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X市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注册登记、立项、消防、税务、工程审批等许可审批权限。建立园区用工需求信息平台,定期召开专场招聘会,解决企业用工困难,争创示范性就业扶贫基地。支持园区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推进技工院校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职业院校与园区双向对接,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中心)、分校区、教学点。推进工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检验检测中心、公共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孵化器等建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局,市教育局、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税务局)
五、推进园区产业提质增效
(十一)实施倍增提升计划。制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找准制约园区发展的存在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园区产值倍增计划和主导产业培育计划。积极探索“链长制”,加大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力度,推动产业链向研发、销售两端延伸,力争五年内实现产值翻番。XX产业园要力争进入省“倍增培育库”。认真落实省政府培育“双十产业集群”的部署,建立完善“五个一”工作体系,依托各省级产业园区,培育发展绿色石化、先进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安全应急与环保、现代农业与食品、现代轻工纺织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各地要明确发展目标,围绕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集群,至少建设一个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集中度较高、具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省级特色产业园,擦亮区域产业的“金字招牌”。支持各地以主导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或产业联盟为主体,创建品牌园区、产业与教育融合基地;支持发展工业文化旅游,打造若干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十二)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用地配置机制,健全工业用地的产业准入、综合效益评估、土地使用权退出等机制,实现土地利用管理系统化、精细化、动态化。鼓励探索使用“标准地”模式出让国有工业用地。执行《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建立闲置土地排查、核实、处置、回收再利用的工作机制。鼓励各地探索出台工业用地回收再利用办法,制定公平合理的流转出让规则,加大工业用地收储管理力度。执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鼓励园区企业在符合规划和安全要求、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在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上对工矿厂房、仓储用房进行改建、扩建和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容积率、建筑密度的,不再征收土地价款差额。严控园区用地“工改商”“工改住”,严格规范程序,落实土地审批、公开招拍挂等政策。支持各地在园区内科学规划新型产业用地(M0)。鼓励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厂房和工业大厦,积极发展“工业上楼”等新模式,提高集约用地水平。(市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十三)提升招商引资成效。各地要准确定位园区产业发展方向,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各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要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安排专项招商引资工作经费,加强园区招商机构队伍建设。XX园、茂南园要对接XX石化公司扩改,加强绿色石化产业链的研究,培育形成上中下游产业紧密结合、大中小企业配套发展的大型石化产业集群;广东XX滨海新区要深入研究烷烯烃加工和粮油精深加工,进一步清晰产业发展主导方向;各地要依托资源禀赋,发挥产业特色,研究矿产加工、模具制造、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中药材深加工、海产品加工、循环经济、空港物流、装配式建筑等产业状况,建立资源信息库、企业信息库、项目信息库和资信信息库,力争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积极对接“双区”开展招商引资,探索“双区总部+XX基地”“双区研发+XX生产”等合作模式,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要积极利用外资,补全产业链条,培育壮大本地主导产业。各地要根据不同产业发展特点,完善招商引资项目跟踪评价制度,定期对已投产项目综合评价。树立“制造强市”鲜明导向,实现以园招商、以商建园。(市商务局、招商办,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六、建立工业园区发展长效机制
(十四)建立园区“反哺”机制。提升工业园区“造血”功能,支持将收益“反哺”园区发展,激发园区发展内生动力。工业园区土地出让收入,按有关规定完成政策性计提后,可用于园区滚动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赋予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一级财政管理权限,并设立独立金库,形成园区“投入—产出—再投入”的可持续循环发展机制。合理安排省产业园建设专项帮扶资金,重点支持有收益的园区项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
(十五)鼓励园区市场化运作。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机制,进一步拓宽园区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采取投资、联营、入股、PPP等方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运营。引导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地产运营商等市场主体参与园区土地二级开发,投资建设工业大厦和高标准厂房、公共管廊、双创空间等,打造若干个市场化运营的“园中园”。支持园区基础设施申请专项债,加快提升园区综合配套水平。允许工业园区探索建立市场化薪酬制度,将薪酬总额与经济发展、税收增长等挂钩,并合理控制薪酬上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商务局)
(十六)强化保障措施。各区(县级市)和广东XX滨海新区、XX高新区要建立健全工业园区领导协调机制,党政一把手定期研究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产城融合、营商环境、土地收储、资金投入等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不断提升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定期评价各地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评价结果纳入市对各地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与用林指标、能耗指标、污染物排放和财政资金等要素分配挂钩。从2021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资金对发展质量高、招商成效显著的工业园区予以奖励。市工信等部门,加强对园区建设检查督办,切实推动工作落到实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