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西安的环境污染如垃圾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在对西安市的垃圾处理现状进行大量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以政策为先导,促进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加强统一管理,积极推行市场机制;控制生产型企业垃圾产生指标,零售业参与垃圾回收;有效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改进和淘汰现有的落后的垃圾处理技术;有效利用媒体等各种手段,多途径宣传环保知识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可为相关部门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具一定操作性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西安市;生活垃圾;处理方略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的普及发挥起到其所应有的巨大作用。而与此形成强烈对照的则是在商业利益的巨大诱惑下,媒体对各类商业广告的宣传却乐此不疲。
随着低碳生活、环保等概念不断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垃圾处理这一城市环保的重要一环亦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在一次发放100份、实收74份的的抽样调查中,有95.9%的人们支持垃圾分类回收,90%的人会倡导别人进行垃圾分类,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市民是比较关心垃圾处理问题的。但是,人们对于如何进行垃圾回收与处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却了解得不多。在上述问卷中,对于垃圾回收不甚了解的人达到了53%,而在家中从未对垃圾分类的人则占到了60%。
二、西安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略
灵活利用各种手段,多途径宣传环保知识
媒体,作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通道,对社会和个人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因此,在环保行动中,应当充分有效发挥媒体的巨大作用。首先,媒体应加大对城市生活环境方面的报道和关注,积极发挥其舆论监督的作用,以确保政府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能够落实到实处。其次,有效利用媒体的传播职能,扩大环保宣传。如开辟环保宣传节目,一方面邀请有关专家来讲解环保知识,或解答市民生活中所面临的关于环保知识的难题;另一方面,还可让市民来参与其中,亲自介绍自己生活中的垃圾处理经验或废物利用小窍门等。此外,媒体还可扩大公益广告的播出,以更广泛地宣传环保知识。
此外,举行大型的公益性活动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宣传方式,如举行以环保为主题的公益性晚会、举行环境艺术展、进行垃圾清理运动等活动,以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高民众的参与度。
培养好的环保意识应从小做起,因此,在学校应当加大环保知识、垃圾循环利用知识的普及力度。如学校可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厂,了解垃圾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的知识,使其对循环经济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此外,还可组织带领学生亲自参与垃圾分类、垃圾收集等活动。如2010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城市垃圾处理中心曾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垃圾节”,以展示城市垃圾处理流程和示范垃圾分类,并邀请孩子们参加与垃圾处理有关的游戏项目,普及环保观念[4]。
(六)加强政府与高校、企业的合作
西安作为西部重要的教育基地,分布着40多所高等院校,拥有众多优秀的专家和学者,可谓高校云集,学者荟萃。因此,高校和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进行项目攻关,从技术和政策等各个层面进行垃圾处理模式的探索。此外,企业也应参与其中,以确保新的技术可以快速地市场化和规模化运行。其具体方法为:政府相关部门可根据一定时段内城市垃圾的类别和需处理数量及需采用的方法,对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招标立项,竞标单位则凭借政府的支持开展产发攻关。企业则可将获得的最近技术成果,积极投入到市场化运行中。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西安的科技优势,为西安长期的发展提供科技动力,又可以发展成为以政策法规为引导、市场化运行为主的“高校—政府—企业”一条龙模式。
(七)控制生产型企业垃圾产生指标,零售业参与垃圾回收
生产型企业也是垃圾的主要生产者,产品的一次性包装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垃圾污染。因此,政府对这些企业可实行少产垃圾少收费、多产垃圾多收费的政策。另外,政府可以推行谁产出、谁参与回收的政策,改变以往零售业产出垃圾、政府买单的状况,使零售业也参与到回收垃圾的行动中。控制生产型企业垃圾产生指标,可将产品包装与产品本身、生产企业挂钩,对造成大量浪费的一次性包装、华丽包装的产品可采取相对比较高的税收,积极提倡环保型无污染包装、可重复利用或可循环利用的包装(如纸袋、布袋等)。
另外,零售业作为垃圾回收的重要环节,也应当受到重视。如超市可将售出的塑料袋或包装品,采取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这样相对而言回收率会比较高。当然,政府也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以提高其积极性。如在德国对金属易拉罐和一次性饮料瓶实行了押金制度,从2002年1月1日起,每个一次性饮料瓶、罐将收取0.25~0.5欧元的押金,以减少其使用量,促进其再循环[5]。在南京,市民只要提供3只完好的废旧节能灯,就能得到一份回收企业的小礼品。上述例子可作为很好的参考,政府可鼓励零售业参与其中,以奖励的手段来带动垃圾回收的积极性。
三、结语
目前,城市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日益成为了制约中国城市良性发展的严重问题。西安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和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就更为突出和更有代表性。本文基于对大量相关统计资料和所进行的一系列实地调研及考察基础上的该项研究,冀对西安市的垃圾处理问题从政策和相关技术参考层面提出一些颇具操作性的借鉴,以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为更好地解决城市垃圾这一影响城市发展的严重问题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于华轩.西安市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现状及对策[J].新西部,2010,(8):31,33.
[2] 李禾.焚烧能否让垃圾毕其功于一役[N].科技日报,2009-11-10(5).
[3] 金舜.上海市容环卫管理改革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4] 维也纳举办“垃圾节”普及环保观念[N].科技日报,2010-09-21(2).
[5] 逄辰生.世界各国城市垃圾管理状况(二)[J].节能与环保,2002,(11):47-49.
[责任编辑 陈 鹤]
收稿日期:2013-09-03
作者简介:唐亦功(1957-),女,吉林梨树人,教授,博士,从事环境变迁与城市历史地理研究。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