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本项目属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国家级项目《公允价值会计应用及其对公司治理影响究》()阶段性研究成果,指导老师:裘丽娅
摘 要:当今社会经济不断更新发展,公允价值逐渐被当做提高会计信息重要性的依据。公允价值计量范围广,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会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企业利润。目前在行业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褒贬不一,我们根据前人研究公允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两个问题: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公允价值对薪资激励的影响。根据提出的问题,本文深入探讨分析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和薪资激励产生的影响,总结出公允价值运用的优点以及所产生的问题,并且结合实际对企业、社会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公司治理;盈余管理;薪资激励
一、公允价值会计在公司中的应用
公允价值指的是基于市场变化的,在公平交易中双方达成一致时的资产和负债的金额,也是市场对于这项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认定,公允价值有着历史成本会计计量不可逾越的优点。比如,美国早期80年代,有两千多家银行面临着破产。原因是该时期大量浮现出不具有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的金融衍生品,而且与其相关的交易和事项大多并未实际发生,由于历史成本计量的局限性,不能准确这些资产的真实情况反映在报表中,其隐藏的风险难以被发现,从而导致了决策者做出错误决策,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若当时银行采取了公允价值这种计量方式,金融衍生品的变化得以及时在报表中反映,决策者可以根据风险评估作出合理稳健有效的应对决策。中国的上市公司在2007年执行了新会计准则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越性开始显现,下表为06年上市公司与07年的总体业绩对比:
从表中可以看出07年上市公司较06年平均每股收益同比增加0.12元,增长了41.25%;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加了1.84个百分点,增长了14.29;亏损公司百分比同比降低了5.68个百分点,降低了42.68%。据此推断,中国上市公司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但是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公允价值的应用并不尽如人意。管理者对这项资产的持有意图这一主观因素是在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时的主要依据。在对资产进行定价时,尤其是在资产或负债不存在公平市价的情况下,实际操作只能选择最接近公允价值的计量或双方协商,存在人为操作的空间,不能排除高级管理人员受自身利益驱使进行造假的情况,这会导致管理当局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由此可见,公司的管理层可以利用公允价值这一会计计量要素对公司的各个层面造成影响,因而本文着重讨论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以及薪资激励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公允价值会计应用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1.公允价值的应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国外学者在盈余管理和公允价值应用的关系上产生了分歧:有的学者主张公允价值引入扩大了盈余管理的适用范围;另一批学者坚信公允价值的引入是规范且附加大量条件的,被用于盈余管理的空间非常有限,甚至可以抑制管理当局利用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从理论上看,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盈余管理主体是管理当局,具有很大的人为操纵性,会选择对其最有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其目的是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然而由于公允价值的另一层含义是市价,并且大多市场受很多方面的限制,因而此时公允价值难以合理计量,这便给了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公允价值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企业的行业性质。对于银行这种金融业来说,公允价值能提高会计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有些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过程中产生的营业外收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与盈余管理不具备相关性,但有些研究则正好相反。对于房地产上市公司来说,他们会倾向于少提资产减值损失,这便产生了很大的运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总的来说,对于活跃,有报价的市场来说,公允价值能得到可靠计量,会减少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对于不存在活跃市场或者活跃但是没有报价的市场来说,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此时企业便有机可乘。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对公允价值运用的环境不透明,仍处于摸索阶段,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来衡量,会计人员的态度也有很大差异,这些都是公允价值运用过程中的阻碍;我国证券、交易市场还不够成熟,大多数的资产负债没有活跃的市场作为依据,公允价值难以可靠计量,企业便利用此机会进行操作。
2.公允价值应用对管理者薪资激励的影响
公司管理者薪资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公允价值在公司治理的过程中通过影响对公司业绩,即对管理者行为最终成果的反映情况来影响管理者的薪资水平。
根据契约理论,企业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签订的一系列合约,由公司股东、管理层、债权人、职工、供应商等利益主体签订的一系列契约联结而成(如图),其规定了各方的权利与义务。根据契约要求,所有者投入资金、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生产技术等生产要素同时获得相应补偿,管理者以其自身的管理技能和运营能力来实现对企业价值的不断增值并获取相应报酬。
根据当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代理制度,企业的所有者(股东或雇主)并不实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而是把经营权托给经营者(管理层或雇员),这样就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所有者不会直接参与公司业务,而管理者参与公司业务,因而管理者对公司的成本需求、目标、业务更为料及。而所有者只是为了达到目标做了许多努力,但是这个努力是不为人知的,也无法量化的。两者在目的上也有显著区别,所有者希望管理者能够努力工作、认真经营从而实现其财富最大化。但是管理者只是为了追求高报酬、豪华的时间和物质享受,规范风险等。因此,所有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因而对管理者实行薪资激励制度。薪资激励形式多种多样,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非物质的。总的来看,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年薪由基本年薪、绩效薪金和中长期激励三部分构成。基本年薪是管理人员的年薪,基本不会受公允价值变动影响。而绩效薪资是用来评估企业的年度运营能力,也是对管理者的一个弹性评估。绩效薪资通常由会计收益评估。而如我们所知,会计利润,是由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所得税等构成,其中营业利润等于毛利减去期间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位损失、投资收益等。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将上述成果直接呈现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以会计利润来评估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和公司的运营能力十分直接并且简单明了。但同时,在如今公允价值会计大量应用的情况下,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薪酬还具有粘性特征,管理者在计算会计利润时,将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业绩的增加作为企业业绩的组成部分,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业绩的减少视而不见,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可能会虚增薪资激励,使管理者获得超额利润。因此,管理者会疏于职守,只为了个人财富最大化而忽略了公司的发展,从而使公司效益下降。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合理科学的管理层契约,既要达到有效激励管理层行为的效果,又要起到有效约束管理层道德风险的功能。
三、建议
1.盈余管理主要是管理当局具有内在动机以及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建议从内在和外在着手解决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目前我国大多公司股份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里,大股东掌握控制着公司信息,中小股东无法与之抗衡,失去了监督权,给其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因此要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适当减少大股东的控制权,扩大董事会等的权利。将公司所有的参与主体利益绑到一块,把员工,中小股东等都引人管理层结构中,这样为了他们各自的利益,会形成一个有效的内部监督,互相监督,互相制衡。
(2)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现在社会会计人员数不胜数,难免有滥竽充数之辈。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不仅要提高其理论水平,还有道德水平。对会计人员进行后期培训,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养。会计道德水平主要是会计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不被利益所诱惑,不被权利所压迫,确保会计信息能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社会应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比如诚信档案制度,一旦犯错便会计入档案,这从社会的层面上来约束,具有一定的权威压制性,促使会计人员做好自律,自省工作。
(3)完善会计准则和相关披露制度。我国目前会计准则和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追求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可以大大缩小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高质量会计准则主要包括:财务报告已决策有用性兼顾受托责任为目标;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公允性和充分披露;便于理解,能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协调好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之间的关系;准则确认要有权威专家、群众的参与,提高质量并且增大透明度,使其更加公开化、民主化。
2.薪资激励是企业在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企业进行人才管理的核心,加强薪资激励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以人为本的薪资制度。一个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注重其人文文化,要有人性化,要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有了幸福感,他们才会更好的为公司工作。
(2)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提高内外竞争力。对劳动力市场上薪资水平进行调查,根据自身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行业类型,确立合理的薪酬结构,建立薪酬标准,提高对外竞争力。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薪资奖励制度,从员工个人的绩效,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予以奖励;设置团队奖励,减少上级和下级之间工资差距,从而减少某些人员内心不平衡的现象,加强团队合作。
(3)建立多层次的激励制度。企业不仅要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还要注重精神激励,比喻荣誉激励,福利激励、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激励。企业应经常开展一些团队娱乐活动,让员工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联络感情;在公司内部建一个舒适的休息室,让员工在空闲时间能有一个舒适的地方休息;为员工提供一些旅游、交通补贴等;让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康萍.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D].浙江:浙江工商大学,2011.
[2]罗建科.公允价值应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0.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