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阐述了生物有机肥的概念、利用价值及应用类型。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利用价值;应用类型
中图分类号 S1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8421(2008)01-075-01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化学肥料,虽然农产品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相应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品质下降、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问题也接踵而来。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应大力推广应用生物有机肥。
1 概念
生物有机肥是以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分解菌等有益菌群,加入自然界中的有机物为基质和载体,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有机肥料。
2 利用价值
2.1 提高化肥利用率 单纯使用氮肥,由于挥发、淋失等原因,利用率仅有30%~50%,且造成地下水污染;单纯使用无机磷肥(如磷酸二铵、过磷酸钙等)在土壤中易产生不溶性化合物,形成磷固定,当季利用率仅为8%~20%;而施用生物有机肥后,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后产生的有机酸可使土壤中难溶的磷酸盐转化为可溶性养分,提高了养分的有效性,发挥了土壤的潜在肥力。
2.2 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施入生物有机肥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经微生物分解后形成腐殖酸,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含量,其中的解磷、解钾细菌能有效活化被土壤固定的磷、钾及其他养分,降低化肥用量,减少土壤板结,为大田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有些微生物分泌的植物激素能促进作物生长,如放线菌能拮抗病原生物。另外,有机肥的矿化作用在土壤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直接与氮肥参与叶片生长功能,使土壤中的保肥、保水、保温性能得到加强。
2.3 减轻环境污染 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加工主要是利用遍布城乡的腐熟废弃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生活的能源和原料,达到废弃有机物的再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据有关资料,我国每年产生25亿t的畜禽粪便及大量有机废弃物;每年产生7亿t以上的作物秸秆,虽然近年来大力推广了秸秆还田技术,但是每年仍有2亿t以上的秸秆被焚烧或遗弃。这些自然资源如果进行适当的技术处理,添加有益的微生物,就能制造出高质量的生物有机肥,并施用于大田作物,对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化肥生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 改善农产品品质 施用生物有机肥在一些无公害蔬菜产区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平均减少48%~87%,氮磷钾含量提高5%~20%,维生素C含量增加,总酸含量降低,还原糖增加,糖酸比提高等。特别对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显著,据有关资料显示,小麦的蛋白质、容重、干湿面筋、沉降值等均有增加。
2.5 减轻大田作物的病害 主要表现在:①生物有机肥中的功能性微生物生长繁殖,在农作物根际土壤环境中形成优势菌群,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少了有害微生物的侵染和危害。②生物有机肥中功能性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各种产物,或刺激作物生长,或拮抗微生物产生抗生素来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③生物有机肥中有益微生物与根系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促进根系发达、生长健壮,增强抵抗性,减轻病害。④生物有机肥营养成分全面,作物生长健壮,株型良好,群体合理,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3 应用类型
3.1 粒状生物有机肥 该类型生物有机肥可作为底肥或追肥施用,在无公害蔬菜上生产应用,效果良好。
3.2 粉状生物有机肥 该类型生物有机肥不经高温造粒,主要作追肥施用,既可沟施又可穴施。这种肥养分齐全,作用快,以水促肥渗入快,肥效持久。施用后花多果多,膨果快,还可防治部分土传病害,可全部代替肥料,还可节约部分追肥投资,适于各种蔬菜和瓜果,尤其是瓜果类增长快,增产幅度最大。
3.3 液体生物有机肥 该类型生物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腐植酸等,通过作物叶背面的气孔到达叶肉组织和角质层,进入到表皮细胞。根外追肥吸收率大,效果明显,一般几小时即可见效。避免了土壤对营养元素的流失和转化,喷施后不仅具有营养、促生、状根、促芽、保果、膨果、提质等多种功效;而且还能迅速缓解我国土壤有机质低的问题;肥中的黄腐酸是一种生理活性物质能刺激作物增产、早熟和抗病,对棉花黄萎病、枯萎病有特殊的防御作用。
参考文献
[1] 禹宙. 生物有机肥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07(10):26-28.
[2] 罗亚平,蔡湘文,刘杰.生物有机肥在水稻等农作物上的肥效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92-6193.
[3] 沈德龙,李俊,姜昕. 我国生物有机肥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 中国农技推广,2007,23(9):35-37.
[4] 王军,詹振寿,谢玉华,等.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287-3288.
[5] 胡诚,曹志平,罗艳蕊,等.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及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3):48-51.
[6] 孔跃,徐有明,张家成,等.生物有机肥对小油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9.
[7] 邱荣富,穆利明,李菊泉,等.生物有机肥不同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J]. 上海农业科技,2006(3):44-45.
查看全文
false