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党团范文>>入党入团>>16世纪时代的英国教育思想5篇

16世纪时代的英国教育思想5篇

标签:时间:

16世纪时代的英国教育思想5篇16世纪时代的英国教育思想 英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甘肃人民出版社 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英格兰英国概况 三、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制度初等教育 工业革命要求劳动者掌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6世纪时代的英国教育思想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16世纪时代的英国教育思想

近现代教育制度 甘肃人民出版社

 苏格兰 威尔士 北爱尔兰 英格兰 英国概况

 三、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制度  初等教育

 工业革命要求劳动者掌握相应的文化技术知识, 资产阶级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和需要也主张给工人 阶级及其子女一定的文化知识教育。工业革命使得 解决初等教育的问题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

 星期日学校

 “星期日学校筹备会” 《工厂法》的颁布

 师范教育  18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初等教育发展中教师短缺的问题,非国教派教徒兰卡斯特和国教派教徒贝尔创造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即“导生制”,被誉为“廉价的教育制度”。

  19世纪初,产生“兰贝制”,实际上已经有培训小学师资的因素,可算作英国师范教育的最初表现。

  1840年,凯•沙图华兹等人在英格兰大伦敦的巴西特创办师范学院,旨在培训贫穷儿童教师。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中等教育  英国工业革命之前的中等学校基本上是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文法学校和公学。

  1861年以后,英国成立了“公学调查委员会”。

  议会于1868年通过了《公学法案》,改革公学的章程,放宽了入学学生的身份。

  这一时期,英国还成立了“文法中学调查委员会”。

  1869年,专门研究文法学校的汤顿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按社会阶层开设三种中学建议。

 高等教育  17世纪到18世纪末,英国的高等教育仍然通过中世纪建立起来的古典大学进行,只有贵族,资产阶级的后代能接受高等教育。

  “比英国国老还老”的大学 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

  学生主要是上层社会青年

 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文科和神学  19世纪50年代以后,政府成立了皇家大学委员会,在于改革旧的大学章程和条例,开设新的课程,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 19世纪20年代开展了“新大学运动”。“伦敦大学学院”  19世纪50年代,政府加强对各类教育的干预。《牛津大学法案》 《剑桥大学法案》 “校务委员会”

 教育领导体制  长期以来,英国教育的领导权一直由教会的国教派和非国教派控制,国家很少过问教育。

  19世纪初,开始实施国家管理教育的政策。

  1833年,英国议会表决了教育补助金案。

  1839年,英国政府首次设置了“枢密院教育委员会”直接掌管、监督补助金的分配。1856年,改为“教育局”成为政府领导初等教育的机构。

  1899年,废“教育局”建立由议会直属的“教育署”

 ㈢1918 年的初等教育法(即 《 费舍法案 》 )

  一战结束后,劳动人民在教育领域争取受教育权利的斗争有增无减。英国统治者以德国为借,考虑改革英国国民教育。

  1918年,英国通过了费舍教育法,旨在建立面向所有人的公共教育制度。

  法案主要内容:⑴⑵⑶⑷⑸⑹  法案意义

 初步建立了一个包括幼儿学校、小学和各种职业学校的公共学校系统。

 ㈣ 1902——1941  《哈多报告》  《斯宾塞报告》  《诺伍德报告》

 五、20世纪50-80年代英国教育制度的改革  1944年教育法,使英国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未能够解决英国教育中存在的所有问题,随着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又面临众多新的问题。这一切决定英国在20世纪50-80年代对其教育政策和学校组织进行新的调整和改革。

  改革主要内容:

  ⒈进一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⒉取消11岁考试,普遍设立综合中学,消灭中等教育中的分离主义现象。

  ⒊在高等教育方面,60年代的改革宣布实行双重制。

  1983年《雷弗休姆报告》

 六、英国现行教育制度 (一)教育行政  英国教育行政的最大特点是采取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方式,称为“地方管理的国家制度”。

  英国现在的教育行政机构包括:

  1.教育和科学部  2.地方教育当局 (二)学制结构 (三)各级各类教育

 英国现在的教育行政机构 教育和科 学大臣 教育和 科学部 财务司 师资及 统计局 继续教育 和高等教 育局 中小学 教育局 授权 地方教 育当局 教育委 员会 教育局 议会

 各级各 类教育 幼儿 教育 初等 教育 中等 学校 高等 学校 继续 教育 幼儿学校 初级学校 预备学校

 文法中学 技术中学 现代中学 综合中学

 公立与 私立幼 儿园 古典大学 近代大学 新大学 开放大学

 中间中学 公学 第六学级 第三极学院

  技术大学 白金汉大学 师范教育

 七、当今英国教育制度的改革  (一)中小学教育改革  1.统一全国课程  2.改革考试制度  3.推行直接拨款公立学校政策

 ( 二)高等教育改革  1.1985年5月,《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 2.1987年4月,《高等教育—迎接新的挑战》  3.《1988年教育改革法》  4.英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⑴ ⑵ ⑶ ⑷ (三)职业教育改革 (四)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⑴⑵⑶⑷

篇二:16世纪时代的英国教育思想

讲 十七世纪至二战前英国学校教育的演进说明:(一)

 英国是一个具有浓厚的封建传统的国家, 封建势力根深蒂固, 但它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早, 资产阶级在利用英国人民反封建革命力量的基础上于1640革命力量的基础上, 于1640—1688年进行了 资产阶级革命。

 这次革命以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阶级妥协而结束, 建立了 二者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因此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在政治、 思想、 文化、 教育等各个方面无不打上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妥协的烙印。1688年进行了 资

 (二)

 本讲的主要教学目标和任务:

 按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末、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样的历史分期, 概括了 解英国教育管理制度、 初等教史分期, 概括了 解英国教育管理制度、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从中总结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教育的基本特点。

 一、 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末的英国教一、 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末的英国教育育(一)

 概况在十七十八世纪, 英国的教育仍保留着相当浓厚的封建主义教育的传统。

 教育继续被视为宗教教派活动或民间活动, 英国政府是不予为宗教教派活动或民间活动, 英国政府是不予过问的; 初等学校基本上仍由国教教会掌管,另外还有一些慈善学校和私人学校, 它们与中等教育机构并不衔接; 作为中等教育主体的公学和文法学校, 以及牛津、 剑桥大学等高等学府, 一直带有古典主义和经院主义的性质。

 另一方面, 教派之争、 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然科学、 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 也对这一时期的英国教育产生了 一定影响, 如出现了 实科中学等新学校, 大学开设了 自然科学讲座等变化。

 (二)

 各级各类教育状况1. 初等教育(1)

 16世纪宗教改革之前, 教育被视为宗教教派活动或民间活动。

 穷苦儿童主要是在天主教堂附设的读经班或唱诗班里附带学到一些初步的阅读与唱歌的知识。(2)

 宗教改革期间, 天主教与新教各派为了 争取群众, 都对初等教育给予了 较多的重视。

 (3)

 宗教改革后, 新教成为英国国教, 天主教的僧院学校均告停闭, 由国教各教区负责的简陋的教区学校逐渐发展起来。

 这种学校接纳穷人子弟入学教学多用英语纳穷人子弟入学, 教学多用英语, 仍以《圣经》为主要学习内容, 是英国初等教育学校的最初形式。(4)

 1662年, 英国国会通过一项教育法令,确认国教教会对初等教育的控制。仍以《圣经》

 (5)

 1700年前后, 英国国教成立了 “基督教知识促进会” 和“国外福音宣传会” , 它们基于宗教宣传的需要分别开办了 许多招收贫儿的慈善性质的学校此后各地的慈善家们纷纷的慈善性质的学校, 此后各地的慈善家们纷纷仿效, 办起了 “乞儿学校” 、 “劳动学校” 、“贫民日校” 等许多慈善学校, 使英国初等教育得到了 初步的发展。

 ( 6)

 1781年, 传教士R·雷克斯(Robert Raikes, 1735—1811)首创一种让贫儿在星期日学习教义和简易读写知识的班级, 到1795年全英已有1012所星期日学校。(7)

 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私立初等学校是“普通私立学校” 和一种由老年妇女在家中开办的“妇女学校” 。

 所有这些由教会、 民间慈善团体或私人开办的初等学校, 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都很差, 贫苦儿童离校后大多不能进入中等学校继续学习。

 2.中等教育(1)

 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前, 英国的中等教育只为王公贵族子弟所独享, 在资产阶级革命到产业革命这段时间里, 其对象逐步扩及资产到产业革命这段时间里, 其对象逐步扩及资产阶级的子弟, 其后又部分扩及中层子弟。(2)

 其基本形式仍然是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和公学(Public School), 17世纪出现了 实科性的文实学校

 文实学校由非国教教派教士在弥尔顿关于实科中等学校的思想影响下创办。

 这种学校用英语教学, 重视实科知识, 比较接近生活实际, 入学者以中层社会的平民子弟居多,1639年英国国会批准了 它的存在, 但是它的地1639年英国国会批准了 它的存在, 但是它的地位和重要性在当时远远不及公学和文法学校。到18世纪后半叶, 英国的文实学校逐渐消失。

 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中等教育带有明显的等级性和古典性。

 其公学和文法学校以很高的教学质量为其中等教育的历史发展做出了 一定的贡献, 但却因其积重难返的古典主义和经院主义而未能适应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主义而未能适应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受到英国许多有识之士, 如科学家培根、波义耳和文学家弥尔顿等人的激烈批评。

 3.高等教育(1)

 这一时期英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仍然是建立于中世纪的古典大学, 其中最著名仍然是建立于中世纪的古典大学, 其中最著名的是创建于1168年的牛津大学和创建于1209年的剑桥大学。

 它们最初都是由城市中的学者与学生团体组织而成的学术机构, 后来逐渐发展成各由多所学院组成的大学, 到18世纪已各自拥有约二十所专业性学院。

 (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 能进大学的学生仍然主要是属于上层社会的青年, 17至18世纪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生大多数来自贵族官吏军官大商人以及牧师族、 官吏、 军官、 大商人以及牧师、 医师、 法律家的家庭, 一般职员、 小商人和富裕的自耕农的子弟寥寥无几, 属于下层社会的青年更难入学。医师法

 (3)

 此时这些大学的教学内容仍然以古典文科与神学为主, 但是从17世纪末起, 由于培根的唯物主义哲学和牛顿的科学成就的推动的科学成就的推动, 大学开始设立自然科学讲座, 在教学内容方面稍许有了 进步。

 教学上大多采用导师制。大学开始设立自然

 二、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末的英国二、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末的英国教育教育(一)

 概况17世纪英国实现了 资产阶级革命。

 从18世纪60年代起, 英国进行工业革命, 历经几十年时间, 极大地促进了 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工时间, 极大地促进了 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工业现代化需要大量培训工人和职员, 而教育的大发展有赖于国家的支持和协调, 因此随着工业资产阶级直接参与政权, 英国一反以往由教会与慈善团体办教育管教育的旧传统, 从1833年起政府开始干预教育, 主要是通过财政补助和监督来控制学校, 同时逐步建立起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 在19世纪末、 20世纪初形成了 国家领导与地方分权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

 在国家的干预下, 再加上劳动群众争取受教育权的斗争, 这一时期的英国教育有了 显著的变化和发展, 其总趋势是:

 初等教育逐步推广, 中等师范教育开始受到注意, 出现了 不同广, 中等师范教育开始受到注意, 出现了 不同于旧传统的新的中学和大学。

 各级学校教育中,神学与古典的内容有所减少, 实科内容渐渐增多。

 (二)

 各级各类教育状况1. 初等教育(1)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初等教育,(1)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初等教育,仍然主要是一种慈善事业。

 此时, 在英国出现的两种属于慈善事业的初等学校, 即导生制学校和幼儿学校。

 导生制也称相互教学制度(Monitorial System), 是由教 师选择一些年级较高或年龄较大、 成绩优秀的学生充任“导生” , 作为助手, 先让他们接受教学内容, 再让他们转教其他学生的一种教学制度他学生的一种教学制度。

 1798年英国教师兰卡斯特(J. Lancaster)首先采用此法在伦敦附近办学。

 英国牧师贝尔(A. Bell)差不多与兰卡斯特同时也在英国宣传这种教学方法, 故称兰卡斯特——贝尔制。

 它在英国盛行近三十年, 对后来英国初等教育制度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对欧、 美其他国家也有影响。1798年英国教师兰卡

 幼儿学校(Infant School)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于19世纪初在纽兰纳克所创办, 目的是让工人子女能学点初步的文化知识。

 经过欧文的理论宣传, 竟形成了 “幼儿学校运动” , 在19理论宣传, 竟形成了幼儿学校运动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很有影响。, 在19

 (2)

 在社会的强大压力下, 英国政府不得不于1834年通过了 第一个“工厂法” , 其中要求凡在工厂劳动的童工每天应在工作时间内受三小时的教育, 学习读、 写、 算和基督教原理。三小时的教育, 学习读、 写、 算和基督教原理。

 (3)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 “初等教育法” , 重申国家对教育的补助和监督, 在各学区设立国民学校(小学), 承认教会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之一种, 但要求学校中的世俗科目与教育机关之种, 但要求学校中的世俗科目与宗教分离。

 1880年英国政府规定初等教育为强迫教育。

 到1891年, 开始实现初等教育免费的规定。

 至此, 英国初等教育制度基本形成并为国家所控制, 即建立了 国家控制的国民教育制度。一般初等教育为6年, 也有8年和9年。

 6年的毕业可进高小; 8年的毕业可进职业学校、 师范业可进高小; 8年的毕业可进职业学校、 师范学校, 这是劳动人民子女受的那一轨教育。

 2. 师范教育(1)

 1798年出现的导生制, 可算作最初的小学教师培养形式。(2)

 1840年, 出现了 由宗教团体创办的师范学校(Training College范学校(Training College, 训练学院)。(3)

 1846年起, 不少接受国家补助的学校校长采取带徒弟的方法个别培训见习生。(4)

 1870年“初等教育法” 公布后, 师范学校有所发展, 同时上述见习生的培养改为集训, 全国各地都办有集训所, 毕业后可入师范学校。(5)

 直到19世纪末, 还没有高师, 即正式培养中学教师的高等师范教育。训练学院)

 3. 中等教育(1)

 这一时期英国中学的类型主要有四种:除原来的公学与文法学校外, 出现了 新的私立中学, 以及由地方税款维持的学校。

 公学和文中学, 以及由地方税款维持的学校。

 公学和文法学校比较保守, 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古典语文和古典著作上, 但学术地位很高。

 私立学校为适应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需要, 比较重视自然科学的讲授, 但办学者多以营利为目的, 一般水平都不高。

 (2)

 1872年以后, 英国政府鼓励学校重视科学, 对能开设三年自然科学课程的学校给予特别的补助, 于是实科学校、 技术学校以及理科班级都发展起来公学与文法学校也稍许增科班级都发展起来。

 公学与文法学校也稍许增加了 一点实科的内容, 减少一点古典和神学的内容。(3)

 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之间仍缺乏明显的衔接(中学之前有预备班), 而且分轨现象明显。

 4.高等教育(1)

 “新大学运动” :

 1826年, 伦敦新学院成立, 这是英国第一所具有民主主义、 自由主义精神, 注重实科教学的新大学。

 此后, 各主义精神, 注重实科教学的新大学。

 此后, 各大城市先后出现地方学院, 如里兹学院、 利物浦学院等, 遂形成了 一场“新大学运动” 。

 新大学都是私立的, 学生多为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子女, 不限教派与性别, 许多是私立中学的毕业生。

 为了 与新大学运动相抗衡, 教会在1831年新办了 “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神学为主课。

 1836年, 英国政府承认伦敦新学院但不久将它和国王学院并为伦敦大学院, 但不久将它和国王学院并为伦敦大学。

 到19世纪末, 伦敦大学的规模越来越大, 也越来越反映资产阶级的要求。

 它的学生主要来自文法学校。仍以到

 (2)

 古典大学的改革:

 在新大学运动的影响下, 古典大学(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不得不进行了 若干改革, 建立“校务会” 、 废除宗教宣誓、 增加一些新时代需要的教学内容。

 但其宣誓、 增加些新时代需要的教学内容。

 但其学生仍主要来自公学。“新大学运动” 和古典大学的改革, 扩大了 英国高等教育的社会基础和影响, 也使之在古典性之外, 表现出某种时代性。

 三、 二十世纪初至二战前的英国教育三、 二十世纪初至二战前的英国教育(一)

 概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垄断经济进一步发展, 并且称霸于世界, 有“日不落帝国” 之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由于战争的消耗和战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不断打击, 英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下降。

 在这段时间里,为了 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继续竞争, 同时也是迫于人民群众争取教育权的斗争, 英国继续不断地提高本国教育水平。

 这段时间英国的教育发展总的说来是:

 教育进一步国家化, 初等教育普及, 中等教育大大扩展, 高等教育和师范教育也有所前进。

 不过, 高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大发展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情世界大战以后的事情。

 与此同时, 尽管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机会以及各级教育中的实科内容有所增加, 但双轨制与教育内容的宗教性,仍是英国教育的突出特点。

 另外, 英...

篇三:16世纪时代的英国教育思想

阳师 范 学 院 学报 (哲 学社 会 科 学 版 ) 第 23卷 第 6期 2003年 12月 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bSoc.Sci.Edit.)VoI.23 No.6 Dec.2003 ·历 史研 究 · 论 1 5—1 7世 纪 的 英 国教 育 徐 煜 ,詹 晓燕 (1.湖北 师范学院 历 史系 ,湖北 黄石 ;2.湖北省黄石市第二 十中 ,湖北 黄石 ) 摘 要 :随 着 15—17世 纪 经 济社 会 的 进 步 和 转 型 ,英 国 的 教 育 状 况得 以发 展 。一 方 面 ,教 育机 构 、教 育 内容 及 各 阶 层 的教 育 观 念 日益 向世 俗 化 转 变 ;另一 方 面教 育 资 源及 受 教 育 阶 层 不 断 扩 大 , 教 育 日益 向 大 众化 方 向 发 展 。

 受 文 艺 复 兴 和 宗教 改 革 的 影 响 ,加 上 科 学 知 识 的 日益 发 展 ,在 17世 纪 ,英 国形 成 了现 实 主 义 的教 育 思 想 体 系 。

 关 键 词 :15—17世 纪 ;英 国 ;教 育 ;发展 中图分类号 :K56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03—0964(2003)06—0116—04 15—17世 纪的英 国正处在传 统社 会 向现代社 会 的转 型过程 中 。在政治 、经济 、社 会等各方面发 生急 剧变 化的背 景下 ,英 国的教 育状况 及其教 育观念 也 得 以发 展 。鉴 于 国 内史 学 界 有 关 这 一 问题 的研 究 还 不多见 ,本文拟对这 一问题 做一初浅探讨 ,以求 教于 方 家 。

 一、 教 育 的 世 俗 化 发 展 在 中世纪 ,英 国的教育深 深烙上宗教的印记 ,天 主教 会控 制着 几乎 一切有 组织 的教育 ,教 师大多 由 牧师担任 ,学校校长 由主教任命 ,学校依 附于教 会或 教堂 ,教 育的内容 以神学 为主 ,教育 的 目的主要是培 养牧师、教父 等神职人员 ,国家和其他世俗人员一般 都不过 问教育 。15—16世纪 英 国资本 主义商 品经济 得以发展 。资本 主义 的产生 ,商 品经济的发展 ,市 民 阶级与新 贵 的成 长 ,民族 国家 的建立 以及都市 化对 读写能力的要求 ,迫切要求 冲破教 会对教育 的垄 断 。

 早 在 15世 纪 ,英 国教育就 出现了明显的世俗化 趋 势 。教会虽仍然是 主要 的教育机构 ,但是 ,教育正 逐 步摆 脱 教 会 的控 制 ,日益 走 向世 俗 化 。从 15世 纪 起 ,英 国就 掀 起 了 延 续 一 个 半 世 纪 的“办 学 热 ”,除 主 教创建和 捐赠 的学校外 ,世俗界 ,包 括国王 、显贵 、乡 绅 、城镇 商人和 基尔特 等通过 私人 慈善 捐赠而建 立 的学校开 始蓬勃发展 。他们 日益意识到教育 的价值 , 纷纷在他们 自己的城市里和教 区内创 办学校或提供 捐 赠 ,到 16 世 纪 ,世 俗 的 语 法 学 校 增 长 了 4 倍[Ij(

 " 。在教 学内容上 ,语法教 学思想渗透进英 国 教育 各级机构 ,打破了神学的统治 。各地建立的语法 学校不但 提供基 本读写能力和进人 大学深造的 中介 教育 ,还开设包括写作 、记账和世俗就业所需 的技艺 课程 [2](

 。

 自由职业 人员 的培养 ,特 别是 律师 的培 养 已 成 为 教 学 的 目的 ,还 有 许 多 人 并 不 是 为 了学 习 传统 的课程 以达 到合乎 逻辑 地 从 事神 职工 作 的 目 的,仅仅是为 了完成普通教 育 。教育世俗化 的趋 势还 表现在此 时的学校 从一个宗教机构转变为 以教 育 占 主导地位 的机构 。大学学院和文法学校一改 中世纪 神职人 员一统 天下 的局面 ,除 了 出现 非神 职的训 导 长 外 ,许 多 学 校 的 校 长 及 教 职 人 员 已 不 再 是 神 职 人 员 。为适应 民族 国家对政府事务 和法律人 才的需求 , 1400年 左 右 形 成 了 纯 世 俗 的 教 育 机 构 “四 法 协 会”—— 林 肯协会 、格 雷协 会、中殿协会 和内殿协会 。

 到 15世 纪中叶 ,这类学校 的学生数量 占当时大学生 总数 的 1/3。

 15世纪 的教育 为 16世 纪英 国教 育 的世 俗化奠 定 了基础 。16世 纪 30—40年 代 的英 国宗 教 改 革运 动,又进一 步推 动了英国教育观念朝世俗化 的转 变 。

 首先 ,宗教改革 在英 国打破 了长期 以来 教士对 国家 高级 职务的垄断 ,一大批 俗人为 了取得这样 的职位 , 要求 接受 良好的教育 ,具 有广博 的法律知识 。这直接 刺 激了教 育的发展 ,使 得一大 批俗人 意识 到教 育 的 重要性 。其次 ,新 教学说在英 国的传播 改变了人们对 教育 的传 统看法 ,人们这 时相信通过接受教育可 以 收 稿 日期 :2003—08—22 作 者 简 介 :徐 煜 (1964一),男,湖 北 黄 梅 人 ,湖 北 师 范 学 院历 史 系副 教 授 ,武 汉 大 学 历 史 学 院博 士 生 。

 ·116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徐 煜 ,等 :论 15—17世 纪 的 英 国教 育 具有 直接 阅读《圣 经 》的能力 ,能直接感 受 到上帝 的 意 旨,这对 于人 自身 的得救是至关重 要的 ,在这 种信 念支配下 ,人们 自然更加重视 教育 。第三 ,正是在宗 教改 革运 动 中 ,人 文 主义学说 在英 国有 了进一 步 的 传播 。人文 主义者一 向提倡 以人 的发展 为中心 的教 育,反对教 会和神学对教 育的控制 。并且 他们 一 向重 视 教育 ,认 为教育 不仅 能使受 教育 者更好 地为 国家 服务 ,而且 也使得受 教育 者成 为更完善的人 。在他们 的倡 导下 ,教育 日益走向民众 。正是 在以上多重 因素 影响下 ,教育 日益摆脱教 会的控制和影响 ,引起普通 民众 的极大 兴趣 ,在世俗 界得到迅猛发展 。

 继宗 教改革后 ,16世纪英 国教育 鼎盛时期 的伊 丽莎 自时代 和 17世 纪 ,由于社 会经 济的发展需求更 高层次 的教育 ,新 兴阶级的成长需要 自己的人 才 ,教 育世俗化呈 现更高层次 的发展 。新 兴阶级更加积极 地集 资 捐赠 建立 学校 ,斯 通 因而把 1560—1640年说 成是 “教育设施 提供 上 的革命 ”[3](P "’。进 人牛津 、 剑桥和伦 敦四法协会 的学生数量猛增 ,绅士 、自由职 业者和资产 阶级子弟 日益成 了这些 大学 占优势 的集 团 。例 如 ,在 1637—1642年 ,进 入 剑 桥 、四 法 协 会 的学 生 中,其 出身 33 是 绅士 ,27 是 自由职业者 ,16 是商人 ,15 是 约曼 (自耕农 )。

 更重 要 的是 ,这 时英 国的 中学 和大学 开展 了打 破神学统 治 、开设 人文新学科 、确立适 合于新价值观 念 的中等 和高等教育体 系 。牛津 、剑桥实行 了导 师制 度 ,开设 了古典 文 学 、逻 辑学 、修辞 学和 近代语 言等 课程 。教 士不再是培养 的主要人 才 。政府和法律部 门的成员 接受 高等教 育 的 比例从 1548年 的议 员 的 48 和 法 官 的 54 ,增 加 到 1640 年 的 7O 和 86 [43 墙∞。英 国知识 分子不再 被教士和贵族 阶级 所 垄 断 。

 二 、教 育 的 大 众 化 发 展 近代早期英 国教育的发展还体现在其教育 的大 众化 发展上 。中世 纪以来 ,在英 国只有 贵族 、高级 僧 侣 以及其 他上层 社会 家庭 的子弟才 有受 教育权 ,其 他 阶层 的后代基 本上不 能进学校 受教育 。进 人 15一 l6世 纪 后 ,主要 以培 养 神职人 员 、庭 臣和 高官 为 目 的的精英 教育 ,转 向以培养各种 自由职业者 、工 匠和 以普 及文化知识 为 目的的大众教育 。越来越多 的人 意识 到教 育 的重要 意义 ,包括 中下层 的新 贵、商人 、 手工 业者及其 他阶层 也愈益重视对其子女 的教育 。

 教育的大众化发 展首先体现在教育慈善事业 的 发展 和教育资源 的扩 大上 。随着 宗教对教育 的垄 断 权 的削弱 ,特别 是 由于在宗 教改革过程 中 ,依 附于天 主教教 会 的教育不 断受 到冲击 ,社 会急需 补偿 性 的 教育形 式 ,教育慈 善事业 就是 在这 种社 会条件 下 出 现的 。教育 捐赠从 15世纪开 始急剧发展 ,到 16世纪 2O年代左右 达到 了顶 点 ,私人 教育捐赠 和一般 的社 会福利 的兴起 ,为教育摆脱教 会的控制做 出了贡献 , 也对 英 国教育模式及 观念的改变有着深刻 的影响 。

 不 同的社 会群 体出于不 同的教育观 念和不 同的 动机 ,对 教育慈善事业做 出了 自己的贡献 。绅士 阶层 开始重 视教 育 ,是 由于他 们受 到新 的人 文主义 观念 的影 响 ,急 于通过 普通 文化教 育 以使 自己能适合 公 共部 门的职位 和法律方面的职位 。教育 慈善事业 的 最大捐 赠者是 商人 阶层 ,特别 是伦 敦富裕 的企业 家 和批发商 。他们 不同于绅士阶层 的特点是 有较多的 流动资金 ,有为慈善事业捐赠 的实际能力 。对 富商们 来说 ,创 办学校一可 以使 当地 男孩有机会接受教育 , 二也为 自己提 高了知名度 。教育 慈善事业 的主要形 式是建立学校 ,既为穷人子弟 开办初级学校 ,又为富 人 的子弟开办语 法学校 。除了开办学校外 ,捐赠 者还 在语法 学校 及大学 建立奖 学金 ,资助一些 家境 穷 困 的学生 ,在大学建学生住 宿楼 和图书馆 。由于教育慈 善事业 的发展 ,学校也在下层 社会阶层 中建立起来 , 穷人 的孩子 受教 育的机 会有所 增加 。在威灵 汉姆 , 102户居 民各 捐赠 一镑 钱 于 1593年 为 自己的孩 子 开办 了学校 ,一些穷孩子免 费入学 。曾任 伦敦市长 的 约翰 ·莱蒙 爵士 1631年 为 自己的家乡 萨福克集 镇 的 48名 穷人 的孩子建立 了一所英 语学校 ,教他们学 习读 写算[5]( 钾’。教育慈 善事业极 大地扩大 了 15世 纪 6O年 代至 17世纪 4O年代 间英 国 的教育资源 ,在 很 大程 度上 扩大 了教育机 会 ,加快 了教育 大众 化观 念 的 发 展 。

 由于教育 大众 化理念 的加 强 ,当时各 阶层人 们 日益 意识 到教育 的重要性 ,家 长们 纷纷将 孩子送 人 学校接受教育 。因此进人 16世纪 以后 ,英 国的各类 学校得到不 断发展 ,人学 的人 数不断增长 ,学生的社 会构成也 日益多样化 。

 语 法学校 是 当时英 国 中等 教育 的 主体机 构 ,近 代 早期 英 国 的语 法学 校得 到极 大 发展 。根 据 劳伦 斯 ·斯 通 的观 点 ,1560年至 1640年是 语 法 学校 发 展的鼎盛 时期 ,语法学校 在数量上大大扩 大 ,这一时 期培养 的学 生是 19世 纪前任何 年代无法 比拟的 J。

 语法学校 的学生大多数人可 能是 中上等社会阶层 的 后代 ,包括 自耕农 、富有 的农 民、商人 、工匠 、牧 师、文 书和律 师等家庭的孩子 。以考切 斯特 ·福瑞文法学 校为例 ,1645年在 该校注册 的 165个男孩 的家庭社 会 背景 如下 :商人 包 括一 些 手工 业 者 占 37 ,贵 族 ·1】7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3卷 第 6期 信 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 学版) 2003年 12月 占 31 ,教 士 占 20 ,富 裕 农 民 占 12%L6j(

 ”。但 当 时任 何 学 校 都 可 招 收任 何 社 会 阶 层 的 人 ,高 至 爵士 、 骑 士 和 绅 士 的儿 子 ,低 至 小 店 主 和 工 匠 的儿 子 ,甚 至 孤 儿也 可能被 作为 慈善事业 救助 的对象 免费入 学 。

 对 于 出身下层 阶层 的人来说 ,语 法学校 提供 了上 大 学 的 机 会 和 通 过 教 育 向 社 会 上 层 流 动 的 机 会 。例 如 当 时 显 赫 的 坎 特 伯 雷 大 主 教 劳 得 就 是 一 个 制 衣 商 的 儿 子 ,约 克 大 主 教 哈 斯 尼 特 是 面 包 师 的 儿子 ,诺 维 克 大主教考 比特 是花匠的儿子 。这就进一步促使 了广 大 中下 层家庭 家长对 教育态 度 的改变 ,纷纷 送其子 女接受教育 ,这反过来又促进 了教育 的扩大化 ,促使 了教 育 大 众 化 的 发 展 。

 这一时期 大学 也一改过去作为神学和经 院哲学 教学及研究 中心 的模式 ,发生 了剧烈 的变化 ,其 中最 突 出 的 标 志 就 是 大 学 人 数 的 巨 大 增 长 和 学 生 社 会 构 成 的变化 。从 16世纪 50年代 开始 ,牛津 、剑桥两所 大学人数急 剧上升 ,1580年英 国大学 生人数 达到 了 最 高 峰 ,当 时 两 所 大 学 的人 数 加 起 来 共 有 3000名 学 生 。

 另 一 次 大 学 扩 大 浪潮 是 在 1610年 以后 ,大 学 生 人 数 达 到 了顶 点 ,在 17世 纪 30年 代 超 过 4,000人 , 这个 数字直到 19世 纪 60年代才被突破L3_ ]( ”。由 于 自费生 数量 在增加 ,加 上强制住 宿 的规定 ,牛 津、 剑 桥 两 大 学 各 学 院人 满 为 患 。

 为 了适 应 大 学 住 宿 日 益 增 长 的 需 求 ,各 学 院 通 过 各 种 途 径 扩 大 住 宿 ]‘ 。

 大 学 生 在 社 会 阶 层 的 构 成 上 表 现 出 混 合 的 特 征 ,除 了大 量 穷 人 之 外 ,所 有 社 会 阶层 都 有 人 在 大学 里 学 习 。当然 ,上 层 社 会 阶 层 出身 的学 生 仍 占更 大 的 比例 。根 据 父 亲 的社 会地 位 ,学 生 一 般 可 以分 为三 种 类型—— 贵族 阶层 、牧师 阶层 和平 民阶层 。贵族不仅 是 指 爵 士 、骑 士 、乡 绅 和 绅 士 ,也 包 括 成 为 新 贵 的 城 市商人 、律师和外科 医生 等。平 民包 括城市店 主 、小 农 场主 、药剂师和各种代理人等 。从不完全 的新生登 记 册 估 计 ,从 1575年 到 1639年 ,50 的 牛 津 大 学 学 生 来 自贵族 阶层 ,41%来 自平 民阶层 ,9%来 自牧 师 阶层 L3_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1. 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隐性教育主要表现在受教育者所处的环境中,让受教育者通过直接体验的方式或是在学习环境下让其接触或是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主要是教育者通过对课本或是实例讲解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传授。这种方式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在一种潜移默化之中使受教育者接受。在英国不仅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来直接进行显性教育,而更主要的是使用隐性教育,在政府方面,表现为政府机关通过电视、报纸、电影、书籍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将政府的政策或观点通过媒体,传播给公民,这使得公民的政治倾向、价值取向等在无形之中被影响;在学校方面,学校通过校园规划和布景在环境上形成一种积极的教育氛围,像是展板、画报等宣传工具的展出,还有校园广播等传播手段的积极利用,播放一些时政的最新消息等,这也是在形成一种校园内的舆论导向。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英国高校不仅设置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重点还加强了课后的实践活动。课堂上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传授国家的政治观念、道德观念,以及正确的三观的教育。在传授理论的基础上,政府重视让受教育者走出课堂,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和政治倾向。英国高校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 通过这些平台让受教育者投身到社会,接受社会的检验。在这种实践下,受教育者可以更好的、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帮助受教育者树立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3. 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既有其独特性,同时又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传统的英国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宗教教育,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教育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所以在信仰宗教的同时,融入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传播,使得受教育者在学习时接受宗教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双重熏陶,促使受教育者更加容易接受。(五)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一系列因素组成的,所以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构建一个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家庭、学校、社区在英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重点注意培养孩子自立的意识和自...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党团范文的资讯,请访问:入党入团
    下载文档

    看过《16世纪时代的英国教育思想5篇》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销售工作总结篇1  我于xxxx年进入市场部,并于20xx年4月xxx营业部开业后被任命客户经理主管,和公司一起度过了三年的岁月,现在我将这期间的工作做个汇报。  我市场部主要是以销售业务为主、银行网

    高中学校工作总结篇1  不管做任何工作,最主要的还是用心,用心则能更快成长,用心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质量。以下是我年终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韦庄半年来的工作,

    【申请书】篇一:大学生入党申请书2022版 敬爱的党组织: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

    毕业实习是大学课业里最后的一门课程,也是正式步入社会前对四年大学学习的一次检验。实习,是师范生重要的一课,付出了便有收获。下面是找总结网整理的银行毕业寒假实习总结报告范文,欢迎参考。银行毕业寒假实

    体验是在阅读和练习后写下的情感文本。语言阅读体验类似于数学笔记经验是指将学习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反映学习内容和记录的文本,类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年中国感动十大人物心得体会的文章

    南昌工程学院(NanchangInstituteofTechnology)是一所由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共建,以工学为主,文学、经济学、理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水利特

    【摘要】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使用情况。方法从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计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门诊开具的中药注射剂静滴处方131张,从医生诊断、机体差异、药品临床应用、论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团支部委员会会议内容的文章3篇,欢迎大家参考查阅!第一篇:团支部委员会会议内容  会议时间:20XX年5月19日会议地点:监测站30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开在记忆深

    学校教学工作总结模板5篇准备一份教学总结吧,回顾一段时间以来的教学经历,我们收获到了很多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学校教学工作总结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学校教学工作总结模板(精选篇1)一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