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学科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是融合了工程技术、社会学、自然科学和艺术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它在建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建筑设计,并培养具备策划、施工、管理、经营等多方面能力的多元化宽口径人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筑设计学科在我国侧重工科属性,基本特点是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主要目标是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技术人才。本研究以转型中的建筑设计教学思考与实践为依托,结合建筑设计教学工作,欲以点带面在建筑设计专业进行试点研究,并总结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转型;建筑设计教学;实践
1引言
通过对实践教学调查发现,实践教学质量并没有达到预期值,学生并不能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设计之中,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很多院校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对该类型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优化。为了能够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构建,首先应对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的剖析。
2建筑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不足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不仅要依靠理论方面的功底,同时还需要将建造地点综合情况以及可能涉及到的各种问题考虑到其中,这样才能确保设計方案顺利落实。但通过对很多高校建筑设计专业的实际走访发现,该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效果较为理想,很多学生都拥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却没有做到“活学活用”,在实践运用方面相对较弱。而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设计课程教学习惯使用“虚拟”式实践教学方式,学生没有得到过多的实践机会,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这也直接证明了建筑类课程实践教学是存在问题的,整体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是需要改善的。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性的问题。建筑设计行业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无论是在建筑设计选材方面,还是在建筑风格设计方面都有所不同。如果学校没有及时将这些内容加入到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之中,学生就无法掌握最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这就会降低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会对学生日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对建筑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进行优化,已经成为了势在必行的趋势。
3转型中的建筑设计教学的思考
第一,在综合剖析及明确建筑设计专业的培养宗旨、职业能力的基础上,贯彻理论结合实践的核心思想,借助极具代表性的工作项目任务,将实践性教学切实落实至实处,从而确保所有相关活动的实效性。首先,分配及规整“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其分成理论讲解、设计方案表达、方案三维空间制作三大模块。其次,其中的设计方案表达又由图纸绘制及语言文字组织设计两项所共同构成。所有的模块的教学目标都非常清晰。最后,在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选择使用项目推进的方式。借助多个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理论及专业表达水平得到较大提升,譬如课堂探讨、设计方案表达、创建模型、作业评审等。
第二,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一直是建筑学科的重要内容。在当前,自然条件与气候变化如极端天气、自然灾害不断发生的情况之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建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建筑设计教学也需要不断引进生态、节能、低碳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技术。其次,建筑是一定意识观念与文化背景的产物,不同时代、民族、地域的建筑往往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在全球愈发一体化的趋势下,如何通过建筑设计延续地域建筑文化成为建筑学发展的又一重要课题。再次,21世纪以来各领域的新发现、新技术与新方法,都极大地影响了当代建筑学发展。从生态节能到信息科技,新的科学技术对建筑学产生的影响愈来愈深入,当前建筑设计追求科学技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再者,在新世纪里大批发展中国家开始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时候,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已经结束,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无论是城市化还是逆城市化,人们对快速城市化所引发的反思是建筑学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
第三,在如今的建筑设计教学中,基于计算机的数字模型应用对传统手工模型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尤其体现在非线性建筑的复杂形态推敲上。学生们过度依赖数字模型准确、易修改等特性,往往忽略用于概念推敲的小尺度手工模型快速表达形态及空间关系的优势,以及用于成果表达的大比例实体模型制作如同真实建造般需要考虑材料重力变形、节点连接、误差处理等建造相关问题。因此本次毕设课程聚焦于复杂形态结构与表皮的算法生成设计、制作和安装,不涉及常规的建筑功能、空间等问题。课程计划将手工模型作为最初概念来源(无比例的小尺度模型)和最终成果表达(1:50大尺度模型),中间通过多样化的软件平台和硬件设备应用,研发基于信息(数字模型)物理(实体模型)交互的建筑逆向设计方法,实现基于手工模型制作的多样化曲面形态结构与表皮的加工信息生成自动化。逆向工程技术最早起源于精密测量技术,其主要目的是在不能轻易获得必要的生产信息的情况下,直接从成品分析,推导出产品的设计原理。川应用于建筑领域主要为前期场地勘测和施工阶段的安装定位与校准,较少应用于建筑设计阶段。但随着以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技术广泛普及,我们有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将建筑逆向技术应用于概念设计阶段,探讨建筑逆向设计方法。广义的逆向工程技术除了实现几何形状、空间位置等物理信息的逆向,还包括功能逆向、材料逆向等诸多方面。本次毕设课程主要聚焦于几何信息的逆向获取与反馈,造型设计与生成并非最终目的,基于建筑逆向设计的自动化算法和应用流程才是研究关键。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建筑设计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其他相关基础课程或专业技术课程在为学生提供建筑设计辅助知识方面,难免有一定缺位或不协调。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除了自身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外,还要适当延伸和补位,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综合考虑,统筹布局,有针对性地设计好每一次教学活动,为学生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卞春晓.面对教学模式更新的高校教学建筑环境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2]沈龙梅.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训建筑教学—实训空间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5.
[3]韩锐,刘大平,邵丹,王礼华.基于BIM的多专业协同建筑设计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v.36;No.:174-178+266.
[4]程兴国,高华丽,李慧勇.转型背景下建筑学专业城乡规划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No.:152-154.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