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这一世界领先地位根源于其世界领先的高等教育筹资。本文对照美国多渠道筹措资金来源分析了我国筹措资金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 美国 高等教育经费 启示
教育投资在国家各项投资中所占比重的大小,既受制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同时更体现着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育的社会地位。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把对教育的投资置于国家支出的重要地位。美国每年的教育总投资在4000亿美元左右,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居世界首位,如此庞大的教育投资来自何方,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费有哪些可借鉴之处,需要做深入探讨分析。
一、美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渠道
1、政府拨款。美国政府始终是高等教育财政来源的主要提供者。一般而言,公立大学有50%以上的经费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私立大学的财政拨款也占有30%左右,逐步形成了以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为主体的财政拨款体系。联邦政府投入高等教育的经费一般占到整个高等教育收入的12%左右,主要用于贫困学生资助和高校科研资助。以2003年为例,联邦政府提供的学生资助资金达到670亿美元,接受各种财政支持的学生超过60%以上,为经济不富裕的学生进入大学深造创造了条件。对高校的科研资助主要是通过合同的形式进行,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以相同的资格竞争联邦政府的科研项目,如麻省理工学院每年70%以上的科研经费来自联邦政府的支持。州政府保证本州高校60%左右的经费来源,州政府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分给州公立大学,并为私立大学的学生提供助学金和奖学金。地方政府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用于社区办的或以社区为主办的社区学院或技术学院,用以提供低学费的两年制学位教育。
2、学费收入。美国高校的学费也是逐年增加的,2002年上完4年私立大学需要13万美元,公立大学需要5万美元,名牌大学需要30万美元。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热门专业的学费要比一般大学、冷门专业高些;教育成本高的专业(如医科、建筑、工科)的学费要比教育成本低的专业(如文科)高些;教育成本投入多的学年要比教育成本投入少的学年学费高些,如本科三四年级的学费就高于一二年级的学费。事实上,美国的学费政策仍然属于相对温和的收费政策,公立大学的收费标准占人均经费成本的15%,私立大学也不足50%,即便像耶鲁这样的私立大学,向学生收取的费用也只占学校运作经费收入的14%。况且,美国政府每年仍然会提供一定规模的经费来资助学生以减轻学生的压力,各类学校的学生凡符合条件的,都可以申请联邦和州政府的奖学金和贷款,学校也为学生提供各种资助。近年来,尽管美国高校收费有所提高,但仍在多数家庭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3、教育捐赠收入。在美国,向高等教育进行捐赠的历史悠久。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都是享受私人捐赠的著名高校。教育捐赠主要是争取校友会、个人、公司和基金会等社会各界的支持。1994年,美国大学所接受的募捐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占高校总收入的7%。据1989年资料介绍,美国捐赠收入在亿元以上高校近百所,最多的哈佛大学为45亿美元(目前已达60亿美元)。为鼓励更多的企业、组织和个人把巨额财富捐赠给高等教育,美国政府制定了免税等优惠政策。在财政预算紧缩的情况下,教育捐赠逐渐成为与政府投入、服务收费等并列的重要经费来源,有效地缓解了教育经费的紧张。
4、科学研究费收入。在美国,科学研究经费收入或研究成果转让收入(一般不直接举办产业)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都是十分重要的收入。它不仅占学校经费比重大(约1/4),也是学校研究能力和水平的象征。研究经费来源渠道广泛,联邦、州、地方政府以及大企业、大公司都会以合同招标等形式提供大学研究经费,进行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政府资助的基础研究大约50%是在大学院校中进行的。大量的研究经费,不仅支持了学校的科研活动、活跃了学术气氛,也是学校仪器设备的主要经费来源。项目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列入合同计划后,由研究经费开支。在项目研究经费中,学校可以提成多少,则由学校和联邦、州政府每两年商定一次,所提比例各校不一。由于研究经费基数大,学校每年所提成的可以自由支配的经费数量也是很大的。如伊州大学香槟校区1995年可提取6600万美元,这对学校来说无疑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
5、社会服务收入。社会服务收入主要包括由学校举办的公寓、饭店、医院、书店以及体育场馆、影剧院等,按照市场价值规律,通过为师生提供服务所取得的收入,这是和我国高校“一切包下来”的做法最明显的区别之一。社会服务收入约占学校总收入的1/4~1/5。虽然学校不能从这一庞大的收入中提取多少,但这些举办单位需自负盈亏、自收自支,对学校来说等于增加了收入或减少了支出。这些项目的收费标准,由学校自行确定,并不强求师生必需租用或使用学校的这些设施条件。由于价格略优于社会或使用比较方便等原因,保证了学校社会服务收入的稳定性。
二、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存在的问题
1、财政压力巨大,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这主要源于我国总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经费多少的主要标志在于教育经费占当年GDP的比例。多年来,我国每年教育经费占当年GDP的比例总是徘徊在2%~3%左右。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一般占GDP的5%~7%,而与中国经济水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一般也占GDP的4%左右。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曾提出到200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4%,但并没有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12年要达到4%的目标。
2、高等教育经费的主渠道薄弱,结构不合理。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处在由政府包办、单一拨款向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过渡的阶段。1978年以前,中国高等教育的98%来自国家财政拨款。1987年,国家开始推行非义务教育的成本分摊和回收制度,把原来的助学金改为奖学金、助学金和贷学金制度,并鼓励高等院校拓宽经费来源。1993年后,全面推行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但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过低,并且高等教育的财政经费也只占总财政性教育经费的20%,所以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的主渠道还很薄弱,这是导致中国高等教育财政经费紧缺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政府的财政拨款虽然已经逐年递减,但其所占比重仍然偏高,说明中国的高等教育仍没有走上市场化的道路,辅助渠道还没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中国社会和私人办学以及社会捐资集资办学经费的比例又过低,近年来两年之和一直低于1%,没有很好地发掘这两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三、启示
1、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仍然是政府的投入,这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穷国办大教育”,而且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以公办高校为主体,而公办高校的经费主要由政府来投入。从1998年开始,我国中央一级财政支出教育经费所占比例连续5年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主要用于高等教育,到2002年累计增加教育经费489亿元。但是,与这些年特别是1999年扩招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相比,经费投入的短缺是显而易见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则更是大大低于一般国家。根据教育部的评估,这几年财政预算内对高等教育的基本建设投资缺口很大。由于投入不足,在教育部统计的5项基本办学指标中,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因此,我们要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以保障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高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保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的资金投入。
2、制定合理的学费标准,完善学生贷款制度。学费水平不仅要考虑社会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还要照顾到不同收入阶层受教育机会的公平。近几年来,我国高等学校的学费比例增长较快。考虑到城乡家庭和居民的承受能力,今后若干年内我国高等学校的学费标准不宜再有大的提高。同时,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制度,构筑起“奖、贷、助、补、减”多元化助学体系,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绝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上大学。
3、高等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企业以及学校与校外企业的联合获得充裕的资金。近几年来,高校校办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起来,利用自身的力量,把校办产业由初期的生产服务型向科技型企业转化或成立高技术开发集团,成为科研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基地和学校创收的重要渠道。还有不少高校与校外企业发展横向联合,利用专利成果转让、技术咨询、共同开展研究等方式成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发中心,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才能,扩大了学校与社会接触面,也增加了收入。
4、鼓励多方面捐赠。捐赠对于高校的扩大发展和高校经费结构的改善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绝不可忽视。在教育经费结构中高校要把捐赠所得摆在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来看待。同时国家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高校进行捐赠,保护捐赠者的合法利益,对捐赠资金给予包括减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并设立专门负责捐赠工作的机构,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要做好常年捐赠和专项捐赠两项工作,常年捐赠要面对各类愿意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人提供专门服务,使他们方便和有机会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还要确实保护捐赠者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特别是精神利益。
5、吸引外资,努力争取国际资金投入。吸引外资、寻求国际合作伙伴及其经费资助,是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资金来源的又一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的支持下,我国教育领域已先后使用世行贷款十四批共14亿多美元,这对缓解我国教育经费的短缺局面、支持各类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后,一方面,我们应该鼓励创办中外合作大学甚至外资独办大学,广泛接纳海外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集资办学和建立或联办培训中心、研究中心、大学分院,争取更多的用于高等教育的世界银行贷款;另一方面,我们应该通过招收留学生的方式筹措教育经费。留学生资源是一笔宝贵的国际财富,适当增招留学生,既可以促进国际间的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又可以为高校增加学费收入,还可促进当地各种消费需求。当然,吸引外资,争取国际资金投入,一定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并严格遵守执行。
【参考文献】
[1] 葛祥富:美国高校经费来源渠道探讨及对发展我国高教事业的启示[J].教育财会研究,1996(1).
[2] 王洲:美国多渠道筹措高教经费的经验及其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4).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