通过进一步加强法庭的文化建设,提高法院的公信力与公正度,提升法院的正能量,提高法官的道德修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四)公正司法服务大局,提供司法智慧参与乡村治理
执法办案是人民法庭的第一要务,多办案、办好案、快办案是人民法庭的本职工作和基本使命。只有紧紧抓住执法办案这个核心,不断提升审判能力,不断优化司法供给,才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切实发挥人民法庭的独特作用。
一是大力推进繁简分流。根据案件事实、法律适用、社会影响等因素,选择适用适当的审理程序,使不同的案件得到高质效的处理。针对标的较小、争议不大的案件要依法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做到该繁则繁,当简则简,繁简得当,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让办案周期降下去、办案质效提上来。充分发挥快速审判程序的优势,严格把握速裁案件适用范围与基本条件,加强对当事人的积极引导,准确适用诉讼程序,真正实现速裁的目的与价值。探索开展“多案连审”“多案同审”“一庭多审”等审理机制,对相同类型的简单民事案件进行合并审理,简化庭审环节,加快庭审节奏,提高诉讼效率。
二是切实做好审判服务。首先要做好判后答疑、涉诉信访、司法救助工作,案件不能简单一判了之,判决后还要继续做好判后答疑,同时还要对信访成因进行分析论证和总结。审理案件的同时,为当事人纠纷的彻底解决和预防纠纷提供法律方向的“策略引导”,既要注重个案让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又要突破个案放大案件处理效果,形成溢出效应。对于审结的赡养、判决不准离婚、调解和好等婚姻家庭纠纷类案件,要实行回访制度,做好当事人的后续工作。如发现矛盾,则加强教育,及时处理,进一步巩固办案成果。加强农村司法救助,保护困难群体的基本权利。完善对经济困难的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的具体条件与标准,对追索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人身损害赔偿金、劳动报酬且经济上确有困难的群众,依法采取缓、减、免交诉讼费措施,协助做好相关救助工作,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三是做好司法建议工作。高度重视并认真研判有关案件审判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群体性诉讼、影响营商环境类诉讼,譬如对土地流转、农村宅基地确权、医疗损害赔偿等及时向地方党委、人大报送专项分析报告,向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
此外,人民法庭要立足于乡村实际,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融入乡镇党委、政府治理体系,以多元共治思维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在涉及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集体经济组织、乡镇企业、社会团体等各个主体,在精准扶贫、污染防治、风险防范三大攻坚战中,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法治建设、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各个方面,参与相关论证,提供司法智慧。
综上所述,建设法治乡村,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庭立足乡村、服务基层,要将自身的乡土优势、法治优势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顺应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民法庭提出的新需求,从诉调对接多元化解平台,到公正高效便民审理案件,再到累积司法智慧参与乡村治理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妥善处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各类矛盾纠纷,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服务法治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司法保障!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