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中国正步入老年社会,由于社会单元的小型化,传统的多子多孙的家庭式的养老形式,在就业压力,生活方式的变化中,逐步对以“孝道”延续的养老形成冲击。本文在客观调研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五家渠青湖社区一个点的情况,试图在社区自助互助养老形式上做一探索。
关键词:社区 自助互助 养老
老龄人口晚年生活质量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地区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现阶段老年人口数量急剧上升,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特殊性仅靠家庭养老不足以解决,社区养老将是一个必然。本文以五家渠市青湖南路社区老年人口为调查总体,随机抽取了100位老年人发放了问卷,内容涉及老年人家庭的基本情况及老年人养老现状。调查在老年人聚集的场所进行,收回有效问卷94份。
一、五家渠市青湖社区老年人口养老现状
1.五家渠市青湖社区老年人口基本情况
(1)家庭类型。本次调查中夫妻家庭最多,占总体的半数以上,其次是主干家庭(见表1)。
(2)年龄结构。老年人的年龄范围在60-80岁之间,最高80岁,最低60岁,平均年龄67.4岁。其中70岁以下的占到总体的78%(见表2)。
(3)婚姻状况。被调查的老年人中,夫妻双方健在已婚的有92人,占97.87%;丧偶的2人,占2.13%。调查结果表明他们的身体状态良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问题。
(4)养老金收入,医疗支出情况。所调查的老年人月平均收入为1253.33元,月平均支出为779.56元,每月净余额473.77元。其中饮食支出集中在201-500元/月,每月平均医疗费支出因身体状况及年龄大小存在明显差异(见表3):
2.五家渠市青湖社区老年人养老态度
(1)老年人对社会养老保障的评价。总体而言,老年人对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险的满意度很高,选择“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只占12.77%,选择“一般”的占29.79%,选择“比较满意”的占19.15%,而选择“满意”占到了36.17%。除极少数没有参加医疗及一部分由于没有生过大病对医疗报销不熟悉外,大多数老年人对社会医疗保险的满意度很高,选择“不满意”的占4.76%,选择“不太满意”的占7.14%,二者合计为11.9% ;选择“一般”的占28.57%;选择“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59.53%。
(2)老年人养老焦虑表现。在调查中,经常觉得焦虑的和偶尔觉得焦虑的占12.77%和21.28%。焦虑的原因主要有:认为“生病时无人照料”的占75%,认为“当进入高龄后生活不能自理”的占62.5%,认为“突发事件无人救援”的占37.5%,“怕独将来自己无法养活自己”的占18.75%,选择其他几项的比例都没有超过1%。由此可见,老年人最关心的还是子女的生活照料支持问题,其次是经济支持问题。
3.五家渠市青湖社区养老状况
(1)社区养老服务功能不完善。社区养老还处于萌芽状态,所能提供的养老服务非常有限。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应该包括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学习教育、健身娱乐、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生活援助、参与社会等职能。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要求,更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五家渠现有12个社区中,只有两个社区有健身活动场所和文化活动室。其它社区基本处于待发展状态。
(2)社会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缺乏。五家渠市共有养老院3个,均为私人建立,共设床位98张,平均入住率为69.4%。五家渠有近万名老年人口,老人的床位占有率仅1%,根本无法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周边的乌鲁木齐市共有19家养老机构,其中公办养老机构两家,公办民营养老机构4家,其余为民办养老机构。从入住情况来看,公办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93%;民办机构平均入住率62%;而公办民营养老机构接近100%,仍有许多老人等待床位。
二、五家渠市青湖社区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家庭养老机制动摇
首先,居住方式的改变使得年轻子女对老年父母的日常生活照料、社会交往、情感慰藉,以及生病、伤残等特殊情况的料理等主要靠家庭来承担的问题,将不得不成为家庭养老过程中的难题。其次,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没有更多的精力照顾老人。
2.年轻人社会流动性增强使得老年人独居
由于家庭成员价值观念差异较大,“空巢家庭”老人的数量不断上升。调查数据显示,五家渠青湖南路社区被调查者居住方式是独居或夫妻二人居住,即处在“空巢期”的老年人占75.53%。这导致居家老人的生活照料、物质供给以及精神安慰等方面严重缺乏,难以安享幸福的晚年。同时,劳动力社会参与率的提高和社会竞争因素的介入使得不少作子女的陷入了某种角色冲突,即“事业人士”的角色和“孝顺子女”角色的冲突。这些变化影响到家庭的养老功能,特别是精神慰藉功能和日常照料功能的弱化在许多家庭出现。
3. 家庭成员的减少和家庭结构倾向于简单化
老人是否可以安度晚年与家庭成员有着很大关系,家庭成员的养老观念的轻重、收入的多少、安全与否是老人赡养问题得到保证的关键。由于“421”家庭结构的普遍,出现一对夫妻照顾四位老人的现象,老人抚养比从1964年的6.3%逐渐上升到2006年的11.2%,再加上就业压力等原因,这要求家庭中两个或一个年轻的劳动人口在家照顾双亲及祖父母辈老人几乎是不现实的。
4. 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
五家渠市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在政府统筹有限的情况下,医保支付范围太宽,使得参保病人不论大病小病挤住院现象严重,医院在控制住院问题上经常与病人发生矛盾,引发医患纠纷。市区老年医疗保健机构匮乏,大医院医疗费用高,有病不能医、有病不敢医。且随着医疗费用的逐年增加,医疗保险服务又相对滞后,使许多退休老职工看病成了大问题,迫切需要有一个就近服务的社区医疗保健机构。
三、五家渠市养老保障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充分认识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工作的迫切性
社区养老是一项得民心、暖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满足老年人需要和促进老龄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一是把社区养老工作作为造福于民的事业列入议事日程和工作目标,把社区养老服务纳入政府的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二是加强组织协调,健全网络,制定优惠政策,部门之间通力合作。由政府领导牵头,由计划、民政、工商、税务、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财政等部门参加,成立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协调委员会,组织、指导、协调、检查、督促社区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规范地发展。
2.完善社区医疗保健功能
大医院解决疑难杂症,社区医院重点在公共卫生,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15分钟就医圈”的概念的提出使得“社区医生走到居民家里最多需要15分钟”。开展社区就近治疗服务有利于老年人尽早就医、就近就医,实现“预防”和“早诊早治”,从而保障老年的健康,降低发病机率。开展以健康教育为核心的社区保健,促进与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相结合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是解决老年人健康问题的重要途经。
3.提高社区养老保健水平
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从宏观规划、管理到舆论宣传、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不断加大对这一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制度化的财力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财政拨款、社会集资、有奖募捐、各方捐助、街道和居委会出资等方式解决社区养老助老服务资金缺口问题。改善社区养老基础设施条件,增设健身活动场所,文化娱乐图书室等,通过加强保健服务水平,减少老年人发病率方式,实现社区养老途径、方式上的新突破。
4.推进社区自助互助养老体系建设
庞大的老年群体往往被人看作是脆弱的、有依赖性的群体,而事实上老年人多数是健康的、自立的,完全有能力自我养老。他们并不是社会的负担,通过社会参与仍能为社会做出一定的积极贡献。如社区内有高龄老人也有低龄老人,有文化层次高的老人也有文化层次低的老人,还有各方面特长的老人,他们是丰富的人才资源。社区可以把他们组织起来,开展互助服务活动。如组织退休医生为其他老人义诊,组织有电器修理技术的老人为其他老人上门服务等。而在上海和天津两城市率先试行的“时间储蓄”,就是一种互助服务活动的有效尝试。这样即能减轻老人的经济负担,又有利于健康的老人发挥余热。
养老保障事业的推进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可以建立一支由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养老服务队伍。以专职人员为主体,兼职人员为补充,青年志愿者为辅助。充分动员社区公众和相对年轻型的老年人参与自愿助老服务;增强老年人的自助能力和代际间的互助意识。全社会在维系传统孝道的基础上,努力推进新型养老体制、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
1.师振华,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问题,2008(7)第120-122。
2.陈功、杜鹏、陈谊,关于养老“时间储蓄”的问题与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1(6)第68-73。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