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财政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深化各项财政改革为动力,积极建设稳固、平衡和实力更强的地方财政,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公共财政框架,进一步提升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和规范理财的水平。
“十五”时期,河北财政始终遵循“讲科学、求规范、重创新,兴财政、促发展、为人民”的基本理财思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财政实力明显增强,财政管理更加规范,全省财政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河北省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035.2亿元,比2000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1%,高于同期GDP增幅10个百分点;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5.7亿元,比2000年增长107.3%,年均增长15.7%。政府基金收入完成266.2亿元,比2000年增长4.4倍,年均增长140.1%。全省一般预算支出979.2亿元,比2000年增长131.6%,年均增长18.3%。随着收支规模的扩大,全省人均收支水平也有较大提高。2005年,全省人均全部财政收入1536元,比2000年可比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1%;人均财政支出1378元,比2000年增长1.24倍,年均增长17.5%。
——财政职能得到有效发挥。各级财政紧紧围绕全省更快更好发展和“和谐河北”建设两大主题,充分发挥财政体制、机制和政策作用,有效地支持了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贯彻“一条主线、两大支撑”经济发展思路,集中力量支持重大项目、国企改革、民营经济、对外开放等四项重点经济工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组织落实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十项民心工程”建设,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全面落实“两个确保”和低保政策,支持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教育、科技、文化、体育事业,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财政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在1999年省级全面推行部门预算改革的基础上,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完善,“十五”末已初步构建起与国际接轨的新型预算管理模式框架。全省各级均实行了部门预算管理,实现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离又相互制衡的预算运行机制,采用了综合预算、零基预算、标准定额预算、项目预算等比较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以省政府令颁发了《河北省省级预算管理规定》;相继推出了发展性资金分类分口切块预算管理、整合资金办大事、完善预算决策机制、绩效预算改革试点、编制了三年期滚动预算等项改革措施。
“十一五”时期,河北财政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深化各项财政改革为动力,积极建设稳固、平衡和实力更强的地方财政,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公共财政框架,进一步提升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和规范理财水平,在促进全省更快更好发展和“和谐河北”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坚持以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积极促进全省经济更快更好发展。一是制定和落实有关财税政策,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落实增值税转型、加速折旧等财税财务政策,加快形成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加大科技投入,集中力量促升科技水平,支持建设开放式的技术研发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和科技成果转化。二是以财政投入为引导,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业财政投入,创新投入方式,发挥资金导向作用,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等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各项体系。三是制定和实施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支持“和谐河北”建设。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调整专项资金支出结构,支持改善农村生活生产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支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证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和文明生态村建设。二是统筹区域发展,继续落实好“一线两厢”发展战略和激励性财政体制,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转移支付制度,实施财政奖补政策,引导困难县乡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三是统筹协调社会不同群体利益关系,落实好促进就业再就业财税优惠政策;不断增加社会保障预算投入,确保各类社会保障对象按时足额领取各项生活保障金,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适时研究制定财政调节收入分配政策,控制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入水平差距。四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认真落实国家能源资源方面的税费政策,制定有利于节约资源的财政政策,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整合专项资金,集中财力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三)坚持公共财政理念,大力支持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一是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努力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确保达到法定增长要求,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措施。探索实行高等院校综合定额拨款办法,逐年增加高等院校公用经费。突出支持建设10所重点骨干大学,集中财力支持强势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二是努力增加公共卫生投入,推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建立覆盖全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卫生三项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支持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重大疾病防控体系。三是大力支持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各项公益事业发展,贯彻《河北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5~2010)》,逐年增加对文化事业投入。整合各类文化、体育资金,集中财力建成一批文体基础设施项目。改进计划生育资金管理,逐步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建立稳固平衡的财政。一是继续努力做大财政“蛋糕”,壮大财政实力。建立并完善财源监控体系,坚持应收尽收、决不虚收的方针,加强收入征管,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逐步形成财政与经济协调增长的良性机制。二是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按照谨慎、可控和权责对等的原则,严格控制政府债务总量。研究制定政府债务管理办法,规范政府债务举借渠道和决策程序。实行地方政府债务统计申报制度。探索实行债务预算管理,逐步将政府各类债务编入财政预算。实行偿债准备金制度,探索建立财政风险预警机制,实现对政府债务的及时有效监控。三是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财政稳固运行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五)坚持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加快公共财政制度创新。一是加快界定政府支出责任。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规范公共收支责权在政府部门间的横向配置,明确省以下各级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二是深化和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总结激励性财政体制经验,进一步完善省对市和市对县的财政体制,实行因乡制宜的县乡财政体制。进一步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规模,调整专项转移支付结构,并逐步建立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价制度。积极研究探索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三是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规范部门预算管理,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标准体系,完善预算项目库建设。推进支出绩效评价改革,到“十一五”末,各类财政资金基本实现绩效评价全覆盖,并着力推进整体绩效预算改革。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建立国库现金管理制度,争取2010年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国库管理体系。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严格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六)坚持依法、科学、规范理财,全面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根据财政改革与发展进程,及时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和制度上升为规范的财政法规规章。修订完善各项财政管理制度。二是加强和改进财政监督。努力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的部门预算运行监督机制,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创新,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的全方位监督。加强会计工作和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行业监管。三是全面开展创建服务型、高效型、廉洁型、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活动,加强财政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财政系统依法行政能力。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